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诗精华录

丘处机:《蟠溪集》  

《先天吟》:大哉无极玄元道,何者不蒙灵应药?点化三光转碧空,滋荣万物开花萼。腾今跨古未尝坏,历险冲艰殊不弱。浩浩洪流自激扬,纷纷大化谁斟酌?混元一气首兴变,元上至尊唯独恶。踏碎虚空出杳冥,擘开混沌生挥霍。阴阳升降作门户,日月纵横为锁钥。暑往寒来昼夜分,时通运塞兴衰各,既而上立乾坤钮,复乃下鸣师范铎。建德随方料物宜,因时设教从人乐。三皇五帝皆宗祖,六道四生咸唯诺。至圣文才尚发蒙,犹龙道德可其博。

天长地久古今同。灵台有个真消息。触目山河俱秀发,披颜人物竞风流。峨峨峻岭接云衢,古柏参差一万株。瑞草不容凡客见,灵禽唯只道人呼。

《幽居》

台边水谷尤清旷,野外山家至寂寥,绝塞云收天耿耿,空林夜静月萧萧。扬眉瞬目开怀抱,散发披襟远市朝。

《自咏》

醉来石上披襟卧,觉后林间掉臂行。每到夜深雪霁处,蟾光影里学吹笙。万顷江湖为旧业,一蓑烟雨任平生。

《赠泾州踟趺郎中暨刘解元》

格外闲愁都绝想,云中来听一高吟。

《述怀》

野鹤孤云闲活计,清风明月道生涯。千山磊落收云气,四海光明耀日华。

《陇山松》

高歌物外归去来,大隐廛中益开悟。

《望海吟》

蓬来避东隅,壮观天下绝。地邻仙圣城,山枕鱼龙穴。凭高望羲和,目极犹未彻。苍苍天水回,泛泛云霞泄。长风起波涛,万里卷霜雪。凭凌登岛屿,湟漭失丘跌。有时灵气和,变化非常别。森罗无限景,难辨难措舌。大哉百谷王,沉沉洞清彻。随时潮有信,历代旱无竭。人间顷亩池,是处广开列。比之鲸波大,状若井蛙劣。望洋不见端,弥天自来洁。众流莫浑浊,万古超生灭。

日夜潮头风滚雪,彩霞深处有飞仙。凭高俯视临沧海,宁静安闲对白云。

修真却似上山劳,脚脚难移步步高。若不志心生退怠,直趋天上摘蟠桃。

山川皆属道生涯,万象森罗共一家。不是圣贤潜制御,乾坤那得久光华。

可叹巍巍造化功,山河大地立虚空。八荒四海知多少,尽在含元一气中

丘祖《蟠溪集》

王重阳首倡: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师鲁先生有宴息之所榜曰中室从而索诗》

一阴一阳之谓道,太过不及俱失中,道贯三乘玄莫测,中包万有体无穷,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

终始盖如清净道,人能天地悉皆归。

无情不作乡中梦,有志须为物外仙

争似仙家休歇处,身心不动到仙乡

天下周游身不动,人间照了心无用

不在劳神并苦己,般般放下头头是,选甚花街并柳市。虚空体,本来一物无凝滞

有无皆自定,贪爱复何为

《大丹直指》: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盖清净则气和,气和则神王,神王则是修仙之本,立本则道矣。此为内功,亦假外修,大抵外修福行,内固精神,内外功深,则仙道可进,洞天可游矣。古今成道去,皆福慧相须。……

除此一身愚作外,万般余事不知他。

日用兹兹为善者,虚心劳落且同尘

忘机不用苦清淡,大隐何烦住小庵

千古惺惺一梦中,百年万事一场空

山河气象连天阔,洞府神仙避世遥。

白玉黄金终莫守,春花秋月固难绕。

百年一觉浮生梦,万年俱非恨寂寥。

造化悠扬气势雄,三光日夜转鸿蒙。

冥冥会合阴阳象,矫矫神奇幻化从。

春去秋来生杀异,天长地久古今同。

灵台有个真消息,未悟那堪性不通。

山川皆属道生涯万象森罗共一家。

不是圣贤潜制御,乾坤那得久光华。

可叹巍巍造化功,山河大地立虚空。

八荒四海知多少,尽在含元一气中

目视青霄云淡淡,身横碧落性闲闲

入道根源唯自许,出尘消息有谁知。

《山居三道》

龙门峡水净滔滔,南激朱雀雪浪高。

万诃-壑泉源争涌凑,千岩石壁境呼号。

周流截断红尘境,宛转翻开白玉膏。

胜境无穷言不尽,临风时顾一挥豪。

不怨深山自采樵,山中别有好清标。

幽居石室仙乡近,不假环墙世事遥。

饮食高呼天外鹤,摩云仰看峡中雕。

时时早白浮沉景,显贯真空慰寂寥。

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

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

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彻。

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

月下方堪把笛吹,一声响亮镇华夷。

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

骏巡别转一般乐,也非生兮也非角。

三尺云敖十二徽,历劫年中混元斫。

玉韵琅琅绝郑音,轻清编贯达人心。

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

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

闲唱壶中白云歌,静调世外阳春曲

吾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

得来惊觉浮生梦,昼夜清音满洞天。

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

孙绰《兰亭》:

