首页 / 正文

卷八

复次何等是为如来十八不共法。所谓一者如来身无懈倦。二者语无卒暴。三者无失念。四者无不定心。五者无种种想。六者无不知舍心。七者欲无减。八者精进无减。九者念无减。十者定无减。十一者慧无减。十二者解脱解脱知见无减。十三者於过去世无著无碍知见随转。十四者於未来世无著无碍知见随转。十五者於现在世无著无碍知见随转。十六者於诸身业智为先导随智而转。十七者於诸语业智为先导随智而转。十八者於诸意业智为先导随智而转。此等是为如来十八不共法。何等是如来大悲。善男子,勤行三十二种相故。乃起如来大悲之心。於十方无边世界。广现不思议相。皆从如来大悲心转。何等三十二相。所谓一者一切法无我。而诸有情於无我理不能信解。是故如来为诸有情发起大悲。二者一切法无有情。而诸有情执以为有。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三者一切法无寿者,而诸有情执以为有。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四者一切法无补特伽罗。而诸有情生其取著。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五者一切法无性。而诸有情起有性见。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六者一切法无碍。而诸有情著於所碍。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七者一切法无含藏。而诸有情生其乐著。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八者一切法无主宰。而诸有情著於我相。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九者一切法无摄属。而诸有情起於执取。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者一切法无物像。而诸有情著於境物。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一者一切法无种姓。而诸有情生其取著。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二者一切法无生无灭。而诸有情著於生灭。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三者一切法无染污。而诸有情自生染污。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四者一切法离贪。而诸有情生其贪爱。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五者一切法离瞋。而诸有情生其瞋恚。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六者一切法离痴。而诸有情起於愚痴。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七者一切法无来。而诸有情取著诸趣。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八者一切法无去。而诸有情著於有生。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十九者一切法无行。而诸有情诸行中行。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者一切法无戏论。而诸有情乐著戏论。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一者一切法空。而诸有情起於有见。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二者一切法无相。而诸有情著境界相。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三者一切法无愿。而诸有情运行诸愿。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四者世间有情所共集会。互相诤讼起贪瞋等一切过失。如来观已,为说法要。使令断除彼贪瞋等一切过失。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五者世间有情所共集会。勤行颠倒履险恶道居邪异处。为令彼等入如实道。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六者世间有情所共集会。慳贪增盛侵取他财而无厌足。为令彼等具戒闻舍慧诸圣法财。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七者世间有情於诸舍宅。财物妻子生贪爱故。卑贱其身犹如仆使。於不真实中计真实想。佛为彼等宣说法要。令知毕竟无常之法。