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
绪论
世界上有几个基础学问,如数学、物理学、哲学,还有中国文明的礼乐之学。宗教不能算是基础学问之一,因为宗教没有加以理论体系的学问化。学问必须是抽象化、理论体系化,而且是可以被证明的。证明是以理论来证明,还重要过以事实来证明,因为事实可被解说不同,而抽象的理论则如数学上的“全体大于部分”是绝对的。
凡人无论做一件事,造一件器皿,乃至建设天下世界,皆不能不依于诸基础学问。但是这些基础学问的精密程度如何,你必要知道了,你用它时才可有个适当的态度。
如今的文化人以科学为诸学的准则与凡事的根据,不知科学022华学科学与哲学亦要以自然法则为准则与根据。自然科学有许多地方并不能对应自然法则。所以科学不是万法之法,大自然的法则才是万法之法。数学、物理学、哲学、礼乐之学乃至艺术与宗教,皆是各以其独自的方法及造形去对应大自然,其所到达的精密程度各有不同,所以诸基础学问相互间,乃至与宗教之间,有彼此可以相通,相得益彰的地方,亦有杆格不相合的地方。若有不相合的,不能以此下彼,如云人文学要合于科学,或两不相下,如云科学有科学的理,人文学有人文学的理,而是两者都要依自然法则来评定。宗教也不例外。
中国人讲王天下,大自然是统一的,世界当然可以统一。统一世界是先要来统一学问,诸基础学问乃至宗教亦在内。如何可以把来统一?以大自然的法则为共同的标准则可以统一。
大自然有五个基本的法则:
一、意志法则(大自然是有意志的,而此意志又同时是息。)二、阴阳变化法则。
三、绝对时空与相对时空的统一法则。
四、因果性与非因果性的统一法则。
五、循环法则。
以上五基本法则,是《易经》里多有说明,且普遍深入成为中国一般人的日常思想。物理学上是今世纪量子论,相对论的发见,与素粒子领域的诸现象的发见,始面对着了大自然的这五个基本法则,但是物理学者还不能明白。优秀的物理学者提出了有究极的自然,但是也没有能力来作豁然无疑的理论的说明。这里是要让中国人来知己知彼,如大自然了。我现在就来分说究极的自然与五基本法则。
究极的自然。
以太说的结论。
中国文明向来说有究极的自然,称之为太极。印度人与日本人亦然,印度人称究极的自然为涅盘,日本的则是高天原。若问这样的话又有什么益处?那么这里就单举一件,数学的零即是中国人与印度人从太极与涅盘发想得来的。希腊人数学虽有名,但是发明不得零。零是欧洲人后来从阿拉伯人才间接学得去的。
西洋人是自希腊以来不知有究极的自然。他们以为物质即一切,世界是“有”,更没有所谓“无”。物质烧了灰,也又变回来,来来去去是这些物质,不灭亦不生,没有减少了或新添了出来的。更没有在这物质世界背后的究极的自然。亦没有在物质世界以外的存在。但是,在物与物之间,连空气亦没有的空间,那又是什么一回事呢?若是存在着这样什么亦没有的空间,即不能说物质世界是一切,不能说世界都是“有”,没有“无”的了。为答复这难问,他们乃道:物与物之间,即使连空气亦没有的真空里亦还是有着物质的,只是太稀薄微小了,你感觉不到,亦未有方法测量,只能称之为“以太”,“以太”于太空中无处不存在,所以都是“有”,不是“无”(以太亦非西洋人的创说,而是印度人所创说,见于《奥义书》)。
究极的自然是“无”,未有物质与时辰方位,西洋人一概不知有这个。但是他们也还是要碰着“无”的困难问题。太空的话,是用以太来搪塞了,以太是假设,算你聪明;可是现实的无理数问题难容你打过门,西洋人自希腊以来为这无理数的问题困惑极了。
无理数也是一个“无”字,但是西洋人总想不到这上头去,因为“无”是只可以悟得的,不能用什么思考方法。
以太说曾被用以解说光波。声浪是通过空气故有浪,光是在以太中航行故有波。及至十九世纪,更有faraday从以太的存在入手来研究,发见了他的有名的电磁场法则。要到了今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来,才把以太来否定了。理由为:以太既亦是物质,然而没有它的物质的场,运动与时空与形质的变换等事,这样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但是后来以太又在物理学界复活,因为若无以太的存在,即新发见的素粒子领域的现象与天文上的空间现象便皆无法解说。
原子的直径是一亿分之一生的公尺,原子核的直径又只有原子的百万分之一,亦即十亿分之一生的公尺。构成原子核的阳子、中子等与绕原子核而公转的电子,当然是更微小了。然而就在那样极微的世界里也有着浩浩空间,并无物质存在。原子世界是银河系的缩型,我们的银河系中如太阳的星有千亿,半径一兆光年的太空里如我们的银河系的银河系群又有千亿。太阳与其卫星之间,太阳系与银河系之间,又太空中银河系群的相互之间,大约可依原子核与原子,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比例,想见其更浩浩的空间,无有物质。纵使说有宇宙尘,那密度是在百万立方公尺以内一个素粒子以下,此外全无物质。爱因斯坦晚年亦承认量子论与相对论不是一切。相对论物质是并不能填满太空的,还是藉以太来填补吗?但说以太是一种特异的物质,总是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因为绝对不可能有比素粒子更微小更玄妙的物质。
何以说绝对不可能有比素粒子更微小更玄妙的物质呢?因为素粒子是自无而生,将成物质,犹未成物质,那些已完全形成了物质的东西如何能远比它更微小玄妙呢?
