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谷梁传谳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谷梁传谳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谷梁传谳卷一   宋 叶梦得 撰隐公

元年春王正月

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为公也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让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隠不正而成之何也将以恶桓也其恶桓何也隐将让而桓弑之则桓恶矣桓弑而隐让则隐善矣善则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兄弟天伦也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春秋谨始者在王不在正月事在正月则书王正月事不在正月在二月则书王二月庄二年葬陈庄公之类是也在三月则书王三月庄十二年纪叔姬归于酅之类是也未有正月无事而举之者唯通一时无事则书正月以见王庄五年之类是也此年正月公实即位不得为无事特以正公故不书与庄五年不类此正经之大义乃以谨始言之非也其下自见三月盟邾仪父若正月无事则自当以三月首时见王此言施之于庄五年曰一时虽无事必举王正月以谨始乃可尔 不言即位以为公志可矣然非春秋成之以恶桓也春秋立王者大法以示天下后世必举其重者见焉岂区区以一人为襃贬哉隠让桓之过正春秋所当治故不书即位以见其志传既知春秋不成人之恶而以隠为不正矣乃以为恶桓而成之是以桓而废天下之大法也可乎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眛

及者何内为志焉尔仪字也父犹傅也男子之美称也其不言邾子何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不日其盟渝也眛地名也

言未爵命于周非也盖不知书字之义说已见左氏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叚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逺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弗谓公子言贬非也说已见左氏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礼赗人之母则可赗人之妾则不可君子以其可辞受之其志不及事也赗者何也乘马曰赗衣衾曰襚贝玉曰含钱财曰

仲子为惠公之妾母是矣其死在是年与否盖不可知而经不书者妾母自不得见也传以赗人之妾为不可书之义已尽矣而反以其志为不及事夫既知其不可此固罪之所当书尚何论及事不及事若及事则不书乎且传亦安知仲子之死不在是年而讥其缓盖拘于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而槩言之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卑者之盟不日宿邑名也

及为内卑者非也说已见公羊宿邑名亦非是后见宿男卒传固以为国矣地以国者国亦与盟春秋之例也

公子益师卒

大夫日卒正也不日卒恶也

益师之恶于三传皆无见谷梁何由知之盖见内大夫多日卒故直推以为例尔以此见公羊谷梁以日月为例皆未尝见事实特以经文妄意之审此为信则公子牙盖将簒君者季孙意如亲逐昭公者而牙书七月癸巳卒意如书六月丙申卒谓之无恶可乎

二年春公防戎于潜

防者外为主焉尔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然后可以出防防戎危公也

防非别及之辞吾于公羊言之矣传复以内外为辨其失大约与公羊同且防某盟于某及某盟于某如传言以别内外犹云可也若防而不言盟既不以为礼之名则防终何事乎公及齐高徯盟公及晋处父盟此皆不敌公而没公然皆书及而不书防则及非内志可知矣此所谓公防戎于潜者正以防礼相见者也不然使内为主可但云公及戎于潜乎

夏五月莒人入向

入者内弗受也向我邑也

经书入有二例有用兵胜国别于灭而书入者有诸侯大夫出奔反国别于归而书复入者其义各不同复国而入或内无援其归为难或其理逆不应得归而归以为内弗受可也若胜国而入岂可以是为例哉未有入人之国而内受之者而传一施之当从公羊所谓得而弗居者是也向国也亦非我邑经未有书入邑者

无侅帅师入极

入者内弗受也极国也苟焉以入人为志者人亦入之矣不称氏者灭同姓贬也

内弗受其失与前同无侅不氏为贬则其説与前复异且入则非灭灭则入不足言二说不可相通若从后説极葢灭矣则前安得言入乎以入极为灭本出公羊説者谓谷梁出公羊后晚得其书间窃取之以附已说故有解一事为二义先后相戾者今考于传宜有之也

