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云无想经全文

盲今已□□□□□□□□□□□□□□以怜愍心。受我等□□□□□□□□□□於先作众罪心。□□□□□□□□□□重罪得灭。渐生善法。□□□□□□□□□量众生。得根信。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会中。有一梵志。名曰直道。即从坐起。惊愕举手。而作是言:大众尽知瞿昙沙是大妄语。先常说言作五逆罪。诽谤正法。毁呰圣人。用招提僧物及佛法物。犯四重禁。比丘比丘尼。邪见是十种人是地狱种。现在不能断欲界结。证沙门果。不能增长无上正法今者乃说有正信心。悔先所作。罪则得灭。还能增长如来正法。不信之者,名地狱人有正者,名如法祝云何瞿昙作二种说。信我法者,名为正见。不信我法。名为邪见。瞿昙沙不观先言:复说是语。如是一切。云何得名一切智也。瞿昙沙门非一切智。非一切见。说切见。诸外道等。亦作是说。我一切智。我一切见。信我道者,名为正见。信瞿昙者,名邪见。如是二语。有何差别。若无差别。云何分别是正是邪。尔时世尊,告大雲密藏菩萨诃萨言:善男子,谛听谛听。一切众生。为四颠倒之所围绕。复有四不具法。所谓戒见威正命。因是八法。能令众生行黑闇处。不能分别邪之与正。法与非法。善男子,是道梵志於大众中。惊举手言:沙门瞿昙。作虚妄语。是言即虚。善男子,一切法虚。如来能说。故如来不为妄语。一切诸法。无性无定。无体无缘。不可定说。空无出灭。不名为物。无不净。如梦如幻。如水中月。如热时炎。如?兮声乡。如乾闼婆城。龟毛兔角。贪瞋痴体无有真实。因恶觉观。而便出生。本无今有。以有还无。善男子,一切众生。不知是相。故唱言:沙门瞿昙。作二种语。虚妄而说。如来虽说十种众生。信者则能除灭众罪。不生者,则入地狱。善男子,若有罪人。能作如是观法相者,是人名信。能灭众罪。如其不能是观者,名为无信。是地狱人。善男子,有师子吼无上梯智回复无生忍无边神足法门陀罗菩萨摩诃萨。若有成熟是陀罗尼。於大会中。宣说一偈,则能摧灭一切邪见。破颠倒心。心数法。离一切疑。能破慳贪瞋恚痴垢。善男子,若复有人。具无量罪。闻是持已,於七中。至心念佛。不念一切世间之事诸烦恼结。是人即见一切三界三世阴入界,犹如大风。人尔时,心如风等。观一切法。三界三世诸阴入界。都无所著。不可宣说。是人名为不著界诸阴入界。作是观时。於三界中。不名清净。不名不净。不名解脱。不名系缚。不名为不名为彼。不名凡夫。不名圣人。不名为去。不名为祝是人终不为凡夫法之所诳惑。断切想。见倒心倒。见五欲乐。如风如空。虽从世法。说有五欲。而其内心。都不染著。不不灭。而能断除一切恶法。如先所说,十种众生。善男子,是梵志者,以不解故。唱如是沙门瞿昙。作二种言:虚妄所说,善男子,若人能观如是法相。是人即得无生法忍。若得忍。当知是人决定得成无上道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获得如是陀罗尼门。心喜赞诵惠念宝。至心供养。是人则为一切人天之所恭敬。亦为天人四大天王之所拥护。虽未解脱。亦除灭一切重罪。业障烦恼障。报障法障。