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

要做好任何工作,都要有调查,有研究。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学者,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就是因为认真做好了调查研究工作。

17世纪前期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以他的一生贡献给地理、地质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写的《徐霞客游记》不但科学性强,文艺水平也很高,是研究祖国自然面貌的最珍贵的遗产。

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江苏江阴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大地主,曾祖分家时分得田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七亩,到祖父时家道中落,父亲和母亲时又成为大地主。霞客因为家庭生活优越,才能和当时的许多名人学者结交,收藏很多书籍,旅行各地,专心做地理、地质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

霞客从二十二岁(1607)这年开始,便出外旅行,到过太湖、泰山、北京、南京、落迦山、天台山、雁宕(荡)山、白岳、黄山、武夷、九曲、庐山、仙游、嵩山、太华山、太和山、荆溪、勾曲、福建、罗浮山、盘山、五台山、恒山、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其中有些地方还去过多次,一直到死前几个月才因病从云南回家。概括地说,他的调查研究工作一直坚持了三十四年之久。

他有文学修养,文章和诗都写得好,但是,和一般地主家庭子弟不同,不参加考试,也不想做官。从儿童时起便喜欢读书,特别是地理书籍,心想到长大了便去游历名山大川,增长知识。到成年以后,认为过去的山经、地志,其中有些记载,由于没有经过实际调查,错误不少。特别是边疆地区,问题更多。要认识祖国的真正面貌,科学地记录地形地貌,一定要经过亲身观测考察。怀抱着这样的志愿,他开始了长期的艰苦的旅行生活。

他身体瘦长,面孔黑黑的,平时说话很少,但只要谈到山经、水脉、地理形势,便滔滔不绝了,像换了个人似的。有人告诉他什么地方应该去,他不说一声,第二天拔腿就走,过些日子回来,人家才知道他又旅行了一次了。在途中每天都写日记,详细记载这天所看到的事物,有时连续赶路,来不及每天写,也是抓住间息的机会补写。从他的游记看,五十二岁那年,还每天记千把字。当时著名学者钱谦益劝朋友印他的书,赞扬他:“闻其文字质直,不事雕饰,又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账簿,此所以为世间真文字,万万不可改换,失却本来面目也。”从游记的文字看来,确是文字质直,生动流利,够得上世间真文字的评价。至于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账簿,则不是事实。

潘耒序他的游记也说:“向来山经地志之误,厘正无遗;奇踪异闻,应接不暇。然未尝有怪迂侈大之语,欺人以所不知,故吾于霞客之游,不服其阔远而服其精详,于霞客之书,不多其博辨而多其真实。”精详、真实、实事求是地记录所见,是徐霞客研究学问最可宝贵的特色。

当时交通条件是很困难的,除了水路坐木船,陆路有时可以骑马以外,主要是靠步行。霞客身体好,很能走路。一根手杖,一副被服就上路,不一定走官路,只要有值得去的地方,便迂回屈曲去找,先看清山脉如何去来,水脉如何分合,了解大势以后,再一丘一壑,支搜节讨。登山不一定要有路,荒榛密菁,穿着过去;渡水也不一定在渡口,冲湍恶泷,走着过去;越是危峰,越要爬到峰顶;越是深洞,也不放过一个支洞,像蛇行猿挂那样,都要走到;走到没有路时也不害怕,耽误了时间不后悔;没地方睡就睡在树底下、石头边,饿了吃草木的果实;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不算时间,也不要伴侣;也能忍饿几天,不挑嘴吃,什么东西都可以吃饱。遇见困难不丧气,在西南旅行时,几次被强盗抢劫,跟的人也偷跑了,盘缠没有了,也不肯半途而废。同游僧静闻被强盗杀伤病死,遗嘱希望葬在云南鸡足山,不管怎样困难,他完成了亡友的志愿。沿途遇见正直的文人、官吏、僧侣都一见如故,政治品质不好的便拒绝来往。盘缠断绝了,接受朋友的馈赠,但是,有一个官僚要送他使用国家交通工具的邮符(免票),却毫不迟疑地拒绝了。