九月纪履緰来逆女

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国氏者为其来交接于我故君子进之也

逆女非亲者说已见公羊凡诸侯大夫来盟来聘之类无非交接于我者未尝得一襃履緰如传言君不行而使大夫此乃当贬何为反独进乎诸侯以爵系国大夫公子公孙以氏系国此文之当然所以别他国有不得以氏见则书名而已非谓不氏其氏而以国为氏者也而公羊谷梁毎为国氏之说其义皆无可据谷梁之例三齐无知之徒为当国以国氏宋万之徒为卑者以国氏今履緰之徒又为进大夫以国氏范寗谓公子公孙簒君代位故去其氏族国氏以表其无礼此犹可言也若庶姓微臣虽为大夫不得爵命既不书其氏族当知某国之臣故国氏以别之是谓不得爵命者不得以氏族见也岂有大夫而无爵命者乎正使得以氏族见若不氏国亦何以别其为某国之臣则谓卑者为国氏亦不可通矣而履緰又以为奉国重命得接公行礼故以国氏重之履緰非卑者当以氏见因欲重之反去其本氏此说自与传异传后言逆之道微故不言使则履緰固卑者矣若然则又何以异于宋万而谓之进乎叔姬归于纪传曰其不言逆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等为微者一则没而不得见一则书而谓之进其言亦已厐矣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从人者也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伯姬归于纪此其如专行之辞何也曰非专行也吾伯姬归于纪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此与叔姬之文同知其不可通故改逆为使然适足以相伐

纪子伯莒子盟于密

或曰纪子伯莒子而与之盟或曰年同爵同故纪子以伯先也

此阙文说已具左氏【按左传谳不载此文永乐大典本原缺】春秋虽齐小白晋重耳未尝显得称伯以临诸侯何纪子而得称乎若以为以伯先则纪子固未尝伯也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阙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有食之者内于日也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此四言者诗固载之矣非春秋之辞也不可以为义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诸侯日卒正也

传于齐小白卒书曰言此不正者日之何也其不正前见矣是以嫡为正庶为不正然春秋诸侯曰卒者十八九未必皆嫡其不日者多曹许杞滕秦吴邾莒之君曹十一见而得日者二秦六见而得日者一其事固不可尽考然经书曹伯使世子射姑来朝则射姑为嫡无疑也而后书曹伯射姑卒则不日诗言秦康公母晋献公之女则康公为嫡亦无疑也而后书秦伯防卒则不日若齐小白晋重耳皆不正者也而皆书曰小白又以前见为辞经若实以日辨邪正而正者未必日不正者亦得日则亦何用设此例以为别乎

癸未葬宋缪公

日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正者谓不失其时也诸侯五月而葬缪公以八月卒十二月葬既不失期又未尝有忧危之事何以为危不得葬哉范寗言传例诸侯时葬正也月葬故也日者忧危最甚不得备礼葬也今缪公之葬可谓备礼矣而反书日推传意但见时葬者既不言月无以考其或迟或速故妄意以为正然而郑穆公以冬十月卒继书葬则速矣邾庄公以二月卒秋书葬则迟矣是安得为正哉曹庄公以正月卒五月葬卫宣公以十一月卒三月葬此既不失时亦无他事而月葬则未必皆故也齐僖公以十二月卒四月己巳葬陈宣公以十二月卒四月丁亥葬此亦不失时而无他事则以日葬者未必皆危三例无一通者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

传曰言伐言取所恶也诸侯相伐取地于是始故谨而志之也

谨始说已见公羊谷梁始已言伐言取为所恶又复谓之谨始二义不得相通此亦窃取公羊而附之者也前言所恶者亦非是岂言伐而不言取言取而不言伐者皆善之乎

戊申卫祝吁弑其君完

大夫弑其君以国氏者嫌也弑而代之也

非也说见公羊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及者内为志焉尔遇者志相得也

后于宋公衞侯遇于垂则曰不期而防与公羊同此其説是矣今见公及宋公不敢废及例故亦以内为志为言不知凡外遇皆不言及谓邂逅适相值非有接之者而内遇不可言公宋公遇于清故以公及为文此乃内外之辨若内为志则是我欲之也岂不期而防乎

秋翚帅师防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翚者何也公子翚也其不称公子何也贬之也何为贬之也与于弑公故贬也

