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传第九章

章句“立教之本”云云,亦但从性情会通处,发明家国之一理,以见教家之即以教国耳。“识端推广”,乃朱子从言外衍说,非传意所有。缘恐人将孝弟慈说得太容易,以为不待学而自能,竟同处子之不学养子一例,故补此一说,见教家教国,理则一而分自殊;事之已殊,有不待推而不可者。 

其云“立教之本”,即指上孝弟慈,金仁山之说为近。所云本者,以家国对勘:教家者教国之本,孝弟慈者事君、事长、使众之本也。唯其不假强为,则同命于天,同率于性,天理流行,性命各正,非仅可通于家而不可行于国也。唯养子不待学,则使众亦不待别有所学,而自无不可推矣。故立教之本,有端可识,而推广无难也。 

章句恰紧在一“耳”字,而朱子又言“此且未说到推上”,直尔分明。玉溪无端添出明德,仁山以“心诚求之”为推,皆是胡乱忖度。“心诚求之”元是公共说的,保赤子亦如此,保民亦如此。且此但言教而不言学。一家之教,止教以孝于亲、弟于长、慈于幼,何尝教之以推?所谓推者,乃推教家以教国也,非君子推其慈于家者以使国之众也。 

所引书词,断章立义。但据一“如”字,明二者之相如;而教有通理,但在推广,而不待出家以别立一教。认章句之旨不明,乃谓君子推其慈家之恩以慈国,其于经传“齐”“ 治”二字何与,而传文前后六“教”字,亦付之不问。小儒见杌惊鬼,其瞀乱有如此者,亦可叹也已! 

径以孝弟慈为“明明德”者,黄氏之邪说也。朱门支裔,背其先师之训,淫于鹅湖者,莫此为甚。其始亦但牵枝分段,如今俗所谓章旨者,而其悖遂至于是。王阳明疑有子支离,只欲将仁与孝弟并作一个。若论孝弟慈之出于天性,亦何莫非“明德”?尽孝、尽弟、尽慈,亦何不可云“明明德”?而实则不然。如廿一史所载孝友、独行传中人物,乃至王祥、李密一流,不可云他孝弟有亏欠在;而其背君趋利,讵便可许之为克明其德? 

至如所云“天明地察”,则又不可以此章所言孝者例之。此但据教家教国而言,则有七八分带得过,而君子之教已成。故曰:“敬敷五教在宽。”且不敢遽责其为王祥、李密,而况其进焉者乎? 

明明德之事,经文所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缺一不成,章句已分明言之。倘必待格致诚正之已尽,而后可云孝子、弟弟、慈长,则即令尧、舜为之长,取一家之人,戒休董威之,且没世而不能。如但以保赤子之慈,而即可许之明明德,则凡今之妇妪,十九而明其明德矣。 

于德言明,于民言新,经文固自有差等。陆、王乱禅,只在此处,而屈孟子不学不虑之说以附会己见,其实则佛氏呴呴呕呕之大慈大悲而已。圣贤之道,理一分殊,断不以乳媪推干就湿、哺乳嚼粒之恩为天地之大德。故朱子预防其弊,而言识、言推,显出家国殊等来。家国且有分别,而况于君德之与民俗,直是万仞壁立,分疆画界。比而同之,乱天下之道也。 

程子所云“慈爱之心出于至诚”,乃以引伸养子不待学之意,初不因传文“诚求”“ 诚”字而设。凡母之于子,性自天者,皆本无不诚,非以“诚”字为工夫语。吴季子无端蔓及诚意,此如拈字酒令,搭著即与安上,更不顾理。学者最忌以此种戏心戏论窥圣贤之旨。如母之于赤子,岂尝戒欺求谦,慎其独知,而后知保哉? 

诚之为说,中庸详矣。程子所云“出于至诚”者,“诚者天之道也”。天以是生人。“诚其意”者,“诚之者人之道也”。须择善而固执。天道不遗于夫妇,人道则唯君子为能尽之。若传文“心诚求之”之“诚”,则不过与“苟”字义通。言“心”言“求”,则不待言“诚 ”而其真实不妄自显矣。 

经传之旨,有大义,有微言,亦有相助成文之语。字字求义,而不顾其安,鲜有不悖者。况此但据立教而言,以明家国之一理。家之人固不能与于诚意之学,矧国之人万有不齐,不因其固有之良,导之以易从之功,而率之与讲静存动察之学,不亦傎乎! 