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八者世间有情以其艰苦求活命故互相欺诳。佛为彼等宣说法要。咸使有情净命自资。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二十九者世间有情於名闻利养。固起追求不生厌足。为令彼等如实了知而生厌足。究竟息苦获涅槃乐。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三十者世间有情常生贪爱。居苦器中一向染污。佛为彼等宣说法要。令其出离超越三界。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三十一者以一切法离因缘故。世间有情生懈怠心。乃於圣法解脱门中而起障碍。佛为彼等宣说解脱真实之法。令诸有情行於精进。是故如来发起大悲。三十二者世间有情。弃舍最上无著妙智殊胜涅槃。乐求声闻缘觉下乘涅槃。为令彼等爱乐广大趣求佛智。是故如来发起大悲。善男子,勤行如是三十二种相故。如来乃起大悲之心。如是所说如来大悲之行。若有菩萨。勤行如是三十二种之相。发起大悲心者,而此菩萨摩诃萨。於福功德刹中。而能圆满广大威光。利乐有情相应事业得不退转。是故当知如是等无量无数自在之法所有分位。若诸如来若诸菩萨乃至住後边际劫中广宣说者,而悉不能得其边际。今此所说而极少分。但为令诸有情发生最上净信欢喜。是为菩萨不动一切有情善法济命长养。善男子,云何是菩萨无量法雲含润任持广大法雨。如世间风无其边际。而彼风轮广大安固。普遍任持一切世界。若成时若坏时。及其水雲,并于大海与四大洲。须弥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雪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香醉山。树林宫殿诸楼阁等。菩萨摩诃萨。无边陀罗尼风轮亦复如是,悉能任持一切正等正觉之雲。流注广大无碍法雨。於一切世界悉能成办佛功德法。如其所说须弥山等世间差别之相。即是百福胜相。十地十波罗蜜多。十三摩地。十二陀罗尼。六通十自在。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不共法。大悲心等一切佛菩萨法。悉能任持具足。又复常持一切世出世间百千法蕴而悉成就。是为菩萨无量法雲含润任持广大法雨。善男子,云何是菩萨大法种种庄严楼阁布饰妙好。如世间风悉能普遍吹布一切庄严楼阁。种种安置殊妙可爱。及一切树林枝叶牙茎华果蕊等。及一切有情身诸分位。悉由风力常所吹布。菩萨之风亦复如是,以无边无碍无著解力辩才之智。悉能施设一切世出世间种种法门。行列具足照明开示。最胜殊妙种种法者,所谓此相是恶趣所成之法。此是善趣所成之法。此是增上所成之法。此是地狱。此是饿鬼。此是畜生。此是人此是天。此是转轮圣王。此是帝释梵王护世诸天。此是色相眷属聪利福力。此是明慧善计。此是艺能。此是善解种种诸教典籍。此是声闻乘法。成声闻果。此是缘觉乘法。成缘觉果。此是大乘之法。具诸胜相。自利利他事业圆满。成就普贤一切胜智。乃至此是十地十波罗蜜多。十三摩地。十二陀罗尼。六通三明。十自在。八解脱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不共法。善男子,菩萨善能施设此如是等无量种法。莲华庄严等陀罗尼门。为法庄严妙巧安布。是为菩萨大法种种庄严楼阁布饰妙好。善男子,云何是菩萨一切众会劫树庄严决定常出正妙法音雨华悦意。如劫树林为风吹击。常雨种种香华妙宝衣服鼓乐等庄严具而悉具足。是诸严具相续流出。令诸天人咸生最上適悦欢喜无忧自在。嬉戏娱乐常具色相。力势勤勇悦乐无减。菩萨智风亦复如是,菩萨常於如来清净世界大法会中。为诸有情宣说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譬喻缘起自说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义十二分教。常雨如是正法宝华。为诸有情。於其顺违惯习事中。从初次第宣说教授。及一切世间诸所缘事引发示诲。无我寂灭清净法性。开示普遍一切法门。总摄法性引示令入不可思议如幻法中。显发大智如幻法门。复令有情增长游戏一切法乐。诸有问答无中无边。能善起发普使欢喜。常令於其正法园林以无过身语意业。適悦戏乐不生懈退。令诸天人受用具足。善法无减慧光明照。常住最胜清净法中。是为菩萨一切众会劫树庄严决定常出正妙法音雨华悦意。善男子,云何是菩萨阿僧祇劫洁白圣会建立积集三摩地解脱总持门海布妙高山日月光明法教丛林善妙宫殿轮围山等。及一切有情成熟调伏。庄严善住无上无身。依止随转智风曼罗解脱因故。譬如劫风。世界坏时其风无碍。力势迅猛普遍吹击三千大千世界俱胝那庾多百千诸铁围山须弥山大海等。皆悉破散磨灭无馀同太虚空。菩萨之风亦复如是,於多百千劫中。积集种种福智庄严。菩萨以广大力势。能现种种神通变化。善转无碍清净法轮。出妙音声。普遍调伏一切众会。由如是故。从智风轮出诸法蕴。彼所调伏观察最上妙法光明无著诸行。胜力具足深固作意。内心正住成三摩地。想蕴处界。及三有身所作诸行。而悉破散无身所作。了知皆是虚妄分别。超越一切世间。然後乃现不可思议。无相出世胜福圆满。