乃至梦中。终不失於菩提之心。具足获得四无碍不为世法之所染污,犹如莲花。离诸怖畏。四魔大怨。不能为恶。能增长善法。凡有所说众乐听受。见皆生怜。怜已能救。远离邪书。不善恶友。身无四百四玻能济众生一切患常施众生。欢喜快乐。随所生处。诸根完具。四无量心。无能动转。见怖畏者,心生愍念如亲父母。常为众生。乐见爱念。虽不贪利。而为一切之所供养。远离五盖。乐顺善法。客因缘。暂时睡眠。梦中则见十方如来诸菩萨等。如是菩萨初未闻法。悉皆得闻。分别十及十恶法。示生死苦。开大方便。说菩萨戒。即闻法已生喜信。以是因缘。舍命之时,心退转。不生怖畏。见十方佛。所言不错。舍身即得生净妙土。见佛闻法。常亲近佛。修五通。习自然生。不由他得。常得化生。不由三恶。不失见佛。乐闻正法。供养众僧。何以善男子,是陀罗尼法门。乃是一切过去诸佛之所宣说。为灭恶世众生罪故。过去诸佛。了喜见。未来之世。诸恶众生。不能亲近诸善知识。远离正道。行於黑闇。修习邪见。常住恼重病之中。去菩提道。以是因缘。过去诸佛。悉共演说是陀罗尼。善男子,若有现在十诸佛。亦共宣说是陀罗尼。若有未来十方诸佛。亦共宣说是陀罗尼。皆共为灭直道梵志等罪故尔时世尊,告直道梵志善男子,汝说众生五大身者,是名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是五阴乃至十八界中。众生颠倒。生於我想。因我想故。流转生死,犹如车轮。众生以是四倒因盲生盲死。受无量苦。离人天乐及无上乐。心无惭愧。正信智慧。是故便说四大五阴十二十八界是我我所。善男子,我今问汝随汝意答。汝法地大。即是我我所邪。不也世尊,因地大,则便有我。善男子,若从地大而有我者,我即是地。地即是我。是故地亦名地。亦为我。亦名众生。亦名寿命。亦名欲器。亦名增长。亦名士夫。亦名摩纳。亦名为作。亦使作。亦名为起。亦名使起。亦名说者,亦名使说。亦名为受。亦名使受。亦名为知。亦使知。其馀诸大及法入界。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诸大阴入界等。悉不名我。乃至使知悉不名我。善男子,一切诸大阴入界等。过去未来现在。非我我所。是故诸大阴入界等。可取持。不生不灭。不作不可见闻。善男子,眼空色空眼识空。三法因缘触亦空。四法因受亦空。是故一切诸法无主。不得自在。无此无彼。善男子,如是诸大阴入界等。非男非心心数法。不名为男。不名为女。以是因缘。一切诸法。皆如虚空。念念生灭。无自性故犹如电光。不可宣说。若人杀人。得杀罪者,是人为以现在身心得罪。为以过去身心得罪为以未来身心得罪。梵志言:世尊,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无祝佛言:以是因缘。无杀罪。若言有杀。云何名杀。地不杀地。馀一切大阴入界等。亦复如是,梵志言:世尊因缘恶心故。名之为杀。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言:因恶心故。得名杀者,如是恶心。住何处。为在欲界。为在色界。无色界耶。虚空耶。意界耶。有为界耶。无想界耶。有漏界无漏界耶。有界耶。无界耶。