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佞篇第三十三

或问曰:“贤者行道,得尊官厚禄;矣何心为佞,以取富贵?”曰:佞人知行道可以得富贵,必以佞取爵禄者,不能禁欲也;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贸可以得货,然而必盗窃,情欲不能禁者也。以礼进退也,人莫之贵,然而违礼者众,尊义者希,心情贪欲,志虑乱溺也。夫佞与贤者同材,佞以情自败;偷盗与田商同知,偷盗以欲自劾也。

问曰:“佞与贤者同材,材行宜钧,而佞人曷为独以情自败?”曰:富贵皆人所欲也,虽有君子之行,犹有饥渴之情。君子则以礼防情,以义割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小人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夫贤者,君子也;佞人,小人也。君子与小人本殊操异行,取舍不同。

问曰:“佞与谗者同道乎?有以异乎?”曰:谗与佞,俱小人也,同道异材,俱以嫉妒为性,而施行发动之异。谗以口害人,佞以事危人;谗人以直道不违,佞人依违匿端;谗人无诈虑,佞人有术数。故人君皆能远谗亲仁,莫能知贤别佞。难曰:“人君皆能远谗亲仁,而莫能知贤别佞,然则佞人意不可知乎?”曰:佞可知,人君不能知。庸庸之君,不能知贤,不能知贤,不能知佞。唯圣贤之人,以九德检其行,以事效考其言。行不合于九德,言不验于事效,人非贤则佞矣。夫知佞以知贤,知贤以知佞,知贤则贤智自觉,知贤则奸佞自得。贤佞异行,考之一验;情心不同,观之一实。

问曰:“九德之法,张设久矣,观读之者,莫不晓见,斗斛之量多少,权衡之县轻重也。然而居国有土之君,曷为常有邪佞之臣与常有欺惑之患?”〔曰〕:无患斗斛过,所量非其谷;不患无铨衡,所铨非其物故也。在人君位者,皆知九德之可以检行,事效可以知情,然而惑乱不能见者,则明不察之故也。人有不能行,行无不可检;人有不能考,情无不可知。

问曰:“行不合于九德,效不检于考功,进近非贤,非贤则佞。夫庸庸之材,无高之知不能及贤。贤功不效,贤行不应,可谓佞乎?”曰:材有不相及,行有不相追,功有不相袭。若知无相袭,人材相什百,取舍宜同。贤佞殊行,是是非非。实名俱立,而效有成败,是非之言俱当,功有正邪。言合行违,名盛行废。

问曰:“行合九德则贤,不合则佞。世人操行者可尽谓佞乎?”曰:诸非皆恶,恶中之逆者,谓之无道;恶中之巧者,谓之佞人。圣王刑宪,佞在恶中;圣王赏劝,贤在善中。纯洁之贤,善中殊高,贤中之圣也。〔恶〕中大佞,恶中之雄也。故曰:观贤由善,察佞由恶。善恶定成,贤佞形矣。

问曰:“聪明有蔽塞,推行有谬误,今以是者为贤,非者为佞,殆不得贤之实乎?”曰:聪明蔽塞,推行谬误,人之所歉也。故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贳误。故贼加增,过误减损,一狱吏所能定也,贤者见之不疑矣。

