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丧期要不要改革?

【原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①,钻燧改火②,期③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④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①升:登,登场。②钻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或敲燧石取火。改火只与钻木有关,燧系连带提到。钻木改火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樽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论语集解》引马融注)③期:一年。④予:宰予,即宰我。

【译文】

“宰我问道:“为父母守丧三年,为期太久了吧?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一定会被败坏;三年不奏乐,乐一定会被毁掉。陈谷子吃完了,新谷子不登场,钻火改木周而复始,一年也就可以了吧?”孔子说:“守丧不满三年就吃白米饭,穿花缎衣,对于你来说能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那你就那样做吧!对于君子来说,有丧在身,吃美味不觉得味美,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安适,因此不像你说的那样做。现在你既然觉得心安,那你就那样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我真不仁啊!子女生下来三年,然后才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的守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我难道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的爱抚吗?”

【读解】

宰我就是那个大白天睡觉的“朽木”,被孔子骂了个够。可偏偏这块“朽木”就是“不可雕”,挨了臭骂仍然是冥顽不化,这一次又提出了大逆不道的问题,居然想把天下人通行的三年丧期改为一年。

说起来,宰我的改革思路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守丧三年在我们看来也的确是太久了一点。但按照孔子的解释,守丧三年不过是对父母怀抱自己三年的回报罢了,没有什么苛刻的地方。何况,守丧不到三年,自己也于心不安。前一方面是理,后一方面是情。论情论理,守丧三年都不为过。而宰我于理不回报三年,子情能够心安,所以孔子斥责他是一个不仁的人,就像自己没有承受过父母之爱一样。

宰我既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行也”,又是一个不仁的人,真该被一脚踢出孔门!

可是,礼仪风俗,与世推移,到我们今天来看,不合时宜的反倒是圣人孔子而不是朽木宰我。守丧不仅不是三年,而且也不是宰我提出的一年,而仅仅是三天了。人死如灯灭,三天以后,早已是灰飞烟灭,形迹全无了。还守什么丧,戴什么孝,禁什么歌舞礼乐呢?不在三天内猜拳行令,麻将不休就算谢天谢地了。

其实说来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还是用孔子的那句话来衡量:“这样做,你觉得心安吗?心安,那你就这样做吧!”

只不过,你不是君子,而是像宰我那样不仁的“朽木”和“粪土之墙”罢了!

猜你喜欢
  武王践阼第五十九·戴德
  卷一百六 朱子三·黎靖德
  卷六六·邱濬
  周子抄释卷一·吕柟
  卷二十六·朱熹
  蒙斋中庸讲义卷四·袁甫
  序·陈确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卷十四·陈启源
  卷三十九·李光地
  外储说右下 译文·韩非
  道与命·钱穆
  大悲经舍利品第七·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智升
  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渊·唐圭璋

      渊字道夫,号退庵,德清人。绍熙元年(1190)生。登嘉定七年(1214)进士第。累官直焕章阁、知平江府。以枢密副都承旨知江州,迁太府少卿,加集英殿修撰,知镇江、太平州、隆兴府。历江西安抚使、升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

  • 卷四十二·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二    元 方回 编寄赠类 远而有寄面而有赠有寄赠则有酬答不专取谀取诗律之精而已 五言【二十八首】 答李司户         宋之问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

  • 卷七·贾谊

    先醒(连语)怀王问于贾君曰:“人之谓知道者先生,何也?”贾君对曰:“此博号也,大者在人主,中者在卿大夫,下者在布衣之士。乃其正名,非为先生也,为先醒也。彼世主不学道理,则嘿然惽于得失,不知治乱存亡之所由,忳々然犹醉也。而贤主者

  • 卷一百三十九·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九 ∷起阏逢涒滩十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隆兴二年金大定四年   冬,十月,癸亥朔,金主猎于密云;丙寅,还都。   丁卯,知枢密院事贺允中

  • 卷九·辛文房

      ○崔道融   道融,荆人也,自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出为永嘉宰。工绝句,语意妙甚,如《铜雀妓》云:"歌咽新翻曲,香销旧赐衣。陵园风雨暗,不见六龙归。"《春闺》云:"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满泥。佳人持锦字,无雁寄征西"。

  • 卷第三十七·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十李定国(白文选) 刘文秀李定国(白文选)刘文秀李定国字鸿远,延安人。与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同为献贼义子,赐张姓。献贼性喜杀,乱蜀时立赏格:凡部卒日得

  • 苏曼殊·陶菊隐

    苏曼殊,以诗人致力革命,所著诗文小说脍炙人口。擅语言学,梵文及英、日、德、法诸国文字,无不精谙。母为东瀛产,曼殊髫龄时,就塾扶桑三岛间。钟情一日女,《断鸿零雁记》一书,盖自述也。以身世言,日本为其第二祖国,而生平恶日人如

  • 近思录集注卷七·茅星来

    去就取舍【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出而措之国与天下矣而出处尤不可苟汉唐诸儒惟不明此义故虽王仲淹韩】【文公之贤犹不能无欲速干进之意因特于此具论之以见可以出而有为则治道治法具在举而措之焉可也不然则明其】【道以传

  • 卷五·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五      明 湛若水 撰 谋虑上 易讼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臣若水通曰天上水下其行相违相讼之象作事谋始所以止讼端也张载曰戏动作于谋也谋而善则善谋而

  • 卷五十三·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五十三   宋 王与之 撰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郑锷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阙一不可谁能去兵

  • 卷十六·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六  元 朱公迁 撰大雅三 说见小雅【辑録朱子曰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平易明白正大光明熊去非曰文王大明绵皆天子诸侯会朝之乐皇矣追述太王王季之德业与大明绵

  • 第12章 述而篇第七(1)·孔子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译文孔子说:“阐述先王之道而不自己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典籍,我自以为可以和殷时的贤大夫老彭相比了。”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

  • 哀公·哀公十一年·左丘明

    【经】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夏,陈辕颇出奔郑。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卫世叔齐出奔宋。【传】十一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

  • 卷第一(初比丘僧戒法学)·佚名

    摩诃僧祇律东晋 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第一(初比丘僧戒法学)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一(淫戒之一)若笃信善男子。欲得五事利益者。当尽受持此律。何等五。若善男子。欲建立佛法者。当

  • 卷三十一·性音

    宗鉴法林卷三十一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十二世 隆兴府黄龙慧南禅师(慈明圆嗣) 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在。上座生缘在何处。正问答时却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

  •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了心经。撰人不详,约出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劝人观心了心。

  • 太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佚名

    据《辩正论》,该经即《本际经》第9卷。敦煌道经残卷有《太玄真一本际妙经第九》6件片段,有些可与本经对应。该经述道身与神本,道体唯一,于无相中示真法相,劝人了道,了正观中道,修道传法。

  • 英华之歌·杨沫

    长篇小说。杨沫著。花城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书是作者20世纪50年代的长篇《青春之歌》的续篇。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为背景,描写主人公林道静的战斗生涯以及她与卢嘉川、江华的爱情纠葛与政治分歧,真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