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转法轮品之二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来化五人竟。作是念言:优楼频螺迦叶有大名称。与五百弟子俱。国王奉事臣庶宗仰。我当诣彼教以正法即往寻之。迦叶见佛迎前问讯。善安隐不。尔时如来报迦叶言:无病知足寂灭清信是为安隐。迦叶请佛。日既将暮惟愿沙门。幸留於此随意所处。佛语迦叶。欲寄石室止住一宿。迦叶言:吾不爱室中有毒龙恐相犯耳。乃至三语。迦叶报言:任於中止。

尔时如来洗手足已,前入石室敷座而坐。龙便瞋怒身中出烟。佛亦出烟。龙大瞋怒身中出火。佛亦出火。二火俱炽焚烧石室。迦叶夜起见室尽然。惊怖叹惜。此大沙门端正尊贵。不取我语为火所害。遽令弟子人持一瓶汲水而救。所有瓶水悉变为火。师徒益恐皆言:龙火杀是沙门。如来尔时以神通力。制伏毒龙置於钵中。明旦持钵盛龙而出。迦叶大喜怪未曾有。今此沙门乃复活耶。器中何有见是毒龙。佛告迦叶。我已伏之令受禁戒。迦叶甚惭顾谓弟子。是大沙门虽有神力不如我得罗汉道也。

尔时如来移近迦叶所住之处在一树下。於夜分中。四天大王皆来听法。光明甚盛如大火炬。迦叶夜见谓佛事火。明旦白佛言:沙门法中亦事火耶。佛言:不也。昨夜四天下来听法是其光耳。於後帝释下来听法其光转盛。迦叶明日复问沙门亦事火耶。佛言:不也。此是帝释来听法耳。於後梵王下来听法其光益盛。迦叶明日复问沙门亦事火耶。佛言:不也。此是梵王来听法耳迦叶及五百弟子人事三火。旦欲然火火终不著。怪以问师。师言:此是沙门所为故也。俱来问佛。我所事火然乃不著。佛言:欲使然耶当令得然火即然矣。既然之後。迦叶灭火复不可灭。五百弟子相助灭之亦不能灭。各自念言:复是沙门所为故也。共往问佛。火既得然今不可灭。佛言:欲使灭耶当令得灭火即灭矣。

迦叶白佛言:惟愿沙门。恒住於此共修梵行我当敕家常使供养。每以日时请佛俱行诣其家食。佛言:汝可先去当随後至。迦叶適去。佛以神力上忉利天取彼天果。东至弗婆提取菴摩勒果。南至阎浮界取阎浮果。西至拘耶尼取呵梨勒果。北至郁单越取自然粳米。盛置钵中飞空而还。先迦叶至坐其床上。迦叶後到问佛。沙门从何道来。佛语迦叶。汝去之後我往四方及上忉利。取是名果及以美饭。汝可食之。

时摩伽陀国。国王大臣吏人官属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当就迦叶为七日会。迦叶念言:彼大沙门威德巍巍相好无上。众人见者必当舍我而奉事之。宁此沙门七日之中不来我所。佛知其念隐而不现。七日满已,迦叶念言:节会已讫馀馔甚多。彼大沙门今若来者我当饭之。佛知其意忽然而至。迦叶惊喜而问。如来七日之中何为见弃。佛言:汝先起念是以不现。今汝相忆故复来耳尔时迦叶五百弟子。将欲祀火俱共破薪。各各举斧皆不得下。遽而告师。师言:是大沙门所为故耳。即往问佛。我诸弟子向共破薪。各各举斧皆不得下。佛言:当下应声即下。既下之後斧皆著薪而不可举。复来问佛。佛言:可去自当举耳。应时即举尼连禅河遄流箭激。佛以神力令水涌起过於人上。佛行其下步步生尘。迦叶遥望恐佛漂溺。即与弟子乘船救佛。见水涌起佛行其下步步生尘。迦叶唤佛。沙门。欲上船不。佛言:甚善。即於水中从船底入船无穿漏。迦叶复言:是大沙门神则神矣。犹不如我罗汉道也。

