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问辨録卷四

○论语

问观过知仁先正谓圣人于有过中求无过然否曰非也本有过也而求其无过此乃贤人以下务为忠厚者之为非理之正圣人不如是也然则何如曰过是差失仁是用心之厚若果用心厚则其事虽差失而其意则仁若果用心忍刻则其事虽无差失而其意却不仁圣人析理至精直观本体本是过本是仁然过自是过其仁固在仁自是仁其过固在非谓仁必无过无过即仁也不仁必有过有过即不仁也彼此各不相掩安得谓于有过中求无过乎若以观过知仁是有过中求无过彼微生髙人皆以为直而圣人不与其直令尹子文陈文子子张以为仁而圣人不许其仁又岂于无过中求有过耶

问吾道一以贯之门人问曰何谓也曽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义如何曰贯之义人谁不知不用疑也惟是言一而不言其所谓一故门人疑而问之耳曰一者何也曽子晓之曰夫子所谓一者即学者之忠恕是也忠恕而天下之道贯矣曰忠恕何以为一曰理有一字而数义者有数字而一义者无忠做恕不出忠恕本自一事不可岐而二也故或专言恕此理也非遗忠也或言忠恕亦此理也非添一忠也非一而何曰忠恕何以能贯天下之道曰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曽子之学独得其宗乃其于大学也纔及齐家便说藏身之恕至于治国平天下只是一个絜矩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是此理非一以贯之而何此曽子之学所以独得其宗者也曰先儒以忠为一以恕为贯何如曰若然则是夫子曰一以贯之而曽子曰忠以恕之也语既不莹义亦纒绕且一者定理贯者虚位忠恕皆定理也安得以忠为一以恕为贯乎曰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即是而观则一贯之实可见矣然否曰殊未莹彻譬之树然千枝万叶只是一根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一根而散为千枝万叶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一贯之义则不如此谓天下之事有万其繁而吾所以处之者惟一理以贯通之譬之索子穿钱钱数虽多惟用一条索子都穿了非谓以吾心之一理散为天下之万事如所谓本立道生云也则何谓一本万殊

问子使漆雕开仕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说之者何曰恱其有为己之心进道之志也何以见得曰信道不笃为名求仕此学之大病也而人不能免焉如子张便要干禄子贡便要求止冉求便画夫子所以屡叹也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而圣人之情可见矣乃使漆雕仕而曰吾斯之未能信则是学专为己务求所以自信者而利禄不可以动正所谓患所以立学不至于谷不易得者也而其方进未己亦自可知故夫子恱之曰漆雕开已见大意何如曰孔子只是恱其为己之心求进之志皆切实事也大意谓何令人无寻觅处

问程子云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仁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也恕则子贡或能勉之仁则非所及也然否曰我不欲人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与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何异而以为有仁恕之别乎曰朱子云无者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辞所以为仁恕之别曰无友不如己者无欲速无见小利固皆禁止辞也与勿何异而遂以此无字为自然乎亦只是恕耳盖子贡以恕自任而孔子谓其非所及也曰子贡固不优于恕乎曰恕之道大矣曽子之学忠恕而已矣子贡问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问仁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使子贡而优于恕也则夫子何为惓惓若是

问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注云文章徳之见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然否曰夫子之文章夫子之雅言也如诗书执礼是也于威仪何与且威仪何以言闻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世儒有云谓其言性与天道则非黙然矣而子贡言其不可得闻者非真不得闻也闻之而不能解则是不闻非圣人有与言有不与言也然否曰子罕言命与仁非言之而人不知为罕言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非吾固语之而中人以下者虽闻而不知为不以语也后儒如此曲说甚多乃自以为穷理遂将圣贤明白之说入于晦昧不通之境则亦无贵于穷理也已曰杨氏有言欧阳永叔谓圣人教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然乎曰永叔文人耳原不知性然此言却不甚差夫性与天道之不可得闻也命与仁之罕言也则性非所先顾不然乎圣人教人有序夫岂若后世儒者不问人之髙下学之浅深开口便说性乎晦翁作小学以训童蒙首曰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知人性之纲夫元亨利贞天道也仁义礼知性也性与天道在圣门学者尚不得闻而乃以为训蒙之第一义是谓教人性所先矣乃其与圣门之教不有异耶

