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景传

刘景,字可大,河间人。四世祖刘怦,也就是朱滔的外甥,唐右仆射、卢龙军节度使。父刘守敬,南京副留守。

刘景生来正直朴实、好学,善做文。燕王赵延寿征辟为幽都府文学。应历初,迁右拾遗、知制诰,为翰林学士。

九年(959),周人侵犯燕地,留守萧思温紧急上表告变,穆宗皇上想要等到秋天再出兵。刘景劝谏说“:河北三关已经沦陷入敌人手中,现在他们又侵犯燕地,怎么能坐视不理?”皇上不听。适逢刘景因父丧去职。不久,起复任原职。一天,皇上召他草拟赦书,写成之后,留宫数月不下达。刘景上奏说:“按唐制,赦书每天要走五百里,现在延期不发诏,是不对的。”皇上也不予答复。

景宗即位,认为刘景忠实,提升为礼部侍郎,迁任尚书、宣政殿学士。皇上想倚重和任用他,于是在他的笏上写道:“刘景可为宰相。”不久,任南京副留守。当时留守韩匡嗣因为跟从皇上北上,刘景与他的儿子韩德让共同处理京中事务。不久召为户部使,历任武定、开远二军节度使。

统和六年(988),辞官返乡,加兼侍中。不久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赠太子太师。子刘慎行,孙刘一德、刘二玄、刘三嘏、刘四端、刘五常、刘六符,事迹均详于《六符传》。

猜你喜欢
  卷二百·志第一百五十三·刑法二·脱脱
  贪鄙第二十六·吴兢
  卷五徵部·赵璘
  卷二百五十·杨士奇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五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九·佚名
  中兴小纪卷二十六·熊克
  第五卷 唐·缪荃孙
  附录一·佚名
  第二部分:辛亥风雷·喻血轮
  朱滔传·刘昫
  哥舒翰传·刘昫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上·佚名
  三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孙惟信·唐圭璋

      惟信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人。淳熙六年(1179)生,淳祐三年(1243)卒。在江湖颇有标致。多见前辈,多闻旧事,善雅谈,长短句尤工。尝有官,弃去不仕。有花翁集一卷。   失调名   四十九岁自寿   寿花戴了。山童问、华庚多少。

  • 文笔要诀 全文·杜正伦

      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每事至科分之别,必立言以间之,然后义势可得相承, 文体因而伦贯也。新进之徒,或有未悟,聊复商略,以类别之云尔。  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惟,窃闻,闻夫,惟昔,昔者,盖夫,自 昔,惟。  右并发端置辞,泛叙事物也。谓

  • 卷十六·唐圭璋

    ○卜算子人识山侗字。谁晓山侗意。大貌山侗人倚山,故作山侗谜。财色山侗弃。玄妙山侗秘。一日侗乐道成,永占山侗位。○卜算子○燕至清明近。花到清明盛。奉劝清明游赏人,别有清明景。我得清明永。旷劫清

  • 卷八十四·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十一 沈约三 侍游方山应诏 清汉夜昭晢扶桑晓陆离发歌摐阳下【一作发吹垂杨下】建羽朝夕池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 卷九十五·志第四十四·食货三·宋濂

        ◎食货三   ○岁赐   自昔帝王于其宗族姻戚必致其厚者,所以明亲亲之义也。元之为制,其又厚之至者欤!凡诸王及后妃公主,皆有食采分地。其路府州县得荐其私人以为监,秩禄受命如王官,而不得以岁月通选调。

  • 第九十六回 二显官被谴回籍 众党员流血埋冤·蔡东藩

      却说摄政王载澧,因记起光绪帝遗恨,亟图报复,遂密召诸亲王会议。庆王弈劻等,都至摄政王第中,由摄政王取出光绪帝遗嘱,乃是的确亲笔,朱书五个大字。庆王弈劻瞧着,便道:“这事恐行不得。”摄政王道:“先帝自戊戌政变以后,幽居

  • 通鉴续编卷十三·陈桱

    【丙午】钦宗皇帝靖康元年【金天防四年】春正月诏中外臣庶实封言得失○金人入相濬州○梁方平之师溃于黎阳金人遂济河【方平帅禁旅屯于黎阳河北岸金将逹呼布奄至河南守桥者望见金兵旗帜烧断桥缆金兵未得济旣而方平师溃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九 检察人员来了·溥仪

    从一九五三年末起,我们连着学习了三个月的《帝国主义论》。一九五四年三月,学习结束后,管理所迁回抚顺。过了不久,检察机关的工作团来到管理所,开始了对战犯的调查。 后来才知道,政府为了这次调查日本战犯和伪满战犯的罪

  • 卷十四·杨士勋

    ◎成公起九年,尽十八年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传曰:“夫无逆出妻之丧而为之也。”[疏]传“《传》曰”至“为之也”。○释曰:《公羊》以为鲁胁杞,使逆其丧。《左氏》以为鲁人请之,故杞伯来逆。此传不说归之所由

  • 武王践阼第五十九·戴德

    武王践阼三日,召士大夫而问焉,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诸大夫对曰:“未得闻也!”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王齐三日,端冕,师尚父

  • 问第二十四·管仲

    凡立朝廷,问有本纪。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禄予有功,则士轻死节。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授事以能,则人上功。审刑当罪,则人不易讼;无乱社稷宗庙,则人有所宗。毋遗老忘亲,则大臣不怨;举知人急,则众不乱。行此道

  • 提要·苏轼

    【臣】等谨案书传二十卷宋苏轼撰尚书所载皆帝王大政轼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而又长于议论故其诠解经义于治乱兴亡之故披抉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其释禹贡三江定为南江中江北江本诸郑康成逺有端绪但未尝详审经文攷覈水道而

  • 提要·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正蒙初义       儒家类提要【臣】等谨案正蒙初义十七卷国朝王植撰植有皇极经世解别着録是编诠释正蒙於大全所收集释补注集解外取明高攀龙徐德夫国朝冉觐祖李光地张伯行之注列程朱

  • 聘礼第八·佚名

    【题解】 《聘礼》记述诸侯之间相互聘问的礼仪。篇中首先对出聘前的谋事、命使、准备礼物、使者受命、告祢等礼节仪式作了详细说明;接着述及过邦假道、预习威仪、至境迎入、入境展币、主国郊劳、致馆设飧诸礼仪;然后详

  • 襄公·襄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逼阳。公至自会。楚公子贞、郑公孙辄帅师伐宋。晋师伐秦。秋,莒人伐我东鄙。公会晋侯、宋公、卫侯

  • 法句譬喻经沙门品第三十四·佚名

    昔佛在舍卫国精舍之中。为天龙鬼神国王人民说法。时有一年少比丘。晨旦著衣服柱杖持钵至大村中分卫。时大道边有官菜园。外面种黍穄。其田外草中施张发箭。若有虫兽盗贼来者,触网箭发中箭则死。有一端正年少女子独守此

  • 二十三、不思善恶·慧开

      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岭,祖见明至,即掷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   明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   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 卷六十四·性音

    宗鉴法林卷六十四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高安白水本仁禅师(洞山价嗣) 垂语。眼里着沙不得。耳里着水不得。僧便问如何是眼里着沙不得。师曰应真无比。曰如何是耳里着水不得。师曰白净无垢。 天童觉云。白水老人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