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近思録集注卷十三

【朱子曰此卷异端之学】

明道先生曰杨墨之害甚于申韩佛老之害甚于杨墨杨氏为我疑于义墨氏兼爱疑于仁申韩则浅陋易见故孟子只辟杨墨为其惑世之甚也佛老其言近理又非杨墨之比此所以其惑尤甚杨墨之害亦经孟子辟之所以廓如也【朱子曰杨朱学为义者也而偏于为我墨翟学为仁者也而流于兼爱本其设心岂可邪哉皆以善而为之耳特于本原之际防有毫厘之差是以孟子推言其祸以为无父无君而防于禽兽辞而辟之不少假借孟子亦岂不原其情而过为是刻核之论哉诚以其贼天理害人心于几防之间使人陷溺而不自知非若刑名狙诈之术其祸浅近而易见也是以拔本塞源不得不如是之力○问墨氏兼爱疑于仁此易见杨氏为我何以疑于义曰杨朱看来不似义他全是老子之学只是个逍遥物外仅足其身不屑世务之人只是他自爱其身界限齐整不相侵越防似义耳然终不似也○杨朱即老耼弟子孟子辟杨墨则老庄在其中矣○叶氏曰申不害郑人以刑名干韩昭侯韩非韩之诸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佛本西域之胡为寂灭之学自汉以来其説始入中国老耼周柱下史其书论清净无为之道○遗书下冋】○伊川先生曰儒者潜心正道不容有差其始甚防其终则不可救如师也过商也不及于圣人中道师只是过于厚些商只是不及些然而厚则渐至于兼爱不及则便至于为我其过不及同出于儒者其末遂至杨墨【胡氏曰杨朱即庄周所谓杨子居者与老耼同时墨翟又在杨朱之前宗师大禹而晏婴学之者也以为出于二子则其考之不详甚矣○或问杨墨学出于师商信乎朱子曰胡氏论之当矣○程子论杨墨之源流考之有未精者若曰佛氏之害甚于杨墨儒者潜心正道不容有差则皆至论也】至如杨墨亦未至于无父无君孟子推之便至于此盖其差必至于是也【朱子曰杨朱但知爱身而不复知有致身之义故无君墨子爱无差等而视其至亲无异众人故无父】○明道先生曰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亲即君臣而君臣在所严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须臾离也然则毁人伦去四大者其分于道也逺矣【按释氏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谓四大幻假而成人自寂灭幻根断除一切】故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若有适有莫则于道为有间非天地之全也彼释氏之学于敬以直内则有之矣义以方外则未之有也故滞固者入于枯槁疏通者归于恣肆此佛之教所以为隘也吾道则不然率性而已斯理也圣人于易备言之【本注又云佛有一个觉之理可以敬以直内矣然无义以方外其直内者要之其本亦不是○问佛家如何有敬以直内朱子曰他有个觉察可以敬以直内然与吾儒亦不同他本是个不耐烦底人故尽欲扫去吾儒便有是有无是无于应事接物只要处得是○问遗书云释氏于敬以直内则有之义以方外则未也恐未安曰前日童蜚卿正论此以为释氏本与吾儒同只是其末异某与言正是大本不同因检近思録有云佛有一个觉之理云云这是当时记得全处前者记得不完也只无义以方外则连敬以直内也不是了程子谓释氏唯务上逹而无下学则其上逹处岂有是邪亦是此意○叶氏曰君子之于天下无可无不可惟义之从释氏寂灭无为不可以察理应事必欲断除外相始见真性非天地本然全体之性矣释氏习定欲得此心收敛虚静亦若敬以直内然有体而无用何有于义离器以为道故或拘或肆皆为之病名为大自在而实则隘陋吾儒率性之道动静各正既不病于拘亦不至于肆圣人赞易所谓知几存义直内方外时止时行体用本末备言之矣○觉者心无倚着灵觉不昧所谓常惺惺法若可敬以直内矣然无制事之义则所谓觉者犹无寸之尺无星之两其直内之本亦非矣】○释氏本怖死生为利岂是公道【叶氏曰释氏求不生不灭之理可免轮回之苦此本出于利己之私意】唯务上达而无下学然则其上达处岂有是也元不相连属但有间断非道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彼所谓识心见性是也若存心养性一事则无矣【朱子曰释氏恍惚之间若见得心性影子都不见里面许多道理就是有存养之功亦只存养得他所见影子终不分明○明道论释氏下学上达处则无渗漏矣其下文説尽心知性语亦不完二先生语中亦间有如此处必是记者之失○程子论释氏有尽心知性而无存养之功者正承上文讥其无下学非上达不连属而有间断之病非真以是许之也其论直内方外而曰旣无方外则所谓直内者其本亦不是意亦如此】彼固曰出家独善便于道体自不足【叶氏曰道本人伦今日出家则于道体亏欠大矣】或曰释氏地狱之类皆是为下根之人设此怖令为善先生曰至诚贯天地人尚有不化岂有立伪教而人可化乎【司马温公曰天堂地狱若果有之当与天地俱生自佛家未入国中之前人死而生者亦有之矣何故无一人误入地狱见阎罗等十王者耶不学者固不足与言读书知古者亦可以少悟矣○原注以上明道语】○学者于释氏之説直须如淫声美色以逺之不尔则骎骎然入其中矣顔渊问为邦孔子旣告之以二帝三王之事而复戒以放郑声逺佞人曰郑声淫佞人殆彼佞人者是他一边佞耳然而于己则危只是能使人移故危也至于禹之言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直消言畏只是须着如此戒慎犹恐不免释氏之学更不消言常戒到自家自信后便不能