问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是怕闻否曰未行而惟恐有闻者是急急于行务早完其所已闻者以为再闻之地以裕继行之力也则既行而惟恐不闻可知矣

问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吴氏曰数其事而称之者犹有所未至也如何曰后儒成心未去每事苛求自大贤而下皆不免焉夫谓之数事而称者必以某事见其恭以某事见其敬以某事见其惠且义乃为数事而称今曰行已恭是无往而不恭也事上敬是无往而不敬也养民惠使民义是无往而不惠且义也行己事君治民之理具矣则何谓数事而称子不云乎君子道者三君子之道四岂亦数事而言犹有所未尽者欤且大学称文王之敬止亦惟曰为君止仁为臣止敬为子止孝为父止慈交人止信五者而已将亦谓数事而称者欤曰子产之才不胜其徳其于圣贤之学则槩乎其未有闻也何如曰槩乎未有闻者谓全未闻也圣贤之学以孔子为宗如曰恭则不侮曰事君敬其事曰惠则足以使人曰好义莫敢不服斯非孔门训旨欤子产有焉恶在其为槩未闻也

问子张未识仁体以其小者信其大者何如曰仁与忠清不可以大小论盖仁乃心徳而忠清则事迹之可见者也若能纯乎理而无私心则忠清便即是仁不然亦只是忠清而已故仁只在心上看不在事迹上看子张未识仁体乃以事迹而信其心耳非可谓以忠清之小者而信仁之大者也仁无大小苟纯乎理更小可以为仁苟不纯乎理更大不可以为仁故有至小之仁有至大之忠清然忠清而不知其心任他多大只不是仁也曰子文相楚所谋者无非僭王猾夏之事文子既失正君讨贼之义又不数歳而复反于齐焉则其不仁亦可见矣然否曰此亦事迹云尔曰未知焉得仁者谓未知其心果何如焉得遂谓之仁非即谓其不仁也若使子文不谋僭王猾夏之事陈文子终身不反于齐可即谓仁乎亦仍是未知焉得仁而已矣若果得理之正而出诸本心之真则虽有忧有乐不去父母之邦其仁固有在也曰仁者固有喜愠且不去乱乎曰孔子摄相事有喜色箕子不去殷固各有谓也而形迹何与焉子张以事迹信二子之仁而晦翁以事迹证二子之不仁其为未识仁体均也曰仁体何如曰知过可以观仁而忠清未可以知仁则知仁矣噫微矣哉

问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谓何曰季文子盖多虑多疑不能自决每事必三思而行故夫子矫之耳曰思至于再果皆可遂行乎曰善哉问圣人之教因人而施由也兼人则教以有父兄在求也退则教以闻斯行之文子不患不思而患多思故矫之如此如遇寡思之人又必别有教示不如是之云矣何以故曰思也者求以得其理也如一思即得焉用至再如再思不得可遽已而聊且行乎若曰不论已得必至于再不论未得必止于再则非圣人之意矣死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丧欲速贫为南宫敬叔言之也适荆而先以子夏申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再斯可矣为季文子言之也告哀公而曰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以斯知非必止于再也曰宣公篡立乃不能讨反为之使齐而纳赂焉以为三思之验然否曰此与三思何与乃牵合以为证耳使齐纳赂是其不善之事非多思所致岂其一思不纳赂也再思不纳赂也至于三思则私意遂起即为纳赂欤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否曰心之官则思有心必有思也人心有邪正则所思有善恶彼恶人者奸计百出非思孰为之故思也者君子以成其善则曰睿则可以作圣小人以济其恶乃至于乱四海而无已故曰思无邪若谓有思则为善矣则是有思即不邪矣而何以又日思无邪乎