佛语迦叶。汝非罗汉何为贡高自称罗汉。於是迦叶心惊毛竖惭惧稽首。今此大圣乃知我心。惟愿大圣。摄受於我在圣法中而为沙门。佛语迦叶。汝既耆旧多有眷属。又为国王臣民之所归敬。今欲学道其可自轻。宜与弟子更熟详议。迦叶言:善哉如圣所教。然我内心非不自决。且当还与弟子论耳。迦叶还来集诸弟子。我已信解彼沙门法。其所得道是为真正。我今归趣汝意云何。弟子答言:我等亦愿随从归依。

是时迦叶与诸弟子。释其衣服取事火具悉弃水中。俱诣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我及弟子。於圣法中愿为沙门。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皆成沙门。迦叶二弟。一名难提。二名伽耶。各有二百五十弟子。先住水边。见诸梵志衣帔什物事火之具随水下流。皆悉惊愕恐畏其兄及诸门徒为人所害。即与五百弟子溯流而上。见兄师徒皆成沙门。怪而问曰:兄今耆旧年百二十。智慧深远国内遵崇。我意言兄已证罗汉。今弃净业学彼沙门。其道胜耶。迦叶答言:佛道最优其法无上。我自昔来未曾见有神通道力兴佛等者,其法清净当度无量。能以三事教化众生。一者道力神通变化。二者智慧知他人心。三者善知烦恼应病授药。二弟闻已心生恭敬。顾谓弟子。汝意云何。五百弟子同声发言愿从师教。即皆稽首求为沙门。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皆成沙门。

尔时如来与千比丘俱。往波罗奈国在於林下。为诸弟子或时变现。或时说法或复说戒。睹佛威神莫不欣喜。尽成罗汉尔时世尊从波罗奈国与优娄频螺迦叶兄弟三人及千罗汉。至摩伽陀国。时频婆娑罗王久闻菩萨得成佛道。巨身丈六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号具足已得知见。成就五眼证获六通。梵释四王皆悉奉事。今入我国心甚欢喜。吾本共要成佛相度。乃不忽遗从我所愿。即敕国内严净道路。王乘宝车。大臣百官前後导从。千乘万骑出城迎佛。尔时世尊近王舍城在遮越林於大树下千比丘众围绕而坐。王遥见佛如星中月。如日初出。既如帝释。亦似梵王处於天宫。俨若金山巍巍超绝。王心欢喜下车步进。去五威仪稽首礼佛。自称其号作如是言:久服尊德钦渴积时。如来即以梵音慰问王言:大王。四大常安隐不。统理人务无乃劳耶。王曰蒙祐幸得安隐。尔时频婆娑罗王及诸臣民。咸睹迦叶於佛边坐。心自念言:迦叶耆旧众仙之宗。岂应弃道作佛弟子。为是佛师为师佛乎。佛知其意。即以偈颂问迦叶言:

汝常祀山川,归依水火风。日月众梵天,夙夜勤精进。事来几何时,其心无懈废。汝所奉神祇,宁有致福不。

尔时迦叶以偈答曰:自念祠祀来,已经八十载。风水火梵天,山川及日月。夙夜常精进,祈心不懈废。

毕竟无所获,值佛乃得安。

说是偈已,王及群臣国中人民。乃知迦叶为佛弟子。佛告迦叶。汝起宜应现汝罗汉神通。迦叶即时承佛教已,踊在虚空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上出水其身不濡。或身下出火其身不灼。飞行虚空七现七隐。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穿过须弥无所罣碍。於佛前地。西没东现。东没西现。南没北现。北没南现。既变化已还於佛前。长跪叉手而白佛言:我是弟子佛是我师。王及臣民重明迦叶是佛弟子。

尔时世尊告频婆娑罗王言:大王。色是无常苦空无我。受想行识亦是无常苦空无我。色如聚沫不可撮摩。受如水泡不得久立。行如芭蕉中无有坚想。如所梦为虚妄见。识如幻化从颠倒起。三界不实一切无常。大王。有此国来为几何时。王言:有此国来七百馀代。所领之王尽识以不。答曰:知吾父耳。佛言:世间须臾惟道可恃。应修来福无为空过。大王当知。如人生时。虽因父母而生其身。不由父母招其果报。善恶美鬼先业所为。若造诸善命终之後。生天人中十方佛前。若造诸恶。命终之後生於地狱饿鬼畜生。一切诸法缘合即生缘散即灭。

