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传第八章

或问之论敖惰,足破群疑。但朱子大概说待物之理,而此传之旨,乃以发修身、齐家相因之理。则在家言家,而所谓“泛泛然之涂人”与夫求见之孺悲,留行之齐客,固非其类。 

又“亲爱”以下五者,亦比类而相反。敖惰者畏敬之反,贱恶者亲爱、哀矜之反。各有所反,则亲爱、哀矜者,其或在所敖惰也有矣。敖者,亢敖自尊而卑之也。惰者,适意自便而简之也。敖必相与为礼时始见,如扶杖而受卑幼之拜是已。惰则闲居治事,未与为礼时乃然,虽过吾前,不为改容也。此则一家之中,繁有其人,亦繁有其时,外之家臣仆隶,大夫而后可云家。内则子孙群从,日侍吾前者皆是也。然使其辟,则自处过亢而情不下接,有所使令,亦惮其尊严而不敢自白,则好不知恶,恶不知美,自此积矣。是身之不修,家缘不齐之一端也。 

凡释字义,须补先儒之所未备,逐一清出,不可将次带过。一部十三经,初无一字因彼字带出混下者。如此章“亲爱”等十字,其类则五,而要为十义。亲者相洽相近之谓,爱则有护惜而愿得之意。已得则护惜,未得则愿得。孟子云“彼以爱兄之道来”,不可云亲兄;以“郁陶思君”之言有护念而愿见之意。畏者畏其威,敬者敬其仪。畏存乎人,敬尽乎己。父兼畏敬,母兄唯敬。哀则因其有所丧而悼之,矜则因其未足以成而怜之。丧则哀,病不成人则矜。贱以待庸陋,恶以待顽恶。近取之家,自不乏此十种。敖惰前已释。或以人别,或以事别,其类则有五,其实凡十也。 

好知恶,恶知美,知子之恶,知苗之硕,要未可谓身修,未可谓家齐,亦不可以务知之明为修其身、齐其家之功。修身在于去辟,无所辟而后身修。若齐家之功,则教孝、教弟、教慈,非但知之,而必教之也。 

唯身之有辟,故随其辟以为好恶,须玩本文一“故” 字。而教之失宜。如其无辟,则于身取则,而自有以洞知人之美恶。知其如此者之为不孝、不弟、不慈,则严戒之得矣。知其如此者之为能孝、能弟、能慈,则奖掖之得矣。故章句著「所以”二字。“所以”云者,于以为立教之本而利用之也。 

到知美知恶,大要著力不得。假令好而欲知其恶,恶而欲知其美,其起念已矫揉不诚。强制其情而挟术以为讥察,乃欲如吴季子所云镜明衡平者,亦万不可得之数。故传意但于辟不辟上致克治之功。此以外制内之道,亲爱等见于事,故属外。知与好恶属内。自与正心殊科。 

盖所谓修身者,则修之于言行动而已。繇言行动而内之,则心意知为功,乃所以修身之本,而非于身致修之实。知美知恶,自致知事。好恶,自正心事。而人终日所言、所行、所动,必因人因事而发,抑必及于物;而受之者,则所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者是已。君子而入大学,则固非忧患困穷,避世土室者之所可例,又岂至如浮屠之弃家离俗,杜足荒山,习四威仪于人所不接之地也与?故列数所施之地,以验其言行动辟与不辟之实。然则修其身而使不辟者,必施之得宜,而非但平情以治其好恶,此自正心诚意事。如吴季子镜衡之说,内求之心知而略于身,外求之物理而内失己也。 

才有所辟,言必过言,行必过行,动必过动。抑言有过言,行有过行,动有过动,而后为用情之辟。辟者偏也,非邪也。邪生心而偏在事。非施之言行动而何以云辟哉?故修身者,修其言行动之辟也。 

欲得不辟,须有一天成之矩为之范围,为之防闲,则礼是已。故曰“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齐明”是助修,“非礼不动”乃是正修。礼以简束其身,矫偏而使一于正,则以此准己之得失者,即以此而定人之美恶,不待于好求恶,于恶求美,而美恶粲然,无或蔽之矣。此修身所以为齐家之本。舍是,则虽欲平情以齐其家,不可得也。 

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而云“其所”,乃以谓身之所施,而非言情之所发。或问“今有人焉”一段,亦甚深切著明矣。惜乎门人之不察,求之于情而不求之于事,徒区区于爱最易偏,辨平情之次第,入荆棘而求蹊径,劳而无益久矣! 