问寗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知何以反不如愚日明知日知昏愚曰愚此知愚之大分也不曰大知若愚者乎善问直穷到底子贡之知也与言终日不违颜子之愚也然子贡之知去颜子之愚则逺矣知此则知夫子知愚之说曰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然否曰有事可见之谓知若无事可见则庸人矣焉得知盖有道之时事皆可为而无所顾忌言皆可尽而无所避讳正君子明目张胆知无不为之日于是是则曰是非则曰非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晓然辨别而各得其理人皆见之所谓知也是虽难能然凡见理之明者亦能之故曰其知可及也成公无道至于失国而武子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知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济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然否曰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知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乃是以身狥国之事非所谓愚也死天下之事易成天下之事难若徒尽心竭力不避艰险而无所妙运于其间则何以能保其身能济其君亦止是死事之臣而已死事之臣不忘丧元者亦能之何谓不可及不可及者谓非人之所能为也然则何如曰知也者明用其知者也愚也者暗用其知者也非有确然不易之心何以担当险难非有超然独运之才何以调酌机宜盖艰贞沉晦以济时危国丧而必图其存则挺身任之若不知有利与害君患而必图其免则迂身为之若不知有是与非于所难处则宻致其忠而不以露于所难言则独苦其心而不以明若个昏愚之人一般卒之祸乱潜销国家安定而人皆莫与之争不识其故此乃用知至深髙出众人之上者而后能为之也不然则非安于浮沉而无以济事则必激于形迹而反以败事其何足以语此乎盖明以成天下之事易暗以成天下之事难成事于无事之时固难成事于多事之时则尤难矣故曰其愚不可及也

问微生髙乞邻与酰厥意亦善且系细事乌用深诛曰为人之理始诸立心立心之本在于忠信苟有不实便欠光明便为心害如子路使门人为臣意岂不善然事非其实犹为行诈况微生之流欤故幼子示勿诳防其伪也曰事皆从实可谓直乎曰又自有道如讦岂不直然非直也证父攘羊岂不直然非直也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不直矣乃何直如之要诸立心何如耳学者更须识得曰圣人观人于其一介之取与而千驷万锺从可知焉然否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乗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观人正在微处不在大处大处人皆矫饰底藴如何见得微乃人之所忽故有可见者焉固知乞酰可以观人而千驷万锺翻不可以观人也

问辨録卷四

猜你喜欢
  卷九 释木第十四·邢昺
  成相篇第二十五·荀况
  论语点睛补注上·智旭
  尽善尽美的追求·孔子
  卷五·沈棐
  春秋谷梁传谳卷一·叶梦得
  卷十四·黄伦
  鹿鸣·佚名
  附录二 傅斯年著述年表·傅斯年
  似顺论第五 慎小·吕不韦
  了众生所品第十二·佚名
  跋 檐 葡 集·太虚
  南岳道阶法师小传·太虚
  与慈云法师书(四通)·太虚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沈明叔·唐圭璋

      明叔,荆溪(今江苏宜兴)人。   水调歌头   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   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寄

  • 第二折·佚名

    (外扮殿头官上,诗云)燮理阴阳赞圣威,经纶天地有奇才。身近玉墀新锦绣,手调金鼎旧盐梅。小官乃殿头官是也。今有苏东坡,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之职。有安石请众官在于宅中夜宴,贺子瞻之职。酒席间王安石出侍妾数人,内有安石夫人,因

  • 卷三十八·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三十八目録【六十字】临江仙【又一体】苏轼【十二首】秦观晁补之【十一首】陈师道李之仪【二首】贺铸毛滂【三首】杜安世舒亶赵令畤晁冲之【二首】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九·汪楫

      崇禎三年十月   ○崇禎三年十月   三年庚午十月丙午朔孟冬帝親享太廟遣官祭諸陵進崇禎四年大統曆   以兵部奏李天成諳用地雷試有成效命量受職衘另立一營教練   登萊廵撫孫元化請以海防同知賈名傑兼理

