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首上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集说卷首上

纲领

周礼废兴传授

案书传周公一年救乱二年伐商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所制之礼即此周礼也郑众以书序言成王既黜殷命还归在丰作周官以周官为此周礼失之矣周公制礼之日礼教兴行后至幽厉衰微已甚礼乐之书稍稍废弃其后复更散乱至秦大壊矣汉兴高堂生传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徐生为礼官大夫而瑕丘萧以礼至淮太守孟卿事萧以授后仓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以授戴德戴圣自高堂生萧孟卿后仓戴德戴圣是为五传弟子也此所传者谓十七篇即仪礼也若夫周礼其出特后者以其始皇恶之故也故马融传云秦自孝公以下用商君之法其政酷烈与周官相反故始皇禁挟书特疾恶欲絶灭之焚烧之独悉是以隐藏百年孝惠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时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孝成时刘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着于録略然亡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足之时众儒并出共排以为非是唯歆独识其年尚防务在广览乃知其周公致太平之迹具在于此奈遭天下兵革并起疾疫丧荒弟子死丧彼有里人河南缑氏杜子春尚在永平之初年且九十能通其读颇识其说贾徽及子贾逵大中大夫郑兴及子大司农众徃传其业又以经书记传相证明为解其时议郎卫次仲侍中贾景伯南郡太守马季良亦皆作周礼解诂然犹有叅错同事相违二郑明理于典籍觕识周官之义存古字发微正读郑字康成作周礼注多引杜子春郑大夫司农之义以讃而下之焉然则周礼起于刘歆而成于郑然林孝存以周礼为末世渎乱不验之书作十论八难以排弃之何休亦以为六国隂谋之书唯有郑徧览羣经故能答林硕之难作为训注使其义得条通焉其后唐太学博士贾公彦又撰周礼防五十卷是为注防云

歴代官制

左传郯子曰太皥氏【伏羲】以龙纪官故为龙师而龙名共工氏【共工以诸侯覇有九州者也在太皥后神农前】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炎帝氏【神农】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少暭之立鳯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鳯鸟氏歴正也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祝鸠氏司徒者也瞗鸠氏司马者也鸤鸠氏司空者也爽鸠氏司防者也鹘鸠氏司事者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噐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逺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蔡墨曰少皥氏四叔曰重曰该曰脩曰熈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木正】该为蓐收【金正】脩及熈为冥【水正】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共工氏有子曰勾龙为后土【平水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上祀之

书尧典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舜典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逺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帝曰咨四岳有能庸熈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糓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帝曰臯陶蛮夷猾夏防贼奸宄汝作士明于五刑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帝曰防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寛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庻绩咸熈

周官 王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夏商官倍亦克用乂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今予小子只勤于德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时若训廸厥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爕理隂阳官不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冡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司防掌邦禁诘姧慝刑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廵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周礼总论

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又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徴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孟子曰禹恶防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逺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文中子居家不暂舍周礼门人问中子曰先师以王道极是也如有用我执此以徃通也宗周之介子敢忘其礼乎

又曰周礼其敌于天命乎

又曰吾视千载以上圣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焉其道则一而经制大备后之为政有所持循

唐太宗问三代损益何者为当魏徴对曰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周公旦所裁遗谈余义可举而行若择前代宪章明王道臣请以周典唯所施行上大恱翌日又召徴入上曰朕昨夜读周礼真圣作也首萹云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诚哉深乎良乆谓徴曰朕思之不井田不封建不肉刑而欲行周公之道不可得也

唐本传云周礼者周公致太平之书先圣极由之典法天地而行教化辨方位而叙人伦其义可以幽賛神眀其文可以经纬邦国备物致用其可忽乎

周礼是周公遗典

朱晦庵曰周礼胡氏父子以为是王莽令刘歆撰此恐不然周礼是周公遗典也【廖德明】 又曰周礼乃周家盛时圣贤制作之书 又曰周礼一书周公所以立下许多条贯皆是从广大心中流出【万人杰】 又曰周官徧布精宻乃周公运用天理熟烂之书 又曰说制度之书惟周礼仪礼可信礼记便不可深信周礼毕竟出于一家谓是周公亲笔做成固不可然大纲却是周公意思某所疑者但恐周公当时立下此法却不曾行得尽方是个草本 又曰今谓周官非圣人之书至如比闾族党之法正周公建太平之基本这如棊盘相似枰布定后棊子方有放处【杨道夫】又曰后人皆以周礼非圣人书其间细碎处虽可疑其大体直是非圣人做不得【叶贺孙】 又曰周礼一书好防广大精宻周家法度在里但未敢令初学防【李方子】

