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 徇私舞弊和礼俗

每个家族,在中国,实际系一互助小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头,各人尽其力而取所需。其间分子与分子的互助,发展到很高的程度,盖受着一种道德意识和家族光荣的鼓励。有时一个兄弟会渡海离家数千里,以恢复那破了产的哥哥的名誉。一个环境较好的人常拨其全家消费的大部分,苟非全部,以资助其侄儿的就学,此固视为寻常事,非有任何功绩可言者。一个功名利达的人做了官,常使好差使支配给他的亲戚;而倘没有现成的差使,亦可以生产几个拿干俸的闲职。这样拿干俸和徇私的习惯,随着每度政治变革运动而发展起来。这种习惯加上经济的压迫,变成一种不可抗拒之力,毁损人而不受人之毁损。这种力量是异常巨大的,虽经政治改革期的屡次努力,秉着十分热情的好意也终于收了失败的结局。

公平地观察一下,徇私并不劣于别种恶习的"情面"。一个部长,不独位置其侄儿于部内,同时还须安插其他官员的侄儿——倘这些官员是比他高级的,还写着荐贤书给他,那么许多贤侄儿往哪里去安插呢?除非拿干俸或予以咨议顾问之类的名义。经济压力和人口过剩的排挤是那样尖锐,而同时又有那么许多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的读书人,却没有一个人会修理一座碳化器或配置一架收音机,致令每一个新公事机关成立或官吏就职之日,就有数百封介绍书蜂拥而来。是以那是很天然,慈善事业乃从家族为始,因为家族应看作中国传统的失业保险制度。每个家各自照顾自己的失业分子,既经照顾失业分子,其第二步较好的工作为替他寻觅位置。这种办法应略胜慈善事业一筹,因为它教训那些运气不佳的分子以自立的意识,而那些受到这样资助的人又转而帮助家族其他分子。此外,这些大官僚掠夺了国家的财产以私肥自己的家族,或给养当世的一代,或可接续蓄养三四代,积资常自数十万至数千万,仅志在光耀门楣而为家族中的好分子。营利舞弊,敲诈钱财,对于公众是一种恶行,对于家族却是美德。因为一切中国人都是家族的好分子,是以中国语言文法中最普通的动词活用,像辜鸿铭说过是动词"把"字(英文本原文系Squeeze一字,有榨取剥削的意义),好似吾们的常用语中"我把你……你把他……他把我……你把那冤枉的事……我把你这卖国的奸臣……他把我带到这儿……"这个把字是正规的动词。

如是,中国式的共产主义,培养出了个人主义,而限于家族以内的合作观念,产生了盗窃狂的结果,此盗窃狂却又带着利他主义的色彩,真是妙不可言。盗窃狂——舞弊的习性——又可以和个人的诚实性并行而不悖,甚至可以和博爱并行而不悖,这情形在欧美,也不是陌生的。那些社会上的巨头——他们是中国报纸上时常浮露其尊容的活动人物——他们对于慈善事业不仅一诺千金,往往轻松地捐个十几万块钱给一个大学或市立医院,这种捐赠,其实不过将其自人民掠夺而来的金钱返还于人民。这样的情形,东亚和欧美却不谋而合,其不同之处仅在欧美则唯恐此等真情之败露,而在东亚则似获得社会的默许的。

在中国,即使一个人为了偷窃金钱而被捕,他的被捕罪名不是为了偷盗国家资产。就是北平故宫博物院里的无价之宝,被博物院管理当局所盗窃而经社会揭发,仍不当作盗窃国家财产看待。因为吾人好像有一种政治腐败的宿命的,这宿命在逻辑论体系上是紧随着"贤能政府"的学理(参阅第九节"贤能政府")。孔子教导我们,政府要受贤人君子的统治,吾们乃真当这班统治者作贤人君子看待,没有预算,也没有决算(政府岁支报告),人民没有立法上之同意表决权,政治犯也没有牢狱。其结果,他们的道德素养,敌不住摆在眼前的引诱,因而大多数忍不住舞弊起来。

不过这样掠夺来的或盗窃来的金钱,仍常能渗漏而返还之人民,这殆便是德谟克拉西精神的美处,这返还的途径倘不经由大学,则经由一切依赖在他身上或服侍他的人民下至听差走役。那些仆人揩揩东家的油水,不过在帮助他东家返还金钱于人民,而他们的揩揩油水是有着清楚的心意的。侍役的背后,也有一个家庭问题,虽其量的大小与东家不同,家庭问题之性质则无异。

除了上述偏爱徇私和政治腐败之外,另有种种社会特性起自家族制度。它们可以统括地称为缺乏社会训练。它打消了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恰如它的徇私恶习破坏了文官考试制度,它教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不是何等的恶行,更坏的是使人倾倒(即垃圾)于邻居的门口。