依止随转获胜清净。住後边际离诸忧恼。是为菩萨阿僧祇劫洁白圣会建立积集三摩地解脱总持门海布妙高山日月光明法教丛林善妙宫殿轮围山等。及一切有情成熟调伏庄严善住无上无身。依止随转智风曼罗解脱因故。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如风。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前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善说如是广大之法。乃至具足一切胜相。而能令诸菩萨大士咸生欢喜。世尊,若天及人。能於如是法中信解修行者,如佛所说,是人即得一切具足受胜妙乐。適悦自在乃同梵王帝释护世天等。所有此世他生。得一切圆满利他胜行。今此不说。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彼之有情出过一切世间。普为多人所共瞻仰。断诸恶法具诸善法。一切世间之所归向。善男子,若诸有情。於此法中能修行者,或复有人返生轻谤。我说彼人是愚痴者,当堕黑暗大地狱中受诸苦恼。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共悲愍。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如虚空。何等为十。所谓一者无垢。二者无碍。三者寂静。四者无相。五者无边智。六者平等随知一切法。七者了一切法如虚空自性解脱。八者无住。九者出过诸境界相。十者出过寻伺。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如虚空。善男子,复有十法。菩萨若修即如虚空。何等为十。所谓一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色中不爱不恶。二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声中不爱不恶。三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香中不爱不恶。四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味中不爱不恶。五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触中不爱不恶。六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法中不爱不恶。七者於利衰法中不爱不恶。八者於乐苦法中不爱不恶。九者於称讥法中不爱不恶。十者於誉毁法中不爱不恶。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如虚空。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如月。何等为十。所谓一者令诸有情皆生欢喜。二者众所乐见。三者善法增长。四者恶法损减。五者咸皆称赞。六者体相清净。七者乘最上乘。八者常自庄严。九者游戏法乐。十者具大神通威德。善男子,云何是菩萨令诸有情皆生欢喜。如月初出。一切有情皆得清凉。及悦意故咸生欢喜。菩萨之月亦复如是,当初出时。一切有情悉得远离烦恼炎炽生喜乐故。是为菩萨令诸有情皆生欢喜。云何是菩萨众所乐见。如月初出。一切有情悉乐瞻睹。所谓善妙洁白令诸有情心生喜故。菩萨之月亦复如是,当初出时。一切有情爱乐悦意。所谓诸根清净种子洁白。於诸所行威仪具足。是为菩萨众所乐见。云何是菩萨善法增长。如白分月从初出已,日日渐增。至十五日其月盛满诸相圆具。菩萨之月亦复如是,从初发心乃至坐於道场。日日善法渐渐增长。至坐道场已一切胜相皆悉圆满。是为菩萨善法增长。云何是菩萨恶法损减。如至黑分月时。其月轮相光明渐减。如其所减。至月尽日一切不现。菩萨之月亦复如是,至具出世智时恶法渐减。如其所减。乃至坐於道场。一切灭尽无复遗馀。是为菩萨恶法损减。云何是菩萨咸皆称赞。如月初出时。诸婆罗门。刹帝利。男女大小。一切人民咸悉称赞。菩萨之月亦复如是,当初出时。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咸悉称赞。是为菩萨咸皆称赞。云何是菩萨体相清净。如月天子体相清净洁白无染。谓胜业报之所成故。菩萨体相亦复如是,本来无染洁白所成清净化生。非从父母羯逻蓝。等不净所生。是为菩萨体相清净。云何是菩萨乘最上乘。如月天子乘清净乘照四天下。菩萨之月亦复如是,乘于最上菩萨之乘。广照无边一切世界。是为菩萨乘最上乘。云何是菩萨常自庄严。如月天子本相清净常自庄严不以澡沐所庄严故。菩萨之月亦复如是,诸胜功德常自庄严。是为菩萨常自庄严。云何是菩萨游戏法乐。如月天子常受天乐。菩萨之月亦复如是,常所游戏胜妙法乐。不染世间诸欲境界。是为菩萨游戏法乐。云何是菩萨具大神通威德。如月天子具大神通有大威德广照一切。菩萨之月亦复如是,具大福智胜功德故。是为菩萨具大神通威德。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如月。

