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

御定孝经衍义目録     儒家类

卷首上

衍经之序

卷首下

述经之防

卷一

衍至德之义

卷二

衍至德之义

卷三

衍至德之义

卷四

衍至德之义

卷五

衍至德之义

卷六

衍至德之义

卷七

衍要道之义

父子

卷八

衍要道之义

父子

卷九

衍要道之义

君臣

卷十

衍要道之义

兄弟

卷十一

衍要道之义

夫妇

卷十二

衍要道之义

朋友【师弟子附】

卷十三

衍教所由生之义

卷十四

衍教所由生之义

卷十五

衍教所由生之义

卷十六

衍教所由生之义

卷十七

衍教所由生之义

卷十八

衍教所由生之义

卷十九

衍教所由生之义

卷二十

衍教所由生之义

卷二十一

天子之孝

爱亲

卷二十二

天子之孝

早谕教【衍爱亲之义】

卷二十三

天子之孝

均慈爱【衍爱亲之义】

卷二十四

天子之孝

敦友恭【衍爱亲之义】

卷二十五

天子之孝

亲九族【衍爱亲之义勲旧附】

卷二十六

天子之孝

体臣工【衍爱亲之义】

卷二十七

天子之孝

重守令【衍爱亲之义】

卷二十八

天子之孝

爱百姓【衍爱亲之义爱物附】

卷二十九

天子之孝

课农桑【衍爱亲之义】

卷三十

天子之孝

课农桑【衍爱亲之义】

卷三十一

天子之孝

课农桑【衍爱亲之义借田附】

卷三十二

天子之孝

薄税敛【衍爱亲之义】

卷三十三

天子之孝

薄税敛【衍爱亲之义】

卷三十四

天子之孝

薄税敛【衍爱亲之义】

卷三十五

天子之孝

薄税敛【衍爱亲之义户口附 职役附】

卷三十六

天子之孝

备凶荒【衍爱亲之义】

卷三十七

天子之孝

备凶荒【衍爱亲之义】

卷三十八

天子之孝

省刑罚【衍爱亲之义】

卷三十九

天子之孝

省刑罚【衍爱亲之义弭盗附】

卷四十

天子之孝

恤征戍【衍爱亲之义】

卷四十一

天子之孝

恤征戍【衍爱亲之义】

卷四十二

天子之孝

敬亲

卷四十三

天子之孝

事天地【衍敬亲之义】

卷四十四

天子之孝

事天地【衍敬亲之义】

卷四十五

天子之孝

法祖宗【衍敬亲之义】

卷四十六

天子之孝

法祖宗【衍敬亲之义】

卷四十七

天子之孝

法祖宗【衍敬亲之义】

卷四十八

天子之孝

隆郊配【衍敬亲之义】

卷四十九

天子之孝

隆郊配【衍敬亲之义】

卷五十

天子之孝

隆郊配【衍敬亲之义】

卷五十一

天子之孝

严宗庙【衍敬亲之义】

卷五十二

天子之孝

严宗庙【衍敬亲之义】

卷五十三

天子之孝

严宗庙【衍敬亲之义上陵附】

卷五十四

天子之孝

重学校【衍敬亲之义】

卷五十五

天子之孝

重学校【衍敬亲之义养老附】

卷五十六

天子之孝

崇圣学【衍敬亲之义】

卷五十七

天子之孝

崇圣学【衍敬亲之义】

卷五十八

天子之孝

崇圣学【衍敬亲之义讲筵附】

卷五十九

天子之孝

崇圣学【衍敬亲之义经籍附】

卷六十

天子之孝

教宫闱【衍敬亲之义】

卷六十一

天子之孝

教宫闱【衍敬亲之义】

卷六十二

天子之孝

论官材【衍敬亲之义】

卷六十三

天子之孝

论官材【衍敬亲之义铨选附】

卷六十四

天子之孝

论官材【衍敬亲之义考课附】

卷六十五

天子之孝

论官材【衍敬亲之义举逸附】

卷六十六

天子之孝

优大臣【衍敬亲之义】

卷六十七

天子之孝

设谏官【衍敬亲之义】

卷六十八

天子之孝

设谏官【衍敬亲之义】

卷六十九

