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一七)复次若诤竞者闻断结名。所诤事解。若人欲得供养恭敬应断诸使。我昔曾闻。有差老母。入於林中采波罗树叶卖以自活。路由关逻。逻人税之。于时老母不欲令税。而语之言:汝能将我至王边者,税乃可得。若不尔者终不与汝。於是逻人遂共纷纭往至王所。王问老母。汝今何故不输关税。老母白王。王颇识彼某比丘不。王言我识。是大罗汉。又问,第二比丘王复识不。王言我识。彼亦罗汉。又问,第三比丘王复识不。王答言识。彼亦罗汉。老母抗声而白王言:是三罗汉皆是我子。此诸子等受王供养。能使大王受无量福。是即名为与王税物。云何更欲税夺於我。王闻是已叹未曾有。善哉老母。能生圣子。我实不知。知彼罗汉是汝子者,应加供养恭敬於汝。於是老母。即说偈言:

吾生育三子,勇健超三界。悉皆证罗汉,为世作福田。王若供养时,获福当税物。云何而方便,税夺我所有。

王闻是偈已身毛皆竖。於三宝所生信敬心。流泪而言:如此老母宜加供养。况税其物。王说偈言:自从今已後,如斯老母比。生子度三有,器堪受供养。

不听税财物,咸应加恭敬。设有同伴侣,驼驴及车乘。多载众珍宝,为此老母故。不应格税彼,况此一母人。

单己卖树叶,更无馀钱物。而当有税夺,设我山岩窟。经行修道处,行人於彼中。灭结断诸漏,尚应敬彼处。

尊重而供养,况如此老母。能生圣子者,而当不修敬。

复次示放逸果。欲令众生不放逸故。我昔曾闻。有大商主子名曰亿耳。入海采宝。既得回还与伴别宿。失伴慞惶。饥渴所逼。遥见一城谓为有水。往至城边欲索水饮。然此城者是饿鬼城。到彼城中四衢道头。众人集处空无所见。饥渴所逼。唱言水水。诸饿鬼辈闻是水声。皆来雲集。谁慈悲者欲与我水。此诸饿鬼身如燋柱以发自缠。皆来合掌作如是言:愿乞我水。亿耳语言:我渴所逼故来求水。尔时饿鬼闻亿耳为渴所逼自行求水。希望都息。皆各长叹作如是言:汝可不知此饿鬼城。云何此中而索水耶。即说偈言:

我等处此城,百千万岁中。尚不闻水名,况复得饮者,譬如多罗林,炽然被火焚。我等亦如是,支节皆火然。

头发悉蓬乱,形体皆毁破。昼夜念饮食,慞惶走十方。饥渴所逼切,张口驰求索。有人执杖随,寻逐加楚挞。

耳常闻恶音,未曾有善语。况与一渧水,渍我喉舌者,若於山谷间,天龙降甘露。皆变成沸火,而注我身上。

若见诸渠河,皆变成流火。池沼及河泉,悉见其乾竭。或变成浓血,臭秽极可恶。设欲往驰趣,夜叉捉铁捶。

挝打不得近,我等受此苦。云何能得水,以用惠施汝。我等先身时,慳贪极嫉妒。不曾施一人,将水及饮食。

自物不与他,抑彼令不施。以是重业故,今受是苦恼。施得大果报,春种秋获子。我等不种子,今日受是苦。

放逸慳贪惜,受是苦无穷。一切苦种子,无过於贪嫉。应当勤方便,除去如是患。施为善种子,能生诸利乐。

是故应修施,莫如我受苦。等同在人中,身形无差别。造业既不同,受报亦复异。富贵饶财宝,贫者来请求。

诸天同器食,饭色各有异。若堕畜生中,业报亦不同。有得受福乐,有受苦恼者,以此贪毒故,人天及畜生。

为慳嫉所弄,所在皆损减。饿鬼炽然苦,支节烟焰起。如似树赤华,醉象以鼻端。远掷虚空中,华下被身赤。

贤圣作是说,贪嫉最苦器。见於乞求者,其心则恼浊。恼浊刹那中,则能作鄙漏。愚痴慳不施,以种贫穷本。

贪心而积聚,即堕於恶道。如此慳贪者,众苦恼根本。是故有智者,应断除慳贪。谁有欲自乐,名称恭敬等。

而舍於正道,随逐曲恶径。今身得苦恼,来世亦复然。世界结使业,能遮净施报。所谓是慳贪,众怨中最大。

是身大臃肿,衣食及汤药。一切众乐具,贪嫉所遮断。贪嫉极微细,细入难遮制。当以施牢门,心屋使緻密。

莫听彼贪嫉,而得进入中。贪嫉设入心,渠河及大海。能遮使不饮,亿耳见放逸。乃有是过恶,即厌恶生死。

还归求出家,既得出家已,精勤修定慧,逮证罗汉果。

(一九)复次若无过者得讥呵人。若自有过呵於彼者,他反蚩笑。我昔曾闻。倮形婆罗门与诸沙门同道而行。有一年少比丘。笑彼倮形以无惭愧。时彼倮形众中有婆罗门少解佛法。语比丘言:长老不可以汝出家票帜轻慢欺人。不可以汝出家形貌能断烦恼。若未能断生死流转未有出期。汝於後身未脱倮形。何故见笑。汝於今者,生死之中如兜罗树华随风东西未有定时。汝应自笑不应笑他。知汝後时为趣何道。如灰覆火。结使在心未必可保。汝今莫自谓有惭愧。睹汝所为未得脱於诸见之网。夫惭愧者,定不入於诸见之网。若不起恶觉。是名惭愧。汝自不入决定数中。云何笑他。时诸比丘闻倮形婆罗门如法而说。默无所答。馀比丘闻已叹言正说。能断结者名有惭愧。若不断结名比丘者,伎人剃发应是比丘。然诸伎人虽复剃发不名比丘。当知得见四真谛法名真沙门。何以故?如经中说。不见四谛邪正不定。邪正不定所见错谬。是故应当勤修四谛。若见谛者所见真正。永离邪趣。

(二○)复次善观察者,见於好色无有欲意多生厌恶。见好色时不起爱瞋我昔曾闻。有一寺庙。多诸比丘中有法师。三明六通。言辞巧妙。具足辩才。知自他论善能问答。应机说法悦適众心。能然法灯照除愚冥。使城内外所有人民於日日中皆来听法。既听受已,乃至少年皆不放逸。时彼城中有旧淫女。咸皆叹息作如是言:我等今者无人往返受若斯苦。为当久近彼淫女。女盛年端正聪慧非凡善知世论。女人所有六十四艺悉皆明达。见母忧惨。即问母言:今者何故忧苦乃尔。母告女言:今此城中一切人民悉乐听法。更无往返至我边者,资财空匮无由而得。我以此事是故愁耳。女闻是已自恃端正语其母言:我今自严往至彼会。能令彼会一切众人悉随我来。作是语已寻自沐浴众香涂身。婴珞上服首戴华鬘。足所著履众宝庄校。右手执杖行步妖婴。逶迤弄姿种种庄严。如华树行,犹如天人。将诸侍从。华鬘婴珞严身上服亦皆殊妙。此诸从者,或执金瓶。或持拂扇。或捉香花。侍卫彼女。将诸妓人而自围绕。并语并笑。或举右手指麾道径。复有黄公耳插众华。玄黄朱紫采画其身。欢笑戏谑种种巧嘲。亦复举手指前指後。於其路中香气四塞鼓乐弦歌。往至寺所处一空室。待众集会说法时到。无数千人皆来聚集。尔时法师头发极白秀眉覆目。善调诸根其心无畏。如师子王。即昇高座。而说偈言:

我观浅智者,莫由昇此座。怯弱如野干,战惧不自宁。吾今昇此座,处众无所畏。喻如狩中王,哮吼摧邪论。

尔时法师即为大众次第说法。时彼淫女为欲扰动时众心故。即於门中而现其身。其所将从散入人间。各指淫女语众人言:此女端严姿容可爱。汝等且观用听法为。时彼诸人闻是语已,即便顾盻心意不安。尔时法师未解其意。怪其所以即问众人。汝等何故视瞻改常心意错乱。汝岂不知。死来迅速犹如奔马。是故宜勤修诸善行。即说偈言:

十力大法炬,普照於世界。慧明未潜隐,宜速修善业。坚意集善行,昼夜勿懈倦。一切智语灯,不久当隐没。

若其隐没後,众生尽黑闇。虽有日光照,犹名为大瞑。

尔时众会闻是偈已,敬奉法教摄意听法。时彼淫女见众人等摄心敛意。复作姿态。众会睹已,心还散乱。尔时法师复说偈言:彼女作姿态,令会生渴爱。

为欲情所牵,夺其专念心。用敬吾教故,遮制令还止。如何彼妖{薛女},惑乱众人目。譬如青莲鬘,漂鼓随波动。

众心亦如是,熠燿不暂停。尔时众人情既耽惑。观此妙色失惭愧心。更相指示。而说偈言:斯女美姿容,今来甚为吉。如彼月初生,坠落在于地。

容貌超时伦,净目极美妙。将非蓝婆女,为帝释所遣。或是功德天,然手不执花。复有一人。而说偈言:

咄哉此女人,仪容甚奇妙。目如青莲花,鼻佣眉如画。两颊悉平满,丹唇齿齐密。凝肤极软懦,庄丽甚殊特。

威相可悦乐,炜耀如金山。

时诸优婆塞。爱其容貌。心意错乱。时彼淫女左右侍从。见斯事已深自庆幸。叱叱而言:我等今者所作甚善。能使众会注意乃尔。彼时法师怪诸四众搔扰改常。以手搴眉顾瞻时会。见是淫女仪容端正。及其侍从皆悉庄严。淫女处中敫若明星。夺愚人心令失正念。时彼法师观女人意为以何事而来此耶。即默入定知其邪惑不为听法。然此法师虽断瞋恚外现忿色。发声高唱语淫女言:汝如蚁封而欲与彼须弥山王比其高下。岂可不闻。昔佛在世,第六天王不自量力。敢於佛所现作逼尧。世尊神力乃以死尸而系其颈。惭耻无颜人天所笑。汝意便谓佛法教学以为灭耶。专精声闻岂可无耶。诸胜丈夫都没尽耶。汝若如是宜坚自持。时彼法师即以神通变此淫女。肤肉堕落唯有白骨。五内诸藏悉皆露现。即於众前唤此淫女。汝於向者兴起恶心。敢与佛法而共诤竞。时此淫女以此骨身在众前立。尔时法师。即说偈言:

汝向妙容色,挺特众所观。今肤肉尽变,唯有空骸骨。汝先悦素白,今始见实相。顶骨类白珂,形色如藕根。

服匡骨<舀页><冗页>,两颊如深沟。机关悉解落,筋脉粗相缀。在内诸藏等,悬空而露现。其所将从者,自见生厌恶。

况复馀大众,而当乐见之。

尔时骨人为彼法师变其形已,身心俱困不能自申。即叉骨手归向法师。尔时法师告骨人言:汝之容色婴珞严身种种校饰。但惑凡夫。令其深著没三有池。汝今若能除去姿态舍庄严具。吾当示汝寂净妙身。令汝得知不净市肆。而此身者薄肉覆上秽恶充溢。外假脂粉以惑愚目。凡夫耽惑为欲所盲。故生染著。何有智者谛观察已当爱玩之。时诸会者睹斯事已咸生厌患。各相谓言:世尊所说信实不虚。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聚沫如金涂钱。但诳惑人。向者女人所有美色容止可观。於今忽然但见骨聚。仪容端正作诸姿态。状若蛊道。如是之事今何所在。

有一优婆塞。以指支颊。谛观此女。而说偈言:牟尼说众生,为欲爱所盲。盲无慧目故,不得趣涅槃。譬如任婆叶,蜜著虫所唼。

为贪之所惑,至死而不舍。诸不放逸人,谛实观身相。而不起欲觉,喻如白鹤王。常处於清池,不乐於冢间。

复有优婆塞。而作是言:见此姿容便生欲想。观彼白骨。即用除灭。而说偈言:观彼骸骨聚,能生人怖畏。如似毗陀罗,咒术之机关。

愚者谓之实,便生乐著心。如道深坑阱,以草覆其上。此身亦如是,当作如是观。谛实知是已,谁当起欲想。

尔时惑著愚无智者闻是偈已,低头避之。遂不喜闻。时彼女人自见其身为人所患。五体投地。即说偈言:我先愚无识,不自量己力。愿回听法众,一切将归家。

今始知释子,势力甚奇特。变我妙姿貌,睹者生厌患。我如婴愚者,所为极轻躁。敢以牛迹水,欲比于大海。

唯愿垂哀矜,听我归诚忏。

尔时大众见彼女人诸骨相拄,犹如苇舍。甚生怪愕。彼骨聚中云何乃能作如是说。又见五藏悉皆露现。譬如屠架所悬五藏。蠢蠢蠕动,犹如狗肉。诸藏臭秽剧於厕溷。我等云何乃见此事。即说偈言:

今观女人身,唯筋连枯骨。但见空骨聚,和合出言音。女中有骨耶,骨中有女耶。譬如旷泽中,芦苇之丛林。

因风共相鼓,便出大音声。如斯因假法,不见女自体。若无自体者,女相安所在。遍推诸法中,昔来未曾有。

我谛观身相,去来及进止。屈申与俯仰,顾视并语言:诸节相支拄,骨肋甚稀疏。筋缠为机关,假之而动转。

如是一一中,都无有宰主。而今此法者,为有为无耶。我为狂痴惑,为澹阴乱目。云何如是中,妄生有女相。

缚苇作机关,多用於綖缕。譬如融真金,注水则发声。

尔时法师知诸四众皆生厌恶。告淫女言:汝於今者欲何所作。女曰法师。愿舍舍不。即说偈言:大头仙舍不,变天女蓝婆。使其作草马,具满十二年。

汝今作舍不,使我作冢间。世间未曾见,如是之舍不。善自在大德,愍我愿除卻。尔时法师即便微笑。而说偈言:

善女汝但起,我无瞋恚心。剃头著袈裟,终无舍不法。有欲爱著彼,损彼生苦恼。作好作恶者,便能生瞋恚。

瞋恚作舍不,我灭瞋恚结。断除於无明,体性是无结。我欲救众生,云何作舍不。生老病死等,苦恼诸众生。

云何有智人,而当作舍不。犹如恶毒疮,加复燥恶灰。薄皮覆机关,凡愚生爱惑。我以神足力,开汝不净箧。

说是偈已,还摄神足。女服本形。尔时法师告众会言:汝等宜勤修善。即说偈言:颠倒欲想行喻若风起尘。正观离欲面,洗濯欲尘埃。

有欲及离欲,处所未必定。善观得解脱,贪惑而增欲。是故应常修,专精离欲想。离欲众善寂,获克诸禅乐。

时彼听法众,或得不净观。有得须陀洹,於修离欲想。或得阿那含,复有出家者,勤修不懈怠,逮得阿罗汉(。

二一)复次无恋著心一切能施。得大名称现世获报。是故应施不应吝著。我昔曾闻。弗羯罗卫国有一画师。名曰羯那。有作因缘诣石室国。既至彼已诣诸塔寺。为画一精舍得三十两金。还归本国会值诸人造般遮于瑟。生信敬心。问知事比丘。明日谁作饮食。答言:无有作者,复问。彼比丘一日之食须几许物。答言:须三十两金。时彼画师即与知事比丘三十两金。与彼金已还归于家。其妇问言:汝今客作为何所得。夫答妇言:我得三十两金用施福会。其妇闻已甚用忿恚。便语诸亲称说夫过。所得作金尽用施会。无有遗馀用营家业。尔时诸亲即将彼人。诣断事处而告之曰:钱财叵得役力所获。不用营家及诸亲里。尽用营设於诸福会。时断事官闻是事已,问彼人言:竟为尔不。答言实尔。时断事官闻是事已生希有想。即便赞言:善哉丈夫。脱己衣服并诸婴珞及以鞍马。尽赐彼人。而说偈言:

久处贫穷苦,佣作得钱财。不用营生业,以施甚为难。虽复有财富,资生极丰广。若不善观察,不能速施与。

远观察後身,知施有果报。勇猛能舍财,离於慳尘垢。有是行法人,持施使不没。

时彼画师闻此偈已欢喜踊跃。著其衣服乘此鞍马便还其家。时彼家人见著盛服乘马至门。谓是贵人。心怀畏惧。闭门藏避。画师语言:我非他人是汝夫主。其妇语言:汝是贫人於何得是鞍马服乘。尔时其夫以偈答言:

善女汝今听,我当随实说。今虽舍施僧,施设犹未食。譬如未下种,芽茎今已生。福田极良美,果报方在後。

此僧净福田,谁不於中种。意方欲下种,芽生众所见。时妇闻已得净信心。即说偈言:如佛之所说,施僧得大果。

如今所布施,真得施处所。敬心施少水,果报过大海。一切诸众中,佛僧最第一。开意方欲施,华应已在前。

(二二)复次夫修施者在胜信心。两钱布施果报难量。我昔曾闻。有一女人至昼闇山见众人等。於彼山中作般遮于瑟。时彼女人於会乞食。既睹众僧心怀欢喜。而赞叹言:善哉圣僧。譬如大海众宝窟宅。众人供养。我独贫穷无物用施。作是语已,遍身搜求了无所有。复自思惟。先於粪中得二铜钱。即持此钱奉施众僧。时僧上座得罗汉果豫知人心。而彼上座常自珍重。见彼女人有深信心为欲增长彼功德故。不待维那躬自殷勤起为咒愿。即举右手高声唱言:大德僧听。即说偈言:

大地及大海,所有诸宝物。如此童女意,悉能施与僧。留心善观察,行道为修福。使得解脱道,离贫穷棘刺。

时彼童女极生大心。如师所说我作难作。便舍一切资财珍宝等无有异。悲欣交集。五体投地归命诸僧。以此两钱置上座前。涕泣不乐。即说偈言:愿我生死中,永离於贫穷。

常得欢庆集,亲戚莫别离。我今施僧果,唯佛能分别。由此功德故,速成所愿果。所种微善心,身根愿速出。

时彼女人出彼山已坐一树下。树荫不移上有雲盖。时彼国王適丧夫人出外游行。见彼雲盖往至树下。见此童女心生染著。将还宫内。用为第一最大夫人。即作是念。我先发愿今已称心。即白国王。多赍宝物施设供具。诣昼闇山供养众僧。宝珠婴珞种种财物。持用奉施。彼时上座不为咒愿。尔时大众疑怪所以。而作是言:先者贫贱两钱施时起为咒愿。今者乃为王之夫人。珍宝婴珞种种财物。而用布施。不为咒愿。时彼上座语众僧言:我先为彼咒愿之时不为财物。乃恐童女心意错乱。故为咒愿。即说偈言:

不以钱财多,而获大果报。唯有胜善心,乃得大畏报。彼女先施时,一切悉舍施。佛智能分别,非我所能知。

今虽财宝多,不如彼时心。十六分中一,若心扰浊施。譬如诸商贾,少於诸财物。心期於大报,所施物虽校

心意胜广大,以是故未来。得报亦无量,如阿输迦王。净心用土施,亦如舍卫城。穷下之女人,饭浆施迦叶。

施土得大地,饭浆天中胜。施少心净广,得报亦弘大。譬如白净衣,以油渧其上。垢腻遂增长,亦犹油渧水。

油渧虽微小,遍於池水上。

以是故当知,心胜故报大。

猜你喜欢
  卷第四·志磐
  卷二百二·佚名
  龙王兄弟经·佚名
  指月录卷之三十一·瞿汝稷
  卷第五·智旭
  叙·开福道宁
  读伦理学原理感言·太虚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佚名
  佛教访问团日记·太虚
  三集·佚名
  阿閦佛国经弟子学成品第三·佚名
  深密纲要·太虚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九卷·佚名
  卷六·净挺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道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韦居安

    曾苍山作《苏云卿歌》,序云:&ldquo;云卿为张魏公友。魏公相,云卿隐豫章东湖,粥蔬自给。公托帅漕聘之,微服乃得见。诘朝再至,则闭关矣。启之,惟金与书在,并不启封。&rdquo;歌云:&ldquo;东湖湖面波漫瀰,东湖岸上春土肥。先生锄云

  • 前集原序·罗椅

    放翁诗选前集原序拣着吟人苦心处吟时较易拣时难大父涧谷翁题赵庆御手写唐絶句结语也拣诗之难尚矣人谓删後无诗非果无性情也特未有删手尔族孙夀可以翁所选放翁陆先生诗刻本抚卷圭复涕泪盈睫悲夫善和书卷存者仅十一於千

  • 二集卷四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五古今体一百首【甲戌一】甲戌元旦泰阶圜煦丽青阳绮胜椒盘总发祥岁肇三元欣首祚闰逢旬九恰初章共球小大来侯甸衣食根源厪雨阳五福敛时敬敷锡春台寰海祝丰