程氏曰周礼一书周公致治之大法在其中

周官不可不讲

杨氏曰周官之书先王经世之务也不可不讲

周礼是宰相之事

晦庵曰理会周礼非位至宰相不能行其事自一介论之更自逺在且要就切实理防受用处若做到宰相亦湏上遇文武之君方可得行其志【叶贺孙】

周礼多说事之纲目

晦庵曰周礼中多有说事之纲目者如属民读法其法不可知司马之职乃陈车徒如战之陈其陈法亦不可见矣【万人杰】

论行周官法度

程氏曰必有关雎麟趾之意而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或问有关雎麟趾之意而后能行周官法度何也晦庵曰湏是自闺门袵席之微积累到薰蒸洋溢天下无一民一物不被其化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不然则为王莽矣

或问周都丰镐则王畿之内当有西伯之戎如此则稍甸县都如何其可为也晦庵曰周礼一书圣人作为一代之法尔到不可用法处湏别有权变之道【金去伪】

陈同父曰周礼一书先王之遗制具在后有圣人不能加毫末于此矣世儒以谓治至周公而术已穷穷则不可复继周之后必为秦夫子葢逆知而不言也呜呼果其穷也则周公之志荒矣自伏羲神农黄帝已来顺风气之宜而因时制法凡以为人道立极而非有私天下之心也葢至于周公而集百圣之大成文理宻察曲而当尽而不汚无复一毫之间而人道备矣人道备则足以通天下之理而周天下之变变通之理具在周公葢至此而与天地同流而奚忧其穷哉夫周家之制既定而上下相维至于八百余年诸侯既已擅立周之王徒拥其虚器蕞然立诸侯之上诸侯皆相顾而莫之敢亡独何所畏而不忍哉岂非周公之制有以维持其不敢叛之心虽颠倒错乱而犹未底于亡也当时有能变通周公之制而行之天下不必周而周公之术未始穷也秦徒见其得天下之难以为周之制葢非其所便并与其仅存者尽弃之而不知周家之制既尽而秦亦亡矣始夫子之言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而岂知其至此极耶

成周之事其凡见于他书其目见于周礼

杂说成周之事其凡见于他书其目见于周官故秩官之书即周礼之冡宰也曲礼之书即周礼之宗伯也政司马法即周礼之司马也九刑誓命之书即周官之司防也以至考工记即司空之书也周礼举其目而散于诸书

成周之治纲领在于六官

东莱曰治有统政有枢出天下之治者其本也运天下之政者其枢也周之盛时薄海内外为国千有七百事之接于王室者博矣而周典所载纲以六官之职至于千七百国之品章宪令曾不少槩见焉统端于内治成于外枢动于上政行于下此圣人所以守要而百事详也

范氏曰夫天地有四时百官有六职天下万事备尽于此如网之在纲裘之挈领虽百世不可易也人君如欲稽古以正名苟舍周官未见其可

六卿分职每终之以为民极

东莱曰先王之教天下未始有精粗本末之间也夫朝不混市野不逾国人不侵官后不敢以奸王之权诸侯不敢以僣天子之制公卿大夫不牟商贾之利六卿九牧相属而聼命于三公夫彼皆民上也皆富且贵也而尺寸不敢逾一毫分守不敢易所以习民于尊卑等差阶级之中消其冐上无等之心而寓其道德之意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贱不亢贵卑不逾尊举一世之人皆安于法度分守之内志虑不易视聼纯一易直淳厐而从上之令父诏其子兄授其弟长率其属何徃而非五礼六乐三物十二教哉方位国野设官分职何徃而非以为民极哉尝读晋之国语每叹绛之富商韦藩木楗过朝之事以为富商之饶于财使之泽其车而华其服非不足也而必易车服于过朝之际不敢与士大夫混然无别焉民志之定而中道之存成王周公之遗化固隐然在此也