徐霞客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游雁宕(荡)山时,拿一根手杖,在深草中攀缘,一步一喘,爬到顶上。游黄山时,山上很陡,雪很深,背阴处结了冰,滑得无法上,他首先上去,拿手杖凿冰,凿了一个孔,容一只脚,再凿一个容另一只脚,就这样,一面凿孔一面上,终于上了最高峰。游武夷山时,看到一个岩山很奇怪,上下都是绝壁,只有一个横坳可以通过,他便伏身蛇行,盘旋而入,胸背都抵住岩石,毕竟爬过去了。游嵩山时,到了炼丹台,再上便是石脊,没有寸土,危崖万级,他手脚并用,爬了七里,才到主峰。游湖南时,为了调查潇郴二水的水源,上了三分岭石麓,峻削得站不住脚,只好攀缘深菁,不能抬头,也不能平行,爬了十里路,天快黑了,只好找棵松树,除去丛菁,开辟块巴掌大地方休息。山高没有水,有火也煮不了饭,只好砍除大木,烧起营火,到天黑时,吼风大作,火星飞舞空中,火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确是奇观,连肚子饿也忘记了。一会儿下雨了,雨越大,风越强,伞遮不住,幸亏火大,还受得住,一直下到快天亮,火也灭了。这一年霞客已经是五十二岁的人了。到云南游石房洞,远远看到层崖上面,有个东向的洞,想爬上去没有路,不上去呢又舍不得,还是决心仰攀而上,崖面陡削,爬了半里之后,士松站不住脚,就用手攀草根,过一会儿草根也松了,幸而有了石头,可是不扎实,踩着就碎,抓住也碎,费了好大事,爬上一块稍黏的石壁了,全身贴着,一动也不能动,要上抓不住东西,想下也下不来。霞客一辈子经历过多少危险,都比不上这次,因为别处有峭壁,却没有这样松的土,流土也有,却没有这样松的石头。紧张了好一会儿,试着两手两脚挨的石头都不动了,才悬空移一只手,跟着悬空移一只脚,再接着移一只手、一只脚,幸好石头不松了,但是,全身力气却使完了,要掉下来了,这时,霞客使尽全身力气,拼命攀登,最后,他上去了。

他不信神鬼,例如游茶陵麻叶洞时,找了向导,拿了火把,却没有人敢带路,说是洞里有神龙奇鬼,没有法术是进去不得的。最后用很多钱说服了一个向导,要脱衣服时,向导知道霞客是读书人不是法师,吓了一跳说:我以为你是法师,才敢领路,你不是,我这条命赔不起!又不干了。霞客不管,就自己拿火把进去,作了精密的观察。回到洞口时,火把也灭了,在洞口看的几十人都说奇怪,以为霞客好久不出来,准是被鬼吃掉了。霞客向众人道了谢,却认为这个洞入口虽窄,里面的情况,却好到从来没有见过,不知道本地人为什么这样害怕。游郁林白石山时,记载说山北有漱玉泉,靠晚时庙里敲钟打鼓,泉水就会沸腾起来,钟鼓声停,泉水就安定下来了。霞客认为奇怪,到了白玉寺,才知道寺里的人连漱玉泉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泉水沸腾了。

曲靖的白石江,流量少,只有几丈宽,霞客在亲身检验了以后,指出历史记载明初沐英在这里战败敌军,关于地势险要的描写是夸大的,不符合实际的。

在西南地区的考察,广西、贵州、湖南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的山都是纯质石灰岩,支水多潜流,山成圆锥形,他用“石峰离立,分行竞奋”来形容这种现象。从南宁到新宁的水路,他注意到:“不特石山最胜,而石岸尤奇,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迸出,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皆洞壑层开,肤痕縠绉,江既善折,岸石与山辅之恐后,益使江山两擅其奇。”说出了河流侵蚀的原理。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他写了有名的《盘江考》,有了新的发现,改正了过去记载的若干错误。又指出腾越的打鹰山,山顶有潭,是火山的遗迹。

