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民杂

原文:

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下。故足。不择其下。则易为下矣。易为下则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谓太上。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巳。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然也。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故曰。君人者。好为善以先下。则下不敢与君争为善以先君矣。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有过。则臣反责君。逆乱之道也。君之智。未必最贤於众也。以未最贤而欲以善尽被下。则不赡矣。若使君之智最贤。以一君而尽赡下则劳。劳则有倦。倦则衰。衰则复反於不赡之道也。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则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也。

译文:

民众混杂居处在一起,各人做各人的事情,每个人的专长各不相同,这是民众的实际情况。人君高高在上,对下面各有专长的人材都能兼容并蓄。虽然民众的专长各不相同,但都能为君主所利用。所以,通达的君主把民众的各种专长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资助,尽力包容他们,精心培养他们,对他们不随便加以取舍。因此,君主不在一个方面寻求人材,所以君主的要求没有得不到满足的。君主对臣下不故意挑剔,所以各种人材就充足。君主不挑剔臣下,臣下就比较容易做事。臣下容易做事,国家的各种人材就没有不被包容的。君主能包容各种各样的人材,处在下面的人就自然增多。处在下面的人越多,君主的威望就越高。

君臣之间应该怎样摆正关系呢?臣子要多做实事,君主用不着做实事。君主只要安逸享乐就行,臣子则要不畏劳苦地工作。臣子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君主不要参与具体事务,只坐享其成就可以了。这样国家政事没有治不好的,治理国家的正确道理就是这样。君主如果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做,与臣下争着干实事,这是代替臣下担负责任而蒙受劳苦,臣下反而安逸享乐。所以说,君主要是喜欢抢在臣下之先干实事,臣下就不敢抢在君主之前去做事,结果臣子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隐藏起来。如果一旦有了失误,臣子就会出来责备君主,这是导致臣子背叛君主、国家出现祸乱的根源。

君主的聪明才智,不见得比群臣高明多少,凭君主不怎么高明的才智,要治理好国家,用善来完全覆盖下面就不够了。假使君主的才智是最高明的,仅凭君主一人的力量让群下百姓富足,也是相当劳苦的。劳苦过度就会身体疲倦,身体疲倦就会衰老,身体衰老就无法履行职责,这样就会又回到老百姓得不到富足的老路上。因此,君主如果事事都亲自去做,臣下就会什么都不愿干,这样君主和臣子的地位就容易颠倒,这就叫作倒行逆施。国家出现倒行逆施,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君主如果放手把具体实事都交给臣下去做,而不必自己亲自动手,那么臣下就会尽职尽责,这就理顺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国家得到大治或大乱的分界就在这里,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猜你喜欢
  譴交第十二·徐干
  张子正蒙注卷八·王夫之
  宋儒言性误点·李宗吾
  大学衍义卷二十一·真德秀
  卷五十二【起昭公二十六年尽二十八年】·杜预
  卷十四·史浩
  墓门·佚名
  卷四十三·王道焜
  卷一·司马光
  卷三·苏辙
  卷三十·王昭禹
  卷第二十五·李遵勖
  覆徐润琴居士书·太虚
  大乘之革命·太虚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出 赐婚·周履靖

    【生查子】〔生上〕失马未为忧。人定天常左。重获凤台游。不负龙池步。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已将心变寒灰后。岂料光生腐草余。下官端为淑娘姻事。历尽无数间关。幸蒙圣恩。准赐完聚。今者宫女已到。且

  • 二集卷八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七古今体一百十三首【己卯五】夏日讨源书屋清跸起居晨露瀼仙园雨後乐无央退临书屋臣邻接原似年时景物芳天眷承余知凛切圣文味处觉思长属辞晰理颇犹易独是躬行

  • 韩愈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

  • ●卷一百五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五十一。   起绍兴二年五月一日庚申,尽九月七日甲子有闰。   五月一日庚申朔权邦彦签书枢密院事。   权邦彦自朝议大夫兵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给事中程瑀不书黄具其谬缴駮之不听。   三

