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鱼堂剩言卷五

看张尔公大全辨见其于朱子分析处必强辨其合如大学三纲领至善在明新外朱子或问云虑其礼虽粗复而有不纯己虽粗克而有不尽其说精矣而必辨之曰有不尽不可谓之克有不纯便不可谓之复粗克粗复之说似是而非八条目正修在诚意外朱子小注云在官街上差了路其说精矣而必辨之曰信如朱子所云则是诚意尚有缺陷幸有正修两段可以补其不足果尔则子思孟子之言诚身而不及正修其差错宁有己乎正修两传虽属身心工夫仍在诚意噫是未知朱子所谓必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也

阅黄太冲文知山阴之学其病只在不知朱子所谓析之极其精合之尽其大二语故朱子分八条目而山阴则以诚意为了义曰致知致此也格物格此也朱子以主敬置八条目之外而山阴则以诚意当主敬太冲与姜定庵书云致知之外乃澄然未发之体因觳觫而不忍因乍见而恻隠此知之已发者吾之所致者在澄然之体由澄然而发见发见者无所容吾致也噫如此说则朱子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一语如何解乎

先儒谓格物之外无致知工夫此言有味盖舍格物而言致知工夫则惟有良知耳良知不可恃也惟有主静耳主静亦不可恃也

讲致知格物见朱子言用力之方云或考之事为之着或察之念虑之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之讲论之际愚意此四句中皆有学问思辨在

宋昆友以所作致知格物文示余曰学术异同俱自此句始故欲借此以正世之谬其文大抵谓格物工夫紧接小学小学之后知识渐开亦渐淆故格物者所以扩充其聪明范围其知识者也岂无生知良知而生知不恒有良知不可恃也做格物工夫似偏似涣而不厌其偏不厌其涣循其缓急轻重审其难易浅深由其当然以及其所以然由勉而几于安此所以为小学之终而大学之始也致知在格物犹曰致知者必教之格物云耳全在教者主张其论甚正

鱼裳兄弟来予举盘铭及切磋琢磨之义商之旗公谓茍日新三句内句句皆有切磋琢磨工夫予首肯之

讲如保赤子节因思天下事皆不可不学而能此只指一点诚心说耳即保赤子中亦有许多事须学而能此縁在致知格物后故只重一点诚心说讲论语序说辨孔子始生之日查春秋大全公羊言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谷梁则书庚子于十月之后以此年十月庚辰朔考之则十一月无庚子庚子乃十月二十一日也谷梁是而公羊非周十月今八月是孔子生日为八月二十一日无疑也然以史记考之则孔子之生乃在襄公二十二年杜预亦主之朱子论语序说用史记生年而序公羊月日于下于是说者自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推之除朔虚六日则以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庚子为孔子生日寔今之八月二十七日也二说未详孰是通考吴氏程取索隠之说谓史记以周正十一月为属明年故误而朱子因之当再考大抵以为二十一日生则当是己酉岁生七十四歳以为二十七日生则当是庚戌歳生七十三岁

宋昆友论人不知而不愠云人非必君相一家之中父子兄弟亦人也如舜之处顽嚚而克谐以孝即所谓人不知而不愠也

无友不如己者湏先看道之同不同若道先不同了又不必论如不如又湏看心术之同不同若心术不同矣亦不必论如不如此不如己者与损者三友及道不同二章有别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此特自其一边言之耳有必闻者亦有必不闻者如横征暴敛之事岂肯使夫子知之

不失其亲一句工夫最难一有所失费许多深思逺虑只救得一半

评奚士柱由诲女一节文见得注中所谓自欺不是掩饰只是气粗不能自知

看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二句文觉得此章即是一贯道理

魏庸斋疑好仁恶不仁隠居求志行义逹道见过内自讼好徳如好色颜曾漆雕开仲弓子路南容尽足以当之何云未见张篑山答之有二意一则云夫子所叹未见或偶以此勉人或有所感而云非竟以为空谷足音一则云夫子生平无一日非望道未见之心则是数者尚不能以信诸己安能以信诸人此又是就其极而言当合看末又言此仍非必不可几之事诚能从内自讼做起由勉归熟安知不将旦暮遇之尤妙