由于到云南丽江、大理等地的考察,他第一次发现礼社(红河)、澜沧、潞江是三个江,分道入南海。知道了金沙江的北源。订正了旧记载上许多水系的错误。特别是他的《江源考》第一次指出金沙江是扬子江的上游,是我国地理学地图学上最重要的发现。综合这些发现,他指出弄清水系的一条原理:“分而歧之名愈紊,会而贯之脉自见。”

徐霞客是个乐观主义者,在云南各地旅行时,曾两次绝粮,毫不着急,有朋友请他喝酒,他回信说,一百杯酒抵不上一升粮,还是送点吃的吧。爬石房山这一天,他只有三十个铜钱,只够一天吃的。不料爬山下来,钱丢光了。只好拿身上的褶、袜、裙三件东西,挂在寓所门口拍卖。等了好久,才有人拿二百多钱买了绸裙子去。霞客很高兴,立刻买酒买肉,吃饱了,又趁傍晚去探尖峰之胜了。

在云南鸡足山时,跟他多年的顾姓家人,突然把他的所有东西都卷逃了,有人劝派人去追,他说:“不必,一来追不上,二来追上了也不能强迫使其回来,只好算了。只是离家三年了,两人形影相依,忽然把我丢在万里之外,也未免太狠心了。”据游记的题记说,游记有一段缺了十九天,这些天的情况,曾经问过霞客从游的人。由此看来,这个顾姓是逃回家去的,徐霞客回去以后,看来也没有对这件事加以追究。

徐霞客的一生精力,完全用于地理、地质科学的调查研究上,他细心,认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走遍万里路,扩大了眼界,提高了当时这门科学的水平,正如潘耒所称赞的:“亘古以来,一人而已。”又说他在西南地区的考察,“实中土人创辞之事”。是前人所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

今年是徐霞客逝世的三百二十周年,我们纪念这个著名的学者,就应该学习他的献身于学术研究,认真做调查研究工作,实事求是,努力提高科学水平的优良学风,和文字质直、生动流利的文风。

原载《北京日报》1961年5月5日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八 萧思话 刘延孙·沈约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张廷玉
  第四十四回 怀妒谋毒死故后 立储君惊遇冤魂·蔡东藩
  平捻篇第十四·王闿运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袁世凯帝制运动之开始·刘以芬
  五一五 山西巡抚巴延三奏查获《六柳堂集》并汇缴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通鉴答问卷四·王应麟
  第49章 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的蒋介石·冯玉祥
  二九 S会馆的来客·周作人
  河东王誉传·姚思廉
  冯元兴、曹昂传·李延寿
  卷一百四十二上·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239_1 【同程九早入中书(一作钱珝诗)】钱起   汉家贤相重英奇,蟠木何材也见知。不意云霄能自致,   空惊鹓鹭忽相随。腊雪初明柏子殿,春光欲上万年枝。   独惭皇鉴明如日,未厌春光向玉墀。   卷239_2 【

  • 第一回 赵飞熊嫌贫害佳壻·佚名

    诗曰:青云杳杳紫云现正德皇爷坐金殿十二治官造监书选出一部烈女传四句提纲敍过,引出一部鼓儿词,名为红灯记,乃是大明正德年间,有两部臣宰,头家老爷,家住常州府无锡县南门以里,姓赵名明字是飞熊,官拜户部尚书。夫人王氏,所生一女

  • 《词综》(卷二十八)·朱彝尊

    元词二首六幺令京中清明李琳淡烟疏雨,香径渺啼。新晴画帘闲卷,燕外寒无力。依约天涯芳草,染得春风碧。人间陈迹,斜阳今古,几缕游丝趁飞蝶。 谁向尊前起舞?又觉春如客。翠袖折取蔫红,笑与簪华发。回首青山一点,檐外寒云叠。梨