有所当言,因亲爱而黩,因畏敬而隐,因贱恶而厉,因哀矜而柔,因敖惰而简;有所当行,因亲爱而荏,因畏敬而葸,因贱恶而矫,因哀矜而沮,因敖惰而吝;于其动也,因亲爱而媟,因畏敬而馁,因贱恶而暴,因哀矜而靡,因敖惰而骄:皆身之不修也。 

君子所贵乎道者,鄙倍、暴慢、淫匿之不作,虽因亲疏贵贱贤不肖而异施,亦何辟之有哉?如是,方是修身。若但云平情如衡,则苟所当致其亲爱者,虽极用其亲之爱之之心,如舜之于象,亦未为辟,敬畏等放此。岂酌彼损此,漫无差等,抑所有余以就不足之得为齐哉?唯然,故身不修而欲齐其家,必不可也。 

猜你喜欢
  卷五 五之一·孔颖达
  此木轩四书说卷九·焦袁熹
  丧期要不要改革?·孔子
  提要·程廷祚
  卷十七·胡广
  卷四·陈大章
  诗传遗説序·朱鉴
  卷七·聂崇义
  卷七·胡广
  卷三·王昭禹
  卷之五十六·邵经邦
  第四篇 心与物游(上)·丰子恺
  卷十二·佚名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二十二、迦叶刹竿·慧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秦简夫

    (扬州奴同旦儿携薄篮上)(扬州奴云)不成器的看样也!自家扬州奴的便是。不信好人言,果有忄西惶事。我信着柳隆卿、胡子传,把那房廊屋舍,家缘过活,都弄得无了。如今可在城南破瓦窑中居住。吃了早起的,无晚夕的。每日家烧地眠。

  • 黄遵宪诗集·黄遵宪

    1、《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2、《杂感》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隶首不能算,知有几万年。羲轩造书契,今始岁五千;以我视后人,若居三代

  • 甲集第二十一·钱谦益

    孙典籍蕡五十七首【代友赠别】金兰结深契,厚爱兄弟亲。欢娱暂相违,一日胜九春。如何舍我去,去逐衢路尘。行役冒雪霰,驱驰极宵晨。寒雀思集树,冻池念潜鳞。物微尚有托,君作岁晚人。岁晚风已寒,萧萧吹车轮

  • 卷七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韦庄平陵老将【此以下诗皆集外?遗】白羽金仆姑腰悬双辘轳前年葱岭北独战云中胡疋马塞垣老一身如鸟孤归来辞第宅却占平陵居即事乱世时偏促阴天日易昏无言搔白首憔悴倚东门姬人养蚕昔年爱

  • 列传第十二 张琼 斛律羌举 尧雄 宋显 王则 慕容绍宗 薛修义 叱列平 步大汗萨 慕容俨·李百药

    张琼,字连德,代人也。少壮健,有武用。魏世自荡寇将军为朔州征虏府外兵参军,随葛荣为乱。荣败,尔朱荣以为都督。讨元颢有功,除汲郡太守。建明初,为东道尉劳大使,封行唐县子,邑三百户。转太尉长史。出为河内太守,除济州刺史。尔朱