若云君子之自诚其意者,当以母之保子为法,则既非传者之本意;而率入大学之君子,相与呴呴呕呕以求诚,“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此之谓夫!故戏论之害理,剧于邪说,以其似是而非也。 

机者发动之繇,只是动于此而至于彼意,要非论其速不速也。国之作乱,作乱自是分争草窃,非但不仁不让而已也。非一人之甫为贪戾而即然。且如无道如隋炀帝,亦延得许久方乱;汉桓帝之后无灵帝,黄巾之祸亦不如是之酷。且传文此喻,极有意在。如弩机一发,近者亦至之有准,远者亦至之有准,一条蓦直去,终无迂曲走移。一人贪戾,则近而受之者家,远而受之者国,其必至而不差,一也。 

矢之中物,必有从来。仁让作乱之成于民,亦必有从来。如云礼达分定,则民易使,实是上之人为达之而为定之,岂但气机相感之浮说乎?一家之仁让,非自仁自让也,能齐其家者教之也。教成于家而推以教国者,即此仁让,而国无不兴焉。盖实恃吾教仁教让者以为之机也。若但以气机感通言之,则气无畛域,无顿舍,直可云身修而天下平矣。 

大学一部,恰紧在次序上,不许人作无翼而飞见解。吴季子“瞬息不留”之淫词,为害不小。既瞬息不留,则一念初起,遍十方界,所有众生,成佛已竟,何事言修、言齐、言治、言平之不已哉? 

韦齐[斋]云“有诸己不必求诸人,无诸己不必非诸人”,断章取义,以明君子自治之功则然。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要为修慝者言之尔。盖明德之功而未及于新民也。经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既欲治其国矣,而可不必求,不必非乎?但有诸己者与求诸人者,无诸己者与非诸人者,亦自有浅深之不同。如舜之事父母,必至于“烝烝乂不格奸”,而后自谓可以为人子。其求于天下之孝者,亦不过服劳奉养之不匮而已。 

细为分之,则非但身之与国,不可以一律相求,即身之于家,家之于国,亦有厚薄之差。曾子固不以己之孝责曾元,而天子使吏治象之国,亦不概施夫异姓不韪之诸侯也。故曰理一而分殊。然原其分殊,而理未尝不一,要以帅人而后望人之从,其道同也。故在家无怨者,在邦亦无怨也。 

猜你喜欢
  卷一三八·邱濬
  朱子学的卷之上·邱濬
  春秋大全卷十五·胡广
  卷十·姚际恒
  卷七十五·江永
  御制三礼义疏序·鄂尔泰
  奇怪篇第十五·王充
  虞书·皋陶谟·佚名
  卷七·刘玉汝
  定公·定公二年·左丘明
  禾山普禅师·惠洪
  卷五百五十·佚名
  欢送日本佛教访华团致词·太虚
  复李荫亭居士书·太虚
  往生礼赞偈一卷·善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珂雪词巻下·曹贞吉

    礼部贠外郎曹贞吉撰解语花【咏水仙同家弟作】镂氷作面剪雪为衣溪畔盈盈女幽懐谁许相逢处翠袖低垂不语淡黄睂妩听子夜歌残白纻更难兼并蒂连枝姊妹还同侣 因念云迷洛浦自陈王去后离别酸楚明珠翠羽相迟误脉脉此情尘土花

  • 卷三·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大雅集卷三元 赖良 编陆居仁古意二首采莲多芳草种豆襍艾蒿马齿似蕙根鱼肠溷鈆刀举世方好竽锦瑟将谁操已矣屠龙技终身徒自劳王孙玉抵鹊公子金抵蛙夜光投暗室騄耳困盐车燕石锦十袭楚璞刑再加哲哉待贾翁怀

  • 提要·李龏

    【臣】等谨案唐僧弘秀集十巻宋李龏编龏有梅花衲翦绡集已着録此所选唐代释子之诗自皎然以下凡五十二人诗五百首前有寳祐六年龏自序采摭颇富而亦时有不检如释寳月行路难一首载玉台新咏第九巻中本非僻书又钟嵘诗品下巻以