比素粒子更微妙的,只有是大自然的息,它更在素粒子出生之前,无处不弥漫着,素粒子倒是从它生出来的。大自然的息是“无”,亦就是究极的自然。这只要把以太改说为大自然的息,就豁然明白了。世界物理学者之中,惟有汤川秀树提出有究极的自然,说那即是庄子所谓混沌,但他亦尚未悟得这息与无。
物质生灭论西洋人自希腊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里都是没有生命的,因为他们主张物质不灭论,不灭则不生。日本大正昭和年间的天才物理学者寺田寅彦,最早已在物理学上感到了生命的气息与物理学方法的限度。在有名的《寺田寅彦随笔集》里他几次提出了“自然的缟模样”的问题,例如池冰之棱纹竟会是这样的好看,你用科学的方法依据气流风向、温度与水压等来计算,到底也不能说明其故。云霞的形态变化亦是如此。寺田又记秋日他在萧寺散步,几株树每隔些时便落叶一阵子,差不多是同时落,又同时停止,仿佛是大家约好的,其时完全没有风。这都不是科学的方法所可解说。
但这生命的问题,在物理学上正式被提出,是在发见了素粒子之后。素粒子自无生出,分安定的与不安定的二种,不安定的素粒子于出生后自百万分之二秒至百亿分之一秒的速度消灭。安定的素粒子的寿命则比较长,崩坏了亦能变为他种素粒子而再现,例如中子变为阳子。但不安定的素粒子则消灭了就是复归于无了。如此,物质不灭论乃变成物质生灭论。
可是物理学者还久久想要保持物质不灭论,他们努力解说消灭了的素粒子其实皆转化为其他种类的素粒子,而依旧存在着的。但他们说的只是安定的素粒子,至于一出生即消灭了的不安定的素粒子,则他们完全无法说明。便如安定的素粒子亦非皆可转化,而是一部分转化为他种素粒子,另一部分则崩坏了就此消灭了。新的安定的素粒子并非皆由崩坏了的素粒子转化而来,亦有一部分是从究极的自然,无中生有地生出来的。汤川秀树最早就注意到了素粒子于其崩坏时所失质量,与转化为他种素粒子的质量不一致,他乃发见了介子来说明其故。后来他人又发见微中子,与奇妙族的粒子,都把来加入计算,总要使消失了的物能(energy)有个着落可以交账。
但是一次又一次地有新发见的粒子,而须要重又被计算过。而且也解答不出崩坏之故,如阳子何故不崩坏为阳电子与光子?至于奇妙粒子更是出于豫想外的东西,不明白其来历。再如微中子则至今尚是假想。
以此,物理学上乃于物能保存法则之外,加上了一个新发见的物能非保存法则。核子云之乱流,发生强的相互作用与弱的相互作用,因于强的作用而崩坏者,转化为他种素粒子,物能依然保存,而因于弱的相互作用者则崩坏后物能不再保存,永远失去了。这即是无论用怎样的方法亦到底无法坚持那自希腊以来作为物理学的基础的,物质不灭不生论了。
物质是有灭有生的,从宇宙线与天文学上更可看出来。
宇宙线的由来,天文学者起初根据物质不灭论,以为是星爆发后的残骸播散为宇宙尘如雨一般降下,以后发见这个猜想不对,遂不知其故了。其实宇宙线是大自然的息,像风箱似的把它一大阵一大阵吹出来的。宇宙线与普通场合的素粒子一样,都是从无生有生出来的。
天文学上何故有准星的出现,亦因拘于那陈旧的物质不灭论,物理学者至今不能解答。西洋的物理学者与日本的阪田昌一他们勉为之说,曰:准星是大空中极稀薄的宇宙尘忽然凝缩而成的,此一刹那间凝缩的速度是远比光速更快。他为什么要说比光速更快呢?因为太空中的宇宙尘(亦曰原始云),其密度是百万立方公尺以内一个素粒子以下,若非比光速更快的凝缩,则距离上斗不拢来。但这比光速更快的原始云凝缩的说法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光子是如物质,如非物质,所以能有那样快的速度,虽宇宙尘也不能快过光速。要快过光速,除非是素粒子从究极的自然的“无”忽然生了出来的那一刹那,那还有可能,而不能是什么宇宙尘的凝缩。要解答准星惟有承认物质生灭论,准星也是太空中从无生有生出来的。
还有银河系的物能的问题。以物理学的方法计算我们的银河系的物能,照这样的爆发与燃烧法,是三千万年就要全部耗尽的,然而至今已过了五六十亿年了还未耗尽,真是不知其故。于是天文学者又来推想了银河系原来也有中心核。银河系的直径是约百万光年,厚约一千五百光年,而中心核的直径则一百至二百光年。中心核的总质量相当于太阳的质量的五百万倍,其中包含着恒星与气体。太阳及其近旁的恒星绕银河系的中心核而公转,环绕一回需时约二亿年,这是已被知道的。银河系的正中心发出巨大的水素的气体,在扩展开来,这亦是用电波望远镜可以看得见的。一定是这中心核在不断的供给水素,否则不能想象。
