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书逸笺目录四

卷一【论语上】

时习

程注説乐

切磋琢磨

孟懿子

管仲字

三归

公冶长名

瑚琏

治赋

束带

宾客

子产氏

晏平仲諡

居蔡

子桑伯子

仲弓节集注引家语之误

粟九百

伯牛有疾

下邑

饮射读法

两宋朝

老彭

束脩

陈司败

请祷章

三让

服事

麻冕

太宰

后生章集注引曾子

缊袍

寝衣

沽酒

问人他邦

朋友节

山梁雌雉节

附录

为政章

子游问孝章

八佾

问社

宰予昼寝章

必有忠信章

学易章

齐必变食章

卷二【论语下】

请车章

长府

闵子侍侧章

冉求聚敛

鼓瑟希

与防

顔渊问仁章

折狱章

襁负

诵诗

南宫适

羿

夫子不答

东里

子西

骈邑三百

卞庄子

石门

夷俟

九月在陈

东蒙

分崩离析

陪臣

景公千驷

周人葬伯夷以将军之礼

夷齐采葛

邦君之妻

阳货

二南

防子抱器归周

箕子名

耦耕

以杖荷蓧

周有八士

民食丧祭

附录

吾岂匏节

宰我问丧章

附记

撰论语

古论语

论语防

论语逸篇

太平御览引逸论语问玉篇

説文引逸论语

文选注引逸论语

论语逸句

卷三【大学中庸】

邦畿千里

缗蛮邱隅

淇澳

淇竹

菉竹

絜矩

楚书

聚敛盗臣

性情

正鹄

宗器

燕毛

方防

蒲卢

华岳

卷石

文书名

附录

齐其家节

反古之道

附记

郑氏大学中庸目录

古本大学

石经大学

二程大学定本

卷四【孟子上】

麋鹿

灵台

五畆之宅

颁白不负戴

饿莩

作俑

易耨

孟子见梁襄王章

衅钟

寡妻

鼓乐

文王之囿

郊闗

入国问禁

转附朝儛

鳏寡孤独

囊橐

爰方启行毛注

太王属耆老

从之者如归市

嬖人

三鼎五鼎

公孙丒

置邮

防仲

比干

孟贲

麒麟

夫里之布

耕稼陶渔节

东郭氏

孟仲子

景丒氏

兼金一百

在薛节

持防失伍注

蚳鼃谏王节

王驩摄卿

反齐止嬴

中古棺七寸

劝齐伐燕

季孙子叔疑

龙断

滕文公滕定公

乗屋

井地

滕壤地田数

徙字注

大略

衣褐

稼穑

记墨者弟子

诡遇

淫移屈

与葛为邻

戴不胜

庄岳

段干木

今兹

营窟

墨翟姓名

陈仲子

于陵

卷五【孟子下】

两离娄

泄泄沓沓

女呉二事

沧浪

七年之内

瞽瞍

舜生诸冯章

负夏之负训海

疾作注

西子遗事

帝使九男

舜弟妻兄妹

南河之南

舜居尧丧

舜之子

屈产

去其籍

大国井田之数

次国井田之数

小国井田之数

附庸

馆甥贰室

击柝注譌

台无餽

市井之臣二句本仪礼

市井

告子

湍水

白羽之白四句

易牙名

孙氏疏引奕秋语

韩诗外传引放心章

赵孟

膏梁

曹交

杞梁之妻

束牲载书

南阳

滑厘

白圭治水

饥饿

畴古注

革车虎贲

盆成括

记曾子不忍食羊枣

记近圣人之居二句

附录

黎民

折枝

符节

君子之泽章

税冕

邱民

追蠡

既入其苙

附记

孟子逸篇

孟子逸句

计十七则

卷六【四书人物遗事】

孔子【此下至孟子凡二十三则记孔孟及诸贤遗事】

顔回

曾子

子路

子张

宰予

子羔子贡

子思

孟子

神农【此下至幽王凡六十八则记帝王遗事】

王季

文王

武王

幽王

后稷【此下至张仪凡五十一则记四书人物遗事】

臯陶

伯益

丹朱

驩兠

三苗

伊尹

傅説

比干

箕子

夷齐

周公

太公

召公

管仲

子产

孙叔敖

段干木

梁惠王

张仪

杂记【此下类记四书所载人物杂事】

记形体【十三则】

记学【八则】

记嗜好【五则】

记梦【九则】

记刑【五则】

记书【十则】

记撰著【十六则】

猜你喜欢
  爲學第二卷·朱熹
  近思録集注卷一·江永
  卷三·高士奇
  第十一章 3·辜鸿铭
  经说卷二·熊朋来
  卷三十·卫湜
  (七)尽心篇·钱穆
  定公·定公十五年·左丘明
  宣公·宣公十七年·左丘明
  卷四百三十六·佚名
  解深密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玄奘
  全国教育会议提议案·太虚
  卷六十五·佚名
  第一义法胜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五 秦·史梦兰