谷梁葢不知缺三命不以氏见之法故妄言之

九月卫人杀祝吁于濮

称人以杀杀有罪也祝吁之挈失嫌也其月谨之也于濮者讥失贼也

传于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曰王猛嫌也谓其不称王子猛而言王猛也至后书王子猛卒曰失嫌也谓猛未成君不当书卒而书卒以猛死为无嫌也则今言祝吁之挈岂以弑君者不得再见而见之亦以其死而无嫌乎然弑君之贼国既能讨自当见经若不书祝吁则何书与王猛之卒不类其説固不通若谓不以国氏而直举其名为失嫌则所谓嫌者为其将为君非复公子也今失嫌当复氏公子如王子猛可矣不得反挈其名也此盖失于国氏之说故后欲救之适以相伐所谓其月谨之者亦非是传见后书齐杀无知时而不月又不地故以此见月复地濮为失贼而责臣子之缓不知无知杀于国中州吁杀于卫无知自不应地而祝吁不得不地必讥失贼则夫人薨于夷亦讥失贼乎秋蔡人杀陈佗此亦可谓失贼而不月十月楚人杀夏徴舒此杀于国中经以讨贼之文书之亦可谓不失贼而书月则复何以为别也

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卫人者众辞也立者不宜立者也晋之名恶也其称人以立之何也得众也得众则是贤也贤则其曰不宜立何也春秋之义诸侯与正而不与贤也

周官小司寇大询之礼三询立君居一其有国者不幸先君无子而聼于国人从众之所欲立者周道也石碏以大义讨祝吁而正其罪使卫桓公有子则石碏立之矣今外求君逆晋于邢而立之可以见桓公之无子也故特书卫人立晋以一见法以为凡国有子而聼于人固不可若无子而聼国人以为贤者立之则可矣何得谓贤而不宜立乎且诸侯出奔而名所以别二君也今晋自外立若不以名见则固不可云卫人立卫侯以晋之名为恶亦误矣

五年春公观鱼于棠

传曰常事曰视非常曰观礼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鱼卑者之事也公观之非正也

观为矢说己见左氏

夏四月葬卫桓公

月葬故也

非也说己见前

九月考仲子之宫

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为夫人也礼庶子为君为其母筑宫使公子主其祭也于子祭于孙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隠孙而修之非隠也

此文本与下初献六羽相属公羊谷梁皆误析为二故传复以考宫为非隠经有举下文以见上文者义初不在上文以正下文不得不见如正月牛死而不郊犹三望正月牛死乃不郊本常事不必书以见犹三望故书禘于太庙用致夫人禘于太庙亦常事不必书以见用致夫人故书则今考仲子之宫非以讥隠亦以见初献六羽尔仲子不书立宫而书考宫得变之正春秋固与之说已见左氏

初献六羽

初始也谷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初献六羽始僭乐矣尸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诸侯皆用八佾初献六羽始厉乐矣

皆非也说已见公羊

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

月者志一月而已时则包三月皆在焉当云甚则时不甚则月

宋人伐郑围长葛

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久之也伐不逾时战不逐奔诛不填服苞人民殴牛马曰侵斩树木壊宫室曰伐

侵伐者讨罪之名最为近正说已见公羊为其用师之道不至于深故左氏多有言行成而盟者谓服罪也若非讨罪而直以兵相加或战或围或入或灭则宜有前四事矣自各以重书岂有侵伐而为此者乎齐小白与诸侯侵蔡蔡溃遂伐楚春秋善之若前则苞人民殴牛马于蔡后则斩树木坏宫室于楚何足以为伯主且是时师但次陉亦安能坏楚之宫室晋士匄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正不得有苞人民殴牛马之事矣春秋书伐而围邑者凡四无有久师之义盖见围长葛书取以为经年不解故云尔

六年春郑人来输平

输者堕也平之为言以道成也来输平者不果成也非也说已见公羊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非也说已见公羊

滕侯卒

滕侯无名少曰世子长曰君狄道也其不正者名也春秋中国诸侯而不能由礼者未尝不因文以见贬杞本伯爵故因时王降爵称子介近淮夷故介葛卢来不言朝未有无见者也滕在齐鲁之间与淮甸不相接固无习用其礼之道使诚有之经安得无异文哉滕子卒而见经者七成公原悼公寜顷公结隠公虞母皆以名见其不以名见者昭公文公与此而已传岂以滕初以侯爵见后又书滕侯来朝而自昭公以下四书皆子以为降爵如杞哉然而经书侯而不名是亦为用其法可也何以不降爵则滕之为子宜自别有罪未必如杞也且言不正者名则前四公名者皆不正矣传例诸侯日卒正也而四公皆日卒又何以为不正乎经于诸侯卒惟秦五见而四不名次则滕亦七见而三不名意逺国小国皆不能具礼以名赴故经不得书而公羊亦谓秦为大言匿嫡之名与传之意同皆妄信其所闻而不审者也