但中心核在不断供给的水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物理学者因要合于物能不灭不生论,乃作了这样的臆说:全银河系的星与星之间的空间里,漂浮着水素的云,其密度是一生的公尺以内约有一个原子,虽然如此稀薄,这水素云中所有物质的总量是差不多相等于银河系全体的星的质量。水素云之外尚有埃尘的云,其全质量为银河系全质量的千分之一。然则银河系中心核在不断供给的水素乃是从这水素云与尘云转化过来的。来来去去就只是这点物质,仍旧是物质不灭不生论。但这说的大半是杜撰,今世纪有了飞跃的发展的物理学与天文学至此却因这顽固守旧,而倒退萎缩了。
万物之理相通。数丈之地,土壤的物能供给力有限,而松树繁荣得千年以上,那物能的一部分乃至大部分是松树的生命自身所生出来的。又如人体的能力,也并非与供给的热量卡路里相一致。银河系中心核所不断供给的水素,也是自无生有地生出来的素粒子。
宇宙线与天文的事只要能从物质生灭论来看,就许多至今物理学上所视为谜的难题大都可以解答了。
大自然的意志与息的法则究极的自然未有物质与时间空间,但是有意志与息。意志与息非一非二,意动即息动,遂生阴阳万物,现实的自然界的万物皆赋有此“无”的意志与息。中国人是向来皆知道这个的。但是民国以来学校里教的西洋物理学,不承认有这样“无”的意志与未有空气的息,宇宙惟是依于牛顿力学的法则,科学如此说,青年都弃旧从新了。
而我是到了日本之后,获识栗专门家猪原慥尔,读他着的《植物与人》,说生命是有目的的,昆虫的保护色是意识着要这样变,所以这样变的。栗专门家也是科学家,这我才开始考虑了。又后来我在筑波山,见道路工事掘出的山石就便堆置在路旁,毫无情思,再看看山上大小岩石的自然位置,却没有是不美的,顿时感到了大自然是有意志的,所以万物各自安排得有这样的好。以前我以为美不美也许只是由于人的主观,现在我才知自然界的秩序自身原来就是美的。
及读英国天文学者f.hoyle的定常宇宙论,说天体的秩序不是靠万有引力来维持,因为天体的距离有非万有引力所能到达。乃知天体的秩序是大自然的意志在维持,而诸力关系则宁是其结果的一部分的表现。这个理,后来我从核力更得到了证明。
核力是比万有引力与电磁力都更强大的力,但是非常短距离的,在此距离的是引力,但若太接近了则即刻变为斥力。旧物理学只知电磁力异性相吸,同性相拒,但是构成核力的阳子与中子等并无异性之可言而亦能相吸引。电磁力与万有引力皆不能同时是引力而又是斥力,惟独核力可以,这就因为是有着意志的,它晓得要避免散失,亦避免碰碎。这使我联想起了鸟类群飞时的保持距离。
日本的电视上我看到海鸟,海滩上总有一二十万只在一起,而忽然一齐都飞起了,那样接近的距离竟不致空中冲突。此是海鸟有意志,一感到快要相撞了即刻意识地把接近力改变为相离力。那敏感即是息,更在雷达的电波感性以上。天文学上的问题,天体何故没有相撞毁,在力学上至今不得解答,其实是银河系的星也像海滩上海鸟的有意志与感觉的,知道要碰拢来了是不好的,彼此晓得避。
自原子核的秩序至银河系群的秩序,要保持距离的“要”是意志,而感知距离的“感”则是息。有意志则是有了中心,意志的中心是不可分割的,故素粒子不可被分割。而意志又即是息,息是有幅的,故素粒子又是云状的。
光波的理由亦在此。
光以前只知是波,今世纪才知光同时亦是点。波是息之幅,点是意志中心。波是息之幅,故光是横波。而还有声波则是直波。此乃因光子当相当保存着息的原状,而声则已完全是物质的,受物质运动所支配之故,一九六三年诺贝尔奖物理学者maria g. meyer说原子是有壳的,而且原子核也有壳,可比鸡卵的有卵壳,又蛋黄也有壳。物理学上今发见原子核的壳是,原子核中的阳子与中子亦有如卫星电子在轨道上之所为。可是我看出这里遗漏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是壳的外侧的事情之与壳之所以形成?譬如吹出一个肥皂泡在空中,肥皂泡是有壳的。你可以研究出壳的构造是如此这般的,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肥皂泡漂游在空中,若没有壳外侧的空气,则不可能有壳的构造。核被皮膜所包着,皮膜的外侧柔软,便可比肥皂泡的壳,但原子核壳外侧的不是空气,而是“无”的息。若不是漂浮在息中,原子核的壳是不可能形成的。