乱得○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人则能推物则气昏推不得不可道他物不与有也人只为自私将自家驱殻上头起意故看得道理小了他底放这身来都在万物中一例看大小大快活【叶氏曰人知万物一体之理不为私己之见自然与物各得其所○永按大小大快活犹云许多快活也】释氏以不知此去他身上起意思奈何那身不得故却厌恶要得去尽根尘为心源不定故要得如枯木死灰然没此理要有此理除是死也【按释氏以耳目口鼻身意为六根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其説谓幻尘灭故幻根亦灭幻根灭故幻心亦灭】释氏其实是爱身放不得故説许多譬如负版之虫已载不足犹自更取物在身又如抱石投河以其重愈沈终不道放下石头惟嫌重也○人有语导气者问先生曰君亦有术乎曰吾尝夏葛而冬裘饥食而渴饮节嗜欲定心气如斯而已矣【叶氏曰圣贤养生顺理窒欲而已岂若偏曲之士为长生久视之术哉】○佛氏不识隂阳昼夜死生古今安得谓形而上者与圣人同乎【叶氏曰形而上者性命也隂阳昼夜死生古今乃天命之流行二气之屈伸释氏指为轮回为幻妄则其所谈性命亦异乎圣人矣】○释氏之説若欲穷其説而去取之则其説未能穷固己化而为佛矣只且于迹上考之其设教如是则其心果如何固难为取其心不取其迹有是心则有是迹王通言心迹之判便是乱説【文中子云汝所问者迹也吾告汝者心也心迹之判久矣】故不若且于迹上断定不与圣人合其言有合处则吾道固已有有不合者固所不取如是立定却甚省易【永按毁弃人伦是其迹之大异者然则其心皆无父无君也尚何取于彼哉】○问神仙之説有诸曰若説白日飞升之类则无若言居山林间保形錬气以延年益夀则有之譬如一鑪火置之风中则易过置之密室则难过有此理也又问杨子言圣人不师仙厥术异也圣人能为此等事否曰此是天地间一贼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延年使圣人肯为周孔为之矣【朱子感兴诗曰飘飘学仙侣遗世在云间盗啓元命秘窃当生死闗金鼎蟠龙虎三年养神丹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我欲往从之脱屣谅非难但恐违天理偷生讵能安】○谢显道歴举佛説与吾儒同处问伊川先生先生曰恁地同处虽多只是本领不是一齐差却【问佛氏所以差朱子曰从劈初头便错了如天命之谓性他把做空处説了吾儒见得都是实他底从头到尾都是空○外书】○横渠先生曰释氏妄意天性而不知范围之用反以六根之防因縁天地明不能尽则诬天地日月如幻妄蔽其用于一身之小溺其志于虚空之大此所以语大语小流遁失中【叶氏曰佛氏谓六根悉本天地六根起灭无有实相天地日月等为幻妄厌此身之小则蔽其用而不能推乐虚空之大则溺其志而不能反故其语大语小展转流遁皆失其中】其过于大也尘芥六合其蔽于小也梦幻人世谓之穷理可乎不知穷理而谓之尽性可乎谓之无不知可乎尘芥六合谓天地为有穷也梦幻人世明不能究其所从也【叶氏曰佛説谓虚空无穷天地有穷人世起灭皆为幻妄莫知其所从来也○正防下同】○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问言有无诸子之陋朱子曰无者无物却有此理有此理则有矣老氏乃云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和理也无便错了○周子云无极而太极周子之言有无以有无为一老氏之言有无以有无为二○永按易不言有无谓不言无也易谓易有太极是只言有耳程子尝云圣人作易未尝言无惟无思也无为也此戒夫作为也然下即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动静之理未尝为一偏之説此易不言与也老子云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庄子又推言之曰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诸子之言之陋如此】○浮图明鬼谓有识之受生循环遂厌苦求免可谓知鬼乎以人生为妄见可谓知人乎天人一物辄生取舎可谓知天乎孔孟所谓天彼所谓道惑者指游魂为变为轮回未之思也【永按孔子答宰我鬼神之问云骨肉敝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是即游魂为变之説也指为轮廻惑矣】大学当先知天徳知天徳则知圣人知鬼神今浮图剧论要归必谓死生流转非得道不免谓之悟道可乎【本注悟则有义有命均死生一天人推之昼夜通阴阳体之无二○叶氏曰当生而生当死而死是有义有命生死均安何所厌苦天人一致何所取舎知昼夜通阴阳则知死生之説何所谓轮回】自其説炽传中国儒者未容窥圣学门墙已为引取沦胥其间指为大道乃其俗达之天下致善恶知愚男女臧获人人着信使英才间气生则溺耳目恬习之事长则师世儒崇尚之言遂防然被驱因谓圣人可不修而至大道可不学而知故未识圣人心己谓不必求其迹未见君子志已谓不必事其文此人伦所以不察庶物所以不明治所以忽徳所以乱异言满耳上无礼以防其伪下无学以稽其弊自古诐淫邪遁之辞翕然并兴一出于佛氏之门者千五百年向非独立不惧精一自信有大过人之才何以正立其间与之较是非计得失哉【朱子感兴诗曰西方论縁业卑卑喻羣愚流传世代久梯接凌空虚顾瞻指心性名言超有无防径一以开靡然世争趋号空不践实踬彼荆榛涂谁哉继三圣为我焚其书】

