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语集解义疏序

梁皇侃撰

论语通曰论语者是孔子没后七十弟子之门徒共所撰録也夫圣人应世事迹多端随感而起故为教不一或负扆御众服龙衮于庙堂之上或南面聚徒衣缝掖于黉校之中但圣师孔子苻应頽周生鲁长宋游歴诸国以鲁哀公十一年冬从卫反鲁删诗定礼于洙泗之间门徒三千人达者七十有二但圣人虽异人者神明而同人者五情五情既同则朽没之期亦等故叹发吾衰悲因逝水托梦两楹寄歌頽壊至哀公十六年哲人其萎徂背之后过隙叵驻门人痛大山长毁哀梁木永摧隠几非昔离索行泪微言一絶景行莫书于是弟子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而实録上以尊仰圣师下则垂防万代既方为世典不可无名然名书之法必据体以立称犹如以孝为体者则谓之孝经以庄敬为体者则谓之为礼记然此书之体适防多途皆夫子平生应机作教事无常凖或与时君抗厉或共弟子抑扬或自显示物或混迹齐凡问同荅异言近意深诗书互错综典诰相纷纭义既不定于一方名故难求乎诸类因题论语两字以为此书之名也但先儒后学解释不同凡通此论字大判有三途第一舍字制音呼之为伦一舍音依字而号曰论一云伦论二称义无异也第一舍字从音为伦説者乃众的可见者不出四家一云伦者次也言此书事义相生首末相次也二云伦者理也言此书之中蕴含万理也三云伦者纶也言此书经纶今古也四云伦者轮也言此书义防周备圆转无穷如车之轮也第二舍音依字为论者言此书出自门徒必先详论人人佥允然后乃记记必已论故曰论也第三云伦论无异者葢是楚夏音殊南北语异耳南人呼伦事为论事北士呼论事为伦事音字虽不同而义趣犹一也侃案三途之説皆有道理但南北语异如何似未详师説不取今亦舍之而从音依字二途并録以防成一义何者今字作论者明此书之出不专一人妙通深远非论不畅而音作伦者明此书义含妙理经纶今古自首臻末轮环不穷依字则证事立文取音则据理为义义文两立理事双该圆通之教如或应示故蔡公为此书为圆通之喻云物有大而不普小而兼通者譬如巨镜百寻所照必偏明珠一寸鉴色六合以蔡公斯喻故言论语小而圆通有如明珠诸典大而偏用譬若巨镜诚哉是言也语者论难荅述之谓也毛诗传云直言曰言论难曰语郑注周礼云发端曰言荅述为语今按此书既是论难荅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然此语是孔子在时所説而论是孔子没后方论论在语后应曰语论而今不曰语论而云论语者其义有二一则恐后有穿凿之嫌故以语在论下急标论在上示非率尔故也二则欲现此语非徒然之説万代之绳凖所以先论已以备有圆周之理理在于事前故以论居语先也又此书遭焚烬至汉时合壁所得及口以传授遂有三本一曰古论二曰齐论三曰鲁论既有三本而篇章亦异古论分尧曰下章子张问更为一篇合二十一篇篇次以乡党为第二篇雍也为第三篇内倒错不可具説齐论题目与鲁论大体不殊而长有问王知道二篇合二十二篇篇内亦微有异鲁论有二十篇即今日所讲者是也寻当昔撰録之时岂有三本之别将是编简缺落口传不同耳故刘向别録云鲁人所学谓之鲁论齐人所学谓之齐论合壁所得谓之古论而古论为孔安国所注无其传学者齐论为琅琊王卿等所学鲁论为太子太傅夏侯胜及前将军萧望之少傅夏侯建等所学以此教授于侯王也晚有安昌侯张禹就建学鲁论兼讲齐説择善而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至汉顺帝时有南郡太守扶风马融字季长建安中大司农北海郑字康成又就鲁论篇章考齐验古为之注解汉鸿胪卿吴郡苞咸字子良又有周氏不悉其名至魏司空颖川陈羣字长文太常东海王肃字子雍博士炖煌周生烈皆为义説魏末吏部尚书南阳何晏字平叔因鲁论集季长等七家又采古论孔注又自下已意即世所重者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张侯所学何晏所集者也

晋太保河东卫瓘字伯玉

晋中书令兰陵缪播字宣则

晋广陵太守高平栾肇字永初

晋黄门郎頴川郭象字子

晋司徒济阳蔡谟字道明

晋江夏太守陈国袁宏字叔度

晋著作郎济阳江淳字思俊

晋抚军长史蔡系字子叔

晋中书郎江夏李充字度

晋廷尉太原孙绰字兴公

晋防骑常侍陈留周壊字道夷

晋中书令颖阳范甯字武子

晋中书令琅琊王珉字季瑛

右十三家为江熙字太和所集侃今之讲先通何集若江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其又别有通儒解释于何集无好者亦引取为説以示广闻也然论语之书包于五代二帝三王自尧至周凡一百四十人而孔子弟子不在其数孔子弟子有二十七人见于论语也而古史考则云三十人谓林放澹台灭明阳虎亦是弟子数也

猜你喜欢
  御制题宋版范祖禹帝学·范祖禹
  卷第二十四·朱熹
  叙意论教乘·德清
  卷十五·刘因
  卷十·刘因
  中庸通卷二·胡炳文
  提要·王充耘
  卷四·赵汸
  卷五·王安石
  卷二十·朱公迁
  卷二十·吕祖谦
  嘱累品第十三·佚名
  卷四百七十八·佚名
  破 妄 显 真·太虚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四·彭定求