夏城中丘

城为保民为之也民众城小则益城益城无极凡城之志皆讥也

城既以保民为之则民众城小不得不益城也何为凡城之志皆讥哉或当城而城不失其时者自不应书或非所城而城然后见经则所谓凡城之志皆讥者固是矣但不如传所言尔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以其来接于我举其贵者也

言来接于我举其贵者也其失与进纪履緰同此盖谓聘者大夫之事年未得为大夫而以其弟贵之使任大夫之事故讥尔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凡伯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国而曰伐此一人而曰伐何也大天子之命也戎者卫也戎卫者为其伐天子之使贬而戎之也楚丘卫之邑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以戎为卫其失与公羊以茅戎为晋同经书王人于诸侯之上所以尊王也若其人不足以将事亦不得以王人掩其恶虽天王败绩于茅戎且不讳凡伯何足以大哉其谓之伐正以着其有罪见侮于戎左氏葢言其事矣经有书灭而以归者有书败而以归者有书伐而以归者其实皆执也各举其重故不言执而执则直执之而已事固不同伐何愈于执也

八年春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

名宛所以贬郑伯恶与地也

纪履緰以名为进郑宛以名为贬若实微者如宋万则进与贬何从见乎

庚寅我入邴

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邴者郑伯所受命于天子而祭泰山之邑

诸侯相陵暴而入其国未有善者也传固谓苟焉以入人者人亦入之矣又安用以日别其恶乎

夏六月乙亥蔡侯考父卒

诸侯日卒正也

非也说已见宋公和卒

辛亥宿男卒

宿微国也未能同盟故男卒也

非也说已见及宋人盟若以未同盟言之则隐书滕侯卒桓书滕子卒岂同盟者哉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外盟不日此其日何也诸侯之参盟于是始故谨而日之也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周官司盟凡邦国有疑则于防同请于王而盟诸侯非无盟也特不得擅相盟尔若责其擅相盟则内而公及宋人盟于宿外而齐侯郑伯盟于石门亦盟矣何不谨其始必待于参盟乎且擅盟防与擅征伐孰重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此以四国同伐不谨其始而谨于参盟亦倒置矣葢外盟皆不日适此见日故传为之说舜命禹征有苗禹乃防羣后誓于师诰誓非不及五帝司盟曰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吕刑言罔中于民以覆诅盟事在三苗则盟诅非不及三王以为说尤妄矣

八月葬蔡宣公

月葬故也

非也说已见葬宋缪公宣公卒葬三传皆不载其事但以三月葬见其速尔推此可见传凡所谓故者皆未必有实迹特牵其例而强推之也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

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

子男之大夫一命不得以名见故称人则凡小国而称人者皆大夫也何言不可及大夫传但见前言及宋人盟故例以为外卑者不知各以其国推之也

冬十有二月无侅卒

无侅之名未有闻焉或曰隠不爵大夫也或说曰故贬之也

非也说见后侠卒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南氏姓也季字也聘问也聘诸侯非正也

周官天子时聘以结诸侯之好诸侯非无聘也范寗尝言之矣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

震雷也电霆也

疾雷为霆电非霆也

庚辰大雨雪

志疏数也八日之间再有大变阴阳错行故谨而日之也雨月志正也

言志疏数则非谨日阴阳错行疏数自不得不见日传见僖公书六月雨故以为志正此盖无待于书月者非与此别正不正也

侠卒

侠者所侠也弗大夫者隠不爵大夫也隠之不爵大夫何也曰不成为君也

公羊谷梁不知诸侯卿大夫士之制吾于公羊言之矣今谷梁于公子彄言先君之大夫于无侅侠言隠不爵大夫而谓侠不氏为弗大夫是亦以大夫则氏非大夫则不氏其失与公羊同所谓不爵大夫者不请于天子也且为国固未有无大夫者隠既已即位南面称公凡盟防征伐之事所以为君者无不任之矣何待不爵大夫而后见其不成为君有让桓之志以桓推之大夫之见经者惟公子翚与柔二人而已传前以翚为贬弑公而不氏则翚固当以氏见而先君之大夫矣柔为未命之大夫则桓非不成为君者亦何以不爵柔乎