家族制度的最好的例证,莫如所谓中国人的殷勤礼貌,这是很被误解的论旨。中国人的殷勤礼貌,不能依照伊墨逊(Emerson)氏所下的定义"做事情的欣快的样子"来下界说。中国人办事的殷勤程度完全要的看谁是他所与工作之人。他是不是同一家族中的人或家族的朋友?中国人对待家族及其朋友以外的人,他们的礼貌恰如英国人在殖民地上对待其同种族以外的人。有一个英国人告诉我说:"我们对待自己人是从不骄傲的,这是可喜的一点。"这在英国人应该很感满足了,因为他们的自己人布满于全球。中国人对待其朋友及其熟习的人是并非无礼貌的,但超出了这个界限,则在社会行动上常对其旁边人取积极的敌意的;如果他是公共汽车的同车乘客,或戏院子买票间附近的客人,彼此的争先恐后,不让于世界大战时火线上冲锋的勇猛。

著者有一次在一个下雨天,在内地的公共汽车站瞧见一位同车乘客,他正在发狂一样争夺一个座位,谁知所占据的乃是司机的座位,却还是坚决地拒绝车站职员的要求,不肯让座。只要用一些社会常识考虑一下,谁都知道没有司机,车中任何人都不得回家,可是他竟缺乏这一些常识。假使你更进一步地分析,这个人是不是被认为可耻?吾们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下雨天只有一辆车子以容纳八十多个乘客。原来其他车辆被当地的军事长官征调去充运输之用,所运输的是他私人的物件——那么这位军官的社会常识是在哪里呢?制度既经紊乱,人们被迫发狂样地争夺座位,大家耽搁于离家三十里的路程上,在一个下雨天,谁不焦急着盼望早些回家?倘若那个占着司机座位的人站了起来,谁保不有第二人来抢夺这个座位呢?拿这件事情可以作为标准:它显示农村的天真而田野风的礼貌与时代进展速度二者之间的差率的欠整理;显示政治的紊乱,这一切驱使个人之间起争夺,而缺乏新的社会意识的遗传法式,是需要时间去补救而发育生长的。

缺乏社会常识正足以说明为什么许多公共汽车公司都折了本,许多采矿公司都关了门。缺乏社会知识的范围,延展至广,自图书馆章程以至土地法。高级官吏破坏了主要法典,小官吏破坏关系较小的法典,其结果即为全部缺乏社会训练和普遍的蔑视公众章程和规律。

事实是如此的,原来家族制度处在极端的个人主义与现代社会意识二者之中途,这社会意识在欧美是包括了整个社会的。中国的社会,已被家族制度割裂成许多小个体;在它的里面存在着其固有的合作,但个体与个体之间,没有真实统一的联系,除了国家。因为过去中国在这个世界上实际是孤零零地生存着,未受剧烈的竞争倾轧,因而国家观念和民族主义,没有积极地发展起来。如是,家族意识替代了欧美的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有几种类似民族主义形式是在发展着,但欧美人士毋庸为之吃惊。"黄祸"不会从中国出发。中国人的本质里头,深深伏有一种根性,吾们愿意为自己的家族效死,但不欲为国家而死,更没有一个人肯为世界而死。

倘把民族全盘地考察一下,吾人好似有意地保存守旧生活。一九三五年曾游历过日本与中国的游历家,可以很容易看出最大可能的对照情形。把日本人比较一下:他们终日忙忙碌碌,读报纸的时间总是在电车上或火车上;他们带着固执猛厉的脸色,咬紧坚决的下颚,在他们的眉头,罩着一层迫近眉睫的国难暗影,看似具有果决的主意:若非日本粉碎这个世界,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别人所粉碎,是以必须准备这个时代的来临。而中国人穿了长袍,宽衣博带,雍容温静,优游自得,一若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什么可以把他从酣梦中摇醒过来。无论你走进中国家庭,上中国馆子,走在中国街道上,你真不会相信世界的惨祸或国难行将临头!中国人常自承自己的国家像一盘散沙,每一粒沙屑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另一方面,日本国家是结合在一起,像一块花岗石。这也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花岗石虽然坚固,世界大战的巨弹,或许会把它爆裂开来;但是那一盘散沙,你至多仅能使它散开一下。沙粒固然仍为原来的沙粒。

猜你喜欢
  卷七 释丘第十·邢昺
  说难第十二·韩非
  论语集注大全卷九·胡广
  卷五·余萧客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林语堂
  十九  非攻下·墨子
  卷十八目录·乾隆
  卷一·朱熹
  亡征·韩非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二   辨問·王明
  卷二十八·道世
  高僧傳卷第四(義解一)·慧皎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九·唐慧琳
  所欲致患经·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钟嵘

      ◇汉令史班固汉孝廉郦炎  汉上计赵壹  孟坚才流,而老於掌故。观其《咏史》,有感叹之词。文胜讬咏灵芝,怀寄不浅。元叔散愤兰蕙,指斥囊钱。苦言切句,良亦勤矣。斯人也,而有斯困,悲夫!  ◇魏武帝魏明帝  曹公古直,甚

