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章

二十二章以下,章句系之语云“言天道也”,“言人道也”。须知朱子是櫽括来说个题目,便人记忆。其实则所云“言天道”者,言圣人之具体乎天道也;“言人道”者,言君子之克尽乎人道也。圣人自圣人,天自天,故曰“可以赞”,“可以参”,曰“如神”,曰“ 配天”,俱有比拟,有差等。“可以”者,未可而可之词也。曰“如”、曰“配”者,虽异而相如、相配也。 

孟子言“圣人之于天道”,固有分别,一如言“仁之于父子”。仁者心德,父子者天伦。仁非即父子,则天道亦非即圣人审矣。 

又独以人道归君子,亦不可。人道须是圣人方尽得。故言人道章亦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曰“大哉圣人之道”;言天道章亦云“能尽其性”。在天为命,在人为性。尽性,固尽人道也。论语言“性与天道”,性、天之分审矣。直至赞化育,参天地,而后圣人之体天道者见焉。要其体天道者,亦以其尽人道者体之尔。 

此等处,中庸原要说合,见得“知之”、“成功”之一。故于圣人分上,说“天地之化育”,“天地之道”,“维天之命”,“天地之所以为大”;于君子分上,说“圣人之道,峻极于天”,说“诚者自成,所以成物”,说“建诸天地而不悖”,乃至动察静存之功,驯至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无非此理。圣则合天矣,贤则合圣矣。合圣,而于天又岂远哉?诸儒徒区区于生安、学利、困勉之分,而不知尽性即以至命之合,大失本旨。 

二 

或问于第二十章说诚之处,推天人之本合,而其后,人遂有不诚以异乎天者,其害在人欲;至此章言至诚尽性,而以“无人欲之私”为之脉络。此朱子吃紧示人语,转折分明,首尾具足,更不囫囵盖覆。其不取程子“穷理便是至命”之说,亦争此耳。 

盖诚者性之撰也,性者诚之所丽也。性无不诚,仁义礼知,皆载忠信。非但言诚而即性。性有仁义礼知。诚以行乎性之德,非性之无他可名而但以诚也。性实有其典礼,诚虚应以为会通。性备乎善,诚依乎性。诚者天之用也,性之通也。性者天用之体也,诚之所干也。故曰“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可以分诚与性为二,而相因言之。天用之体,不闲于圣人之与夫妇。无诚以为之干,则忮害杂仁,贪昧杂义,而甚者夺之。因我所固有之大用诚,以行乎天所命我之本体性,充实无杂,则人欲不得以乘之,忮害等无所假托则不杂。而诚无不干乎性,性无不通乎诚矣。 

抑朱子以尽心为尽其妙用,尽性为尽其全体,以体言性,与愚说同。而尽其虚灵知觉之妙用者,岂即诚乎?于此则更有辨。 

孟子以知言,此以行言。则“知性”与“尽性”对,而于“知”与“尽”分知行;“ 尽心”与“至诚”对,而于“心”与“诚”分知行。问者有所未察,故以“尽心”“尽性” 为疑,朱子则已别白之矣。“尽心”者,尽其虚灵知觉之妙用,所谓“明善”也。“至诚” 者,极至其笃实充满之大用,所谓“诚身”也。“存心养性”者,诚之之事也。“尽性”者,事天之效也。 

君子学繇教入,自明而诚,则以“尽心”为始事。圣人德与天合,自诚而明,则略“ 尽心”而但从“诚身”始。圣人无欲,不待“尽心”以拣乎理欲之界。贤人遏欲以存理者也,而遏欲必始于晰欲,故务“尽心”;存理必资乎察理,故务“知性”。孟子为思诚言其义,与下言人道诸章义通,不可引作此章之证。 

章句云“此自诚而明之事”,则尽人物之性,赞化育,参天地,皆以极明之用也。“ 知无不明”,固明也。“处无不当”,则是诚以成物,而亦为明之效者,明之所至,诚用皆达也。 

尽人物之性,明只是教,而不可谓性;则“自明诚谓之教”,乃以言“自诚明”者明后之功用。既诚以生明而明复立诚,其非竟言贤人之学可知已。若贤人则须于人物之性,求知之明,求处之当,于己之性,察而繇之,其不能即谓之教,审矣。 

以此知“自明诚”“明”字,亦以成德言,而无工夫。“自诚明”者亦有其“自明诚 ”也。直至“明则诚矣”“明”字,方为贤人之学而有力。不然,则此“自诚明”之事,何以不自明止?必处之当故。而朱子所云“教化开通处得其理”,又岂非教之谓乎? 

大抵此等处须要活看。如下章言“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固非“自诚明”之事,而抑何以先诚而后明耶?自明诚者,亦自诚而复明。 

说此“至诚”必是有德有位,陈氏之肤见也。本文云“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尽”字自在性上说,不在人物上说。一人亦人也,千万人亦人也;用物之宏亦物也,用物之寡亦物也。岂孔子之未得位而遂不能尽人物之性耶? 