流风拂枉诸,停云荫九皋。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千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王彬之《兰亭》

鲜葩映林薄,游鳞戏清渠。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

王羲之《答许询诗》

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左思《招隐诗》其一: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支道林《咏怀诗》其二:

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魏晋游仙诗与玄学

嵇康:

《游仙诗》

飘飘戏玄圃,黄龙路相逢。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

《四言诗》

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

阮籍《大人先生传》

与造化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

钟嵘《诗品:序》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重阳全真集》卷二《述情》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防吟啸且徐行。

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王重阳《述怀》

玄机妙理不难穷,只在无言静默中。

《逸老堂诗话》

钱塘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荫,折得一枝城里去,始知城外已春深。

姚合《山居》

喜得山中乐,佳眠梦不惊。暗泉和雨落,秋草上墙生。固客始沽酒,借书方到城。新诗聊自遣,岂是超声名。

司空图《诗品》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两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五灯会元》卷二十

嘉州能仁默堂绍悟禅师《颂》:一重山尽一重山,坐断孤峰仔细看。雾卷云收山岳尽,楚天空阔一轮寒。

《五灯会元》卷六

秀州华亭船子和尚偈曰:千尽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王昌龄《诗格》: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秀绝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夫之:

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景。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邱处机《无俗念居溪》其二《岁寒守志》:

同云瑞雪,正三冬,郁闭严凝时节。寂寞山家孤悄悄,终日无人谈说。败衲重披,寒□独坐,夜永愁难彻。长更无寐,朔风穿户凄冽。冻手频呵仍自恨,浊骨凡胎为劣。昼夜参差,饥寒逼近,早晚超明灭。须凭一志,撞开千古心月。

李颀《题卢道士房》: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唯件两童子,林前汲井花。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麈尾拂霜草,金玲摇霁霞。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稽首问仙要,要精堪铒花。

吕洞宾《百字碑》:

养志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会丹自结,壶中配饮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告化机。都来十二句,端的上天梯。

马钰《满庭芳赠王知玄》:

儿孙枷,妻妾干戈。惺惺灵利邪魔。蜗角蝇头名利,宠辱惊多。寻思上床鞋履,到来朝事节如何。遮性命,奈一朝难保,争个什么。好伴仙侗马钰。松风下逍遥,醉舞狂歌。膝上琴弹碧玉,调格冲和。炉中养成大药,现胎仙,舞袖婆娑。恁时节,礼凤仙,同上大罗。

邓学可曲《套数[正宫]端正好乐道》:

[随煞]休言功行何时就,谁道玄门不可投。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说什么四大神游,三岛十洲。这神仙隐迹埋名,敢只在目前走。

尹志平《长春宫警世十首》:

性正出言直,心偏口自讹。正邪皆自定,议论复如何。

好辩机关恶,无争滋味长。欺谩成地狱,平等是天堂。

张三丰《赴西池仙会》:

十洲三岛会群英,跨鹤骖鸾到碧城。佩剑声飞琳阕远,炉烟飞绕贝宫清。黄金殿上金,白玉堂前奏玉笙。照室明珠千万颗,修生自幸得长生。

邱处机《鹤》:

一种灵禽体性高,丹砂为顶雪为毛。冥冥巨海游三岛,矫矫长风唳九皋。洒落精神超俗物,飞腾志气接仙曹。抟风整羽云霄上,万里峥嵘自不劳。

《[双调子]水仙子张果老》

驼背曲脊六寻高,皓首苍髯年纪老。云游走遍红尘道。驾白云驴驮高。向赵州城压倒石桥。拄一枝斑竹杖,穿一领旧布袍,也曾醉赴蟠桃。

杜荀鹤《访道者不遇》:寂寂白云门,寻真不遇真。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药圃花香异,沙泉鹿迹新。题诗留姓字,他日此相亲。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九·彭定求
  丘崈·唐圭璋
  晁端礼·唐圭璋
  蔡宽夫诗话 全文·蔡居厚
  秋星阁诗话 全文·李沂
  诗本音卷十·顾炎武
  江月松风集卷四·钱惟善
  第四十一出 见月·洪昇
  榖城山馆集卷五·于慎行
  三集卷十三·乾隆
  静思集巻七·郭钰
  卷一百三十六·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一百八·康熙
  六娘对桃花叙旧·佚名
  ●咏梅花集句序·沈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九十五·彭定求

        卷395_1 【冰柱】刘叉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骚然县宇,土崩水溃。   畹中无熟谷,垄上无桑麻。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厄至三巴。貂裘蒙茸已敝缕,   鬓发蓬舥。雀惊鼠伏,

  • 卷十九·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十九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十九【律诗五言七言凡九十八首】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吴七郎中山人待制班中偶赠絶句 金马东门只