辨周礼疑

郑渔仲曰周礼一书详于制度而不及道化严于职守而濶略于人主之身所以学者疑其非圣人之书按书传曰周公一年救乱二年伐商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则是书之作在于周公摄政六年之后周公将复辟于成王则是书之所由作故周礼六官之首皆曰辨方正位者此也周官序云成王黜商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按周公设政时淮夷奄已与管蔡同乱成王即政之后淮夷又叛成王乃亲征之故云灭夷还归在丰作周官当是营洛既成之后作周礼还归在丰之后作周官则周官之书作于周礼之后明矣而郑众以书序言周作官为周礼则失之矣郑康成又以成王作周官在摄政三年周公作周礼在摄政六年愈失矣后来求其说不得或谓文王治岐之制或谓成周理财之书或谓战国隂谋之书【何休云】或谓汉儒附防之说【乃刘歆作】或谓末世渎乱之书纷纷之说无所折衷予谓非圣人之智不及此五等之爵九畿之服九州十二境闽蛮夷貊祭天祀地朝觐防同之事皆非文王时政所得及也以是书而加文王非爱文王者也虽其书固详于理财而其惠下也甚厚其经入也名丰而奉上也甚薄谓为理财之书又非深知周礼者也使战国有如是之法则战国三代矣使汉儒而有如是学尚或为汉儒乎惟其所见不一故武帝视为末世渎乱不验之书而不之好也至后世孙处又独为之说曰周礼之作周公居摄六年之后书成归丰而实未尝行也葢周公之为周礼亦犹唐之显庆开元礼也唐人预为之以待他日之用其实未尝行也惟其未经行故仅述大略俟其临事而损益之故建都之制不与召诰洛诰合封国之制不与武成孟子合设官之制不与周官合九畿之制不与禹贡合凡此皆预为之而未经行也虽然此一说也而不知周礼其所以难通者其规模与它经不类周礼一书有缺文【军司马与司马之类】有省文【遂人匠人之类】有互见【九等品举之类是也】有兼官【三公三孤不必备教官无府史胥徒】有预设【凡千里封公四封侯六伯十一之类】有不常置【夏采方相氏之类】有举其大纲者【四为两卒之类】有副相副贰者【自卿至下士各随才高下同治此事】有常行者【垂法象魏之类】有不常行者【二至祀方泽大裘祀上帝合民询国迁珠槃盟诸侯之类皆是也】今观诸经其措置规模不徒于弼亮天地和洽神人而盟诅雠伐凡所以待衰世者无不备也不徒以检柅君身防絶祸患而米盐丝枲凡所以任贱役者无不及也使之维持一世则一世之人安维持百世则百世之人安维持千万世则千万世之人安贻谋燕翼后世岂无僻王皆頼前哲以免则周公之用心也所谓兼三王监二代尽在于是是书之作于周公与他经不类礼记就于汉儒则王制所说朝聘为文襄时事月令所说官名为战国间事曽未若周礼之纯乎周典也惜乎自成帝时维之七略终汉迄唐寥寥千百载间仅不置学官博士【王莽五博士徒废唐有生徒无博士】文中子居家未尝废周礼太宗叹周礼为真圣作其深知周礼者欤若夫后世用周礼王莽败于前荆公败于后此非周礼之不可行而不善用周礼者之过也

周礼集说纲领

猜你喜欢
  卷十六 十六之五·孔颖达
  觐礼第十·佚名
  卷四十七 论语二十九·黎靖德
  卷五十三·湛若水
  卷一○四·邱濬
  卷一百五十三·卫湜
  卷二十九·秦蕙田
  解除篇第七五·王充
  卷十五·朱熹
  卷五·辅广
  爱臣·韩非
  辞佛学院院长书·太虚
  上海市庙产注册事件·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 卷九·袁枚

