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

周官新义      礼类一【周礼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周官新义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宋王安石撰安石事迹具宋史本传晁公武读书志曰熙寜中置经义局撰三经义皆本王安石经説三经书诗周礼也新经毛诗义凡二十卷尚书义凡十三卷今并佚周官新义本二十二卷明万厯中重编内阁书目尚载其名故朱彛尊经义考不敢着其已佚但注曰未见然外间实无传本即明以来内阁旧籍亦实无此书惟永乐大典者所载最伙葢内阁书目据文渊阁书目文渊阁书目即修永乐大典所徴之书其时得其完帙故采之最详也考蔡绦铁围山丛谈曰王元泽奉诏为三经义时王丞相介甫为之提举诗书葢多出元泽及诸门弟子手周官新义实丞相亲为之笔削者政和中有司上言天府所籍吴氏资多有王丞相文书于是朝廷命藏诸秘阁用是吾得见之周官新义笔迹犹斜风细雨诚介甫亲书云云然则三经义中惟周礼为安石手着矣安石以周礼乱宋学者类能言之然周礼之不可行于后世防特人人知之安石亦未尝不知也安石之意本以宋当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又惧富强之説必为儒者所排击于是附防经义以钳儒者之口实非真信周礼为可行迨其后用之不得其人行之不得其道百丛生而宋以大坏其弊亦非真縁周礼以致误罗大经鹤林玉露咏安石放鱼诗曰错认苍姬六典书中原从此变萧踈是犹为安石所绐未究其假借六蓻之本怀也因是而攻周礼因是而攻安石所注之周礼是寛其影附之巧谋而科以迂腐之薄谴矣故安石怙权植党之罪万万无所辞安石解经之説则与所立新法各为一事程子取其易解朱子王应麟均取其尚书义所谓言各有当也今观此书惟训诂多用字説病其牵合其余依经诠义如所解八则之治都鄙八统之驭万民九两之繋邦国者皆具有发明无所谓舞文害道之处故王昭禹林之奇王与之陈友仁等注周礼颇据其説

钦定周官义疏亦不废采用又安可尽以人废耶安石神宗时所上五事劄子及神宗曰録载安石所引周官及杨时龟山集中所驳平颁兴积一条其文皆在地官中今永乐大典阙地官夏官二卷其説遂不可考然所佚适属其瑕纇则所存者益不必苛诋矣安石本未解考工记而永乐大典乃备载其説据晁公武读书志盖郑宗顔辑安石字説为之以补其阙今亦并録其解备一家之书焉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妄瑕第二十六·佚名
  卷下·韩愈
  卷七十八·湛若水
  洪范明义卷下之中·黄道周
  卷二十九·李明复
  卷二百五十五·秦蕙田
  别通篇第三八·王充
  卷六·高闶
  箴膏肓·郑玄
  卷二十二目录·乾隆
  昭公·昭公十三年·左丘明
  广说品第二十四·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首·王亨彦
  卷十二(云门宗)·佚名
  法华义记卷第八·法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三 刘昉·魏徵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大司农。从魏武入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昉性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 ,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不悆,

  • 志七 乐志下·薛居正

    周广顺元年,太祖初即大位,惟新庶政,时太常卿边蔚上疏请改舞名,其略云:“前朝改祖孝孙所定十二和之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请改《治安》为《政和之舞》,《振德》为《善胜之舞》。前朝改贞观中二舞名,文舞曰

  • 大婚解第四·王肃

    孔子侍坐于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孰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公曰:“敢问为政如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六·杨仲良

      神宗皇帝   取洮河兰会下   元丰四年九月丙申,熙河路都大经制司言:『九月乙酉,收复兰州。兰州古城东、西约六百余步,南、北约三百余步。大抵自西市新城约百五十余里,将至金城,有天涧五六重,仅通人马。今招纳已多,若不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纪昀