所以银河系群之在大自然的“无”的息中,如一泡沫之在大海。而此无的息亦无所不在于现实自然界的物里,如池冰之绫纹,如云霞之散绮,皆息之所为。中国人讲的山川灵气与文章气韵,亦是此息。如息之弥漫无所不在,则知大自然之幅。又知意志,则知大自然之统一中心。孟子之言王天下,即是基于此。而意志又即是息,故中国人言志气。
意志与息法则是大自然五基本法则中之第一法则,其他四法则皆从此出。
阴阳变化法则
却说究极的自然未有物质与时间空间,而惟是意志与息,意志动则息动,息动为呼吸。称呼吸,是先呼后吸,因未有空气,故息先呼出,然后吸入。西洋人不知此,如英文的breath乃是先吸入空气。我听日本弓道的名手说,射时调息,要紧在呼出,呼出比吸入的工夫难。日本神社多有狛犬的木雕,形状有似中国的石狮子,雌雄一对,分蹲在拜殿的扉前两旁,雄的张开嘴是“啊”,雌的闭拢嘴是“唔”。日本字母五十音,即是由“啊”到“唔”。而中国的神话里亦有哈哼二将,与日本皆是究极的自然的息的呼吸的意思。
呼吸,呼为阳,吸为阴。阴阳生万物。
万物之初是素粒子。
素粒子生自阴阳二气,是究极的自然之息将成物质,犹未成物质。物理学上的研究,起先以为素粒子是有似几何学的点,随后却发见了素粒子又是一种云状。点是意志,云状是息。但是物理学者因不知大自然的意志与息的话,他们遇着新的难解的现象了,即是至去年为止,发见素粒子的种类的有三百,谁亦不知其故。
物理学上一向是把素粒子当作符号,像几何学的点来处理的,036华学科学与哲学亦只有如此才可以处理。但是符号的东西便不应有种类的不同,如几何的点即何点都是一样的,没有个性。素粒子必也是物质的东西才有个性,有种类。但若说素粒子也是物质,则物质的东西必定可分割,却又素粒子是不可分割的,那么它还是像几何学的点?他们都解答不来了。
物理学者但要晓得素粒子是究极的自然的息将成物质,犹未成物质,则此迷惑可解。凡素粒子皆是不可分割的,即皆是极微的,然而素粒子的质量又有大小,如中子的质量稍稍大于阳子,而中子的质量更且大于电子质量的约一千倍。此其理由,只能从阴阳去解说。阴阳是物质与物能尚未分,所以可有这样的现象。
而中子可以放出阴电气,崩坏而为阳子,或放出阳电气,崩坏而为电子,又仿佛素粒子是电气的容器,即不能是极微了。凡此矛盾,皆只能从阴阳二气成物之初这点来思考,才能说明其理由。
先有息,后有阴阳。从阴阳之气变化为电气,而直接从息变化来的则是磁气。从阴阳之气而成有质量的素粒子。而直接从息变化来的,或从阴阳之气又回到息的素粒子,则没有质量亦无电荷,例如光子。光子没有质量。
素粒子离究极的自然的息甚近,所以素粒子自身是个磁场,从息变出来磁气。因于磁气,所以素粒子自转。素粒子虽最近于息,但是直接从阴阳出来,所以素粒子分阴阳。自然界的万物皆有息,皆有阴阳,然而如岩石与水已不是物之始,故不能像素粒子的有显着的磁场,亦不能像素粒子的阴阳变化分明。
阴阳是先有阳,后有阴。阳是反,阴是阳之演绎,顺以成正。
物之初是反,世界文明人的祖先不假素粒子的知识亦直感得之,故其历史的开始,传说多是因为叛天,如日本《古事记》是须佐男命反乱了天照大神的高天原,被放逐下来,却开创了日本国的。而佛经里阿修罗与天诤,与《旧约·创世纪》里夏娃背叛了神的描写,则渐渐有点忘失了本来的意义了。而把来理论学问化的则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西游记》始于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李太白是天上犯了规则的谪仙。中国历史是从大反乱后女娲补天开始,秦汉以来,每个朝代皆先是民间起兵;天下自反开始。
原子的发动力在于核,核是阳子与中子等所构成。阳子是反。
核外边有电子环绕着公转,电子的电荷是阴电气,有它环绕,才有了个范围,成得一个原子。所以说阳是发动,阴是顺以成物。若没有外边的电子轨道,也不能单独有核。宇宙线即是因为缺少电子(雾箱的飞迹里很少电子),单是阳子等徒然有着极大的贯通力,亦到底成不得物质。准星也是因为阴阳失序,成不得本格的星。