此与作礼乐不同。彼以行于天下言,则须位。此就其所知、所处之人物言,则不须位。陈氏死认朱子“黎民于变时雍,鸟兽鱼鳖咸若”之语,便煞著尧、舜说。不知朱子本文一 “如”字,是活语,极其至处,则时雍咸若而皆非分外。然抑岂必时雍咸若而后能尽人物之性,以几于赞化参天也哉?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下传·第七章·佚名
  论诽第二十四·桓宽
  世范卷上·袁采
  卷一·刘敞
  卷十·朱熹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孔子
  卷五·佚名
  法句譬喻经爱欲品第三十二·佚名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全文·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九·玄奘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七·宗喀巴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太虚
  略说贤首义·太虚
  卷第七·佚名
  莲华面经卷上(大乘修多罗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846_1 【春寄尚颜】齐己   含桃花谢杏花开,杜宇新啼燕子来。好事可能无分得,   名山长似有人催。檐声未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   心迹共师争几许,似人嫌处自迟回。   卷846_2 【寄梁先辈】齐己

  • 蔡襄·唐圭璋

      襄字君谟,莆田人。生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官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徙知泉州,召为翰林学士。治平四年(1067)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谥忠惠。   好事近   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常对素光遥望,是江

  • 北江诗话跋·洪亮吉

    粤雅堂丛书北江诗话跋 右《北江诗话》四卷,国朝洪亮吉撰。按先生字稚存,阳湖人,「北江」其号也。志行气节,为儒林引重。于经史注疏、《说文》、地理,靡不参稽钩贯,着撰等身。为诗,涉笔有奇气,精思独造,远出恒情,仿康乐、仿杜陵

  • 第二十四出·李开先

    【菊花新引】(外上唱)闤扉鞠草不教除,昼静官简闲讼自无。公道鬼神服,为国忧民清苦。(白)一举成名姓字香,十年踪迹仕途忙。省刑薄敛民无怨,为国怀忧鬓已霜。吾乃沧州太守是也。今日早衙无事,左右,你看外边有投文倒解的,叫他进来!(

  • 卷一百九十六·徐世昌

    元璟元璟,字借山,号晚香老人。初名通圆,字以中,平湖人。化成庵僧。有《完玉堂集》。武塘吴文昭为余写行脚图戏赠人物名家旧姓吴,一枝神笔近来无。赵州故事谁相委,写我青山行脚图。眼看青白面无文,鹤骨何妨瘦

  • 卷十二·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十二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欧阳文忠诗钞下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举正】京师轻薄儿意气多豪侠争夸朱颜事年少肯慰白髪将花挿尚书好事与俗殊怜我霜毛苦萧飒赠以【一作寄赠】

  • 弹指词·顾贞观

    临江仙曾是上清携手处,迢遥笙鹤遗音。水如环佩月如襟。幔亭人杳,归路已难寻。莫倚君身仙骨在,晓霜明镜骎骎。碧天云海约投簪。旧欢新别,回首两沉吟。生查子欹枕背屏山,镜掩灯明灭。香穗弱难扶,一寸金蚕啮。抱影欲成眠,翠被寒

  • 第十三回 诛邓奉惩奸肃纪 戕刘永献首邀功·蔡东藩

      却说赤眉既降,关中无主,盗贼又乘机蜂起,各据一隅。下邽有王歆,新丰有芳丹,霸陵有蒋震,长陵有公孙守,谷口有杨周,陈仓有吕鲔,汧骆有角闳,长安被张邯占住,各称将军,互相攻击。独延岑屯据杜陵,击破赤眉将逄安,意气自豪,再移部众入

  •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五 护理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遵旨给还原书及查办违碍书缘由折·佚名

    二○五 护理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遵旨给还原书及查办违碍书缘由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护湖南巡抚 湖南布政使臣觉罗敦福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照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三十日承准四库全书处咨,钦奉上谕:闻外省采访遗书,交

  • 卷七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内治宋神宗熙宁元年殿中侍御史里行钱顗上奏曰臣伏以历代圣明之君临御四海之初必有甚美之事以顺人情必竭至诚之心以感天意

  • 泰伯篇·孔子

    子曰:&ldquo;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rdquo;子曰:&ldquo;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rdquo;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ldquo;启予

  • 春秋大全卷二十九·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昭公上公名稠襄公妾齐归之子夫人孟子二十嵗即位在位二十五年孙齐在外七年凡三十二年薨于干侯諡法威仪恭明曰昭周 鲁昭公二十二年景王崩王猛立是年卒王室乱弟敬王立昭二十三年尹氏立王子朝昭二十六年敬

  • 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林语堂

    (司马迁《史记&middot;孔子世家》)本书孔子传,采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有两项重要理由。第一,因为司马迁的《孔子世家》是中国最早的孔子传记,是中国史学名著里的文章,作者司马迁不但是中国史家之祖,而且是散文大家。《史记

  • 第二十一卷·佚名

    畜生品第五之四尔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闻第三地华鬘阿修罗王。勇健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被破失力。时有阿修罗。语钵呵娑言。军众破坏。无能救者。唯汝有力。能护彼军。钵呵娑言。汝速看彼三阿修罗王。今在何处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五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五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远离偷盗者。偷盗有九种。一者他护。二者彼想。三者疑心四者知不随。五者欲夺。六者知他物起我心。七者作。八者不作相。九者无作相。是等名为偷盗身业。他护

  • 卷第一百九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二诸欲界命终生初静虑。若本住别解脱律仪。或不住别解脱律仪。有善身语表不失者。若住善心命终。彼舍善蕴五无记蕴二

  • 五灯会元续略序·远门净柱

    余尝读灯元而咄[口*荖]累叶之旷绝也。岂无大川其师起而覃举马者寂寂。至今含光隐曜。伊谁之责。夫慧命[廿/斯]传与世间历服等耳。答。非史氏云兴。其间臧否污隆之数。何以较若列眉。久将湮湮必趋而之敝。稗官以意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