善男子,若有人发於恶心。作五逆罪。谁是发耶。如是心者以何为性。谁转是心。作善不善。住在何处。而作此转。若无作者,及无受者,汝云何言有我我所。尔时梵志默然不言:善男子,以何因缘。默然不答。梵志言:世尊,我今已得是法门。见一切法。无作无龋无住无性无体。不可宣说,犹如虚空。热时之炎。梦幻水世尊,一切诸法。无有住处。无彼无此。是故我今默然无言: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名师子吼无上梯智回复无生忍无边神足法行陀罗尼法门。断一切苦入大智门。是菩提道之行也。断二种生。远离烦恼尘埃。如是法门。不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善男子,汝等虽复父杀母。唯得重业。不得逆罪。汝今复得入是法门。生大信心。渐渐当得。消灭无馀。梵闻已,心大欢喜。即前礼佛。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我顽闇谤佛所说,今以逆罪,并佛咎。於如来前。诚心忏悔。善男子,汝今此罪。欲留馀不。世尊,云何名为馀。善男子虽生惭愧。发露忏悔。若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为馀。若能怜愍一切众生。发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无馀。是人亦能断四颠倒。亦得圣智。亲近梵祝增长善法。根坚固。虽有冰缘。不能令退得无碍智。尔时直道梵志等。无量那由他众生。白佛言:世我等今者,至心怜愍。为一切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悔先所作。唯愿如来大怜愍。受我重忏重愿。如来为我等故。说师子吼无上梯智。回复无生忍无边神足法门陀罗是陀罗尼。不与声闻辟支佛共。虽有共者,我所不求。我今所求如来第一义无上智陀罗尼能庄严一切善法一切世法佛无上智无畏施等陀罗尼。为大众增长善法。不忘不失。至心受能破四倒。成菩提道。坏一切结。及诸恶业。是陀罗尼。是诸菩萨摩诃萨等之大宝聚。无三昧。以是因缘。能令菩萨。乃至梦中。心无退转。有所至处。若沙门众。婆罗门众。刹众中。心无所畏。常乐惠施。勤行精进。远离一切恶不善业。能令怨敌。生欢喜心。离诸逸。邪书邪见。及恶知识。亦能调伏如是等人。常能演说无碍法门。令说法者,无有病苦及诸恶事。不为诸魔之所得便。常知宿命。得化生身。离诸恶有。常得亲近十方诸佛。听正法。供养众僧。世尊,是陀罗尼。名为一切菩萨摩诃萨秘密之藏。唯愿如来。生怜愍故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陀罗尼。悉能成就无量善法。如法所说,谛听谛当为汝说。尔时世尊,即为说之。波囄,迦囄,啵迦囄,多迦囄,陀逻毗?伐提波逻半遮那目呿,波逻朱那坭,波逻坭,毗喏[W241]?伐提扇[W241],波逻[W243]那因梨■,远离颠倒,能烧一切毒,能远离一切恶鬼恶道病,无碍法门,具足法门,真实智法门,无碍心,大法施,具足法施,能破五盖莎呵。

