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宪公护法录目录
卷之一国初应召大浮屠塔铭(凡十有三人)大天界寺住持孚中禅师信公塔铭天界善世禅寺第四代觉原禅师遗衣塔铭李大猷传(附)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寂照圆明大禅师璧峰金公设利塔碑铭佛性圆辨禅师净慈顺公逆川瘗塔碑铭大天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上天竺慈光妙应普济大师东溟日公碑铭佛心慈济妙辨大师别峰同公塔铭扶宗宏辨禅师育王裕公生塔之碑故灵隐住持朴隐禅师净公塔铭处州福林院白云禅师度公塔铭佛真文懿禅师无梦和尚碑铭明辨正宗广慧禅师径山和尚及公塔铭
卷之二国初大浮屠塔铭(凡十有五人)佛心普济禅师缘公塔铭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杭州集庆教寺原璞法师璋公圆冢碑铭佛心了悟本觉妙明真净大禅师宁公碑铭佛智弘辨禅师杰峰愚公石塔碑铭华严法师古庭学公塔铭杭州灵隐寺故辅良大师石塔碑铭元故演福教寺住持瞽庵讲师示公道行碑铭住持净慈禅寺孤峰德公塔铭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大千禅师照公石坟碑文净慈禅师竹庵渭公白塔碑铭净慈山报恩光孝禅寺住持仁公塔铭净慈禅寺第七十六代住持无旨禅师授公碑铭日本梦窗正宗普济国师碑铭日本建长禅寺古先原禅师道行碑
卷之三元末大浮屠塔铭(凡十有一人)妙果禅师塔铭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大禅师塔铭故文明海慧法师塔铭普福法师天岸济公塔铭天竺灵山教寺慈光圆照法师若公塔铭元故宝林禅师桐江大公行业碑铭佛鉴圆照论师大用才公行业碑铭天龙禅师无用贵公塔铭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住持竺远源公塔铭佛光普照大师塔铭广智全悟大禅师迁塔记
卷之四碑重兴太平万寿禅寺碑铭句容奉圣禅寺兴造碑铭重建绳金宝塔院碑苏州万寿禅寺重构佛殿碑毗卢宝藏阁碑四明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碑铭重塑释迦文佛卧像碑铭重建龙德大雄殿碑官岩院碑明觉寺碑丽水陈孝女墓碑附
卷之五记蒋山广荐佛会记(附跋三则)日本瑞龙山重建转法轮藏禅寺记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龙游重建证果寺记重建龙兴粤源寺记杭州天龙寺石佛记育王山广利禅寺涂田记吴门重建幻住禅庵记兰溪法海精舍记仁和圆应庵记浦阳栖静精舍记浦阳善应精舍记金华安化院记金华清隐禅林记金华永宁禅庵记宝盖山实际禅居记栖云室记松隐庵记丛桂楼记松风阁记冲默斋记
卷之六序金刚般若经新解序新刻楞伽经序新注楞伽经后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集注题辞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文句引善财南询华藏海因缘序大般若经通关法序宝积三昧集序录传法正宗记序重刻护法论题辞释氏护教编后引夹注辅教编序旃檀大爱妙色三经小引
卷之七序瑞岩和尚语录序雪窗禅师语录序南堂禅师语录序千岩禅师语录序育王禅师裕公三会语录序古鼎和尚四会语录序赞径山悦堂禅师四会语序重刻寂照和尚四会语题辞径山愚庵禅师四会语序楚石禅师六会语序灵隐和尚复公禅师三会语序灵隐大师复公文集序用明禅师文集序水云亭小稿序
卷之八序送无逸勤公出使还乡省亲序恭跋 御制诗后(附)送觉初禅师还江心序送慧日师入下竺灵山教寺受经序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赠令仪藏主序送璞原师还越中序送季芳联上人东还四明序送天渊禅师浚公还四明序赠定岩上人入东序送允师省母序赠清源上人归泉州觐省序