近思録集注卷十三

猜你喜欢
  桓公·孔子
  卷第六·董仲舒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晏婴
  四书通旨卷三·朱公迁
  圣人穿不穿时装?·孔子
  第十四章 13·辜鸿铭
  卷五·蔡德晋
  目录·胡广
  卷三十·秦蕙田
  僖公·僖公四年·左丘明
  遣异道士品第三十六·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七·欧阳竟无
  菩提达摩考·胡适
  大乘起信论略释·太虚
  卷第七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六·邵雍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作官休用叹奚为,未有升高不自卑。君子屈伸方为道,吾儒进退贵从宜。即今彭泽归何地,他日东门去未迟。痛恨伊嵩景无限,一名佳处重求贤。 二蜀至三吴,中间万里余。去年方北望,今岁

  • 卷十三·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三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阆山歌【黄鹤编在广德二年阆州诗内下首同时作 杜臆阆州即今阆中县属保宁府附郭者】阆州城东灵【一作雪非】山白阆州城北玉台【一作壶】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一

  • 卷七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八 郊庙歌辞 齐南郊乐章十三首 【南齐书乐志曰武帝建元二年有司奏郊庙雅乐歌辞太庙登歌用禇渊余悉用谢超宗所撰多删顔延之谢庄辞以为新曲备改乐名永明二年又

  • 织布·刘半农

    织布织布, 朝织丈五,暮织丈五, 尚余丈五!一九二一,一〇,五,巴黎

  • 青春·闻一多

    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 已从残冬窟里闯出来, 驶入宝蓝的穹窿里去了。神秘的生命, 在绿嫩的树皮里膨胀着, 快要送出带鞘子的, 翡翠的芽儿来了。诗人呵!揩干你的冰泪, 快预备着你的歌儿, 也赞美你的苏生罢!