大王当知。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龋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大王。无明灭故则行灭。行灭故则识灭。识灭故则名色灭。名色灭故则六处灭。六处灭故则触灭。触灭故则受灭。受灭故则爱灭。爱灭故则取灭。取灭故则有灭。有灭故则生灭。生灭故则老死灭。老死灭故则忧悲苦恼灭。大王。十二因缘尽坦然。无迹犹如虚空。分别本无逮得法忍。说是法时八万四千诸天及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无央数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频婆娑罗王得法眼净。欣然请佛愿受五戒大臣百官国内人民。皆悉归佛亦受五戒。既受戒已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乃能弃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我於昔日辄先奉请。若得道时愿前见度我。於今者宿愿成满。幸蒙佛恩得履道迹。国务殷繁比更亲奉。王及群臣绕佛三匝辞退而去。王至宫已群臣上贺。古昔诸王悉不见佛。惟独大王得值如来。王益欣喜复慰群臣。卿等夙福今幸遇佛出兴於世。因敕後宫妃嫔采女及国内人民。长修斋戒尽令奉法。

时摩伽陀国有一长者,名迦兰陀。见佛入国未有精舍。以好竹园奉上如来。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怜愍一切如父如母。能弃世荣今得成佛。未有精舍我以竹园奉上如来。佛时咒愿而为受之。恒与圣众游处其内。

彼时摩伽陀国人民殷盛耽著俗乐。喧呼歌舞不舍昼夜。佛適入国化以法言:斋戒修心皆舍俗乐。佛有弟子名舍婆耆。入城分卫威仪有法行步安详。路人见之无不欣悦。时舍利弗见此沙门。心自念言:我学道久颇知法式。未曾见有如是之人。必有异闻威仪乃尔。试往问之所事何道。时舍利弗即问比丘。汝师是谁愿闻其志。尔时比丘以偈答曰:

吾师具相好,三界为最尊。五阴十二缘,不住於空有。我今年尚少,学业犹未深。不可以言辞,说佛诸功德。

说是偈已,告舍利弗。我所事师。天上人中最尊最胜。积功累德不可称载。从兜率天降生阎福初生之时,能於十方各行七步。举手唱言:天上天下唯我最尊唯我最胜。三界苦恼吾当度之。释梵四天咸来供事。佛之功德不可具述。时舍利弗闻此语已,如从暗中睹日光明。语比丘言:善哉善哉。吾少好学八岁从师。年甫十六靡不该综自谓为达。今者得值无上正觉真为我师。汝所言佛今在何处。比丘答言:今在迦兰陀竹园精舍。时舍利弗将诸弟子至如来所。稽首礼足前问讯已,而白佛言:我处长夜恒履愚迷。幸得值佛愿开正路。得为沙门成就禁戒。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佛为说法漏尽意解得阿罗汉。前白佛言:世尊,我与同学大目犍连。要得道时必相开示。今欲往彼愿承圣旨。佛言:宜知是时,

时舍利弗入王舍城访目揵连。遥见目连与诸弟子游行里巷。尔时目连睹舍利弗形状变改逆而问之。有何异见容服乃耳。答曰:学无常师惟道所在。求法积年不遇大圣。今者得值身心遍喜故来相求愿同法味。目连答曰:此非小事宜共筹量。舍利弗言:我昔所行与汝从事。汝所学者我悉知已,请无复言:是时目连告舍利弗言:仁者智慧本逾於我。今之所教岂相误耶。作是语已随舍利弗往诣佛所。稽首佛足白言:违远大圣沈没烦恼。今得亲奉愿为沙门。即舍澡瓶鹿衣杖具。佛言:善来。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佛为说法漏尽意解得阿罗汉。时舍利弗目揵连。及二百五十弟子。皆得出家尽成罗汉。

尔时输檀王闻子得道已经六年。中心欣喜钦渴弥积。语优陀夷言:汝今可往请佛还国问讯起居。离别已来十有二载。夙夜悲慼不能自已,得一相见还如更生。忧陀夷受王教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具述王意。乃睹诸天梵释咸来归命。而白佛言:愿为沙门。佛言:善来。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得阿罗汉道。尔时世尊作是思惟。本与父王要誓成佛尔乃还国当度父母。今得佛道不违本誓。即语优陀夷比丘言:汝宜先往显汝神足。作十八变知吾道成。弟子尚尔况佛威德。优陀夷奉佛教已,飞行而往还到本国。於迦毗罗城上虚空中现十八变。王及臣民莫不惊惧。而优陀夷。说是偈言:

如来甚希有,难可得值遇。勤苦无量劫,哀愍诸众生。本行菩萨道,今得愿满足。坐於菩提树,降伏大魔怨。

破坏生死因,销灭诸烦恼。已得成正觉,演说无上法。我本奉王教,出国迎太子。说王愁念久,言辞甚可悲。

佛顾本生地,寻当见亲族。我时承佛命,将入迦毗罗。辞佛御神通,忽至大王所。变化若干种,譬如净莲花。

父王见神变,心生大恐惧。借问为所从,未曾睹是变。太子本弃国,求道度众生。勤苦无量劫,今乃得成佛。

王今勿惊惧,宜应悦豫心。我已度生死,为王太子使。王时闻子问,泪落如雨星。我自十二年,愁念无穷已,

忽闻吉祥至,如人死复稣。我子舍国位,成道名何等。我时答王言,太子经六年。勤苦得成道,号曰天中天。

三界最第一,我子在家时。为造诸时殿,刻雕陈缋饰。今者何所居,我时答王言:佛得微妙法,所处无不安。

常在於树下,诸天来供养。我子在家时,坐卧敷綩綖。皆以绮饰成,柔软而光泽。我时答王言,天帝贡衣服。

龙妃献宝床,佛心无美恶。未尝见喜愠,我子在家时。盛馔众甘美,今所膳御者,施设何等食,我时答王言:

持钵从分卫,福众无增减。咒愿彼施人,世世令安隐。我子在家时,寝卧常使安。弦歌奏清音,尔乃从寐起。

我时答王言,禅定非明暗。诸佛无睡眠,帝释常服膺。梵王来劝助,我子在家时。澡浴以香汤,芬馥满室中。

今用何等香,我时答王言:八解三脱门,澡浴除诸垢。心寂无忧恼,犹如净虚空。我子在家时,杂香以涂熏。

清净无尘秽,郁烈而香洁。我时答王言,戒定慧解脱。道德以为香,十方八难处。普熏无不至,我子在家时。

四种妙宝床,重叠敷茵褥。卧起而安悦,我时答王言:四禅为床座,等持心自在。不染烦恼泥,清净如莲花。

我子在家时,兵卫甚严肃。出入常拥护,目不见诸恶。我时答王言,千二百罗汉。菩萨无央数,俱为弟子众。

左右而恭侍,我子在家时。象马牛羊车,周旋往四方。随意而游观,我时答王言:五通为骖驾,飞空无罣碍。

洞见一切心,游践超生死。我子在家时,旌旗列羽卫。人执诸兵仗,前後为导从。我时答王言,四等为防护。

普济众厄难,恩慧仁爱敬。以此为严卫,我子在家时。钟鼓导前路,杂以众伎乐。观者每盈衢,我时答王言:

道树成正觉,度五跋陀罗。八万四千天,皆已得法眼。九十六种道,摧伏而归命。鸣於不死鼓,其音彻三千。

启授皆明悟,一切咸欣悦。我子王何国,提封为广狭。所化几何人,悉当归伏不。佛领三千界,化导诸群生。

十方不可数,靡不蒙饶益。我子在家时,听政助吾化。劝导以礼节,奉顺莫敢违。佛悟诸法空,舍於四颠倒。

无不归伏者,寂静无为业。佛法无爱憎,一切皆通达。化及诸众生,无不蒙饶益。假使有一人,其人无量首。

一首无量舌,舌有无穷辩。如此恒沙人,以恒沙劫数。叹佛一切德,犹尚不能荆况我如萤烛,何能演日光。

时输檀王闻此偈已叹言:善哉。阿斯陀仙言无虚妄。问优陀夷佛欲来不。优陀夷言:卻後七日如来当至王闻是语欢喜踊跃。语诸大臣。吾当迎佛。导从仪式法转轮王。先敕所司平除道路。香水洒地悬缯幡盖。种种严饰尽其所宜。我当出城四十里外奉迎如来。优陀夷言:本承佛教来报大王。今请向佛说王之意。钦渴积年愿睹如来。并及万姓咸希福祐。王言:善哉。愿速见佛。时优陀夷还至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世尊,王及国人计日度时愿得见佛。我已告王卻後七日世尊当至。