  • 卷九十一·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九十一目録【起一百十四字至一百十六字】沁园春【下】刘秉忠白朴【六首】许有壬张翥【四首】张埜【五首】邵亨贞【二首】沈景高高啓【二首】杨基瞿佑吴

  • 卷二十五·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五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公自注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未有云洙曰拾遗陈子昻常为县令叚简收系忧愤死狱中射共梓州之属县也】籍甚黄丞相能名自川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

  • 列传第七十五 酷吏·李延寿

    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 子神 张赦提 赵霸 崔暹 邸珍 田式 燕荣 元弘嗣 王文同夫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仁义、礼制,教之本也;法令、刑罚,教之末也。无本不立,无末不成。然教化远而刑罚近,可以助化

  • 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欧阳修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也。始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长而温恭好学,通诂训,工草隶书。徙封豫王 ,又封冀王,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洛州牧。徙封相王,复封豫王。武后废中宗,立为皇帝,其改国号周,以为皇

  • 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七·荀悦

      元延元年春正月。长安章城门牡自亡。函谷关亦然。谷永对曰。章城门通路寝之门。函谷关距山东之险。城关守国之固。固将去焉。故门牡自飞。壬戌。王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三月。行幸雍。祀五畤。四月。天清晏然

  •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统除奸 洪秀全纠众发难·蔡东藩

      却说道光帝身体违和,起初尚勉强支持,日间临朝办事,夜间居圆明园慎德堂苫次。孝思维则。延至三十年正月,病势加重,自知不起,乃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内

  • 后汉书补逸卷九·姚之骃

    谢承后汉书第一祭遵祭遵为将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案遵见东观记此所引出范升议諡疏遵于云台中真不愧儒将也】陈临陈临为苍梧太守推诚而治导人以孝悌临征去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舞之【案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正德四年八月辛酉朔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李思明为广东右布政使○升四川右布政使王寅为太仆寺卿○是日内降小简一摺中有字一行云锦衣卫冠带舍人王聪乞升百户见任面批如所乞升聪锦衣卫百户实授见任简盖聪书以投瑾于传乞者

  • 一二五八 军机大臣奏周琼吴锡麒错误在三处以上应交部察议片·佚名

    一二五八 军机大臣奏周琼吴锡麒错误在三处以上应交部察议片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八日蒙发下三通馆书《食货略》、《学校考》二门,所有讹错之处,除总裁各员已邀恩宽免外,其纂修周琼、吴锡麒,错悞均在三处以上,应遵旨交部察议

  • 卷七·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卷七题名上职官之有题名非独以志荣遇盖将因名核实俾知官之以人重也翰林自唐宋已来诸家记载间着题名一表而前後散见时有阙遗率难彚録洪惟昭代人文炳蔚馆职增荣若掌院若教习其师率也若讲官若内直其

  • 三、玩世、愚钝、潜隐:老子·林语堂

    老子刁慈的"老猾"哲学却产生了和平、容忍、简朴和知足的崇高理想,这看来似乎是矛盾的。这类教训包括愚笨者的智慧,隐逸者的长处,柔弱者的力量,和熟悉世故者的简朴。中国艺术的本身,和它那诗意的幻象以及对于樵夫渔父的简朴

  • 第十章 抱一·林语堂

    载营魄抱一 (2 ),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3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4 )?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语译]你能摄持躯体,专一心志,使精神和形体合一,永

  • 瑜伽论记卷第七(之上)(论本第二十七至第二十八)·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卷第二十七上来释五佛观中初二已讫。自下第三缘起观。于中初问次解后结。问中缘性即是四缘。缘起即十二支缘。解中初明依四道理推求三世诸行唯有诸法无有作受者。后明由思惟痴心清净。先中有二。初于三

  • 筮仕金鉴·邵嗣宗

    周公仪休相鲁嗜鱼一国争市鱼献之休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惟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周董安于治晋阳问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安于曰安忠乎曰忠于上安信乎曰信于令安敢乎

  • 诃利帝母真言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鬼子母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