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作家简介

闻一多,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899 年 11 月 24 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巴河镇,1946 年 7 月 15 日在昆明遇难。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祖上世代耕读,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他从小就浸染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酷爱古典诗文,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1912年冬,闻一多考入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清华十年间,他既广泛地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又大量地阅读中国的历史文化典籍,尤醉心于中国古代诗歌。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社会活动,更是热情地投身到“五四”运动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0 年开始诗歌创作,早期诗作自编手抄为《真我集》, 其中15首诗歌是他诗歌创作的最早尝试。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1922 年 7 月,赴美留学,学习美术,但更喜欢文学,尤积极创作新诗。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 年 9 月,他的诗集《红烛》出版, 其中歌颂自然美、青春美,抒写诗人理想,特别是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1925年6月,闻一多留美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他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写下了《诗的格律》等一系列理论文章,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并努力实践,写出许多精美诗篇。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这部诗集是他新格律诗理论的完美体现,融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美和西方诗歌音节体式为一炉,开了一代诗风,影响巨大。此外,他还创造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爱国诗,表现了他“文化上的爱国主义”的思想。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被反动当局派遣特务枪杀于昆明,终年46岁。

主要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诗歌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 年 11 月,北京,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 年 9 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死水(诗集)1928 年 1 月,上海,新月书店

楚辞校补(学术著作)1942 年 3 月,国民图书出版社

闻一多全集(四卷)1948 年 8 月,上海,开明书店

闻一多诗文选集 1955 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神话与诗(学术论文集)1956 年 6 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古典新义(学术著作)1956 年 6 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唐诗杂论(学术论文集)1956 年 6 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诗选与校笺(学术著作)1956 年 6 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闻一多全集(十二卷)1993 年 12 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九·丁绍仪
  第十二出 冒美·李渔
  第一折·朱凯
  ●词品下卷·沈雄
  四集卷二十二·乾隆
  二集卷二十九·乾隆
  卷485 ·佚名
  唐诗镜卷十二·陆时雍
  卷二十六·沈德潜
  卷三百六十四·曹学佺
  天台续集别编巻四·李庚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听春新咏》·张次溪
  秦妇吟译文及注释·韦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天游·唐圭璋

      王琮雅林小藁有与刘天游伯仲夜霅中戏赠诗。   氐州第一   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云海沧洲,甚又寄、南来客雁。洒雪朱门,回桡剡曲,镜华霜满。   万里银霄凝望眼。恁吟

  • 第十回 孙爱姐夜里成殓·佚名

    诗曰:卖女葬婆意志坚孝心早已达上天偶因乘凉遇婶母赠银回家万事全闲言勾开,书归前情:却说月姐上在梯子上,把钱串撼住,摇了两摇,说:“姑娘说,把那小闺女看了半天嫌小。钱婆怕你心中不受用,叫我给你二百钱咧。”钱婆说:“看看何妨

  • 花牛歌·徐志摩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的滴溜溜。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 国秀集巻上·芮挺章

    (唐)芮挺章 编○李峤【四首】侍宴甘泉殿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饯薛大夫护邉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犀皮拥青槖象齿饬彤弓决胜三河勇长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六·刘时举

    宋 刘时举 撰宋髙宗六乙丑绍兴十五年春正月行大朝防礼用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 秦桧曰若非经界赋役不均遂命户部侍郎王铣先于两浙行之 试博学宏词科汤思退王晒洪迈并赐进士出身 三月亲试举人

  • 通志卷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蜀纪第八先主 后主先主姓刘讳备字元徳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世仕州郡雄举孝防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

  • 卷九十三·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三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兴佞幸宠臣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贵幸【师古曰婉顺也媚悦

  • 尚文传·宋濂

    尚文字周卿,祖籍祁州深泽,后迁居保定。文幼时聪敏,胸怀奇志。张文谦为河东宣抚使,由参政王椅的推荐,征召尚文为掌书记官。不久西夏行中书省又征用他。至元六年(1269),开始订立朝中礼仪,经太保刘秉忠向世祖推荐,诏令尚文与其他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 洪武二十年春正月壬子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癸丑,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

  • 第三十卦 离 离为火 离上离下·佚名

    离:利贞,亨。 畜牝牛,吉。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六二:黄离,元吉。

  • 论语集注大全卷五·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五公冶长第五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公冶长以下在当时为今人也孔文子以下古人也】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以子贡方人故疑其然】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 尚书句解卷五·朱祖义

    元 朱祖义 撰盘庚上第九【尧舜未施信而民信之动则丕应徯志有不待言而自从者商徳之衰盘庚欲为迁都之举而民敢出怨言以咎其上其君从而谆复告语之上篇告于未迁之时中篇告于将迁之际已迁之后又为下篇以安慰之亦足以见风

  • 卷第九·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九怀让禅师第三世上五十六人洪州百丈怀海禅师法嗣三十人潭州沩山灵祐禅师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法要附卷末)杭州大慈寰中禅师天台山普岸禅师筠州常观禅师潭州石霜性空禅师福州大安禅

  • 瑜伽论记卷第十八(之上)(论本第六十四至六十六)·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六十四大段第七决择闻慧地。文有一卷。于中初结前生后。次正辨后结释不现。就正辨中文分有五。一解归依。二解沙门婆罗门别。三解三求。四解内明。五杂决择闻慧地义有十四句。初中有三。初明五处观察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董思靖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南宋泉州道士董思靖注解,书成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全书各卷分章注解《生神章经》。前二卷取经文上半篇,分作六段二十八章,概述各章要旨,并疏解其

  • 后花园·萧红

    《后花园》是萧红的短篇小说,通过后花园里一个小磨官的情感经历,映射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助。萧红小说《后花园》的叙事方式极有特色,她在借鉴传统话本小说叙事框架的同时,成功利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转换来刻画人

  • 雁门集·萨都剌

    元诗别集。萨都刺撰。元至正年间曾刊行过萨都剌手订的《雁门集》,但久已不存。今存《雁门集》都是后人所编,并非原本,而且卷数并不一致。有8卷本(明成化十二年〔1476〕张习刻本),6卷本(清康熙刻本),4卷本(《四库全书

  • 金刚摧碎陀罗尼·佚名

    一卷,宋慈贤译。纯咒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