  • 张文襄公事略·佚名

    ●第一节绪言噫,是书也,胡为乎而作哉?曰张公之洞也。夫张公之洞之得名,以其先人而新,后人而旧。十年前之谈新政者,孰不曰张公之洞,张公之洞哉?近年来之守旧见,又孰不曰张公之洞,张公之洞哉?以一人而得新旧之名,不可谓非中国之人望

  • 卷三·王世贞

    ○文臣监修国史国朝修《实录》,例以内阁大臣总裁,而无勋上公一人监修。独高庙《实录》初以曹国公李景隆监修,户部尚书夏原吉副之;中用太子少师姚广孝及夏公;至嘉靖中,修《睿宗实录》,复用礼部尚书席公书、吏部尚书廖公纪。盖

  • 附录·佚名

    咏火轮车呈督帅吴中丞大澂赠张明远孝廉入都和张幼亦太守原韵甲午十二月癸亥,卫汝贵伏诛,诗以纪之闻台事有感感事五首闻和议定约,感赋三首沪上感咏十二首闻刘渊亭军门台南内渡癸丑章门病中感怀诸将四首(乙酉法人乞和,同时请

  • 七四 徐锡麟事件·周作人

    我们在伏见馆始终住的是第八号房间,后来对面的第六号空出来了,遂并借了这一间,因为仿佛是朝东的,所以在夏天比较要好一点。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忽然的来了新客,不得不让给他们住了,来客非别,乃是蔡谷卿君夫妇,蔡君名元康,是蔡鹤卿

  • 刁雍传·魏收

    刁雍,字淑和,渤海饶安人。高祖刁攸是西晋御史中丞。曾祖刁协,跟随司马睿渡江,定居京口,官至尚书令。父刁畅,任司马德宗的右卫将军。当初,刁畅兄刁逵因刘裕轻狡薄行,欠社钱三万,过期不还,把他抓起来当兵去了。等到刘裕诛杀桓玄,因

  • 卷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一明 俞汝楫 编冠婚备考加冠命掌冠礼官成化十四年三月甲子皇太子行冠礼诏以少傅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持节兼掌冠礼礼部尚书邹干赞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万安宣?戒於文华殿行礼

  • 隋纪三 高祖文皇帝中开皇二十年(庚申、600)·司马光

    隋纪三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庚申,公元600年) [1]春,二月,熙州人李英林反。三月,辛卯,以扬州总管司马河内张衡为行军总管,帅步骑五万讨平之。 [1]春季,二月,熙州人李英林率众造反。三月,辛卯(初二),隋文帝任命扬州总管司马河内人张衡为

  • 工部·佚名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百工山泽之政令其属有四曰营部虞部水部屯部  营部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经营兴造之众务   营造内府造作凡内府宫殿门舍墙垣如奉旨成造及修理者必先委官督匠度量材料然后兴工其工匠早晚出入姓名数目

  • 卷九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九十六礼部五十五主客清吏司诸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掌诸番朝贡等事朝贡一国初诸番国及四夷土官人等朝贡具见诸司职掌其後慕化者衆事例日增土官衙门添设别见兵部

  • 卷一百一十九 朱子十六·黎靖德

      ◎训门人七   欲速之患终是有,如一念虑间便出来,如看书欲都了之意,是也。以下训方。   方行屋柱边转,擦下柱上黑。见云:"若'周旋中规,折旋中矩',不到得如此。"大率多戒方欲速也。   方云:"此去当自持重以矫轻。"先

  • 卷七·项安世

    <子部,儒家类,项氏家说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说卷七宋 项安世 撰说经篇七曾是以为孝乎陆氏释文曾音增则也皇侃正义音层古之音层者训重今之音层者训尝皆于此章文义不协及观徐锴说文系传有作前增反者辞之舒也葢直以

  • 卷十一·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十一   明 姜寳 撰襄公【名午成公子母定姒因事有功曰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平】衞【献】甯殖【殖俞孙相之子】曹人【成】莒人【犂此】邾人【宣】滕人【成】薛

  •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福力王以至极尽阎浮提界都统王政。国富自在威德特尊。一切人民王悉周给珍宝财物。以十善法普为化导。时阎浮提人民炽盛安隐快乐。息诸斗诤劫除

  • 雷公炮炙论·雷敩

    本草类著作。3卷。又名《炮炙方》、《雷公炮炙》等。南朝雷敩(生卒年不详)撰。雷敩,南北朝宋药学家。约成书于公元5世纪。原书已佚。近人张骥,今人王兴法先后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药性赋解》等书

  • 此事难知·王好古

    二卷。元王好古撰。王氏对仲景之学推崇备至,同时亦推崇其师李东垣的伤寒之论,于是乃著此书光大东垣之学,元至大元年(1308)撰成此书。此书集东垣医学论文、医学理论。专述东垣之绪论,于伤寒证治十分详审。《四库全书提

  • 耕烟草堂诗钞·戴梓

    《耕烟草堂诗钞》四卷,戴梓著,收录其创作的诗歌,其中大部分写于戍所。该诗集反映了当时边塞风情、流人交游等,其中以写景与题画诗为佳,对清诗、清代东北史地、流人学等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