西洋人不知阴阳,惟知有雌雄与正负,但阴阳是气,雌雄则完全是物质,正负更不即是阴阳。阴阳是我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就悟得的,希腊的数学天才毕达戈拉斯,尚有其忘矢了的远古记忆的回光返照,他曾说过奇数是男性,偶数是女性。而今世纪的物理学者,则在素粒子的诸现象上,到底面对着阴阳问题了。他们说素粒子是接触了反粒子所以崩坏的,又说素粒子的世界有着非对称性的事实。但是他们因为毕竟不知阴阳之理,再说下去就成了杜撰。
他们说素粒子的崩坏是因接触了反粒子,这话是有几分要接近“反者道之动”的真理的门墙了。但这反粒子又是怎样的呢?
一九三三年美国加州工科大学的c.d.安德生从雾箱的飞迹发见了阳电子。这阳电子是与电子同质量,而其电荷的符号则与电子的相反,因之称为反粒子。一九五三年后,物理学上更把素粒子分为三族,其中第一族是重粒子与反重粒子,第二族是轻粒子与反轻粒子。(第三族与反没有关系)。凡此,若能从“阳是反”这个启示去思索就深有意思,但是物理学者因不知阴阳,而惟是记述现象,于是加以臆想,以为银河系群的天体也有个反天体,可能一旦天体与反天体接触了,则刹那间全天体都毁灭。但是我说根本没有这样的反天体。
杨振宁等实验证明得的非对称性,在物理学上是新发见,但他们亦惟是记述现象,而不知其故,结果又回过来说镜映左右对称性的复活,更牵涉到了物质与反物质的问题上去,那真是蛇足了。其实若知阴阳之理,非对称性与对称性的话也很简单明了。阳是反,是奇数,所以非对称。阴是成,是偶数,所以对称。素粒子直接为阴阳所生,容易看出非对称性,而现实世界的物质则为素粒子与原子等所生,与阴阳不那么直接似的,不容易看出非对称住了。但也有个看的方法,无机体的东西是对称性的,而有生命的东西则非对称性。例如雪花六出,是对称的,而梅花五瓣,则非对称。石头的结晶图案左右的对称性很整齐,而人体的左右手与树木的连理枝则多少有点参差。
万物变化之至理还是在于阴阳。
玫瑰花藤伸长的生机是在先端的一点,此即是阳,若把先端剪去,整株玫瑰可能枯死。此先端的一点伸长了而为茎,则是阴。而生机的一点又移到茎的最先端。阳之后段渐渐成阴,而阴之先端又是阳在飞跃地前进,依程多而为老阳少阴,老阴少阳,是为四象。
阴阳是二仪,二仪生四象。阳永远是奇数,非对称性的,然而阳之中渐渐生出阴,多少也有点破坏了奇数的非对称性,阴永远是偶数,相对称的,然而阴之先端有着个奇数的阳,多少也有点破坏了阴的对称性的完全。所以非对称性与对称性都不是纯粹的。杨振宁等是因不知阴阳,对于他们在物理上所发见的非对称性又自己疑惑起来,不懂得非对称性与对称性的关系,而去求助于镜映的正像与反像,非对称性的左右对称性,结果迷路到杜撰的反物质的宇宙里去了。
阴阳二仪生四象,不单在纵的伸长中,而亦在横的扩展中,非对称性与对称性是不断地在形成中与破坏中。素粒子的崩坏而为他种粒子,便亦这样地是纵的骚动,又是横的骚动。如此,则关于素粒子崩坏之所以然的许多疑问可解。而素粒子在崩坏中所失去的物能,与新转化出来的粒子是否相抵得过的问题,则还可以参考《易·经卦》里的游魂为变。
物理学上横着三个不是以物理学的方法所能解决的问题:一是以太的问题。二是反宇宙的问题。三是素粒子崩坏得质量的归着问题。以太是“大自然的息”的不正确代名词。反物质的宇宙云云是“反者道之动”一语要说而说不清楚。素粒子崩坏后质量的归着问题的难解,是因物理学者不知物质是通过阴阳二气,而出于大自然的息。
绝对时空与相对时空的统一法则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没有绝对时间与绝对空间,但日本的数学者秋月康夫以数学求证的结果,绝对时空还是有的。量子论提出相补性定理,但是没有讲到时空问题。汤川秀树从素粒子的局所场与非局所场来讨论时空问题是一个新的发想,但因他不知无,不知大自然的意志与息,还是不得简单明白。
相对时空是有的时空,绝对时空是无的时空。譬如于海水浅处立棚养鱼,棚内的海水是相对时空,栅外的大海之水是绝对时空,而同时棚内的海水与棚外的大海之水又是相通的,所以又相对时空与绝对时空为一。此栅外的大海水即是究极的自然的无。