      班史称河间献王云:“夫惟大雅,卓尔不群。”盖盛称贤王之难得也。本朝文运昌明,天潢之裔,皆说《礼》敦《诗》。前已载瑶华主人、檀樽世子诗矣。今又接到豫亲王世子思元主人诗文四册,殷殷请益。其好学虚怀之意,尤可敬也。

  • 第三折 若水效节·冯梦龙

    [老旦、净扮金军押外上][外][集句七言绝]天似寒灰黯淡垂,谁来军府问钟仪。人生自古谁无死?付与皇天后土知。俺李若水,官拜宋朝吏部侍郎之职。金人来索金银甚急,又遣使再邀皇上到他营中议事,俺料无他虞,力劝皇上来了。则今看光景,

  • 八、元杂剧之渊源·王国维

    由前数章之说,则宋、金之所谓杂剧院本者,其中有滑稽戏,有正杂剧,有艳段,有杂班,又有种种技艺游戏。其所用之曲,有大曲,有法曲,有诸宫调,有词,其名虽同,而其实颇异。至成一定之体段,用一定之曲调,而百余年间无敢逾越者,则元杂剧是也。

  • 初集卷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七古今体一百十九首【辛酉三】九月初一日回銮至博罗河屯见菊花盛开几种金英傍砌隈临风恰迓翠华回寒香盈把陪青案素萼摇姿点绿苔最爱三秋经雨洗【是日雨】定知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古今禅藻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古今禅藻集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仝编其裒辑则释普文也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并嘉兴人性字藴辉应天人所録皆释子之作而不必其有关于佛理曰禅藻

  • 卷五十二·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二    宋 陈起 编俞桂渔溪诗藁 雨吟 轻轻烟雾失楼台雨暗吴山鎻不开试与渔翁闲访问落花几许泛溪来 过湖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和叶广文韵 入

  • 卷十七·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十七 宋 王安石 编 李远五首【字求古大中中为忠州刺史】 赠写御真李长史 玉坐烟销砚水清龙髯不动彩毫轻乍分隆准山河秀初点重瞳日月明宫女卷帘皆暗认侍臣开殿尽遥惊六朝供奉应无敌始觉僧

  •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三·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孝三餋亲○正德十六年四月壬午上辞献皇帝陵

  •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洪武二十年三月辛亥朔以河南都指挥使刘贞复为金吾后卫指挥使○大将军宋国公冯胜等率师出松亭关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遂提兵驻于大宁○丙辰常州府宜兴县丞张福生犯法当死特宥之先是 上以进士国子生皆朝廷培养人材初

  • 一一二九 河南巡抚毕沅奏覆本年抽改《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十九部折·佚名

    一一二九 河南巡抚毕沅奏覆本年抽改《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十九部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河南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例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

  • 王翰传·欧阳修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人。年轻时豪放刚健,自恃有才,考中进士,但喜欢赌博酗酒。张嘉贞任并州长史,很赏识他,待他很好。一次王翰亲自歌舞以悦张嘉贞,气宇轩昂潇洒自如。张说到并州,对王翰更加礼遇,又推荐他为直言极谏,调任昌乐县尉

  • 王道第六·苏舆

      《春秋》何貴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見、黃龍下。王不正則上變天,賊氣並見。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稅。教以愛,使以忠,敬長老,親親而尊

  • 佛说自爱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国王诣佛所。遥见精舍。下车却盖解剑脱履。拱手直进。五体投地。稽首足下。却长跪白。愿以来日。于四街道请佛及僧。施设微食。普令愚民知佛至尊。

  • 尊白堂集·虞俦

    宋代诗文别集。6卷。虞俦著。据陈贵谊原序,本有22卷,年久有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编为诗4卷、文2卷。集名“尊白”,即表示对白居易的仰慕。在《读白乐天诗集》中有“大节更思公出处,寥寥千载是吾师”

  • 心意六合拳谱·佚名

    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世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

  • 蜀道难·李白

    中国古代诗歌。唐李白作。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以丰富想象,着力描写了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某些忧虑和关切。全诗47句,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来描写

  • 孟子译注·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

  • 琉璃王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舍卫国波斯匿之子,嗣王位,灭迦毗罗国释种,堕于地狱之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