卷之九诰西天僧撒哈咱失理授善世禅师诰和林国师孕儿只怯列失思巴藏卜授都纲禅师诰赞血书华严经赞金刚般若尊经序赞金刚经灵异赞新刻法华经序赞八支了义净戒序赞写经为像及血书心经赞观音大士观瀑像赞观音菩萨画像赞吴道玄观音赞鱼篮观音像赞童真观音像赞鱼篮观音灵照女二赞十八应真赞十八大阿罗汉赞达摩大师赞高峰妙禅师像赞永明智觉禅师遗像赞蒲庵禅师画像赞全室禅师像赞约之禅师画像赞南堂禅师像赞灵隐良禅师遗像赞般若松赞观音石赞铭大慈山虎跑泉铭唐铸旃檀神王铜像铭净慈寺新铸铜钟铭惠香寺新铸铜钟铭清净境亭铭颂夕佳楼颂天台教宗圆具图颂偈朽室偈柳庵偈清斋偈赠简中要师游江西偈云谷偈说声外锽师字说报恩说
卷之十题跋恭题 赐和托钵歌后跋新刻圆觉多罗了义经后跋法华经跋戒环师楞严经解后跋金刚经后题四十二分金刚经后题何氏续书般若心经后跋金刚经篆书后题金书法华经后跋七佛偈后题钱舜举应真图跋清源国师所书栖霞碑题继绝宗赋太璞诗后跋一雨大师塔铭后题江南八景图后题大慧禅师遗墨后题慈受禅师遗墨后题恩断江端元叟手迹后跋日本僧汝霖文稿后题栖云轩记后跋德禅师船居诗后跋佛顶托钵歌诸文后跋庐阜三笑图跋匡庐结社图
猜你喜欢 中观论疏卷第一(本)·吉藏 西方发愿文注·省庵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八·圆晖 净心诫观法卷上·道宣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佚名 卷二十一·佚名 卷之四·牧云通门 卷第三十八·志磐 出家品第十一·佚名 通玄百问·佚名 卷之三十三·别庵性统 卷五·净挺 五十五观章第七·佚名 佛法与世界文化·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陈先生赓(子扬集)·顾嗣立- 赓字子扬,□□人。金河东山西道行中书省参议。北渡后,与弟庚隐居不出,以诗倡酬,学者宗之。 游龙祠 岘山秋晚图 子猷访戴图 铁拄杖 武善夫桃源图 送李长源 寄陕郡杨正卿 宣宗挽词 寒食祀坟回登临西原废寺二首 送寇辅臣 蒲 
- 爱山·隋树森- 爱山,姓氏、生平均不详。曲家有李爱山、王爱山,此人或为其一。 小令 【南吕】四块玉 美色 杨柳腰,芙蓉貌。袅娜东风弄春娇,庞儿旖旎心儿俏。挽乌云叆叇盘,扫春山浅淡描,斜簪着金凤翘。 知足 两鬓秋,今年 
- 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柯劭忞- 徐寿辉 陈友谅 理 明玉珍 升 徐寿辉,一名贞一,蕲州罗田人。以贩缯为业。往来蕲、黄间。 初,袁州有妖僧彭莹玉,用泉水治病多愈,远近神之。至正十年,其徒周子旺以妖术惑众,从之者五十余人,僭称国王,官王获而杀之。 
- 卷四百八十九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四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六月癸未朔,日有食之,陰翳不見,羣臣具表賀。 丙戌,三省、樞密院同班致詞,賀不見虧蝕。上顧三省曰:「卿等更當修政事,以進賢退不肖為意。」章惇曰:「朝廷未嘗不以進賢退不肖為事,然眾 
- 卷七 奢十四案·丁耀亢- 一、徽宗花石纲建中二年,供奉官宦者童贯,性巧媚,先事奉承,以故得幸。尝诣三吴,访书画、奇巧、屏帐、扇带之属,以达禁中。帝悦之,遂命贯置御嚣所于苏杭。牙角犀玉、金银藤竹,曲尽其巧。匠役雕镂日数千。苏州人朱、给事蔡京,知帝 
-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洪武三十一年春正月己酉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云南沅江府四川东川府并诸州宣慰司土官来朝贡马○甲寅享太庙○乙卯暹罗斛国苏门邦王昭禄群膺遣使贡方物贺正旦赐其使人钞有差○湖广茶陵卫广安千户所鞑军脱火赤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 忠义传二·纪昀- 忠义传唐 【二】○唐二颜杲卿【袁履谦】 贾循张巡许远【南霁云 云万春 姚誾】 程千里【袁光廷】 庞坚【嶭愿】张兴 崔伦 蔡廷玉 符令奇刘乃孟华张伾周曾张名振 【石演芬 】吴溆 高沐贾直言 辛谠 黄碣 