天子之孝

正纪纲【衍敬亲之义】

卷七十

天子之孝

别贤否【衍敬亲之义】

卷七十一

天子之孝

制国用【衍敬亲之义】

卷七十二

天子之孝

制国用【衍敬亲之义】

卷七十三

天子之孝

厚风俗【衍敬亲之义】

卷七十四

天子之孝

厚风俗【衍敬亲之义】

卷七十五

天子之孝

厚风俗【衍敬亲之义】

卷七十六

诸侯之孝

爱亲

卷七十七

诸侯之孝

敬亲

卷七十八

诸侯之孝

不骄

卷七十九

诸侯之孝

不溢

卷八十

卿大夫之孝

爱亲

卷八十一

卿大夫之孝

爱亲

卷八十二

卿大夫之孝

爱亲

卷八十三

卿大夫之孝

敬亲

卷八十四

卿大夫之孝

法服

卷八十五

卿大夫之孝

法言

卷八十六

卿大夫之孝

德行

卷八十七

卿大夫之孝

德行

卷八十八

卿大夫之孝

德行

卷八十九

卿大夫之孝

德行

卷九十

士之孝

爱亲

卷九十一

士之孝

敬亲

卷九十二

士之孝

事君忠

卷九十三

士之孝

事君忠

卷九十四

士之孝

事长顺

卷九十五

士之孝

事长顺

卷九十六

庶人之孝

爱亲

卷九十七

庶人之孝

敬亲

卷九十八

庶人之孝

用天道分地利谨身节用

卷九十九

大顺之征

卷一百

大顺之征

【臣】等谨案孝经衍义一百卷我

世祖章皇帝特诏儒臣纂修未竟

圣祖仁皇帝继成孝治复

命侍郎【臣】叶方蔼学士【臣】张英充总裁官而搜考编

辑则侍讲【臣】韩菼专任其事并呈

睿览而后裁定康熙二十一年春告成其体例悉仿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凡所引事先经后史下逮诸家文集名臣奏议嘉言懿行有关孝理者徧为采摭若荀而下诸子稗官间有旁及皆不以入正条义例秩然洵可以

阐万化之原广太和之治矣伏考孝经疏解之学自汉以来累数百家而以衍义名书者八宋有刘元刚元有程防道杨少愚叶瓉诸书皆佚惟明吕维祺张有誉蔡景黙所着尚存而征引未广若呉从周止衍父母生之一章尤未堪羽翼全经方之是编不但萤光爝火之于日星已乾隆四十五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朱熹
  三传辨疑卷九·程端学
  帝学卷四·范祖禹
  程氏经説卷三·佚名
  卷四十三·陈经
  春秋长历卷四·陈厚耀
  卷三十七·乾隆
  卷二十七·康熙
  外篇·缮性第十六·庄子
  卷三十·魏了翁
  卷二·张虙
  卷七·熊节
  昭公·昭公三十一年·左丘明
  卷二十七·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子正·唐圭璋

      失调名   清晓开庭,茱萸初佩。   舜韶新   香满西风,催岁晚东篱,黄花争吐。嫩英细蕊,金艳繁、妆点高秋偏富。寒地花媒少,算自结、多情烟雨。每年年妆面,谢他拒霜相顾。   宝马王孙,休笑孤芳,陶令因谁,便思归去。负

  • 第二十六出 玩真·汤显祖

    〔生上〕“芭蕉叶上雨难留,芍药梢头风欲收。画意无明偏着眼,春光有路 暗抬头。”小生客中孤闷,闲游后园。湖山之下,拾得一轴小画,似是观音大士, 宝匣庄严。风雨淹旬,未能展视。

  • 第二折·关汉卿

    (外孤一折)(正末、外旦郊外一折)(正末、六儿上)(正旦带酒上,云)却共女件每蹴罢秋千,逃席的走来家。这早晚小千户敢来家了也。 【中吕】【粉蝶儿】年例寒食,邻姬每斗来邀会,去年时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今