  • ●簷曝雜記卷四·赵翼

    ○廣東珠價廣東珠價初未嘗貴,自某巡撫收買,於是價日增。而珠之來自外洋者,亦無所不有。有蠔、蚌二種:蠔珠有底稍平,狀如饅頭,而色微赤;蚌珠則有極圓者,光潔白可愛,然圓者亦不易得也。品珠先論形體,稍有欹側及皺紋,弗貴也。珠又多

  • 一百三十七 曹寅奏报江南科场情弊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十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今岁江南浙江尽属丰年,大田秋收,新米价值六七钱不等。今年丰收,则来年无虞,百姓讴歌,太平优游无事。 惟是今年江南文场秀才等,甚是不平,皆云皇上洪恩广额,

  • 二一 吃饭间·周作人

    说到癸巳以前,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记性本来不好,现今记得清楚的恐怕实在很少了。但是有几间房屋的情形却还记得个大略。小堂前的东边,就是上文所说的东一,南向的前房是曾祖母的住屋,后房作为吃饭及一切杂用的地方,东二前后房归

  • 王应麟传·脱脱

    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就通晓《六经》,宋理宗淳..元年(1241)中进士,从王聎受学。他开始做官任西安主簿,老百姓以他年少对他有些轻视,输赋税时有的不按规定的时间。王应麟把这种情况报告给郡守,对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人绳

  • 应侯失韩之汝南·佚名

    【提要】 君臣之间不乏有趣的故事,我们看看范睢是如何“编故事”而秦昭王又是如何投石问路的。 【原文】 应侯失韩之汝南,秦昭王谓应侯曰:“君亡国,其忧乎?”应侯曰:“臣不忧。”王曰:“何也?”曰:“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

  • 卷二十三·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十三明 孙防 编诗纬魏博士宋均所注诗纬十八卷而隋志云七经纬八十一篇之外别有诗杂防则含神雾推度灾泛歴枢皆防类也其必有閟秘而不传者故其名益矞其词益诡诗含神雾书既神矣奠之以雾又纽之曰含

  • 山国轨第七十四·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请问官国轨。”管子对曰:“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桓公曰,“行轨数奈何?”对曰,“某乡田若干?人事之准若干?谷重若干?曰:某县之人若

  • 甄正论卷上·玄嶷

    大白马寺僧玄嶷撰滞俗公子问于甄正先生曰。余长自聋俗。情未晓于大方。生于季代。心有昏于通理。每迟回于闻见。践岐路以踌躇。竟滞迷于言说。仰夷涂而颠踬。自怀此惑行积岁时。希为指南坐祛知北。先生乃隐机而对曰。

  • 正源略集目录·佚名

    卷第二 南岳下三十四世  (天隐修法嗣)夹山林皋本豫禅师 理安箬庵问禅师  报恩玉林通琇禅师 绿萝山茨际禅师  松际印中通授禅师  (雪峤信法嗣)积翠唯一润禅师 云门彻崖宏歇禅师  明果形山宏淖禅师 开先

  • 卷七·性音

    宗鉴法林卷七 集云堂 编 旁出诸祖 牛头法融禅师(四祖信嗣) 因四祖到山。入庵后见虎迹便作怕势。师曰和尚犹有者个在。祖曰者个是甚么。师於言下有省。自后百鸟不复衔花。 雪窦显代融但亦作怕势。又云。洎合放过。 

  • 续吴先贤赞·刘凤

    十五卷。明刘凤(生卒不详)撰。刘凤,字子威,长洲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嘉靖二十三年 (1544)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佥事。《续吴先贤赞》收明代吴地先贤,各为之作论赞。六卷以前不分门类,序中称“节义”以上不为题目,七卷以下分

  • 春秋谷梁传·谷梁赤

    《春秋》三传之一。又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在三传中与《公羊传》同属今文经学,重在探求《春秋》的大义。相传为鲁人谷梁赤所著,故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杨士勋疏以为《谷梁传

  •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施护译。佛在鹿野苑中,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以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使其妹勤见佛。佛三请观自在菩萨使说救济之咒并画像念诵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