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战乱不靖,各处都在募兵保护乡里。张子良率千余人至燕蓟之间。这地方农业遭到破坏,子良召聚州里百姓拦水治舟,取蒲、鱼以自给,于是许多人都到他这里来,多得容纳不下。子良统领定兴、新城数万口去东平谋食,东平收容了。很久以后,守臣弃东平还汴京,令子良屯驻宿州,以后又屯驻寿州。夏全劫掠寿州之民出鸡口,李敏占据寿州。子良率部下投奔李敏,敏欲杀害他们,子良又回到宿州,夺回夏全所劫掠的人口。夏全怒,联合徐、邳之军来攻打宿州,为子良与宿州军元帅所败,夏全失其军符,逃往扬州。

金朝都城汴京受蒙古军重重包围,国用安企图率涟水军援救,因道路不通,不能前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进入汴京,传达用安来援救的打算,金朝君臣以为他们是自天而降,将徐州、宿州交子良把守。第二年,子良输米五百石于汴京,因授他为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当时,金朝之令已不行于陕西。徐、宿之间,百姓缺食,出城拾野生谷穗度日,子良派兵保护,以防被抢劫。突然遇敌,子良受重伤,率领大家去泗州求食。正逢泗州守将阅兵,子良与所部十数人逮捕了守臣,占据泗州。

太宗十年(1238),张子良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口归顺蒙古。太宗命子良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原来归顺的军民,又进金紫光禄大夫。十二年,授金符。自金末战乱以来,子良辗转南北。百姓依附于他而能活下来的,不可胜计。

宪宗三年(1253),宪宗命子良为归德府总管,管领原依附于他的军民。中统二年(1261)四月,世祖任命他为归德、泗州总管,佩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至元七年(1270),将子良原管户隶于郡县,改授他为昭勇大将军、大名路总管兼府尹。至元八年卒,年七十八岁。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张懋,字之美,张子良之长子,不到二十岁就有其父亲风度。父亲去京东为官,由他管领父亲的部属,归附于丞相阿术军。朝廷设立归德府,张懋率其军镇守。移镇下邳,但仍知归德府事。李王..在济南反叛时,懋率其军镇戍蔡州。至元元年(1256),授泗州军总把,佩金符。

至元七年,升张懋为济南诸路新军千户。九年,随大军攻破襄、樊有功。十一年,丞相伯颜南征,其行军阵势是:以铧车、弓箭手为先锋,其他军继后。张懋勇敢,领弓箭手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平沟填阱,安营设伏,出献奇计,伯颜很信任他,提升为省都镇抚,水陆并进,任务重大。大军至临安,灭宋。

蒙军驻瓜洲,伯颜命懋去淮西说降夏贵。懋至合肥,夏贵出迎,以礼相待,懋对贵讲明降与不降的利害祸福,夏贵表示投降,奉上地图和降书,伯颜大喜。又令懋攻占镇巢、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州等州郡,遍谕各城军民,使他们知道皇帝之恩德。十三年,懋至上都,因伯颜上报其功,授为明威将军、泗州安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朝廷改安抚司为总管府,置宣慰使来统领,拜懋为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改授怀远大将军、吉州路总管。

懋生活俭朴,用刑谨慎,政治清明,办事公道,新建府治衙门,设立义仓,就是能干的官员也超不过他,雷厉风行惩治豪强,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郡中万户苏良,恃势横暴,为他助虐的有“十虎”,百姓苦不堪言。懋将实情报告上级,诛此“十虎”,夺苏良的虎符,贬他的官,人民大喜。盗贼白昼入城抢劫,懋亲率兵捣其巢穴,逮捕为首者入狱。人民建生祠为他祈祷。至元十七年(1280)二月卒,年六十三岁。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侯,谥宣敏。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四·赵尔巽
  卷六·庞元英
  路史卷十八·罗泌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三·倪在田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九·佚名
  朱天麟传·张廷玉
  第十三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二段·梁启超
  卷二百四十·杨士奇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颜德庆·周诒春
  李奉藻·周诒春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倪偁·唐圭璋

      偁字文举,吴兴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常州教授、太常寺主簿。有绮川词。  临江仙  结束征鞍临驿路,长林积雪消初。天回春色到平芜。不禁杯酒罢,便与故人疏。  一曲阳关歌未彻,仆夫催驾修途。非君思我更谁欤。

  • 卷三百六十五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二月庚申盡是月庚午   二月庚申朔辛酉,詔京東西、淮南安撫、轉運、提刑司,體量巡檢、縣尉老疾不任職之人,選官對移或奏差,具因依以聞。   又詔:「大名府自經水災,民田多渰浸,耕種未得,人戶艱食。向雖賑

