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卷十一

与朱济道

此理在宇宙间,未尝有所隐遁天地之所以为天地者,顺此理而无私焉耳。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极,安得自私而不顺此理哉?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人惟不能立乎大者,故为小者所夺,以叛乎此理,而与天地不相似。诚能立乎其大者,则区区时文之习,何足以汩没尊兄乎。

「象山讲学不说玄说虚,说的都是平平实实、常人皆知的东西。因为此理本自平实,本自简易。只是人们不能平实看待它,把它视为很了不起的东西,张大虚声,把着一事,动辄要做君子,成圣贤。因此象山极为反对助长之病,反对把一个圣贤横在心中。其实汲汲讲学,只是为做个平平常常人、不违自己本心有人。」

此理非可以私智揣度附会。若能知私智之非,私智废灭,此理自明。若任其私智,虽才高者亦惑;若不任私智,虽无才者亦明。

后生读书时,且精读文义分明、事节易晓者,优游讽咏,使之浃洽,与日用相协,非但空言虚说,则向来疑惑处,自当涣然冰释矣。纵有未解,固当候之,不可强探力索,久当自通。所通必真,与私意揣度者天渊不足喻其远也。

与吴子嗣三

人谁无过,过而不改,是为过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第当勉致其实,毋倚于文辞。......有德者必有言,诚有其实,必有其文。实者本也,文者末也。今人之习,所重在末,岂惟丧本,终将并其末而失之矣。

学无端绪,虽依放圣贤而为言,要其旨归已悖戾,庞杂肤浅,何足为据?若所谓「致其誉闻,不泯泯碌碌」者,尤不可不辩。人有实德,则知「疾没世而名不称」者,非疾无名,疾无德也;「令闻广誉施于身」者,实德之发,固如是也;「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者,其德之常久而不已也。

前书「致其闻誉」之说,乃后也学者大病。不能深知此病,力改敝习,则古人实学未易言也。

古所谓责成者,谓人君委任之道,当专一不疑贰,而后其臣得以展布四体以任君之事,悉其心力,尽其才智,而无不以之怨。人主高拱于上,不参以己意,不间以小人,不维制之以区区之绳约,使其臣无掣肘之患,然后可以责其成功。故既已任之,则不苟察其所为,但责其成耳。

古所谓赏罚者,亦非为欲人趋事赴功而设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其赏罚皆天理,所以纳斯民于大中,跻斯世于大和者也。此与后世功利之习燕越异乡矣。

此理充塞宇宙,天地鬼神且不能违异,况于人乎?诚知此理,当无彼己之私。善之在人,犹在己也。故「人之有善,若己有之」,「人之彦善,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此人之情也,理之所当然也。

与李宰二

人非木石,安得无心。......「人之所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去之者,去此心也,故曰「此之谓失其本心」;存之者,存此心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四端者,即此心也;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故曰「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所贵夫学者,为其欲穷此理,尽此心也。有所蒙蔽,有所移夺,有所陷溺,则此心为之不灵,此理为之不明,是谓不得其正。其见乃邪见,其说乃邪说。一溺于此,不由讲学,无自而复。

故正理在人心,乃所谓固有。易而易知,简而易从,初非甚高难行之事,然自失正者言之,必由正学以克其私,而后可言也。

然孟子既没,其道不传。天下之尊信者,抑尊信其名耳,不知其实也。

自周衰,此道不行;孟子没,此道不明。今天下士皆溺于科举之习,观其言,往往称道《诗》《书》《论》《孟》,综其实,特藉以为科举之文耳。谁实为真知道者!

与王顺伯

荆门之除,官闭境胜,事力自赡,无匮乏之忧,又假以迟次,使得既泉石之事,究学问之乐,为幸多矣。

人之才智各有分限,当官守职,惟力是视。......至于此心此德,则不容有不同耳。

盖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本心无有不善,吾未尝不以其本心望之,乃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齐王可以保民」之义,即非以为其人所为已往者皆君子也。

 

猜你喜欢
  論衡校釋卷第十四·黄晖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孔子
  第四章 14·辜鸿铭
  原序·黄伦
  卷首·魏了翁
  第二十八卦:《大过卦》·佚名
  第24章·老子
  目录·朱申
  问宝女品第四·佚名
  卷一·佚名
  卷二百九十七·佚名
  卷一百七(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佚名
  猘狗经全文·佚名
  出生菩提心经讲记跋·太虚
  怎样去作军官·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七·徐梦莘

      政宣上帙十七。   起宣和五年五月二日甲寅,尽六月四日乙酉。   五月二日甲寅童贯蔡攸班师。   八日庚申御笔加王黼等封爵。   御笔虏(改作辽)政不纲邻国侵扰不图人心之慕义率皆革面以乡风朔蓟云:燕悉归舆地劳