  • 卷五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七蒋防蒋防义兴人官右拾遗元和中李绅荐为司封郎中知制诰进翰林学士李逢吉逐绅因出防为汀州刺史集一卷今存诗十二首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圣情容解印帝里许悬车巳去龙楼

  •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欧阳修

    万物盈于天地之间,而其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用于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为生,而阙其一不可,是以圣王重焉。夫所谓五物者,其见象于天也为五星,分位于地也为五方,行于四时也为五德,禀于人也为五常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八、雍正钱发行不久,不·雍正

      十八、雍正钱发行不久,不能普遍流通,你便造谣“雍正钱,穷半年”,是居何用心?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即观铸钱一事,自癸卯到今六年,尚铸个钱不顺。勉强铸就的,糊糊涂涂,不明不白,民间无人肯

  • 东塘日札·朱子素

    嘉定朱子素(九初)述明怀宗殉国之次年(乙酉)五月初九日,南都破,宏光出走,礼部尚书钱谦益率群臣降。有周筌者,吴郡人,谦益客也;密受谦益旨,谒大清统军大帅豫王,具言吴下民风柔软,飞檄可定,无烦用兵。王大悦,即日拜官;使王家鼒等佐之,安抚

  • 周敦颐传·脱脱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名。因他的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而任职,担任分宁主簿。有诉讼案很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审讯一次就辨明。同乡惊奇地说“:过去的官吏不如他。”刑部使者推荐他,改调南安军司理

  • ●跋·刘衡

    ●跋 右读律心得三卷乃 家大人随侍 方伯叔祖西安郡署时所手辑也忆良驹己丑馆选后乞假省觐蜀中时家大人调守成都良驹趋庭之余见 家大人出堂皇决事辄手是编置案上时用循览或呼从隶举示两造咸听命有因是罢争者良驹手

  • ●跋·多隆阿

      右毛詩多識十二卷清拔貢岫巖多隆阿所著也其書舊有三本一為嘉業堂刊本鐫於吳興劉氏校讐極審並有程棫林按語文字亦似幾經修正者惜止六卷未為完璧一為遼陽張氏排印本乃張繡江之後裔所印卷首即以繡江名署之較刊本稍遜

  • 提要·焦袁熹

    【臣】等谨案此木轩四书说九卷国朝焦袁熹撰据其子以敬以恕所作凡例袁熹手定者十之六以敬等掇拾残稿补缀成编者十之四故与所作经说偶有重复然较经说多可取其中强傅古义者如大学章句中常目在之自为所在之在乃从尚书训为

  • 春秋管窥卷九·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防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次鄫以待晋师非观望不前故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及陈而晋衞二君

  • 卷八·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八 太常寺少卿严虞惇撰 齐 郑谱曰齐者古少皥之世爽鸠氏之墟周武王伐纣封太师吕望於齐是谓齐太公地方百里都营邱周公致太平敷定九畿复夏禹之旧制成王用周公之法广大邦国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目录·王顼龄

    卷首上引用姓氏书传图卷首下纲领卷第一虞书尧典卷第二虞书舜典卷第三虞书大禹谟臯陶谟益稷卷第四夏书禹贡上卷第五夏书禹贡下卷第六夏书甘誓 五子之歌征卷第七商书

  • 卷第二十二·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十二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五会兜率天宫 金刚幢菩萨说十回向等法门。令已行者起愿。自二十二卷起。至三十三卷止。

  • 卷二十五·性音

    宗鉴法林卷二十五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魏府兴化存奖禅师(临济玄嗣) 在三圣为首座。常曰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大觉闻举曰。作么生得风吹到大觉门里。师后到大觉为院主。一日觉唤院主

  • 卷第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月禅师语录莲月禅师语录卷第四侍者道束录拈古举世尊升座文殊白椎世尊便下座。拈云人多向白椎处讨巴鼻殊不知世尊升座早已话堕了也文殊只是据款结案还见么机前领旨格外明宗方不失衲僧眼目。举外道问佛不

  • 缉古算经·王孝通

    古代数学经典著作。唐王孝通著。一卷。成书7世纪初。全书仅有20个问题,可分为天文(共1题)、土木工程(共6题)、地窖和仓库容积(共7题)和勾股(共6题)四类。每题均有答案和解题步骤,并写有自注。现传本后四题有残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