  • 卷九十八 乾興元年(壬戌,1022)·李焘

      起真宗乾興元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辛未朔,詔改元,移今年南郊恩賞就二月朔頒行。   始命道士建道場於天安殿,輔臣遞齋宿焚香,上疾浸愈也。   丁丑,權度支判官、祠部郎中、直史館章得象為梓州路轉運使。得象

  • 第三十二回 假仁袭义兵达江淮 易后废储衅传河洛·蔡东藩

      却说魏主宏迁都洛阳,经营粗定,应二十九回。闻得南齐废立,萧鸾为帝,意欲乘机出兵,托词问罪。可巧边将奏报,谓齐雍州刺史曹虎,有乞降意。魏主大喜,即遣镇南将军薛真度出攻襄阳,大将军刘昶、平南将军王肃出攻义阳,徐州刺史拓

  • 卷之六十九·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冬。十月。己亥朔。祭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颁顺治十年时宪历  ○顺天府举行乡饮酒礼。  ○叙辰州战功。加总兵官都督同知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徐勇、左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纪昀

    列传元 【三十六】○元三十六陈祜【天祥】 刘宣何荣祖陈思济秦长卿赵与■〈票上灬下〉 姚天福许国祯【扆】陈祜刘宣何荣祖陈思济秦长卿赵与■〈票上灬下〉姚天福许国祯△陈祜陈祜一名天佑字庆甫赵州宁晋人少好学家贫

  • 通志卷一百五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六十九后周贺拔胜【弟岳】寇洛 赵贵【从祖兄善】李贤【弟逺 逺子植 植弟基】梁御 李弼【子晖弟】于谨【子寔 寔子顗 寔弟翼 翼子玺 翼弟义】宇文贵 侯莫陈崇

  • 慕容宝传·房玄龄

    慕容宝,字道佑,是慕容垂的第四个儿子。年轻时言而无信,缺乏志向和操行,喜好别人奉迎自己。他投靠苻坚时,担任太子洗马、万年令。苻坚发动淮水、淝水之战,任用慕容宝为陵江将军。他被立为太子以后,能够磨练自己的品行,崇尚儒学

  • 李洪之传·李延寿

    李洪之原名文通,恒农人。年轻时为和尚,晚年才还俗。真君年间,做狄道护军,赐爵安阳男。适逢永昌王仁随太武南征,得到元后姐妹二人,洪之偷偷送去食物,结拜为兄弟,于是就跟亲人一样。与元后在南朝兄弟的名字很相近。就改名为李洪

  • 柳崇传·李延寿

    柳崇,字僧生,河东解人。他的七世祖柳轨,为晋朝廷尉卿。柳崇方正儒雅有器量,身高八尺,长着漂亮的须髯和明亮有神的双目,才学德行兼备。他被举为秀才,在回答皇帝问题的考试中被评为最高等级。从此他脱下粗布衣当上了太尉主簿。

  • 卷十六·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六宋 彭百川 撰神宗开熙河河州大首领辖穆珍者邈川大首领嘉勒斯赉之孙也嘉勒斯赉本西域胡僧李立遵携来吐蕃立文法言是佛种由是吐蕃咸皆信服之吐蕃之俗俱辫髪

  • 卷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三职官志二职官【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盛京五部奉天府】礼部礼部尚书满洲一人【从一品】【初设满洲承政一员蒙古承政一员崇德三年更定礼部设满洲承政一员省蒙古员缺顺治元年改承政

  • 卷五十三·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三   宋 程公説 撰晋世本第一姬姓侯爵其先出自周武王少子成王母弟唐叔虞字子于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请择日成之遂封叔虞

  • 卷第三·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复次,持国乾闼婆王,得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树光乾闼婆王,得普见一切功德庄严解脱门;净目乾闼婆王,得永断一切众生忧苦出生欢喜藏解脱门;华冠乾闼婆王,得永断一切众生邪见惑解脱门;喜步普音乾闼婆王,得

  • 卷第五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五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论】第十佛子若有众生已下至卷末已来是正说第一欢喜地行相门分又分二

  • 九三年·雨果

    长篇小说。雨果著。发表于1874年。描写了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代地区反革命叛乱的事件。叛军首领朗特纳克侯爵被包围后,在可能逃脱的情况下,为了从火中救出3个孩子而被捕。共和国军队司令郭文因私自放走了朗

  • 品花宝鉴·陈森

    狭邪小说,六十回。又名《群花宝鉴》、《燕京评花录》、《怡情佚史》。旧说作者名陈森书(见《罗延室笔记》)。但其《梅花梦》传奇则自署“毗陵陈森”,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修订本中指出作者应为陈森,“书”字为“误

  • 阿弥陀经疏·智圆

    宋智圆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的注释书。为作者十部经疏之作的最后一部,作于宋天禧五年(1021)。释经文分为三部分:(1)从“如是”至“列众”为序分;(2)从“尔时”至“生彼国土”为正宗分;(3)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