相对时空表现在物质,而绝对时空则因于究极的自然的意志与息。究极的自然譬如大海混茫,因息之动而起朝潮暮汐的往还,激为波浪滚滚。波浪有它的幅,是为空间。而那波浪的滚滚,向纵的方向推进里与向横的方向扩散里,则是有着时间了。
非有混茫的大海之水为前提,则不能了解波浪,非有混沌的究极的大自然为前提,则不能了解时间与空间。亦可说时间是因于大自然的意志,而空间则因于大自然的息。因为时间与意志的动的进度有关,空间则与息之幅有关。但又时间也是有幅的,空间也是在移动的,“浩浩阴阳移”这一句里就时空为一。中国人向来说宇宙,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即是空间与时间为一。说世界,亦世是时间,界是空间,都把来说成一句话了。又如中国的与日本的庭园,虽寻丈之地,亦具幽深之境,书画的笔致与布置,因于阴阳虚实,可以一把扇子里写出无限江山。对着石涛的画,对着古琴曲《平沙落雁》,对着苏州杭州的楼台芳草斜阳,使人念天地之悠悠,而又一切都是现前的,则此文是相对时空亦升华而为绝对时空了。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亦把时空与运动与物体为一,但是背后没有无穷之境。第二次大战后彻底物质主义的社会,更是以数学上的集合来处理时空,物量塞满空间,忙碌塞满时间,时空这个容器要破灭了。其实时空并非容器,但亦非相对论说的那样的。时空是被文明创造的。
不知真的空间者如何能有天下,不知真的时间者如何能有历史。所以西洋人没有天下的观念,亦且没有对历史的感情。而现在物量社会的破坏时空,则是人的存在的局所场亦要没有了。
吴讷孙教授赠我他的英文着书《中国与印度的建筑》,先把书中的照片解说给我听。他说印度的建筑物是圆形的,神居于上头,中国的建筑物则是善用方形,人居于当中。圆形动而方形安定。而且中国的是方圆并用,如唐朝长安城的市街像棋盘格子,是四方的,而渭水逶迤宛转流贯其中,则有圆的意思。又说,长安城有东南西北,是四方的方位,而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则一面是表示方位,一面又是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了。
我听了此言,乃想到圆是发动的,而方则成之而为造形的。中国古人说天圆而地方原来是这个道理。印度文明知大自然之意志与息,故善用圆,但是不能把来造形为礼乐之治,故不知用方,能用圆与方者,中国人之外惟有朝鲜人与日本人。
还有是我因讷孙之言,而始豁然地明白了书法的圆笔与方笔的妙意与其理由。
书法的历史上,康有为特别提出了圆笔与方笔,真是有功的。
圆笔劲而悠扬,方笔沉着顿挫,而古来名书是一笔之中,方圆兼备。近时书家能方笔者少,其圆笔亦乖于运毫之方,变成不方不圆,像西洋的造形。西洋的几何学的造形,看似方圆俱备,但是全没有圆意与方意。
阳为圆,阴为方。阳是发动,阴是演绎。可是发动中节节生出静止的演绎,而演绎中亦节节含着发动之机,此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因之方圆之理,亦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凡圆皆方,凡方皆圆。方圆是形,而圆意方意则是无。能知圆意与方意者,则知相对空间之所以同时亦可是绝对时间。
而且空间必有中心。空间的幅是息之幅,空间的中心是意志中心。自原子至于银河系群的全天体,皆有一个中心。对应此自然法则,中国史上的王畿是王天下的中心。王者之位是万物之位之中心。万物各有其局所场,局所场是实有,而位则是无的位,是局所场的法姿。中国文明的文武百官与四民的皆不是权限,而是位。
时间空间皆是有内容的。时间空间自身是意义。空间的意义是位,时间的意义是节气。而且是历史的气运。
因果性与非因果性统一法则牛顿力学是绝对因果性的。今世纪初量子论与相对性理论出现,因果性起了摇动了。量子论提出了自然界的不连续的现象,因与果必是连续的,不连续又怎能成为因果性的呢?相对论则又是一种说法,因果性有是有,但是没有绝对的因果性。
