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三

左传纪事本末目录   纪事本末类

卷一

王朝交鲁

卷二

桓王伐郑

卷三

王臣之事【王朝交列国 定灵婚齐附 诸侯朝王并附】

卷四

王室庶孽之祸

卷五

隠公嗣国【桓公篡弑附】

卷六

鲁与列国通好【宋衞 共姬之节附】

卷七

文姜之乱【庄公忘仇附】

卷八

列卿嗣世【孟孙 叔孙 季孙臧孙 子叔氏】

卷九

三桓弱公室

卷十

鲁陪臣交叛【南蒯 阳虎侯犯 公孙宿】

鲁与邾莒搆怨【鲁伐灭小国小国来伐亦附】

卷十二

小国交鲁【戎狄兵好俱附】

卷十三

郊祀雩祭【旱而不雩见灾异 视朔附】

卷十四

城筑搜狩

卷十五

孔子仕鲁【仲由 冉求端木赐 髙柴】

卷十六

齐灭纪

卷十七

齐襄公之弑

卷十八

齐桓公之伯

卷十九

齐五公子争立

卷二十

灵景经畧小国【晏子相齐附】

卷二十一

崔庆之乱

卷二十二

陈氏倾齐

卷二十三

曲沃并晋

卷二十四

晋灭虞虢【骊姬之乱惠懐之立】

卷二十五

晋文公之伯【襄公继伯附】

卷二十六

晋楚争伯【灵公至厉公楚庄王图伯附】

卷二十七

晋景楚共争伯【厉公鄢陵之战附】

卷二十八

秦晋交兵

卷二十九

晋悼公复伯

卷三十

晋楚弭兵

卷三十一

晋卿族废兴

卷三十二

晋并戎狄【长狄附】

卷三十三

晋失诸侯

卷三十四

宋殇闵昭公之弑

卷三十五

宋襄公图伯

卷三十六

宋公族废兴【鱼石之乱 子罕之贤 华向之乱乐大心辰地之 乱桓魋之 乱大

尹之 乱内附景公灭】

卷三十七

衞州吁宣姜之乱【懿公亡国 文公定狄难附】

卷三十八

武子弭晋难

卷三十九

孙宁废立

卷四十

衞灵公之立【瞆辄父子争国 齐豹之乱 南子之宠附】

卷四十一

郑庄强国【克段 入许诸公子争国附】

卷四十二

郑穆公之立【灵公僖公之弑附】

卷四十三

郑灭许

卷四十四

子产相郑【西宫纯门之难诸臣兴废附】

卷四十五

楚伐灭小国【成王之弑附】

卷四十六

楚诸令尹代政【武王以后灵王以前】

卷四十七

楚灵王之乱【灭陈蔡 平王得国俱附】

昭惠复兴楚国【白公之乱惠王灭陈附】

卷四十九

吴通上国【季札让国附】

卷五十

阖闾入郢

卷五十一

勾践灭吴

卷五十二

穆公伯西戎

列国

卷五十三

春秋灾异

【臣】等谨案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

国朝髙士奇撰士奇字澹人钱塘人居平湖以诸生授詹事府主簿改翰林侍读厯官詹事归里即家拜礼部侍郎諡文恪此书仿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之例排纂左传所载列国事迹分门件系以便观览其例有曰补逸则杂采诸子史传与左氏相表里者曰考异则与左氏异词可备叅订者曰辨误则纠其传闻失实蹖驳不伦者曰攷证则取有依据可为典要者又时附以已见谓之发明凡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一卷列国一卷目各如其卷之数自宋以来学者以左传叙事隔涉年月不得其统往往为之诠次类编其见于史志者有杨均叶清臣宋敏修黄颍周武仲勾龙传桂绩吕祖谦陈持章冲徐得之孙调杨泰之毛友徐安道孙范等诸家今其书多亡佚不传中如吕祖谦之左传类编虽尚散见永乐大典中而简略失次且多脱阙未为善本惟章冲左氏事类始末全书尚存其体亦颇与士奇所撰相近盖士奇未见冲书故复为之然冲书以十二公为纪此则以国为纪义例略殊又冲书门目太伤繁碎且于左氏原文颇多裁损至有裂句摘字聨合而成者士奇则大事必书而略于其细眉目朗晰寻文易知虽其详备不及冲书而部居州次端绪可寻于读盲史者亦未尝无所助也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脱脱
  卷一百八十二·毕沅
  卷第二·徐鼒
  卷二百六十一·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四·佚名
  卷之九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一·佚名
  ●奇女子传卷之二·吴震元
  清波杂志序·周煇
  四五六 军机大臣奏逆犯王锡侯押解到部请旨遵办片·佚名
  卷第四·习凿齿
  ·剿灭嘉义二重沟逆巢并会同筹办防海事宜摺·丁曰健
  ●原序·陈次升
  蒲察世杰传·脱脱
  卷四十四、鸦片之战争及和约·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二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月余。地点 冯家。人物 沈小霞 冯丹雪 院 子 州 官 四差役〔幕开,沈小霞的屋子,桌上置好笔墨纸张。〔沈小霞上。沈小霞 (唱)大仇未报心忧愤!嗐!想我在此藏身,父仇未报,真乃苟且贪生,愧对天地!且写几张《出