  • 巻九·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九     明 袁表马荧 编陈徴君集四七言律诗寄陈叔起时在永嘉不归闽南一别几经秋林馆莺花忆旧游过鴈不堪频北望沧江无奈自东流风尘冉冉逢人少江草萋萋向客愁白髪丹青应更好何时飞翰寄沧

  • 卷三十九·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九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五十一首 【起建中靖国辛巳改元度岭北归即以是年七月卒於毗陵 施注缺今补】 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其略曰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江【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历代名贤确论一百卷不着撰人名氏前有明吴寛序称皆唐宋人所著其说散见文集中或病其不归于一辑成此编以便观览锡山钱孟浚因其书不能家有因刋以传世云云而亦不详作者为谁近世所行刋本或有题为华亭钱福所辑者然福

  • 耶律合住传·脱脱

    耶律合住,字粘衮,太祖弟迭剌之孙。幼时不喜欢玩耍,遇事聪明机敏,善于谈论。初时因为是皇上亲近族人得以入宫侍卫,每次随从征伐都立有战功。保宁初,升任为右龙虎卫上将军。因为宋军多次骚扰边境,拜为涿州刺史,西南兵马都监、招

  • 杜瑛传·宋濂

    杜瑛字文玉,祖籍霸州信安。父时日升,《金史》中有传。金末兵乱,瑛避居于河南缑氏山中。当时一般读书人仍以文章辞藻来谋求上进,唯瑛在此文物凋丧之时,搜集群书,精读牢记,努力探求书中深刻含义。对古今得失,了如指掌。为了教书

  • 范睢至秦·佚名

    【提要】 范睢在秦王前面开始了类似“隆中对”一样的国家大计的决策和游说。他不同于苏秦、张仪的是,在正式开始宣讲他的谋划前,非常善于摆谱、营造氛围,结果使秦王非常重视他的论说,从一开始就打算认真实践、言听计从。

  • 卷七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四郊社考祀山川宋理宗淳佑十二年十二月诏海神为大祀春秋遣从臣奉命往祠潜说友咸淳临安志曰海神坛在东青门外太平桥之东淳佑十二年有旨中兴以来

  • 南史识小录卷六·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南史识小録卷六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齐宗室诸王列传外朗内润【衡阳王道度齐高帝长兄也与高帝俱受学於雷次宗宣帝问次宗二子学业次宗答曰其兄丨丨其弟丨丨皆良璞也】五色?【萧钧年五岁所生

  • 名实论第六·公孙龙

    天地与其所产者,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ldquo;正&rdquo;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其&ldquo;名&rdquo;正,则唯

  • 卷六·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六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齐卫结谋叛晋定公七年秋齐侯卫侯盟于沙左传七年秋齐侯郑伯盟於咸徵会于卫卫侯欲叛晋诸大夫不可使北宫结如齐而私於齐侯曰执结以侵我齐侯从之乃盟於琐【琐即沙】齐卫联兵伐晋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一·法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原夫法身虚应。浃有岸以瓢形。妙智潜通。极无边而照象。至真明理。即事而能理。旋超视听之外。冥权会事。即理而能事。迥架筌蹄之表。故得莲华藏界悬日月以临照。菩提树王开甘露而济之。千华千百亿

  • 卷第二十(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三分之五衣法上佛在王舍城。尔时耆域乳母洗浴耆域。谛观其身而有恨色。耆域觉之即问。何故恨颜视我。乳母言。恨汝身相殊特而意未亲佛法众僧。耆域闻已赞言。善

  • 宅经·黄帝

    二卷。旧题《黄帝宅经》,托名黄帝撰写。《四库全书总目》称:“《隋志》有《宅吉凶论》三卷、《相宅图》八卷,《旧唐志》有《五姓宅经》二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考书中称《黄帝二宅经》及《淮南子》李淳风、吕才等

  • 此事难知·王好古

    二卷。元王好古撰。王氏对仲景之学推崇备至,同时亦推崇其师李东垣的伤寒之论,于是乃著此书光大东垣之学,元至大元年(1308)撰成此书。此书集东垣医学论文、医学理论。专述东垣之绪论,于伤寒证治十分详审。《四库全书提

  • 酒边词·向子諲

    词别集。南宋向子諲撰。二卷。子諲字伯恭, 晚号芗林, 临江(今江西清江)人。高宗朝,历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忤秦桧,乃致仕,退闲十五年。著有《芗林集》、《芗林家规》。词集分“江南新词”与“江北旧词”各一卷。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