        卷454_1 【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时为河南尹)】白居易   鬓毛霜一色,光景水争流。易过唯冬日,难销是老愁。   香开绿蚁酒,暖拥褐绫裘。已共崔君约,尊前倒即休。   卷454_2 【戏招诸客】白居易   黄醅绿醑

  • 薛泳·唐圭璋

      泳字沂叔,号野鹤,天台人。   青玉案   守岁   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罪过梅花料理我。一年心事,半生牢落,尽向今宵过。   此身本是山中个。才出山来便希差。手种青松应是大。缚茅深处,抱琴归去,又是

  • 第三折·佚名

    (夏侯惇领卒子跚马儿上)(夏侯惇云)某乃夏侯惇是也。领十万人马,亲为大帅,与刘、关、张交战。大小三军,摆开阵势。尘土起处,刘关张人马敢待来也。(赵云领卒子跚马儿上,云)某乃赵云是也。奉军师将令,着我与夏侯惇相持厮杀,则要

  • 提要·邓深

    【臣】等谨案大隐居士集永乐大典原题邓绅伯集其散见各韵内者裒集排纂尚得二卷然原本不着其名亦不着时代诸家目录皆不载其书惟集中有逰罗正仲磬沼分韵诗题曰深得一字诸人集贫乐轩赏花分韵诗题曰深得把字则其名当为邓深

  • 石屏诗集目録·戴复古

    别集类三【宋】巻首东皋子诗巻一近古体巻二五言律巻三五言律巻四五言律巻五七言律巻六絶句词臣等谨按石屏集六巻宋戴复古撰复古字式之天台人尝登陆防之门以诗鸣江湖间所居有石屏山因以为号遂以名其集巻端载其父敏东皋

  • 卷二百四十二·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冬十月庚寅朔享 太庙○癸巳奴儿干等处都指挥王肇舟等并暹罗等国正使呵哈麻等五百六十五人来朝贡马赐宴及钞币有差○丙申毛怜卫指挥猛苛不花等来朝贡驼马赐织金文绮袭衣及钞币有差○命故金吾左卫指挥同

  •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十四 曹寅奏谢天恩普惠江南摺·佚名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为恭谢天恩事。伏惟皇上巡视东南,轸念下民,凡经过地方,蠲赋宥罪,欢呼载道。真唐虞之盛,再见于今。臣寅生逢盛世,已属庆幸,乃蒙天恩普惠,下及全家。臣寅母子焚顶捐麋,难以上报

  • 宋孝武宣贵妃传·李延寿

    殷淑仪,是南郡王刘义宣的女儿。容色美丽,笑靥妖娆。刘义宣失败以后,孝武帝秘密地把她娶来,宠爱冠于后宫。借姓殷氏,身边泄密的人许多都被杀死,所以当时没有人知道她的来历。她死了以后,孝武帝常常思念想见到她,于是便做了一个

  • 完颜伯嘉传·脱脱

    完颜伯嘉,字辅之,北京路讹鲁古必剌猛安人。明昌二年(1191)中进士,调任中都左警巡判官。孝懿皇后妹晋国夫人家奴买漆不付钱,伯嘉把牵连到的晋国办事家奴数人拘押入狱。晋国告诉章宗,章宗说:“姨付他的钱,那么家奴就释放了。”

  • 汉制攷卷四·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诗小星抱衾与裯笺裯牀帐也 疏汉世名帐为裯盖因于古郑志今人名帐为裯愿言则笺今俗人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泾以渭浊注泾渭相入而清浊异 疏汉书沟洫志云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潘岳西征赋云清渭浊泾是也方

  • 提要·李光地

    【臣】等谨案榕村语録三十卷国朝李光地撰光地有周易观彖别着録是编为其门人徐用锡及其从孙清植所辑有光地所自记者有子弟门人所记者各注于诸条之后冠以经书总论与论四书者为八卷论易书诗三礼春秋孝经者为九卷论六子诸

  • 第八章 4·辜鸿铭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辜讲在上面提到的相同的情况下,当一个年轻的贵族(孟敬子,

  • 卷二十六·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六礼器此明礼之不可无犹器之不可阙也器有二义一是学礼者成德器之美一是行礼者明用器之制张子曰礼运语其逹礼器语其成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四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四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破时品第三之一复次有作是言。如说已灭未生无体。其理不然。诸有为法前后两际作用虽无而体恒有。分位别故三世不同。无必不生有定无灭。为破

  • 菩萨藏经·佚名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万二千菩萨。是时长老舍利弗承佛神力。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礼佛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忏悔灭罪。速

  • 浮石禪師諸會語錄序·通贤

    浮石禪師刻福城語錄竟,請余為之序,既而檇李、松陵、廣陵諸會語錄次第刻成,復以全錄序為請。余之序福城錄也,舉善財南詢因緣,謂師於妙峰頂上親見德雲,了畢大事。再舉文殊採藥因緣,拈出師一片老婆心,與四海禪宗點眼,此中是草?是藥

  • 离峰老人集·于道显

    离峰老人集,金朝全真派道士于道显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乃于道显诗集,共收诗四百二十余首。诗词内容大致劝人看破名利爱欲,遁入玄门学道修仙,使心念清静,惜气凝神。如〈示人〉诗云:「为佛为仙在寸心,可能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