问曰:“言行无功效,可谓佞乎?”〔曰〕:苏秦约六国为从,强秦不敢窥兵于关外。张仪为横,六国不敢同攻于关内。六国约从,则秦畏而六国强;三秦称横,则秦强而天下弱。功着效明,载纪竹帛,虽贤何以加之?太史公叙言众贤,仪、秦有篇,无嫉恶之文,功钧名敌,不异于贤。夫功之不可以效贤,犹名之不可实也。仪、秦,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当此之时,稷、契不能与之争计,禹、睾陶不能与之比效。若夫阴阳调和,风雨时适,五谷丰熟,盗贼衰息,人举廉让,家行道德之功,命禄贵美,术数所致,非道德之所成也。太史公记功,故高来祀,记录成则着效明验,揽载高卓,以仪、秦功美,故列其状。由此言之,佞人亦能以权说立功为效。无效,未可为佞也。难曰:“恶中立功者谓之佞。能为功者,材高知明。思虑远者,必傍义依仁,乱于大贤。故《觉佞》之篇曰:‘人主好辨,佞人言利;人主好文,佞人辞丽。’心合意同,偶当人主,说而不见其非,何以知其伪而伺其奸乎?”曰:是谓庸庸之君也,材下知昬,蔽惑不见。〔若〕〔大〕贤之君,察之审明,若视俎上脯,指掌中之理,数局上之棋,摘辕中之马。鱼鳖匿渊,捕渔者知其源;禽兽藏山,畋猎者见其脉。佞人异行于世,世不能见,庸庸之主,无高材之人也。难曰:“人君好辨,佞人言利;人主好文,佞人辞丽。言操合同,何以觉之?”曰:《文王官人法》曰:推其往行,以揆其来言,听其来言,以省其往行,观其阳以考其阴,察其内以揆其外。是故诈善设节者可知,饰伪无情者可辨,质诚居善者可得,含忠守节者可见也。人之旧性不辨,人君好辨,佞人学求合于上也。人之故能不文,人君好文,佞人意欲称上。上奢,己丽服;上俭,己不饬。今操与古殊,朝行与家别。考乡里之迹,证朝庭之行,察共亲之节,明事君之操,外内不相称,名实不相副,际会发见、奸为觉露也。

问曰:“人操行无恆,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权变所设,前后异操,事有所应,左右异语。儒书所载,权变非一。今以素故考之,毋乃失实乎?”曰:贤者有权,佞者有权。贤者之有权,后有应。佞人之有权,亦反经,后有恶。故贤人之权,为事为国;佞人之权,为身为家。观其所权,贤佞可论。察其发动,邪正可名。

问曰:“佞人好毁人,有诸?”曰:佞人不毁人。如毁人,是谗人也。何则?佞人求利,故不毁人。苟利于己,曷为毁之?苟不利于〔己〕,毁之无益。以计求便,以数取利,利则便得。妒人共事,然后危人。其危人也,非毁之;而其害人也,非泊之。誉而危之,故人不知;厚而害之,故人不疑。是故佞人危而不怨;害人,之败而不仇,隐情匿意为之功也。如毁人,人亦毁之,众不亲,士不附也,安能得容世取利于上?

问曰:“佞人不毁人于世间,毁人于将前乎?”曰:佞人以人欺将,不毁人于将。“然则佞人奈何?”曰:佞人毁人,誉之;危人,安之。“毁危奈何?”假令甲有高行奇知,名声显闻,将恐人君召问,扶而胜己,欲故废不言,常腾誉之。荐之者众,将议欲用,问人,人必不对曰:“甲贤而宜召也。何则?甲意不欲留县,前闻其语矣,声望欲入府,在郡则望欲入州。志高则操与人异,望远则意不顾近。屈而用之,其心不满,不则卧病。贱而命之则伤贤,不则损威。故人君所以失名损誉者,好臣所常臣也。自耐下之,用之可也。自度不能下之,用之不便。夫用之不两相益,舍之不两相损。”人君畏其志,信佞人之言,遂置不用。

问曰:“佞人直以高才洪知考上世人乎?将有师学检也?“曰:人自有知以诈人,及其说人主,须术以动上,犹上人自有勇威人,及其战斗,须兵法以进众,术则从横,师则鬼谷也。传曰:“苏秦、张仪从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曰:‘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苏秦相赵,并相六国。张仪贫贱往归,苏秦座之堂下,食以仆妾之食,数让激怒,欲令相秦。仪忿恨,遂西入秦。苏秦使人厚送。其后觉知,曰:此在其术中,吾不知也,此吾所不及苏君者。”知深有术,权变锋出,故身尊崇荣显,为世雄杰。深谋明术,深浅不能并行,明暗不能并知。