- 二十四年·佚名- (庚申)二十四年清嘉慶五年春正月1月1日○甲寅朔,御仁政殿,行祈穀大祭誓戒。○展謁于宗廟、景慕宮。○特拜判中樞府事李秉模,爲議政府領議政。○以元子爲王世子,召見大臣、閣臣、吏、禮、兵、戶、漢城府諸堂。上曰:「今日卽月 
- 大学章句序·朱熹-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 
- 卷七十四·佚名- △初分观行品第十九之五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何缘故说色等入不二无妄法数耶。善现答言:舍利子,色不异无生灭。无生灭不异色。色即是无生灭。无生灭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无生灭。无生灭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无生灭。无 
- 易理与佛法·太虚- 依佛法全系统观,有世间法、出世间法,而世间法又分根本法、枝末法。出世间亦分三乘解脱法,大乘圆满法。易经所讲的为世间根本法与枝末法,与佛法上所说的唯识缘起与因果流转相近。易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 起信论疏卷下·元晓- 复次以下第三广上立义分中生灭之相。于中有二。先明生灭粗细之相。后显粗细生灭之义。初中亦二。一者正明粗细。二者对人分别。初中亦二。总标。别解。别解中言一者粗与心相应故者。六种染中。前之三染。是心相应。其 
- 卷三十九·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九赵大洲传赵大洲。名贞吉。字孟静。四川内江人也。母余氏。梦二小沙弥。一衣缁。一衣白。牵衣求托处。缁者先执母袂不脱。而大洲生。既而白者复来。而小洲生。小洲名蒙吉。字仲通。两人即三四岁时相爱也。 
- 两河清汇·薛凤祚- 水利志。清薛凤祚撰。八卷。凤祚字仪甫,益都(今属山东)人。尝师事鹿善继、孙奇逢。受算术于西洋穆尼阁,以善天文著称。著有《圣学心传》、《天学会通》。是书当于乾隆年间成书。八万余字。首冠黄河、运河图,上为黄河,下为 
- 木笔杂钞·佚名- 二卷。题宋无名氏撰,其人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小序一篇,称作者息轸多年,小有纪录。因斋前有木笔一丛,遂以定书名。今检其书,皆杂抄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之文。吴子良原书八卷,今传本四卷,此书仅摘抄二卷,多论诗评文之语,又记 
- 三家医案合刻·吴金寿- 清吴金寿辑。三种,附二种。五卷。金寿有 《温热赘言》 已著录。此书包括清代苏州著名医家叶桂《叶天士医案》一卷、缪遵义《缪宜亭医案》一卷、薛雪《薛生白医案》一卷。附《医效秘传》一卷、《温热赘言》一卷。三家 
- 中山世谱·佚名- 琉球国官修史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由摄政尚弘才,法司向世俊、马廷器、毛典相,总理司谱官尚弘德、向和礼(1652—1717)、传崇道,校正官蔡铎(1644—1724)等当官,对《琉球国中山世鉴》进行汉译、改订,但於1701年即中止。1724年,由 
-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邻尼经·佚名- 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与《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华梵双具,止有四十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