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解义疏叙
魏何晏撰
梁皇侃疏
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疏【刘向者辟彊之孙德之子前汉时为中垒校尉之官若今皇城使也其人博学经史孔子没后而弟子共论而记之初为鲁人所学故谓鲁论也】太子太傅夏侯胜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成等传之疏【夏侯萧及韦贤父子凡四人初传鲁论于世也】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疏【犹是弟子所记而为齐人所学故谓为齐论也既传之异代又经昏乱遂长有二篇也其二十篇虽与鲁旧篇同而篇中细章文句亦多于鲁论也】琅琊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之疏【此三人传齐论亦以教授于世也】故有鲁论有齐论疏【夏侯等四人传鲁王等三人传齐竝行于世故有鲁齐二论双立也】鲁恭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壊得古文论语疏【汉景帝之子名余封鲁故谓鲁恭王也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于壁中得古文论语皆科斗文字也】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疏【既有三论文皆不同齐论长有二篇一曰问王二曰知道是多鲁论二篇也】古论亦无此二篇疏【齐非唯长鲁论二篇亦长于古论古论故亦无此问王知道二篇也】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疏【古论虽无问王知道二篇而分尧曰后子张问于孔子曰如何斯可以从政矣又别题为一篇也】有两子张疏【一是子张曰士见危致命为一篇又一是子张问孔子从政为一篇故凡论中有两子张篇也】凡二十一篇疏【古论既分长一子张故凡成二十一篇也】篇次不与齐鲁论同疏【古论篇次既不同齐又不同鲁故云不与齐鲁论同也】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説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疏【禹初学鲁论又杂讲齐论于二论之中择善者抄集别为一论名之曰张侯论也】为世所贵疏【此论既择齐鲁之善合以为一论故世之学者皆贵重于张侯论也】苞氏周氏章句出焉疏【苞氏苞咸也周氏不悉其名也章句者注解因为分断之名也苞周二人注张侯鲁论而为之分断章句也】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説疏【训亦注也唯孔安国一人注解于古论也】而世不传疏【世人不传孔注古文之论也】至顺帝之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説疏【汉有马氏亦注张禹鲁论也】汉末大司农郑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以为之注疏【郑康成又就鲁论篇章及考校齐古二论亦注于张论也】近故司空陈羣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之义説疏【此三人共魏人也亦皆为张论作注説也】前世传受师説虽有异同不为之训解疏【自张侯之前乃相传帅受不同而不为注説也】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疏【中间谓苞孔周马之徒至于今谓至魏末何平叔时也多矣言注者非一家也】所见不同互有得失疏【既注者多闻故得失互不同也】今集诸家之善説记其姓名疏【此平叔用意也叔言多注解家互有得失而已今集取録善者之姓名著于集注中也】有不安者颇为改易疏【若先儒注非何意所安者则何偏为改易下已意也颇犹偏也】名曰论语集解疏【既集用诸注以解此书故名为论语集解也】光禄大夫闗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防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顗尚书驸马都尉闗内侯臣何晏等上疏【此记孙邕等四人同于何晏共上此集解之论也】
猜你喜欢 问道卷第四·扬雄 经济文衡续集卷二·佚名 礼记析疑卷四十一·方苞 第十二部分·毛公 卷十一·顾栋高 卷六十二·胡广 卷十一·方苞 总目·乾隆 提要·王安石 卷八十三·佚名 卷十·佚名 帝释品第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全文·佚名 佛说决定毗尼经·佚名 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