  •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二十五 兼两淮盐课李煦奏盐馀完欠解部并解费请赏作养廉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奴才李煦跪奏: 窃盐差一年,馀银除发织造钱粮二十一万两公项外,应得馀银三十一万七千两。奴才当以二十八万八千馀两补完积欠,其所剩二万九千馀两解部充饷。但奴才得以馀银清楚未完积欠,皆由我万岁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纪昀

    列传五代 【六】○五代六 义儿(臣)等谨按义儿盛于梁唐之际自梁太祖唐太祖庄宗明宗皆有之梁以友文召祸着之家人传中友恭在唐书逆臣友谦事梁不终 列于杂传庄宗之世以为乱贼嬖幸恩泽之资初无足述明宗则行钦戕其亲子从珂移

  • 上元·周绍良

    №上元001【盖】失。【志文】唐故朝散大夫南阳张君夫人陇西李氏志铭并序夫人讳字三娘,陇西成纪人也。相州安阳县令李恭之女。原夫建□佐舜,天轮类马之英;柱史匡周,神降犹龙之圣。洎乎金行御辩,斯乃礼阁元台;火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巻二·允禄

    上谕八旗满洲防古汉军俱系累世効力旧人承平既久满洲戸口滋盛余丁繁多或有人丁多之佐领因防军马甲皆有定额其不得披甲之闲防满洲以无钱粮至有窘廹不防飬其妻子者朕毎思及此恻然动念将如何施恩俾得生计之防再四筹度竝无

  • 述而篇·王夫之

    一&ldquo;不言而存诸心&rdquo;,乃静存动察工夫,不因语显,不以默藏,与&ldquo;不闻亦式,不谏亦入&rdquo;一义,只在识不识上争生熟,不在默不默上争浅深。特以人于不默时有警,则易识;而方默亦识,乃以征存诸心者之无所间也。南轩云&l

  • 卷四·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四    宋 车垓 撰齐衰杖期正服嫡孙父卒祖在为祖母祖母【祖父存】 父【先祖而卒】  嫡孙身释曰嫡孙既承祖后本为祖母服齐衰三年祖父在则为服齐衰杖期而已降服为嫁母出母母【父卒母

  • 书纂言卷三·吴澄

    元 吴澄 商书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郑云商在太华之阳皇甫谧云上洛商是也春秋左氏传云阏伯居商丘杜预注云梁国睢阳宋都也汤誓汤号也汤名履姓子氏都于亳郑元云亳在河南偃师县汉书音义臣瓉云济隂亳县夏桀暴虐

  • 卷三十五·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二十五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预流果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一来不还阿罗汉果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预流果净不净若一来不还阿罗汉果净不净。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

  • 宗镜录卷第十四·延寿

    夫释迦文佛。开众生心。成佛知见。达磨初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体此一心。云何是成佛之理。答。一心不动。诸法无性。以无性故。悉皆成佛。华严经云。佛子。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

  • 飞行村·凡尔纳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全书共18章。一支在非洲腹地满载象牙而归的商队回程却并不顺利。惊魂一夜之后,整个商队只剩下美国人约翰·科特、法国人马克斯·于贝尔、土著男孩朗卡,还有土著向导卡米。他们被迫深入

  • 血证论·唐宗海

    中医临床医学专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八卷。唐宗海著。书成于光绪十年(1884),现存有光绪十年刻本及嗣后刊刻的十余种刻本。光绪十六年唐氏家藏板刻本其后附有《医学一见能》。光绪十八年江顺成书局出版唐氏

  • 春秋经解·崔子方

    十二卷。崔子方(生卒不详)撰。崔子方字彦直,又字伯直,号西畴居士,涪陵(今属四川)人,宋代着名经学家。《永乐大典》引《仪真志》之崔子方与苏轼、黄庭坚游,尝为知滁州曾子开作《茶仙亭记》,并刻石于醉翁亭侧,黄庭坚称其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