然而爱因斯坦晚年又说量子论与相对论不是一切,绝对因果性还是有的。但他说不出理由。为这上头,爱因斯坦与波尔他们的论争,是爱因斯坦说的对,但是不能使波尔他们心服,便在于他的说不出理由。
绝对因果性的理由,是在大自然的意志。
大自然的意志必是向着善的,赋与万物以目的性。而相对因果性则出现于大自然的息的变化无方。牛顿与爱因斯坦皆是不知大自然的意志与息,所以不能说明理由,而借神来遮掩。
然而物之始生是没有原因的。素粒子从无飞跃出来,是无因而生。诗人与美人每会无端欢喜,又毫无缘故的发愁,大英雄所以被人当作喜怒无常。天才者在数学上与物理学上的大发见,每是先有了结论,而证明在后,亦即原因在后。
大自然的意志是向着善的,但是为善无方,所以又是向着未知的。譬如为文,若只是依照腹稿顺理成章的把它写出来,那必定不是好文章。好文章不是写的当然,而是写的不当然。预先虽然思索好了,临到写时却是又面对着新的未知,写了出来看时,与原先想好了的腹稿竟是全不相干,要这样的文章才是可欢喜。便如汉唐宋明的文明各有风格,那种好法亦是不可能被预想得的,事后亦解说不尽其所以然的原故。
无理数永远大于有理数,偶然永远大于必然,可是这里依然存在着绝对的因果性,于无理数与偶然性中见绝对因果性的飞跃,此即是因果性与非因果性的统一法则。只是数学的方法与物理学的方法不足以对应这个,科学者乃想要抹去此无理数与偶然性。即是以集合论来盖没无理数,以统计式来盖没偶然性,把因果性改造为只是一个合理主义。然而以集合论来造成的工程与制器都是没有生命的;统计式的、社会保险式的现代社会没有文明。文明必要能对应大自然的非因果性与因果性的统一法则。
中国人那样相信天,说天道报应不爽,而一面又说天道幽微难知,这将信将疑才真是历史的大信。
因果性与非因果性不是量子论者所说的“相补性定理”的有两个在互相补足,而只是一个,非因果性是因果性的姿态。因果性不同于旋律,最好的人事与器物的造形都是因果性的而又非因果性的,所以是解脱旋律的。因果性是目的性的,非因果性则是飞跃,是偶然的幸运,即因其是大自然的善意的遂行。自古以来只有偶然的幸运,但没有偶然的恶果,凡恶果都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
循环法则
万物皆是在循环的。
素粒子一一在自转,核子更是散乱的涡状旋转,电子更绕着核而公转。太阳系的星皆自转而又公转。连整个银河系亦在旋转,乃至银河系群的天体亦是在旋转的。这些都是今世纪物理学与天文学的新知识,然而我们的祖先并不藉这些新知识亦知道万物有个循环之理,此智慧所以是文明。
文明当初发明了轮真是件大事。印迦王国的文明就只不知道轮。非洲的土人亦没有轮。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与美索波达米亚人等的祖先在一起发明轮时,是已知道了循环之理了。我们的祖先而且知道了天左旋,地右旋。与此相反,西洋人是现在物理学上与天文学上有了这么多自素粒子的、以至天体的旋转的情报,亦不知其理由,甚至不感觉得有何要知其理由。因为旋转的理由是在于大自然的息之动,而西洋人不知息。他们是对于轮亦便用之而无感于其理由。
究极的自然的意志动,即亦是息动,而意志之所在则为中心的点,息绕中心而动,即成自转了。此是素粒子自转的理由。意志是向着前面的,可说是纵的点线的,而息则是云状的,同着横而延伸,是有幅的。如此遂有呼吸,呼吸并非直去直来的往复,而是有幅的循环,此是电子绕原子核,卫星绕太阳公转的理由。
息有幅,呼吸往复时息成为阴阳二气,气充则往复二线膨胀成梭形,更由梭形而涨成圆,起先近于直线的往复遂变成圆形的循环了。而若无幅,则虽往复亦不可能,譬如汽车往复是要有车子可以掉头的路面的幅的。
西洋人没有人世的风景,亦即无幅,他们的进化论是一直线的前去,不知有循环。且连小退却亦不能,像路面没有幅,汽车要打个小倒退即会闯祸,所以西洋的历史一旦前面去不得了就破坏了。
因为没有循环,破坏了就万劫不复。
大自然的息之动而为呼吸往复,往与复该是方向相反的,由往折而为复,该是不连续的,但因是循环的,看来又是同一个方向的,是连续的了。这可以说明量子论的凡非可逆的皆可逆,与连续非连续的自然现象的理由了。
中国文明对应此大自然的循环法则,最日常的是五行与四季,最切身的是道家的吐纳法,最人世现实的是儒家的孝道,最幽微深造的是革命者的天道好还的历史观。