    秦,庄襄王名楚,秦孝文王子。其先柏翳佐舜有功,赐姓嬴。后非子封秦,秦仲始大。庄襄灭周,三年死,子政继位,是为始皇帝。始皇帝实姓吕氏,在位二十五年,并吞天下称帝。又十二年崩,子二世皇帝胡亥立,三年为赵高所杀,立子婴为王,四十九日

  • 列传第十七 谢超宗刘祥·萧子显

    谢超宗,陈郡阳夏人也。祖灵运,宋临川内史。父凤,元嘉中坐灵运事,同徙岭南,早卒。超宗元嘉末得还。与慧休道人来往,好学,有文辞,盛得名誉。解褐奉朝请。新安王子鸾,孝武帝宠子,超宗以选补王国常侍。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大

  • 卷七十五 志五十·赵尔巽

      ◎地理二十二   △贵州   贵州:禹贡荆、梁二州徼外之域。清初沿明制,设贵州布政使司,为贵州省。顺治十六年,设巡抚,治贵阳,并设云贵总督,分驻两省。康熙元年,改贵州总督。四年,仍为云贵总督,驻贵州。二十一年,移驻云南。

  • 第六十八回 宇文护挟权肆逆 陈霸先盗国称尊·蔡东藩

      却说宇文泰废立嗣君,专权如故,尝欲仿行古制,依周礼改定六官,至是决意施行。泰自为太师大冢宰,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余官皆仿周礼,不消细述。泰前尚魏孝武妹冯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天启元年十月戊辰朔孟冬享太庙颁天启二年历赐大学士刘一燝等讲官钱象坤等新历有差○兵部言登抚陶朗先初索兵十万顷移咨约用饷三四百万似不能应业以山东添兵五万尽付登莱又发帑金十万两仍留本省加派银四十万不足再议那

  • 四十 曹寅奏陈清黄交涨河水甚大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今年清、黄交涨,河水甚大,较之往年,大水微逊。目下已退数尺,沿江圩田虽淹,山田大熟,亦系收成之年。 臣蒙恩高厚,惟有实心办事,以效犬马。近因勤于割引,而江广各处盐

  • 卷七十七·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七十七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盖诸葛刘郑孙母将何传第四十七 盖寛饶字次公魏郡人也【师古曰盖音公盍反】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

  • 卷59·陈邦瞻

    钦宗靖康元年冬十月戊辰,诏冯澥副康王使金斡离不军。先是,王云至真定斡离不军,遣从吏先还,言金人须康王至军,乃议和。会金使王汭等亦来,帝乃命澥副康王往。会云还,复诏云以资政殿学士副王。王由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泽迎谒曰:“

  • 答佞篇第三十三·王充

    或问曰:“贤者行道,得尊官厚禄;矣何心为佞,以取富贵?”曰:佞人知行道可以得富贵,必以佞取爵禄者,不能禁欲也;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贸可以得货,然而必盗窃,情欲不能禁者也。以礼进退也,人莫之贵,然而违礼者众,尊义者希,心情贪欲,志虑乱溺也

  • 卷二十九·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二十九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九><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九><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九><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九>耕藉【

  • 卷首上·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说卷首上纲领周礼废兴传授案书传周公一年救乱二年伐商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所制之礼即此周礼也郑众以书序言成王既黜殷命还归在丰作周官以周官为此周礼失之矣周公制礼之日礼教

  • 卷一百二十·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八世尊,云何以布施波罗蜜多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庆喜。布施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性空何以故?以

  • 佛说帝释所问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王舍城东庵罗园。大婆罗门聚落之北。毗提呬山帝释岩中。与大众俱。尔时帝释天主。闻佛在摩伽陀国毗提呬山帝释岩中。即告五髻乾闼婆王

  • 普曜经卷第八·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十八变品第二十五  佛告比丘。如来于是转法轮已。化彼五人拘邻之等。念此间有优为迦叶等。大有名称。国王黎庶咸来奉之。与五百弟子俱。欲往先开化令解道法。然却彼后当次伏焉。即往从之迦

  • 甘露军茶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归命金刚手  密主大菩萨  能说最上乘  令速证菩提  甘露军茶利  能摧诸魔障  以慈慧方便

  • 淡水厅志·陈培桂

    地方志。作者陈培桂,广东高要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任淡水同知。淡水设厅,始自1723年(雍正元年),但久无“厅志”。道光年间,台籍人士郑用锡辑有初稿四卷(即《淡水志略》);1867年,淡水同知严金清聘福建林豪续成志稿十

  •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佚名

    简称《文昌大洞仙经》。道教书。为《大洞真经》之南宋传本,乃扶乩降笔,世称蜀本或梓潼文昌经本。凡五卷。卷一、二述文昌帝君之经历、德行及此经之产生和要旨。卷三至卷五为元始天王所说“洞章”三十八章,取自《大洞

  • 七女经·佚名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七女本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系佛于拘留国分儒达树园时,因婆罗门之七女贡高憍奢,佛呵之,而说往昔国王七女之因缘。佛说女人所以多堕地狱者,乃因多嫉妒所致,若能诫之,而心意端正,则能生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