善男子,若佛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如是陀罗尼咒。读诵书写。若八日。净自洗裕著新衣服。净其内心。在佛前像前塔前舍利前。千遍读诵。以劫贝缕一八结。以用系头。是人若与恶众共行。能令一切。不见其形。卧无恶梦。是名陀罗尼一句善男子,复有一句。所谓。虽泥,优牟泥,颇蓝牟泥优波阇亻兮,拘嘶,?伐阇,不失意心坚?卬,电心如法住,次等住,能生如来智光未[W241]毗头末[W241]薮钵■[W241]无碍寂静,念心增长,莎呵。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如是陀罗尼句。读诵书写。当於佛前像前塔前舍利前。千遍诵。饮黑蜜莲化鬘浆。一日之中。能诵千偈。得他心智。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比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在寂静处诚心如法。行是陀罗尼。是人不过七日。获得四禅。坏界结。见十方佛。得如证意三昧。能化众生。灭一切障。所谓业障。报障烦恼障。能净众所谓诸根。能燋众生一切烦恼颠倒等结。亲近住於贤圣之道。无能令其退转菩提。亲近一智。不从他因。而生智慧。得一切佛三世无碍无畏法门。以是三昧因缘力故。得发愿力。净一切诸恶众生。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是陀罗尼时。是大会中。八万四千那由他生。得是陀罗尼。八那由他众生。除重业因缘。得如法忍。无量众生。未发声闻心令发。发缘觉心令发。无量众生。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发。无量众生。於菩提心。得不转。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未来之世。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受持读诵是大雲经。是等当得何等功德。复能灭除何等烦恼。复能远离何等果报。复得何智慧之力。何时当得大乘智慧。能度无边生死大海。何时当转无上法轮。施诸众生清净法佛言:善男子,如是义者,悉不应答。大雲菩萨。如是三请。佛亦不答。尔时文殊师利。佛言:世尊,如是经典。当付嘱谁。调伏未来诸恶众生。世尊,未来之世。有刹利旃陀罗婆罗门毗舍首陀旃陀罗。或有未闻如是经时。或以恶事。加於四部。以是业缘。无量岁中於三恶道。受是果报。唯愿如来。为灭如是旃陀罗等恶业果故。以是果故。经典付嘱侍者佛言:文殊师利。我涅槃後。此佛世界。真正王种。断灭无馀。弊恶之人。当为王者,如恶人。断正王法。憍慢嫉妒。心无惭愧。多行放逸。非归依处。而作归依。如是国土。所大臣长者沙门婆罗门等。亦复如是,破戒慳贪。心无惭愧。具十恶法。不信三宝。无供养不能求请常乐宣说无因无果。菩萨摩诃萨。见是国土所有众生。如是习恶。即便移至他方土。诸菩萨等。既移去已,此之世界。恶世恶时。即便炽盛。众生多玻穀米勇贵。四兵起。互相抄劫。皆由众生不知足故。善男子,我当付谁如是经典。谁能於是恶众生中。分解说。善男子,若有人能堪忍饥渴种种苦恼骂詈挝打。不惜身命。是人乃能流布是典於未世。若有是者,我当以是无上正典。而付嘱之。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无畏功德疾行即从坐起。头面作礼。长跪白佛言:世尊,我能於是无量世中。受无量苦。若刖手足。破出目。饥渴寒热。挝打骂詈。乃至三恶道苦。当为流布如来是经。我能通於如来世界所有城村邑聚落。若龙若鬼。流布是经。为断众生四颠倒故。令其持戒。勤行精进。正见具足成就六波罗蜜。得无上菩提故。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愿。汝悉能作。令无量生。施作佛事。善男子,汝所愿者,能得具足六波罗蜜。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虽有无量大众。如汝等辈。实为难得。未来世中。受汝语者,亦复难得。难有受者,生於信。持读诵说。分别示教。亦复难得。若未来世中。有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乐教。是人则十事功德。身常无玻不求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自然而得不求善友。而得亲近。十方佛。所共爱念。凡所说法。人乐听受。得舍摩他毗摩舍那。具足世义及出世义。身心寂静增长三宝。得无上陀罗尼。善男子我。虽说其十事功德。若能教人忏悔。除灭无量恶罪。复获得无量福德。复次善男子,如是之人。若能至心。於未来世。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无量福。是人舍命。了了得见十方诸佛。诸佛各言:汝善男子,生我世界。听我正法。断四倒。灭诸恶法。成就圣智。住於梵祝受我法已,常得化生。断三恶道。速得阿耨多罗藐三菩提。乃至得入大般涅槃。是人闻已,生欢喜心。即得生彼诸净佛土。善男子,如是人。受是法已,所在生处。诸根具足。得上妙色。一切众生之所乐见。得三宝信。能设供若闻正法。即得解脱。坏一切业。所受正法。坚持不失。获得一切陀罗尼门。声闻缘觉菩三昧。能过声闻辟支佛道。复能教化无量众生。住於梵祝若有未来受持是语。当得成就是功德。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能发如是难得之心。正应当以是经付嘱。尔时世告无畏功德疾行菩萨。今以此经。付嘱於汝。尔时无畏功德疾行菩萨。与无量菩萨。敬承教。受是经典。梵住等无量梵天。绀目等无量帝释。四天王等无量鬼神。难陀婆难陀等无龙王亦共受持。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清信女张宣爱所供养经岁在水卯正月十一日写讫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八·李通玄
  卷第十二·霁仑超永
  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佚名
  第十四章 长老之入都·佚名
  式海法师六旬寿序·太虚
  卷一·佚名
  光赞经卷第六·佚名
  己身品第二十三·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四(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七·玄奘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三·佚名
  准提心要·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一·玄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腾宗谅·唐圭璋

