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善尽美的追求
【原文】
子谓《韶》①:“尽美矣,又尽善②也。”谓《武》》③:“尽美矣,谓尽善也。”
【注释】
①《韶》:舜时的乐曲名。②美、善:美指声音,即艺术形式方面;善指思想内容方面。③《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译文】
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读解】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时“三月不知肉味”(《迷而》)如此沉醉,当然会认为它尽善尽美了。
但他为什么会认为《武》乐内容不够好呢?这是因为,舜的天子之位是禅让而得,所以孔子认为他那个时代的代表性乐曲“尽美”又“尽善”,而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由讨伐商纣得来的,尽管是正义的,但却“未尽善”。
可见,孔子评论文艺作品是以政治标准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撇开对艺术的评论而运用于生活于事业中,尽善尽美的标准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表现出严肃认真而执着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说起来,依然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精神,在今天行色匆匆的现代人身上似乎不多见了。
猜你喜欢 浮侈 第十二·王符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孔子 皇言定声録卷六·毛奇龄 卷十七·毛奇龄 卷三·杨于庭 卷十一·胡广 卷十一·魏了翁 卷二十二·顺治 净因臻禅师·惠洪 大乘四法经(地婆诃罗译)·佚名 卷二·佚名 卷第五·道宣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六·佚名 法华游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