  • 第九十一回 蒙江洲冯迁诛逆首 陷成都谯纵害疆臣·蔡东藩

      却说桓玄退居江陵,仍称楚帝,署置百官,用卞范之为尚书仆射,倚作心腹,自恐奔败以后,威令不行,乃更加严刑罚,好杀示威。殷仲文劝玄从宽,玄发怒道:“今因诸将失律,天文不利,故还都旧楚。今群小纷纷,妄兴异议,方当严刑惩治,奈何反说

  • 卷八·三国(魏)·蒋一葵

    【武帝操】 〔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武帝使卢洪、赵达抚军,主刺举,军中语曰:“不畏曹公,但畏卢洪。曹公尚可,赵达杀我。” 武帝与曹洪所乘之马,名曰“白鹤”。时人谚曰:“凭空虚跃,曹家‘白鹤’。

  • 朱子年谱考异卷一·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洪本年谱云朱子讳熹字元晦一字仲晦传徽州婺源人 生于南劔尤溪之寓舍始居崇安五夫里牓所居之听事堂曰紫阳书堂 徽州有紫阳山韦斋先生尝以刻其印章用之牓于听事识故乡也又剏草堂于天湖寒泉坞曰寒泉精舍

  • 四七八 谕内阁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之王太岳着授为翰林院检讨·佚名

    四七八 谕内阁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之王太岳着授为翰林院检讨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原任布政使王太岳,在四库全书处行走已届一年,着加恩授为翰林院检讨。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四三三 谕内阁汉武帝不得直书其名著将《北史》等书内「汉彻」改为「汉武」·佚名

    四三三 谕内阁汉武帝不得直书其名著将《北史》等书内「汉彻」改为「汉武」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初七日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初七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书馆进呈李廌《济南集》,其咏凤凰台一首,有「汉彻方秦政,何乃误至斯」之语,于理

  • 金佗续编卷八·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八宋 岳珂 撰丝纶传信録卷七绍兴六年金齐分路前来更切审料敌情省劄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岳飞申今据诸处申到金齐兵马厚重分路前来侵犯飞虽目疾昏痛未痊不免於十一月十五日躬亲渡江星夜前去措置

  • 卷四十六·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六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左传兵谋表史称关忠义好左氏讽诵略皆上口而岳忠武尤好左氏春秋尝曰用兵在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谋定也二公佐汉宋中兴而生

  • 卷十 地理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于茫茫大地之中画疆分土而名之为国,其壤地莫不相接,其疆场莫不相夺,其强弱大小无定形,则有日辟国而日蹙国者,上下千古,横览九州,莫不然矣。而日本之为国乃独立大海中,旷然邈然不与邻接,由东而往凡历一万五千余里,乃至美

  • 卷十六·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六      明 黄佐 撰车驾幸馆阁太宗皇帝初定内难四方之事方殷内阁七人者旦夕承顾问受旨退治职务且兼稽古纂述殆不虚寸晷上时步至阁中亲阅其劳且视其所治无弗称旨者乃喜必有厚赉或时至阁

  • 存韩第二·韩非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候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

  • 第十四章 37·辜鸿铭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辜讲有一次孔子说:“哦!没有人了解我呀!”于是,一位学生(子贡)问:“老师,您说没有人了解你,什么意思?”孔子回答:“我不是在埋怨上天

  • 第二篇 如烟往事(中)·丰子恺

    儿女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犹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关进低小的平屋中。自己仍回到上海的租界中,独居了四个月。这举动究竟出于什么旨意,本于什么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也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狱品第二十三更生一过现未来世  众生还往生退起及轮转  佛世尊证见诸业不唐捐  有果报不失随时处成熟  圣智者自觉瞿昙知此说  八种大地狱世尊悉证见 

  • 卷第三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余 【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善现行此菩萨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住无

  • 第八十九章 灌顶祝典说明·佚名

    其时,[奇奢耶婆夫]王,说:&ldquo;此普罗提之都,令建设具如往昔都城所有之要素。(一)今此都持有光辉华丽、富贵之好运。伏[此]节睹达罗[城],取奢羯罗[城],(二)伐失收魔罗山[城],以沙计多[城],当介有何意。呜呼!欲生擒王舍[城]。(三)亦灭僧迦施[城],以骂

  • 金门志·林焜熿

    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林焜熿纂。十六卷。凯有《(道光)厦门志》已著录。焜熿字巽甫,金门(今属福建)人。贡生。周氏等肇修是志,道光十六年(1836)成书。记事止于同治十二年,后为刘松亭、林豪等续编时补其内容。约二十五万

  • 八大剑侠传·陆士谔

    本书是民国小说家陆士谔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写于1921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发行。书中场面恢宏,描写了张婉贞等女杰之“水底显奇能”,侠客阮春雷等人“拖场临大战”,塑造了张煌言、阮春雷、王兴尚、郑经、席文延、张婉贞、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