      宗谅字子京,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生于淳化二年(991),举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天圣五年(1027),以秦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改大理寺丞。累迁至天章阁待制,出知庆州,再知虢州,复徙岳州、苏州,庆历七年(1047)卒。   临江仙   湖

  • 第十四出 打围·梁辰鱼

    【北醉太平】〔净丑领旦贴扮宫女众扮将校上合〕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看江山在望中。一团箫管香风送。千羣旌斾祥云捧。苏台高处锦重重。管今宵宿上宫。〔丑〕伯嚭参见。〔净〕太宰少礼。〔旦贴〕内

  • 张继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任盐铁判官、检校祠部员外郎。卒于洪州(今江西南昌)。 他和刘长卿以及顾况有交往。其诗多写抑郁怨愤之思,多为旅游题咏之作。现存诗四十余首,《

  • 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沈约

    ○益州 宁州 广州 交州 越州 益州刺史,汉武帝分梁州立,所治别见梁州,领郡二十九,县一百二十八,户五万三千一百四十一,口二十四万八千二百九十三。去京都水九千九百七十。 蜀郡太守,秦立。晋武帝太康中,改曰成都国,后复旧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三·佚名

    二帝三代通论下二帝三王君臣【梁肃】伊尹太公【李商隐 老泉】伊尹伯夷栁下惠【荆公】许由龙逄伯夷【昌黎】巢许夷齐【白乐天】二帝三王君臣梁肃磻溪铭曰阴阳和而万物生圣贤合而天下平和者时也合者运也在昔尧舜合禹抑

  •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胡适

    这几十万字的日记,最初用《藏晖室札记》的标题,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后来改称《胡适留学日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现在仍用《胡适留学日记》的标题,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借这个机会,改正这里面几个错误:一、页七九七,《读〈

  • 王慎中传·张廷玉

    王慎中,字道思,晋江人。四岁即能诵诗,十八岁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改任礼部祠祭司。当时四方名士如唐顺之、陈束、李开先、赵时春、任翰、熊过、屠应翪、华察、陆铨、江以达、曾汴等都在户部供职,慎中同他们

  • 内储说下第三十一·韩非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讬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壅。其说在老聃之言

  • 藝紀第七·徐干

      藝之興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藝者,將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而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之能理也。故聖人因智以造藝,因藝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遠在乎物。藝者,所以旌智、飾能、統事、御群也,聖人之所不能已也(原注:"一

  • 卷十·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十    宋 袁燮 撰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西西戎之国也旅庭实旅百也言西戎之国来贡庭实旅百之中有獒也书言西旅底贡厥獒而孔子序书笔之曰献盖所谓贡者如禹贡所言

  • 春秋传卷一·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隠公上【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十有三而至隠公摄主国事諡法不尸其位曰隠】周【文武开基始都丰镐幽厉板荡平王东迁洛阳尽举故都而弃之秦所谓东周也于是王室微弱至平王四十九

  • 卷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十四论语五雍也第六雍也可使南面章仲弓见圣人称之故因问子桑伯子如何想见仲弓平日也疑这人故因而发问夫子所谓可也者亦是连上面意思説也仲弓谓居敬而行固是居敬后自然能简然亦有居敬而不

  • 卷七十九·道世

    △邪见部第十三(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创入佛法,要须信心为首。譬如有人至於宝山,若无信手,空无所获。故经说:“愚痴之人,不识因果,妄起邪见,谤无三宝四谛,无祸无福,乃至无善无恶,亦无善恶业报,亦无今代後代、众生受生。如是之人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八·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经律异相五十卷  从第一卷尽第二十二卷。  经律异相第一卷  摭采(上征亦反捡也经作撄非也)。  抟食(假栾反手抟食也说文从手经文从专作揣非也)。  栏楯(下唇准反汉书音义云楯亦

  • 卷十一·赜藏主

      ○(石霜楚圆)慈明禅师语录师讳楚圆。族出全州清湘李氏。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师连眉秀目: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师笑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九九)大品痴慧地经第八(第五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为汝说愚痴法.智慧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时。诸比丘受教而听。佛言。云何愚

  • 上清七圣玄纪经·佚名

    《上清七圣玄纪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八真七传七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正一部仅残存原书目录一篇,误题「上清七圣玄纪经」。篇内列举《七圣传》、《八真传》、《二贤传

  • 戴东原先生轶事·戴清泉

    族祖东原公,本考据学、算数学、制造学经世实用之旨,发为哲学家言。其所论著,远足以补汉宋儒者之偏弊,近足以导欧美文化之先河,是固海内学人所公认者也。公之生迄今二百年矣,人往风微,崇拜热忱,久而弥挚。族人祖荫将以独力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