  • 第四十五回 抚叛兵良将蒙冤 剿海寇统帅奏捷·蔡东藩

      却说川楚陕三省的教徒,头目虽多归擒戮,余孽尚是不少。额勒登保德楞泰,又往来搜剿,直到嘉庆七年冬季,始报大功戡定。嘉庆帝祭告裕陵,高宗陵。宣示中外,封额勒登保一等威勇侯,德楞泰一筹继勇侯,均世袭罔替,并加太子太保,授御

  • 八三八 贵州巡抚李本奏查缴禁书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八三八 贵州巡抚李本奏查缴禁书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初四日贵州巡抚李本跪奏,为查缴禁书,解京销毁,恭折奏闻事。窃照应禁书籍,屡奉谕旨饬令查缴,并准部臣暨各省咨会,经臣开单示谕,行令所属府厅州县督率教官,随

  • 李艸传·脱脱

    李王比,大名府宗城人。性情笃实孝道,致力耕作来事奉母亲。母亲去世,把田让给他的弟弟李坚,于是在母亲下葬的地方结庐,日夜号哭,运载泥土筑坟一丈多高。又替两代以及各族父母用稻草埋葬的尽礼筑造坟墓,共三年修成六造坟,都有一

  • 裕宗后伯蓝也怯赤传·宋濂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名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姓弘吉剌氏,生顺宗、成宗。阔阔真入宫之前,有天世祖外出打猎,途中口渴,至一帐篷内,见一女子正在梳理驼绒。世祖随从在帐篷内寻找马奶,该女子说:“马奶倒是有,只是父母和诸兄都不在家,我

  • 卷二百五十·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明 杨士奇等 撰水利宋仁宗时知陈州宋祁乞开治渒河奏曰臣知寿州日伏见本州安丰县有芍陂自古所传元引龙穴山水及渒河水入陂每岁灌田万顷近年多被泥沙淤淀陂池地渐高畜水转少龙穴山

  • 卷三十七·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三十七明 黄训 编兵部【职方上之上】于谦行状录【于冕】正统十四年夷酋额森入冦独石马营至秋势益猖獗上将亲率六师讨之公偕尚书邝埜上言圣朝备边最为

  •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六人物志四十六大臣传三十二【满洲正红旗三 舒兰 觉罗石麟 明德 吴逹善 三宝 武灵阿 农起】舒兰舒兰满洲正红旗人姓纳喇父敦多哩官至刑部侍郎兼佐领康熙二十六年二月以审理

  •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司马迁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集解】:文颖曰:“六国时,卫但称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索隐】:按:庄者,严也,谓严威也。按:自汉明帝讳庄,故已後“庄”皆云“严”。孝景

  • 周书·君陈·佚名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乂。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

  • 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一卷·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天竺国婆罗门僧遍智奉 诏集  尔时般若菩萨入三摩地。名金刚等至。炽盛炎焰。其炎普照一切佛土。周遍焚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一切魔罗作难者。一切尾曩也迦罗刹娑等。被是大

  • 二部僧授戒仪式卷下·书玉

      清 古杭昭庆寺传律沙门 书玉 记正授本法尼大戒具十八法初先陈乞戒法(尼至寺中。先见知客师。通会众引礼师。徃方丈请和尚登座。然后令尼和尚至座前向上立。九师后排一班。问讯。展大具。至诚顶礼三拜。问讯长

  • 仪礼郑注句读·张尔岐

    十七卷。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清张尔岐撰。《仪礼郑注句读》附《监本》、《石经》正误,是他为《仪礼》标点句读、考证字句的着作。此书全录郑玄《仪礼注》,精摘贾公彦疏,并阐发已意。因郑玄注文古奥难通,张

  • 禹贡指南·毛晃

    四卷。宋毛晃撰,晃字明敬,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着名小学家,绍兴中免解进士,晃精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为海内所宗,尝闭户着书,用功勤苦,砚为之穿,学者称为铁砚先生。着述除《禹贡指南》之外,还有《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 皇明名僧辑略·祩宏

    一卷。明代云栖比丘释袾宏(1535—1616)辑。袾宏,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仁和 (今浙江省杭州)人。为明代 “四大高僧”之一。出身名族,其父人称 “明齐先生”。袾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十七岁入县学,学冠名扬,后因子亡妻死父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