  • 岛噫诗二·卢若腾

    同安庐若腾闲之着七言古寄答蔡仲修,时与其友洪阿士同避思山观剧偶作薄俗甘蔗谣听人解律借屋发冢骆亦至将归锦田,以诗告别;次韵送之眼孔篇拗歌哀烈歌,为许初娘作番薯谣骄兵疑猜腐儒吟市人行抱儿行行路难(有序)田妇泣唾面

  • 王安石·朱自清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属抚州人。后居金陵,亦号半山。登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通判舒州。召试馆职,不就;用为群牧判官。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1058)入为度支判官。俄直集贤院。明年,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纠察

  • 卷首下·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首下乐歌【一百五十一章 补】补金史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乐然而未尽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际日修月葺粲然大偹其太常者即郊庙祀享大宴大朝会宫悬二舞是也教坊者则有铙歌鼔吹天子

  • 卷二百六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十秦系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训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不就建中初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余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

  • 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紀五十七·司马光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二月,盡重光赤奮若(辛丑)六月,凡二年在奇。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十四年(己亥、八一九年)   二月,李聽襲海州,克東海、朐山、懷仁等縣。李愬敗平盧兵於沂州,拔丞縣。   李師道聞官軍侵

  • 卷二百三十六·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夏四月癸巳朔享 太庙○甲午 上御奉天殿进士曾鹤龄等上表谢恩○封庆王木旃嫡长子秩煃为庆世子第二子秩焘为静宁王第三子秩炵为安化王第四子秩荣为真宁王第五子秩炼为岐山王并给赐仪仗○乙未以会州富峪大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六月丁卯朔升广中府知府李有实为狭西副使抚治西宁番夷升云南副使黄文炳为狭西行太仆寺卿兼佥事○戊辰加吏部尚书李戴为太子太保以二品六年考满也疏辞不许 上以春秋班军近来概以老弱充数及影射顾倩着严加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纪昀

    金纪太祖太宗○太祖太祖皇帝姓完颜氏讳旻本讳阿古达父世祖讳和哩布母翼简皇后纳喇氏其先出靺鞨氏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勿吉有七部唐初 有黑水靺鞨粟米靺鞨其五部无闻黑水靺鞨东濒海南接高丽五代时附属契丹其在南者系

  • 李韶传·魏收

    李承的长子李韶,字元伯,学识渊博,为人有器量。他与弟弟李彦、李虔、李蕤的名字都是高祖赐给的。李韶又为他的叔父李冲所知遇和器重。延兴年间,李韶为中书学生。后来他承袭父亲的爵位为姑臧侯,被授予仪曹令之职。当时朝廷修

  • 论语通卷二·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论语通>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通卷二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二章皆论礼乐之事【冯氏曰前篇论政政莫先于礼乐故通前篇末二章皆记礼乐之事也】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

  • 提要·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通训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春秋通训六卷宋张大亨撰是书自序谓少闻春秋於赵郡和仲先生考宋苏轼年谱轼本字和仲又苏洵族谱称为唐相苏頲之裔系出赵郡今所传轼题烟江叠嶂

  • 宗镜录卷第四十七·延寿

    夫言正唯识义。约有几种识。答。经论通辩。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正文出护法菩萨唯识论十卷。此论释天亲菩萨唯识三十颂文。慈恩大师。制疏释论。此颂文

  • 维摩经义疏卷第三·吉藏

    弟子品第三资视师如父。自处如子。师处资为弟。自处如兄。敬护合论。故名弟子。依内义。学在佛后为弟。从佛口生为子。佛生物惠命为父。在物前悟称兄。故法华云。世间之父。至亲友家。即其证也。四会为言。二集已竟。

  • 修龄要旨·冷谦

    作者冷谦,字启敬,道号龙阳子。明代洪武初人,寿在150岁以上。该书集“四时调摄”、“延年六字总诀”、“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法”、“八段锦法”、“导引歌诀”、“却病八则”等篇,主要阐述

  • 金光明经文句记·知礼

    凡十二卷。宋代知礼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记、光明文句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其初,知礼之师义通宣讲金光明经文句时,门徒竞录所闻成卷,然旷远之旨羁绊不宣,经论援证谬误亦不少,以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