十年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内不言战举其大者也

内战与外异辞内讳败不可言及某师战某师败绩故内败言战而已传以为内不言战言战则败者是也此内败外言败某师不得言败为大于战则不得云内不言战举其大者若战不胜而败亦岂非大者何为而不举乎当云内不言败举其胜者也则可矣不言战者不言及某师战也不言败者不言某师败绩也

辛未取郜

辛巳取防

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不正其乘败人而深为利取二邑故谨而日之也

传言日之义虽与公羊异而其失与公羊同说已见公羊

宋人蔡人卫人伐载郑伯伐取之

不正其因人之力而易取之故主其事也

非也説已见公羊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郕国也

非也说皆已见前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天子无事诸侯相朝正也考礼脩德所以尊天子也诸侯来朝时正也特言同时也累数皆至也

传不知累数为旅见故以皆至为正此葢蔽于朝时之例以为既以时见则非同日并朝然经书朝有志时者有志月者以志时为正可也志月如桓书七月纪侯来朝以朝桓为不正亦可也若文书正月杞伯来朝杞自子而进伯不得为不正又书秋杞伯来朝八月邾子来朝二朝连书等为朝成一志时一志月则何以辨其正不正乎葢传见志月多在滕杞邾曹之君意其小国逺国不足于礼者故为天子无事诸侯相朝考礼修德之论以裁之诸侯相朝周之末造也且修五礼天子巡守之事亦何取于诸侯此乃附防欲成其説而不悟礼之所无有也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公薨不地故也隐之不忍地也其不言何也君弑贼不讨不书以罪下也隐十年无正隠不自正也元年有正所以正隠也

桓书薨于齐亦故也传曰其地于外也是在境外则地国中则不地矣臣子之于君致其大义尔隠公之弑固义见于不以责臣子经不必私志其隠若以薨不得其正在国中犹隠之则在境外尤所当隠者也何为反忍而地之乎

猜你喜欢
  周书·秦誓·佚名
  卷三·程端学
  度心术·李义府
  第四章 13·辜鸿铭
  卷三十·范处义
  春秋集解卷九·苏辙
  卷八·陈大章
  卷二十二·易祓
  慎法第二十五·商鞅
  卷下·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四·欧阳竟无
  答黄忏华问(七则)·太虚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四·佚名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彻悟
  菩萨处胎经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三十五·吴景旭

      巳集上之中  杜诗  头白乌  渔隐樷话曰哀王孙云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头字当作颈字盖乌无头白者  吴旦生曰杨升庵引三国典略云侯景簒位令饰朱雀门其日有白头乌万许集于门楼童謡曰白头乌拂朱雀还与

  • 卷十七·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十七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天宝八年作】【洙曰天宝元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玄元皇帝降于丹凤门之通衢告锡灵符在尹喜之故宅上遣使就函谷故关尹宅发得之乃

  • 卷162 ·佚名

    李弥逊 春日种菊东离顾丛半衰谢欲充之因取以植墙下 天公善转物,剪爪不停轸。 春工未削迹,秋事已张本。 檀栾嘉菊丛,戢戢露奇蕴。 枝分要及时,手植须着贤。 清晨东篱下,畚插自畦轸。 土膏入新

  • 卷五·贡奎

    ●钦定四库全书云林集卷五(元)贡奎 撰无题驰道尘香逐玉珂彤楼花暖弄云和春风渐緑瀛洲草细雨微生太液波月榭管弦鸣曙早水亭帘幕受寒多少年易动伤春感唤取佳人对酒歌立秋日留阳墅庵林阴欹枕午鸡啼薄梦惊囘盖已迷漠漠苍烟

