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期要不要改革?
【原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①,钻燧改火②,期③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④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①升:登,登场。②钻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或敲燧石取火。改火只与钻木有关,燧系连带提到。钻木改火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樽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论语集解》引马融注)③期:一年。④予:宰予,即宰我。
【译文】
“宰我问道:“为父母守丧三年,为期太久了吧?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一定会被败坏;三年不奏乐,乐一定会被毁掉。陈谷子吃完了,新谷子不登场,钻火改木周而复始,一年也就可以了吧?”孔子说:“守丧不满三年就吃白米饭,穿花缎衣,对于你来说能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那你就那样做吧!对于君子来说,有丧在身,吃美味不觉得味美,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安适,因此不像你说的那样做。现在你既然觉得心安,那你就那样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我真不仁啊!子女生下来三年,然后才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的守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我难道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的爱抚吗?”
【读解】
宰我就是那个大白天睡觉的“朽木”,被孔子骂了个够。可偏偏这块“朽木”就是“不可雕”,挨了臭骂仍然是冥顽不化,这一次又提出了大逆不道的问题,居然想把天下人通行的三年丧期改为一年。
说起来,宰我的改革思路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守丧三年在我们看来也的确是太久了一点。但按照孔子的解释,守丧三年不过是对父母怀抱自己三年的回报罢了,没有什么苛刻的地方。何况,守丧不到三年,自己也于心不安。前一方面是理,后一方面是情。论情论理,守丧三年都不为过。而宰我于理不回报三年,子情能够心安,所以孔子斥责他是一个不仁的人,就像自己没有承受过父母之爱一样。
宰我既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行也”,又是一个不仁的人,真该被一脚踢出孔门!
可是,礼仪风俗,与世推移,到我们今天来看,不合时宜的反倒是圣人孔子而不是朽木宰我。守丧不仅不是三年,而且也不是宰我提出的一年,而仅仅是三天了。人死如灯灭,三天以后,早已是灰飞烟灭,形迹全无了。还守什么丧,戴什么孝,禁什么歌舞礼乐呢?不在三天内猜拳行令,麻将不休就算谢天谢地了。
其实说来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还是用孔子的那句话来衡量:“这样做,你觉得心安吗?心安,那你就这样做吧!”
只不过,你不是君子,而是像宰我那样不仁的“朽木”和“粪土之墙”罢了!
猜你喜欢 武王践阼第五十九·戴德 卷一百六 朱子三·黎靖德 卷六六·邱濬 周子抄释卷一·吕柟 卷二十六·朱熹 蒙斋中庸讲义卷四·袁甫 序·陈确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卷十四·陈启源 卷三十九·李光地 外储说右下 译文·韩非 道与命·钱穆 大悲经舍利品第七·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智升 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