问曰:“佞人养名作高,有诸?”曰:佞人食利专权,不养名作高。贪权据凡,则高名自立矣。称于小人,不行于君子。何则?利义相伐,正邪相反。义动君子,利动小人。佞人贪利名之显,君子不安。下则身危。举世为佞者,皆以祸众。不能养其身,安能养其名?上世列传弃〔荣〕养身,违利赴名,竹帛所载,伯成子高委国而耕,于陵子辞位灌园。近世兰陵王仲子、东〔郡〕昔庐君阳,寝位久病,不应上征,可谓养名矣。夫不以道进,必不以道出身;不以义止,必不以义立名。佞人怀贪利之心,轻祸重身,倾死为矣,何名之养?义废德坏,操行随辱,何云作高?

问曰:“大佞易知乎?小佞易知也?”曰:大佞易知,小佞难知。何则?大佞材高,其迹易察;小佞知下,其效难省。何以明之?成事,小盗难觉,大盗易知也。攻城袭邑,剽劫虏掠,发则事觉,道路皆知盗也。穿凿垣墙,狸步鼠窃,莫知谓谁。曰:“大佞奸深惑乱其人如大盗易知,人君何难?”《书》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虞舜大圣,驩兜大佞。大圣难知大佞,大佞不忧大圣。何易之有?”〔曰〕:是谓下知之,上知之。上知之,大难小易,下知之,大易小难。何则?佞人材高,论说丽美。因丽美之说,人主之威,人〔主〕心并不能责,知或不能觉。小佞材下,对乡失漏,际会不密,人君警悟,得知其故。大难小易也。屋漏在上,知者在下。漏大,下见之着;漏小,下见之微。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孔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民。”误设计数,烦扰农商,损下益上,愁民说主。损上益下,忠臣之说也;损下益上,佞人之义也。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小子鸣鼓

而攻之可也。聚敛,季氏不知其恶,不知百姓所共非也。

猜你喜欢
  卷二 天地篇·王通
  告圣庙文·周梦颜
  春秋说卷一·洪咨夔
  卷二十五·吕本中
  左传折诸卷二十五·张尚瑗
  卷一·陈栎
  卷九十三·顺治
  周礼疑义举要卷四·江永
  卷五百七十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七·唐慧琳
  大宋国虚舟和尚语录·虚舟普度
  摄大乘论初分讲义(注一)·太虚
  第六十八卷·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延寿
  为师胸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九十三·彭定求

        卷593_1 【东武吟】曹邺   心如山上虎,身若仓中鼠。惆怅倚市门,无人与之语。   夜宴李将军,欲望心相许。何曾听我言,贪谑邯郸女。   独上黄金台,凄凉泪如雨。   卷593_2 【蓟北门行(一本作出自蓟北门行)】

  • 名山藏卷之七十三·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二)◆臣林记(嘉靖臣二)张孚敬(黄宗明黄绾霍韬方献天桂萼席书熊浃附)夏言张孚敬(附以大贵者七人黄宗明黄绾霍韬方献天桂萼席书熊浃)夏言○张孚敬(黄宗明黄绾霍韬方献天桂萼席书熊

  • 第八回 惊恶兆始皇道死 行废立赵高首谋·黄士衡

    话说秦始皇三十六年,忽得东郡报告“坠星石上现出文字,偏是不吉之语”,触犯始皇忌讳,不觉大怒。心想:“此文字定是人民刻成,此等无知顽民,竟敢咒诅朕躬,可恶之极!”立命御史前往东郡:“就附近居民逐户查问,究出私刻之人,严行办罪。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大事记解题卷一·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周敬王三十九年庚申解题曰大事记者列其事之目而已无所褒贬抑扬也熟复乎通释之所载则其统纪可考矣觧题盖为始学者设所载皆軄分之所当知非事杂博求新竒岀于人之所不知也至于畜德致用浅深大小则存乎其人焉