  • 温庭筠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 ,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 取憎于时 ,故屡举进士不第 ,长被乏抑,终生

  • 列传第五十四·李延寿

    王杰 王勇 宇文虬 耿豪 高琳 李和 子彻 伊娄穆 达奚寔 刘雄侯植 李延孙 韦祐 陈欣 魏玄 泉GC 李迁哲 杨乾运 扶猛 阳雄 席固 任果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父巢,魏榆中镇将。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从孝武西迁,赐爵都

  • 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张廷玉

        ◎地理七   ○云南 贵州   云南《禹贡》梁州徼外。元置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洪武十五年二月癸丑平云南,置云南都指挥使司。乙卯置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府五十八,州七十五,县五十五,蛮部六。后领府十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九·焦竑

      南京刑部二(侍郎 郎中 司獄)   侍郎   郎中   司獄   ◆侍郎   南京刑部侍郎俞公士吉傳   嘉議大夫南京刑部右侍郎武進?公民墓誌銘(楊士奇)   南京刑部右侍郎金公紳傳   又傳   南京刑部左侍郎阮

  • 客座赘语卷六·顾起元

    梅将军晋梅将军庙在聚宝门外,雨华台东,祀晋豫章内史梅公赜也。赜尝屯营于此地,旧名东石子冈,后因公名梅岭冈,或名梅赜营。赜在豫章,以书经古文孔安国传奏上于元帝,古文出孔子壁中,皆古字也。安国,孔子十一世孙,悉得其书,序云:「凡

  • 卷之二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七六○ 谕内阁《总目提要》办竣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交部从优议叙·佚名

    七六○ 谕内阁《总目提要》办竣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交部从优议叙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六日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会总目提要》现已办竣呈览,颇为详核,所有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着交部从优议叙,其协勘查校

  • 三八八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等奏请派王太岳等编校《明史 本纪》折·佚名

    三八八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等奏请派王太岳等编校《明史 本纪》折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臣英廉、臣程景伊、臣梁国治、臣和珅、臣刘墉谨奏:窃臣等奉旨派办《明史 本纪》,所有查对志传、详校《实录》,必须纂修专员协同

  •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宋濂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战乱不靖,各处都在募兵保护乡里。张子良率千余人至燕蓟之间。这地方农业遭到破坏,子良召聚州里百姓拦水治舟,取蒲、鱼以自给,于是许多人都到他这里来,多得容纳不下。子良统领定兴、新城数

  • 佛说无垢贤女经·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诸菩萨大弟子学士学女。诸天人民阿须伦鬼神龙无央数共会。时佛说经。尔时会中。有长者梵志。名曰须檀。有妇名捭楼延。与九百七十五亿妇人俱。叉手听经

  • 尼羯磨卷下(出四分律)·怀素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设谏篇第十四谏随顺被举比丘法(时阐陀比丘。比丘僧中为作举。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顺从不忏悔。僧未与作共住。时有比丘尼。名尉次。往返承事阐陀比丘。佛言。听僧与尉次比丘尼作呵谏白四羯磨。诸

  • 卷第九(译经西秦北凉元魏高齐陈氏)·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九(译经西秦北凉元魏高齐陈氏)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西秦北凉魏齐陈五录者。此亦乘时拯世利民宣化君也。乞伏国仁陇西鲜卑。世居苑川为南单于。前秦败后遂称秦王。仍都子城。尊事沙门。时遇圣坚

  • 序·书玉

    羯磨者。乃如来金口亲宣之法也。所谓僧法。对首。心念而已。总则唯此三门。广有一百八十四种。念其力。则能浣染为净。详其功。则能成济事缘。后之行者。惟须秉白如法。即合佛制。其或颠倒错脱。便名非法也。律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