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良传(附张懋传)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战乱不靖,各处都在募兵保护乡里。张子良率千余人至燕蓟之间。这地方农业遭到破坏,子良召聚州里百姓拦水治舟,取蒲、鱼以自给,于是许多人都到他这里来,多得容纳不下。子良统领定兴、新城数万口去东平谋食,东平收容了。很久以后,守臣弃东平还汴京,令子良屯驻宿州,以后又屯驻寿州。夏全劫掠寿州之民出鸡口,李敏占据寿州。子良率部下投奔李敏,敏欲杀害他们,子良又回到宿州,夺回夏全所劫掠的人口。夏全怒,联合徐、邳之军来攻打宿州,为子良与宿州军元帅所败,夏全失其军符,逃往扬州。
金朝都城汴京受蒙古军重重包围,国用安企图率涟水军援救,因道路不通,不能前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进入汴京,传达用安来援救的打算,金朝君臣以为他们是自天而降,将徐州、宿州交子良把守。第二年,子良输米五百石于汴京,因授他为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当时,金朝之令已不行于陕西。徐、宿之间,百姓缺食,出城拾野生谷穗度日,子良派兵保护,以防被抢劫。突然遇敌,子良受重伤,率领大家去泗州求食。正逢泗州守将阅兵,子良与所部十数人逮捕了守臣,占据泗州。
太宗十年(1238),张子良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口归顺蒙古。太宗命子良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原来归顺的军民,又进金紫光禄大夫。十二年,授金符。自金末战乱以来,子良辗转南北。百姓依附于他而能活下来的,不可胜计。
宪宗三年(1253),宪宗命子良为归德府总管,管领原依附于他的军民。中统二年(1261)四月,世祖任命他为归德、泗州总管,佩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至元七年(1270),将子良原管户隶于郡县,改授他为昭勇大将军、大名路总管兼府尹。至元八年卒,年七十八岁。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张懋,字之美,张子良之长子,不到二十岁就有其父亲风度。父亲去京东为官,由他管领父亲的部属,归附于丞相阿术军。朝廷设立归德府,张懋率其军镇守。移镇下邳,但仍知归德府事。李王..在济南反叛时,懋率其军镇戍蔡州。至元元年(1256),授泗州军总把,佩金符。
至元七年,升张懋为济南诸路新军千户。九年,随大军攻破襄、樊有功。十一年,丞相伯颜南征,其行军阵势是:以铧车、弓箭手为先锋,其他军继后。张懋勇敢,领弓箭手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平沟填阱,安营设伏,出献奇计,伯颜很信任他,提升为省都镇抚,水陆并进,任务重大。大军至临安,灭宋。
蒙军驻瓜洲,伯颜命懋去淮西说降夏贵。懋至合肥,夏贵出迎,以礼相待,懋对贵讲明降与不降的利害祸福,夏贵表示投降,奉上地图和降书,伯颜大喜。又令懋攻占镇巢、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州等州郡,遍谕各城军民,使他们知道皇帝之恩德。十三年,懋至上都,因伯颜上报其功,授为明威将军、泗州安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朝廷改安抚司为总管府,置宣慰使来统领,拜懋为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改授怀远大将军、吉州路总管。
懋生活俭朴,用刑谨慎,政治清明,办事公道,新建府治衙门,设立义仓,就是能干的官员也超不过他,雷厉风行惩治豪强,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郡中万户苏良,恃势横暴,为他助虐的有“十虎”,百姓苦不堪言。懋将实情报告上级,诛此“十虎”,夺苏良的虎符,贬他的官,人民大喜。盗贼白昼入城抢劫,懋亲率兵捣其巢穴,逮捕为首者入狱。人民建生祠为他祈祷。至元十七年(1280)二月卒,年六十三岁。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侯,谥宣敏。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四·赵尔巽 卷六·庞元英 路史卷十八·罗泌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三·倪在田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九·佚名 朱天麟传·张廷玉 第十三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二段·梁启超 卷二百四十·杨士奇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颜德庆·周诒春 李奉藻·周诒春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