尔时如来到七日已,与诸弟子整持衣钵。威仪详序向迦毗罗城。梵释四王闻佛还国皆来导从。梵王侍右。帝释侍左。四王诸天前後导从。诸天龙神花香伎乐而以供散。宝幢幡盖罗列道侧。天雨香水以洒於地。如来欲行先现瑞相。十方世界三千国土六反震动。一切枯树还生花叶。竭涸溪涧自然流泉。王见瑞已敕诸释种大臣百官。严持幡盖烧香散花。作众伎乐而以迎佛。王遥见佛处於大众。如星中月。如日初出。如树开花。巨身丈六端严炽盛。既见佛已悲喜交集。稽首作礼而白佛言:世尊,离别多年今得相见。大臣百官一切人民。皆稽首礼随佛入城。

尔时世尊足逾门阃地为大动。天雨妙花乐器自鸣。盲者得视。聋者得听。躄者能行。病者得愈。哑者哑言:狂者得正。伛者得伸。毒害自销。禽兽相和其声清亮。环珮相触皆悉流响。珍藏自然众宝出现。苞匿异心皆共和合。一切众生无淫怒痴。展转相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如身。地狱休息。饿鬼饱满。畜生舍身当生人天。父王睹佛巨身丈六紫磨金色。如星中月。亦如金山。梵释四王皆悉奉侍。见诸比丘曾为外道久修苦行形体羸劣亲近侍从,犹如黑乌在紫金山。不能显发如来之德。便敕国内豪贵释种颜貌端正。选五百人度为沙门侍佛左右。如金翅鸟在须弥山。如摩尼珠置水精器。佛弟难陀亦为沙门。难陀所使名优波离。前白佛言:世尊,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诸尊贵者皆弃世荣。我身卑贱何所贪乐。惟佛慈悲愿见救度许为沙门。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在比丘中随列而坐。难陀後至次第作礼。到优波离即止不礼。心自念言:是我家仆不当设礼。尔时世尊告难陀言:佛法如海容纳百川。四流归之皆同一味。据戒前後不在贵贱。四大合故假名为身。於中空寂本无吾我。当思圣法勿生憍慢。尔时难陀去自贡高执心卑下礼优波离。於是大地为之震动。时佛入宫坐於殿上。王及臣庶日日供养百种甘馔。佛为说法度无数众。耶输陀罗携罗睺罗年已七岁。来至佛所稽首佛足。瞻对问讯而白佛言:久违侍奉旷废供养。诸眷属皆有疑心。太子去国十有二载。何从怀孕生罗睺罗。佛告父王及诸群臣。耶输陀罗守节贞白无瑕疵也。若不信者今当取证。尔时世尊化诸比丘皆悉如佛。相好光明等无差异。时耶输陀罗即以指环与罗睺罗而语之言:是汝父者以此与之。释睺罗持取指环直前奉佛。王及群臣咸皆欢喜。叹言善哉。罗睺真是佛子。尔时世尊为王说法。即时得道。群臣万姓後宫采女。咸奉戒法净修梵行。是时国内安静。万邦来贺。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八·呆翁行悦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文·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二·知礼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上·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二十四卷·法宝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大乘玄论 第四卷·吉藏
  卷第十四·佚名
  治地品第二十一·佚名
  贪品第三·佚名
  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六卷·灌顶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五出 草奏·周履靖

    【丹凤吟】〔丑上〕木偶无依。越吟不已。祶袍窃望疎财士。怕官情纸薄。今非昔比自家非别。小何的便是。母死半年。闝赌两般。家资败尽。替夫到京。谁想身上又染了广货。囊裏又缺了盘缠。要归不得无可奈何。近

  • 卷四十三 【仙神鬼怪】·陈衍

    ●元诗纪事卷四十三 【 仙神鬼怪】侯官陈衍辑羽客悬葫芦诗刘妙容歌水仙祠神卫芳华鬼郑婉娥鬼华亭二生仙方诗晚翠亭诗荆州鬼语◆羽客题蕉叶诗○题蕉叶诗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天风香雾苍华冷,名籍因由问汝来。