    列传唐 【四十四】○唐四十四元载王缙【黎干】杨炎【庾准】严郢窦参【吴通元】元载王缙杨炎严郢窦参△元载元载字公辅凤翔岐山人父升本景氏曹玉明妃元氏赐田在扶风升主其租入有劳请于妃冒为元氏 【旧书载母携载适景升

  • 一四六四 湖北巡抚福宁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佚名

    一四六四 湖北巡抚福宁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日湖北巡抚臣福宁跪奏,为遵旨查缴《纲目续编》,循例汇奏,仰祈圣鉴事。窃照乾隆四十八、九年内先后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多有议论偏谬

  • 卷六 邻交志上三·黄遵宪

    华 夏日本明正帝正保三年丙戌,时我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既三年矣。我大清龙兴东土,声威所播,先及呖谷,莫不震砻。又当德国氏执政权,方欲以文治致太平,故二百余载彼此安和,海波无警。是年八月,郑芝龙奉明唐王聿键意,赠书暨方物,乞

  •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九。·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二九卷年表上零一年表上。○海东有国家久矣。自[箕子]受封于[周]室,[卫满]僭号于[汉]初

  • 显宗传·宋濂

    显宗光圣仁孝皇帝,名甘麻剌,裕宗长子。母为徽仁裕圣皇后,姓弘吉剌氏。甘麻剌由祖母昭睿顺圣皇后抚育成人,每日侍奉世祖不离左右,言语谨慎,但言无不尽。至元中,奉旨镇守北边,叛王岳木忽儿等闻甘麻剌至,望风请降。接着,都阿、察八

  • ●原序·袁守定

    余弱冠幸售未尝学问年未三十即登仕版尔时实无所挟持以为长民之具幸所厯三县一州民淳俗美因得藏拙与士民相调习而一时当事大人大加器异至不以所属之礼待之可谓逾分矣既而老母抱疴违例乞养抚军虞城许公谬以通省第一贤能

  • 第十章 后汉衰乱·吕思勉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上后汉外戚之祸,始自章帝时。帝后窦氏,融之曾孙。父勋,尚东海恭王女沘阳公主。永平中,融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勋坐事死洛阳狱。建初二年,后与女弟俱入掖庭。明年,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后宠幸殊特,专固

  • 杨维桢·周诒春

    杨维桢 字维桢。年三十一岁。生于四川新津。本籍住址。四川新津花桥子。已婚。女一。初学于日本东京成城学校。上海复旦公学。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习采矿冶金科。民国三年。得矿工程师学位。

  • 引用姓氏·盛世佐

    仪礼集编引用姓氏周左氏【丘明】孟子荀氏【况】公羊子【高】谷梁子【赤 一名淑字元始】秦孔氏【鲋 子鱼】汉伏氏【胜】韩氏【婴】毛氏【苌】贾氏【谊】戴氏【德 延君】孔氏【安国 子国】戴氏【圣 次君】司马氏【

  • 佛藏经往古品第七·佚名

    佛告舍利弗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大庄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十八百万亿岁。有六十八百万亿大弟子众。其佛灭後舍利流布。如我灭後无有异也。正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八   佛子何者是菩薩摩訶薩真如相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正念明了.其心堅住遠離   迷惑.專意修行深心不動成不壞業.趣一切智終不退轉.志求大乘勇猛無畏.植

  •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李叔同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庚辰地藏诞日在永春讲王梦惺记旧时王谢堂前燕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言拟偕林子坚居士等将来普济寺,请予讲经。斯时予曾复一函,俟秋凉后即入城讲《金

  • 佛说四谛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比丘便从佛闻。佛便说是。比丘真正法说。为是四谛。具思惟见开了分别发见。若所有比丘过世时。从如来无所著正觉。是亦从是

  • 月季花谱·佚名

    清代月季专著。作者自署评花馆主,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仅知为江苏人。成书年代亦不详。全书分为浇灌、培壅、养胎、修剪、避寒、扦插、下籽、去虫、品种共9目,品种一节列举吴下月季著名品种名称55个,并记载有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