  • 拟装木脚者语·刘半农

    欧战初完时,欧洲街市上的装木脚的,可就太多了。一天晚上,小客栈里的同居的,齐集在客堂中跳舞;不跳舞的只是我们几个不会的,和一位装木脚的先生。灯光闪红了他们的欢笑的脸, 琴声催动了他们的跳舞的脚。 他们欢笑的忙,跳舞的忙

  • 奉答燕公·张说

    王琚郡远途且艰,宜悲良自得。 胡为心独尔,惠好在南国。 亦既清颜披,冏然良愿克。 与君兰时会,群物如藻饰。 烟景惜欢赏,云山起翰墨。 接艺奇思微,偶谈玄言直。 永日不知倦,逾旬犹谓亟。 如何酌离尊,移棹巴城侧。 浦口劳长望,舟

  • 90.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施蜇存

    皮日休,字袭美,又字逸少,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登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咸通九年,东游吴越,认识了陆龟蒙,互相唱和,结为诗友。著有《皮子文薮》十卷。 陆龟蒙,字鲁望,别号天随子、甫里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八四六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拟赏四库全书议叙人员及未经引见名单片(附单)·佚名

    八四六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拟赏四库全书议叙人员及未经引见名单片(附单)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初二日臣等遵旨拟赏四库全书议叙一、二等人员名单,并将未经引见议叙人员另单一并进呈,恭候钦定。谨奏。附单拟赏议叙人员名单一等二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六·阿桂

    正月乙丑明亮富德奏言【臣】等查当噶尔拉山势漫延不能直前牵缀只可于阿布尔则德乌塘二处设为疑兵之计【臣】富德与奎林自应同赴马奈力图进取于事更为有济兹于本月二十八日据探路畨人回称绕至思觉地方四面瞭望约有七八

  • 世上人家三·胡兰成

    世上人家三苏轼南贬,朝云相随,朝云原是个歌扇舞袖的女子,而在惠州时她只烧茶煮饭,做做针黹,人世多少悲欢离合,亦只是这样寻常的日子,寻常的两人。苏轼作她的墓志铭,只短短的一百字,这朝云几岁来我家,十五年来待我尽心尽意,是个知

  • 昌义之传·姚思廉

    昌义之,历陽乌江人。年幼时有军事方面的才干。齐朝时跟随曹虎征战,多次立下战功。曹虎任雍州刺史时,任用昌义之出补防..,出任冯翊戍主。到曹虎卸任返回,昌义之留下侍奉高祖。当时天下新乱,高祖也优待他。义师举事,高祖诏令义

  • 卷一百二十二 吕伯恭·黎靖德

      因说南轩东莱,或云:"二先生若是班乎?"寿昌曰:"不然。"先生適闻之,遂问如何。曰:"南轩非寿昌所敢知,东莱亦不相识。但以文字观之,东莱博学多识则有之矣,守约恐未也。"先生然之。〔寿昌〕   某尝谓,人之读书,宁失之拙,不可失

  • 中庸纂疏原序·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中庸纂疏中庸纂疏原序予既为赵君序大学章句疏矣赵君又疏中庸章句以胥教诲呜呼士惟无志则已茍有志焉则何书之不可读也予至是益叹赵君之用工何其专而工夫至到文理宻察又何其不茍也然尝伏读中庸

  • 卷五十四·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十四     婺源江永撰夏小正    通禮二補【大戴禮補】傳曰何以謂之小正以小著名也夏以十三月為正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鷄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夜半為

  • 卷五百五十·佚名

    △第四分空相品第十八之二尔时善现便白佛言:如世尊说诸行皆是分别所作。从妄想生都非实有。以何因缘此诸菩萨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然诸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亦说诸行分别所作。空无所有虚妄不

  • 卷八十(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佚名

    △护国菩萨会第一十八之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五千人。一切皆得无碍辩才。大忍成就降伏魔怨。近於佛智一生补处。皆得陀罗尼无边辩才。力无所畏自在神通。乃

  • 玛戈王后·大仲马

    《玛戈王后》出版于一八四五年,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继《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之后的又一代表作。本书写的是十六世纪法国胡格诺战争期间宫廷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卢佛尔宫的盛大舞会,皇家的狩猎,刀光剑

  • 赤雅·邝露

    3卷。邝露撰。《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书说:“是书乃露游广西之时,遍历岑、蓝、胡、侯、槃五姓土司”,“归而述所见闻”。全书共有197条,卷1记土司及各部落的制度风俗,卷2记山川古迹,卷3记物产等。该书饶有文学色彩,所记述的

  • 旌异记·侯白

    志怪小说集。隋侯白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五卷,称侯君素撰。 《旧唐志》误作侯君集;《新唐志》入小说家类,卷帙均同《隋志》。该书久已亡佚,遗文存《法苑珠林》、《续高僧传》、《三宝感通录》等书中

  • 未曾有因缘经·佚名

    凡二卷。南齐昙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遣目犍连至迦毗罗城,说服耶输陀罗,令其子罗侯罗出家;及佛陀为波斯匿王与群臣宣说听法之功德,为四石女阐说业报,为只陀王子说五戒开遮之方便等。并将此经付嘱阿难,令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