  • 卷三十三·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三平湖沈季友编明筠隠禅师大遂大遂字梵印号筠隠万天间平湖乍浦防济庵僧觉承讲主之法子有出林草小萍庵曰遂公潜踪林樾景企前修或时托寄长吟不觉词意俱逺可与齐已并驾也赠朱白民山静犹空刼惟

  •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五·汤球

      百官公卿表注表一作志。   虞譚、陳略、曹毗、毛安之、並為左衛將軍。御覽二百三十七。   哀帝興寧二年。桓溫奏省散騎常侍二人。復置四人。凡一省文書表奏意異者為散騎常侍。比于侍中。貂璫插右。書鈔。  

  • 卷二十二见闻琐事杂记·刘若愚

    洪武间,临海赵某者,失其名,卒业太学。为一中贵题《蚕妇图》云:"蚕未成时叶已无,鬓云撩乱粉痕枯。宫中罗绮轻于布,争得王孙见此图。"太祖偶幸中贵宅,见之,诘问谁作。中贵以赵某对。即召除肇庆知府,在郡大有廉声。见周海门先生《

  • 卷之一千二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卷八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郑灭许左传【成公三年】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 【四年】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鉏任汵敦之田晋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救许伐郑取泛祭楚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

  • 姚景行传·脱脱

    姚景行,初名景禧。祖父汉英,本为周国将领,应历初来访我国,用敌国之礼仪,皇上发怒,扣留了他,隶属于汉人宫分。及至景行贵显之后,才出其宫籍,定籍贯为兴中县。景行博学。重熙五年(1036),提升入进士乙科,任将作监,改任燕赵国王教授。

  • 卷四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高宗建炎二年胡铨对策曰臣闻国将兴听於民将亡听於天汤武听於民其兴也勃焉桀纣听於天其亡也忽焉方桀纣之未亡也谓已有天命曰我生不有命在天彼以天命为真可恃偃

  • 司勋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官人之勋级   勋级    文勋凡文职官员一品至五品应合授勋者照依散官定拟奏闻给授正一品 【 左柱国右柱国】  从一品 【 柱国】 正二品 【 正治上卿】  从二品 【 正治卿】 正三品 【 资

  • 卷23·陈邦瞻

    真宗天禧三年六月,以寇准同平章事,丁谓参知政事。先是,准与谓善,尝荐其才于李沆,沆不用,准问之,沆曰:“谓诚才,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当思吾言。”准终不以为然。谓既因准

  • 卷一百六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八君子反古复始【祭义】考异古本注从事谓脩荐荐作为是故昔者天子考异古本注先祖下有也字释文齐本亦作齐元文下齐作齍古者天子诸侯考异古本注

  • 御制书小序考·王天与

    御制书小序考谓刘歆班固误以孔子纂书为序者出于蔡沈之集谓郑元马融王肃并云孔子作书序者出于孔頴达之疏頴达且谓为书作序不作诗序者此自或作或否无义例以余思之诗序既非夫子所作则书序亦定非夫子所作何言之使书序辞

  • 苌楚斋随笔·刘声木

    近代刘声木撰。五十卷。刘氏系淮系官僚刘秉章子,辛亥后以遗老自居。此书所述多朝章、国故,间评诗文。亦有谈论朝鲜壬午事变、甲午中日之役等历史事件之文字,可资参考。有直介堂丛刊本,民国年间印行。

  • 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佚名

    元始天尊述恶业荫盖正性,劝人以香汤灌洗全身,复以静观识性相皆假有真空,并劝人持诵该经。

  •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佚名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又名《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言存神隐形之法。其法以八节之日入室,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微帝君」及「九星帝君隐妃九阴」,默念

  • 春秋说·洪咨夔

    三十卷。洪咨夔撰。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宋代文学家、经学家。嘉定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刑部尚书,宋理宗初,洪氏为考功员外郎,因忤权臣史弥远,又言李全必为国患,乃被罢官家居七年。在此期间,他“杜门深省,有感于圣人

  • 摄大乘论释抄·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及原著卷数不详。原件出敦煌藏经洞,首尾俱残,今下落不明,现题据内容拟补。本文所释系南朝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先以四门总述:第一门残,似述缘起。第二明藏摄分齐,谓此论于经律论三藏中属论藏,由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