  • 悼离赠妹诗 二首·左思

    一 郁郁岱靑。海渎所经。阴精神灵。为祥为祯。峨峨令妹。应期挺生。如兰之秀。如芝之荣。总角岐嶷。龆龀夙成。比德古烈。异世同声。 厥德伊何。塞渊其虑。厥声伊何。日新其誉。幽思泉涌。乃诗乃赋。飞翰云浮。摛藻

  • 卷五十 漢紀四十二·司马光

      起柔兆執徐(丙辰,盡閼逢困敦(甲子),凡九年。   孝安皇帝元初三年(丙辰、一一六年)   春,正月,蒼梧、鬱林、合浦蠻夷反;二月,遣侍御史任逴督州郡兵討之。   郡國十地震。   三月,辛亥,日有食之。   夏,四月,京師旱。  

  • 卷一百四十·毕沅

      ◎宋纪一百四十 ∷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   春,正月,甲辰,诏:“廷尉大理官,毋以狱情白宰执,探刺旨意为重轻。”   庚

  • 第四二告示光绪六年三月十二日一一二○五-一二·佚名

    新竹知县李,对郊铺等告示:雇倩挑货,务由挑夫首办理(附挑夫首议立章程)前衔〔即补清军府、摄理新竹县正堂李〕为出示晓谕归办事。(云云,照前稿叙至)据此,除准充给发谕戳外,合行出示。为此示,仰该郊铺及自爨店

  • 第十三节不法行为·佚名

    第一和息呈及批具和息人陈光连、龚先求、张眼、尤开元、黄传宝、陈港、尤福和、尤助等,为事已理明,乞恩息销事。窃谓宗族宜于和睦;听讼宜乎无讼。本年六月初三日,有大坪顶庄尤连,具控尤知哥殴打,呈请验伤究办,未蒙批示办理。

  • 田式传·李延寿

    田式字显标,冯翊下圭阝人。祖父安兴、父亲长乐,在魏做官,都是本郡的太守。  田式性情刚毅果断,会多种武艺,勇猛过人。在周做官,职位是渭南太守,为政崇尚严明刚猛,官吏谨小慎微,不敢违法。升任本郡太守。亲戚故友退隐踪迹,一切

  •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六   黃白·王明

    抱朴子曰:神仙經黃白之方二十五卷,千有餘首。黃者,金也。白者,銀也。古人祕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隱之云爾。或題篇云庚辛,庚辛亦金也。然率多深微難知,其可解分明者少許爾。世人多疑此事為虛誕,與不信神仙者正同也。余昔從鄭公受

  • 武议第八·尉缭

    本篇主要论述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作者认为:&ldquo;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rdquo;&ldquo;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不得已而用之。&rdquo;其次指出国家经济与军事的关系

  • 卷十三·佚名

    △圣行品第七之三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观察集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此集谛阴因缘。所谓集者还爱於有。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

  • 卷七十一·佚名

    释成办品第五十(经作大事起成办品)【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不可思议事故起,不可称事故起,无有量事故起。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无等等事故起。&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如是,如是。

  • 卷第八·佚名

    陀罗尼杂集卷第八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佛说六字大陀罗尼经一品 佛说檀特罗麻油述神咒经一品 阿夷驺咒病经一首 佛说咒六字神王经一品 尼乾陀天所说生难咒一首 大自在天王所说咒名摩醯首罗天一首 大自在天及其眷属所说

  • 卷上·佚名

    一初元禅师语录卷上嗣法门人 真开 真智 等编顺治戊子岁师于兴善禅寺受嘉禾绅衿诸护法并檀越众居士等恭请住濮溪永正禅院至菊月九日进院上堂师至法座前拈请启云言言绵绣字字珠玑佛祖亲传之旨因兹启发圣凡本有之源由

  • 句道兴搜神记·句道兴

    志怪小说集。《敦煌零拾》本。各卷所存除去重复者,辑得三十五则。题“句道兴撰”,其人生平不详。东晋干宝撰有《搜神记》三十卷,专述神怪灵异故事,保存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系古代志怪小说之代表作。《搜神记》今通行二十

  • 原毁·韩愈

    唐韩愈撰。“原”是古代一种专门用来推论事理的文章,源自韩愈的“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原”有推原其本之意,“原毁”就是推论毁谤的根源。 韩愈所处的唐代中期,社会矛盾重重,朝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