猜你喜欢
  天衣怀禅师·惠洪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一下·道宣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卷下·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悉昙字记(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智广
  卷第二十·佚名
  法华论疏卷下·吉藏
  卷第四十五·德清
  卷第八十六·佚名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四·佚名
  卷十·净挺
  卷七十四·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六·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七卷·法宝
  附录·黄道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谷响集卷三·善住

    元 释善住 撰五言絶句丹阳夜泊趋程前路逺极望雨冥冥夜宿官河口闲田鬼火青钓者江上正风雪归来且揜扉白鸥无觅处终日绕渔矶幽兰【二首】日长深谷静萧艾漫同居莫道闲花草仲尼曽下车猿啸楚山晚月明湘水寒湿香吹不起风叶

  • 卷235 ·佚名

    陆游 小憩 徐行散腰膂,小憩啬精神。 休养观书眼,调娱宴坐身。 青毡我家旧,红粟太仓陈。 温饱无余事,寒龟息自匀。 陆游 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 清绝长生观,再游疑後身。 人间空石劫,物外自壶春

  • 卷三百七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十二 韩宜可 冯虚子歌 冯虚子清且修藐观万物如浮沤金茎一柱出天表青田孤鹤横高秋大鹏抟风九万里下视尘寰渺烟水蜃楼缥缈危接天夜半月明常独倚四方上

  • ●卷二百三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三十四。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八日,尽十六日乙卯。   刘锜与金人相持於淮阴。   刘锜自盱眙军进兵留游奕军统领员琦中军统制汜於盱眙锜以乙巳到淮阴闻金人将自清河口放船入淮锜列诸军於运河岸

  • 卷第六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汉纪六十〔起强圉作噩(丁酉),尽屠维大渊献(己亥),凡三

  • 卷二百二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八年闰正月庚午朔○癸酉○赐和宁王阿鲁台等使臣都督恰木丁都指挥曲列歹指挥脱可麻丁哈密卫回回正使格失等宴○甲戌○建州毛怜二卫指挥李显忠孟哥帖木儿等奏各卫千百户请升除指挥等职 上以无功不许仍赐敕戒谕而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十一月己未朔。日食。  ○庚申。奉差盛京散赈兵部侍郎朱都纳学士嵩祝。回奏臣等遵上□日、以盛京仓米计口给散兵丁执事人等均沾实惠。报闻。  ○直隶巡抚沈朝聘疏言、宣化府龙门等县、

  • 卷七十二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二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九下 技术 吴 吴范 刘惇 赵逹【皇象】 陈训 葛洪 谨案吴范传阙 刘惇字子仁平原人也遭乱避地客游庐陵事孙辅以明天官达占数显

  • 二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旨再行搜罗遗书分别进呈折·佚名

    二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旨再行搜罗遗书分别进呈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遵旨搜罗遗籍,分别进呈,仰祈睿鉴事。窃臣前恭奉谕旨,饬查有无不应存留之书,再委妥员查办。当经臣将局内从前已校各书,查无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九·佚名

    襄公公败于泓【东坡 颍滨】献公世子申生【白乐天】荀息【东坡】文公守原【栁州】文公霸【栁州】厉公士燮【东坡】悼公智罃赵武【颍滨】平公叔向【颍滨】智伯智伯之亡【栁州 温公】通论文公悼公【颍滨】晋之故封【栁

  • 王肃传·李延寿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  他从小聪明,善于词辩,博览经史典籍,胸怀大志。入仕南齐,位至秘书丞。父亲王奂和他的弟兄都被齐武帝萧矦杀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王肃从建邺投奔北魏。孝文帝当时正在邺城,听说他到来的消息,

  • 弱民第二十·商鞅

    民弱国彊,民彊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朴则彊,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彊。故曰: “以彊去弱者弱,以弱去彊者彊。”民善之则和,利之则用;用则有任,和则匮;有任乃富于政。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民贫则 力富,民

  • 春秋纂言卷七·吴澄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七      元 吳澄 撰宣公【名倭一名接文公妾敬贏之子在位十八年夫人穆姜】元年【癸丑匡王五年○晉霸靈十三年○蔡文四年○曹文十年○衛成二十七年○鄭穆二十年○陳靈六年○杞桓二十九年

  • 慎大览第三·吕不韦

    慎大原文:一曰: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於安思 危,於达思穷,於得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

  •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辨正广智三藏奉 诏译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色界顶第四禅成等正觉。即下须弥山顶。于金刚宝楼阁。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来皆悉云集。前后围绕。异口同音。唯愿世尊转妙法轮甚深秘密。所谓金刚界轮。降三世

  • 蜩笑偶言·郑瑗

    一卷。明郑瑗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古有之矣。跖傕承嗣不足道,而

  • 易林·焦延寿

    又名《焦氏易林》、《大易通变》。易学著作。汉焦延寿撰,十六卷,是西汉众多易学著作中最完善的一种,其书以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之变则为四千九十有六,各系以文词,皆四言韵语,称为“林辞”。作者依据圣人观象作《易

  • 诗与散文·茅盾

    短篇小说。写成于1928年12月15日,发表于同年12月《大江》第1卷第3期。署名茅盾。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29年7月出版的《野蔷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