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游氏本拾遗
问《文中子》:「圆者动,方者静。」先生曰:「此正倒说了。静体圆,动体方。」
问:「管仲设使当初有必死之理,管仲还肯死否?」曰:「董仲舒道得好,惟仁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问知崇礼卑。曰:「崇的便是知,卑的便是礼。」
问:「充塞乎天地之间,莫是用于天地间无窒碍处否?」曰:「此语固好,然孟子却是说气之体。」问寝不尸。曰:「毋不敬。」因论持其志。先生曰:「只这个也是私。然学者不恁地不得。」
古者大享,夫人有见宾之礼。南子虽妾,灵公既以夫人处之,使孔子见,于是时岂得不见。「天且不违,况于鬼神乎?」鬼神言其功用,天言其主宰。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天后天,皆合乎天理也,人欲则伪矣。「古人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此特告齐宣云尔,圣人则不待推。
仲尼圣人,其道大,当定、哀之时,人莫不尊之。后弟子各以其所学行,异端遂起,至孟子时,不得不辨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只取坚不变之义。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有为之功,天地不宰之功。
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诸侯尚知尊周为美,故《春秋》之法,以尊周为本。至孟子时,七国争雄,而天下不知有周,然而生民涂炭,诸侯是时能行王道则可以王矣,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故孟子所以劝齐之可以王者此也。
初见先生,次日先生复礼,因问安下饭食稳便。因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颜子箪瓢陋巷不改其乐,箪瓢陋巷何足乐?盖别有所乐以胜之耳(伊川)。
问:「佛戒杀生之说如何?」曰:「儒者有两说。一说天生禽兽,本为人食,此说不是。岂有人为虮虱而生耶?一说禽兽待人而生,杀之则不仁,此说亦不然。大抵力能胜之者皆可食,但君子有不忍之心尔。故曰:『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旧先兄尝见一蝎不忍杀,放去。颂中有二句云:『杀之则伤仁,放之则害义(伊川)。』」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与「德不孤」,一也。为善者以类应,有朋自远方来,充之至于塞乎天地,皆不孤也。
伯夷,孟子言其迹得圣人之清,孔子言清而有量,故曰:「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又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若曰饿于首阳之下,但不食周粟,贫且饿尔,非谓不食周粟,至于采薇而食之,如史迁之说也。
乐随风气,至《韶》则极备。若尧之洪水方割,四凶未去,和有未至也。至舜以圣继圣,治之极,和之至,故《韶》为备。舜巡狩,每五载一方。
仁在己,让不可也。若善名在外,则不可不让。
管仲不死,观其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乃知其仁也。若无此,则贪生惜死,虽匹夫匹妇之谅亦无也。
猜你喜欢 千乘第六十八·戴德 卷十六·黄道周 春秋地理考实卷四·江永 卷四·胡广 卷一百五十一·山井鼎 卷五十五·山井鼎 卷四十七·乾隆 卷十·朱朝瑛 卷十五·刘敞 卷六十七(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四·佚名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六·智旭 卷二十八·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延寿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