  • 卷六·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六        宋 苏辙 撰秦本纪第六秦之先帝颛顼之裔孙曰女脩女脩织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氏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佐禹平水土帝锡禹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

  • 金佗续编卷十五·岳珂

    <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金佗稡编__金佗续编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五宋 岳珂 撰天定别录卷三赐褒忠衍福禅寺额勅尚书省录礼部状准都省批下承议郎权发遣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岳珂照对先大父鄂王飞蒙恩勅葬临安府西湖上

  • 绎史卷七十七下·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晏子相齐【下】晏子景公新成柏寝之室使师开鼓琴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公曰何以知之师开对曰东方之声薄西方之声扬公召大匠曰室何以夕大匠曰立室以宫矩为之于是召司空曰立宫何为夕司空曰立宫以城矩为

  • 孔·李延寿

    孔皀字德璋,会稽山陰人。祖父孔道隆,位居侍中。父亲孔灵产,泰始年间(465~471),任晋安太守,有隐遁之志。在禹井山建立了一座馆舍,侍奉道规非常精心。吉日在安静的屋子里朝四个方向朝拜,泪流不止。一次东出路过钱塘城北面,便在舟

  • 耶律古昱传·脱脱

    耶律古昱,字磨鲁堇,北院林牙突吕不四世孙。力大过人,擅长骑马射箭。开泰年间,任乌古敌烈部都监。适逢部人反叛,古昱随从枢密使耶律世良讨伐平定之。因功受诏镇抚西北部。教百姓种树、放牧,不上几年,百姓大多变得富足。中京盗

  • 楚莊王第一·苏舆

      楚莊王殺陳夏徵舒,春秋貶其文,不予專討也。靈王殺齊慶封,而直稱楚子,何也?曰:莊王之行頤賢,而舒之罪重。以賢君討重罪,其於人心善。若不貶,孰知其非正經。《春秋》常於其嫌得者,見其不得也。是故齊桓不予專地而對,晉文不予致

  • 第一章 12·辜鸿铭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有子)说:“在技艺上,顺其自然最为珍贵,根据古代君王所奉行的艺术原则,正是因为艺术作品本身具有这种特征,

  • 春秋左传谳卷八·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八    宋 叶梦得 撰昭公十有五年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弗许左右曰师徒不勤而可以获城何故不为穆子曰吾闻诸叔向曰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无不济或以吾

  • 卷第二·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麟喻居士 罗所蕴 较订後汉戊午明帝永平元年 己未二年庚申三年 佛知此震旦国。众生缘熟。将来教化○梓潼帝君甞言。予受业报。为卭池龙。羁於积水之下。连年旱虐。水复为泥。身既广大。

  • 喜剧演员·格雷厄姆

    开往海地的航船上,主人公布朗结识了单纯的美国人史密斯夫妇,以及油滑的英国人琼斯“少校”。他们各自或纠葛难断,或追逐理想,或走投无路,而不得不回到或去往海地。杜瓦利埃政权阴影下的海地,他们不情不愿、不知不觉地成为一

  •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佚名

    洞真太上大素玉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纂集《石景金阳素经》及上清派符文秘契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前一部分述三太君,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玄真经》同。 后有三种秘契,及《金精石景水

  • 春秋阙如编·焦袁熹

    八卷,清焦袁熹著。其书仅及成公八年而止,为未成之书。前有其孙焦钟璜跋。其论无骇书名,若后世帝室之胄不系以姓,非贬而去之;论书螟为虫伤苗稼,即当留意补救,不以此一事便为恶,所论皆能酌情理之平,洗孙复以来之曲说。末附读《

  • 大乘法苑义林章·窥基

    凡七卷。略称法苑义林章、义林章、法苑,别称七卷章。唐代窥基着。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书中对于唯识教义之组织及基本内容,如判教、唯识义理、修行理论、果位等,均详加阐释,系古来唯识研究者之珍贵典籍。内容分为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