五行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克,成了循环(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是气,五行之气从阴阳之气变化而来。西方亦有地水火风说,但皆是物质的,不是气,不能循环。日本败战后,美国人来的很多,他们见日本小孩豁拳,剪刀、石头、纸,互为相克,三个之中没有哪一个是最强或最弱,他们总也不能了解,因为西洋人没有循环的观念。以此西洋人亦没有节气的感觉。中国人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奥妙就在那节气的“气”字。道家的长生吐纳之术,是从空气的呼吸修炼到有空气以前息的呼吸。呼吸要微。呼气时以意志导息通过喉间下降到丹田,由丹田下去经过尾闾、脊髓,而上升到泥洹(脑顶),再下来通过喉间,可比是桔槔车水的循环往复。此调息循环可以长生的话,也不是虚妄。十余年前发见二千年前石穴里的莲子,拿来种植还是会茁芽舒叶开花。生命是可以长存的,而其奥妙在于息。莲子壳内可供莲蕊呼吸的空气有限,纵使是极微的呼吸亦到不得二千年,但因那极微的呼吸是回溯到了息,是莲子的息绵绵若存,而生命的生即是息。
儒家的孝道,是与老子说的复本,佛教报恩寺的报恩,皆依于大自然的循环往复之理。譬如一株树,树根供给营养于树叶,树叶便吸收阳光而起了化学作用,把它又输送到树枝,是为报本。因有此报本,树根与树干乃更长大、更可供给营养于树叶,而叶又继续循环报本。这就是孝道,大孝是民族的报本。中华民族这株仙树,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实,三千年桃熟,即是靠大孝的对民族的祖先循环报本来的。
孝道报本,亦是中国文明的造产之道。
产业取资于天地,而还之于天地,故可以产业愈发达而天空愈高澄,山川草木愈辉丽有佳气。但西洋的做法是违反大自然的循环之理,他们把地球资源只有浪费,没有报本,已临于耗竭;加以塑料不腐烂,工厂废水与废气超过了海水与空气的净化能力,阻碍住了物质的还元与自然界的循环之理,所以成为公害了。
西洋人是根本不知有循环法则。他们的辩证法的“否定的否定”,是因不知阳生阴,阴复生阳,故有此似是而非的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以麦子为喻,麦子茁苗,是否定了麦子。麦苗成长而结麦子,又是否定了麦苗。如此否定又否定,麦子变得愈多,是进步。他就是不知循环报本。恩格斯的那麦子麦苗都只是一年生的,倘有一次因故不得播种,就断绝了。西洋历史就每每断绝。世界古文明国都有生命的大树的传说,扶桑与瑶池的桃树最长寿最美,而在西洋则萎琐俗化了成为圣诞树。西洋的历史只是一年生的小草。冈洁说文明必须是常盘木的。
循环法则亦是中国人的历史观,西洋人的进化论是一直线的历史,每每毁灭了就没有了。而中国则一般人都有如《三国演义》的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观念,否极又泰来,世界决不致就此断绝。所以从来革命者的信念亦从此出。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我在京都保田邸,见了昔年日本明治维新的先驱者谷三山写的横额,“天道好还”四字,不觉起敬。
印度人讲轮回,然而不知是阴阳的往复循环,他们说是因缘的虚妄所成,遂以轮回为恶,而说要解脱它,这是又把轮回与旋律混在一起了。印度人不知有天道好还,所以印度的历史亦不能像常盘木。
猜你喜欢 管子补注卷二十三·刘绩 论语觧卷二·张栻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孔子 说话谨慎就是仁?·孔子 卷二十七·胡广 卷二百二十三·秦蕙田 治期篇第五三·王充 卷十三·吴廷华 卷二十五·王昭禹 第14章 明堂位·戴圣 大乘起信论(真谛译)·马鸣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九·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