  • 车上·徐志摩

    这一车上有各等的年岁,各色的人:有出须的,有奶孩,有青年,有商,有兵;也各有各的姿态:傍着的,躺着的,张眼的,闭眼的,向窗外黑暗望着的。车轮在铁轨上碾出重复的繁响,天上没有星点,一路不见一些灯亮;只有车灯的幽辉照出旅客们的脸,他们老

  • 李义山诗集巻中·李商隐

    唐 李商隠 撰南朝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题汉祖庙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韩冬郎卽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

  • 一八二 吏部为议处分校官郑爔等人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佚名

    一八二 吏部为议处分校官郑爔等人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吏部为据实奏闻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题前事等因。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五日题,本月初八日奉旨:王际华着罚俸三个月,郑爔着销去纪录一次,仍于补

  • 田滋传·宋濂

    田滋字荣甫,开封人。至元二年(1265)由汴梁路总管府知事,转任御史台属官。十二年,拜监察御史。十三年,宋被平定,滋建议:“江南刚刚征服,民情尚未安定,加上官吏掠夺百姓财物,应建立御史台予以镇守。”皇上接纳其建议。并越级提升

  • 卷十六·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十六圣德【十二  谦德一】【臣】等谨案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惟谦一卦其内卦三言吉外卦三言利盖谦者德之柄也王者德盛礼恭以至厚之实持戒满之衷则天地神人咸奉之以福是以致恭存位而履无疆之庆

  • 卷二·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二    宋 车垓 撰五服丧制名义斩衰服斩不缉也为父丧痛切至甚其服上下四旁皆不缉若刀斧斩剉而成故曰斩衰五服衰裳制度云在上曰缞在下曰裳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外削幅者谓缝之边幅向外也

  • 卷四·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四     明 夏良胜 撰致中和之义 【中和之极 协和之征修和之诚 戾和之咎】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

  •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复有诸大菩萨之众。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而为上首。并余

  • 佛说佛名经卷第四·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胜德佛 南无胜智奋迅佛 南无大炎佛 南无自在疾住持威德佛 南无善光明胜佛 南无善色王佛 南无成就义佛 南无师子山(丹仙)佛 南无天佛 南无施佛 南无快藏佛 南无福德光明佛

  • 第六十二卷·佚名

    观天品之四十一(夜摩天之二十七)时孔雀王菩萨。知天众心。复为宣说第十六法。告诸天众。复有善法可爱乐法。能制放逸。犹如铁钩。应念修行。何等善法。所谓念死。若人念死。常勤修习。不休不息。无等大恶。恼乱一切诸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一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一卷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谨按旧录云。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摽卷部之多小。摭拾遗漏删夷骈赘。欲使正教合理金言有绪。提纲举要历然可观也。

  • 萬如禪師語錄目錄·佚名

    卷首序文傳卷第一住浙江嘉興府如如禪院語錄卷第二住福建興化府曹山上生禪寺語錄卷第三住荊谿龍池山禹門禪寺語錄卷第四荊谿龍池山禹門禪寺語錄卷第五荊谿龍池山禹門禪寺語錄卷第六荊谿龍池山禹門禪寺語錄卷第七示眾機

  • 洞霄图志·邓牧

    宫观志。南宋邓牧(1247—1306)撰。六卷。 牧字牧心,号九鉴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学者。宋亡隐居于洞霄宫,终身不仕、不娶,自号“三教外人”。著有《伯牙琴》。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天柱两山间,为道教“七十二

  • 正一法文法箓部仪·佚名

    《正一法文法箓部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原系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载四种盟仪。即《黄素三盟登坛仪》、《太一黄素三盟仪》、《太一登坛黄素三盟逆剌付授仪》、《

  •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佚名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载十种早期天师道法箓。即元命赤箓、青甲箓、赤甲箓、武甲箓、文甲箓、圣真神箓、黄图中纲箓、兼

  • 笛渔小稿·朱昆田

    诗别集。清朱昆田著。十卷。收诗凡四百九十五首。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刊本,附于其父朱彝尊《曝书亭集》后,光绪十五年(1889)寒梅馆重刊。民国八年(1919)商务印书馆据康熙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另有民国二十五年(

  • 地藏菩萨仪轨·佚名

    全一卷。唐代输婆迦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述说佛在佉罗提耶山时,地藏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欲说神咒,经佛允许后,遂说此仪轨;初说大、中、小之三种神咒,次说画像法,其次说印咒、普供养印、总说总印、请赞印,最后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