与学生论子出一题宜主教不躐等说时文多乱拈

忠只是一心恕则千变万化做得未熟忠自忠恕自恕做得熟了忠自能恕忠信亦然忠是一心之诚信是随事之诚忠到熟时自无不信未到熟时固有忠而不信者

喻义喻利皆有一贯气象君子之心融洽于义发出来无非是义小人之心融洽于利发出来无非是利

吾斯之未能信一语意味深长盖大纲之信犹易节目之信最难知处信犹易行处信最难顺处信犹易逆处信最难

漆雕开已见大意而能谦退精进所以子说如陈清澜学蔀通辨亦可谓已见大意但少此一段气象

心有已发未发之分其发也又有存心处事之分当理而无私心乃是合存心处事言之

不贰过之境界其难处有二一则因循怠忽牵制过将复生一则虽有心改过而见识未到如因噎废食矫枉过正亦是贰过

张篑山集内有与魏庸斋论寻孔颜乐处庸斋云舍功问效如舍舟渡水舍梯登屋终日寻不能得否则讲说髙妙动渉禅机茫无把捉不若溯流穷源从切实下手处寻去水到渠成自有乐地篑山云乐者即吾之本体成之性得之天非从外面搀和非从后来添设独恐为境迁为物挠为欲蔽遂举本来乐体被无端怨尤填胸满膺非用一番工夫一番寻求便说旷逹放诞总非向来真乐又云识本体固难复本体尤难二先生说寻字最好皆本集注朱子之意庸斋又云从何寻曰下学上逹克己复礼篑山又自述其山房旧有扁命云寻孔颜乐处聨云问孔子何以乐曰发愤忘食问颜子何以乐曰既竭吾才又云言孔颜乐处即知思孟乐处皆足补集注所未及

博施济众修己以敬二章一是顺说一是逆说合看可见体用之妙

亡而为有三句无忌惮之小人如此乡愿亦如此此二种人皆与有恒相反一则务以惊人一则务以悦人

看读书录见文清云知崇如博文礼卑如约礼又云道问学是知崇尊徳性是礼卑觉中庸论语得此豁然

阅席生衣敝缊袍章文见包孝肃海忠介犹不免以是道为臧

圣人屏气似不息不是升堂时始屛是无刻不调其气故虽升堂时自下而上气易动而不动

与席生讲克己二字云己能入于视听言动亦能入于喜怒哀乐子臣弟友礼乐刑政能急能缓能显能隐有刚有柔有克伐怨欲意必固我或生于气质或生于习俗千态万状而总名之曰已

曾点之春风沂水即子思之鸢飞鱼跃盖以道极于至大而无外而仅于兵农礼乐求之则狭矣道入于至小而无间而仅于兵农礼乐求之则粗矣随时随处随人皆有当然之理有一毫缺欠便非所以报知己今日有一毫欠缺他日便难保其无欠缺此即伊尹一夫不获时予之辜耕莘乐道意思故谓其有尧舜气象但点只此见得未能行得漆雕开所未信者亦是指此境界

篑山语录云曾点之乐是日月至焉之乐颜子之乐是三月不违之乐但有生熟之分皆是实见与虚见不同看得最好

子路虽称忠信明决片言可以折狱然狱亦有子路所不能决者或人虽服而理未合或事可疑而情难得非忠信明决之无用盖子路之忠信明决与圣人之忠信明决犹有间也亦有圣人之所不知不能者

夫子言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见圣人论治与综核之治真有天壤之别综核之徒论选举未有不急防人之欺蔽者圣人则所重在举尔所知盖在我一段至诚之念正大之气未有不能动人者何患贤才之不可尽知耶若沾沾以综核为事则是名家之所为一法立而一弊生其为纷扰不亦甚乎此当与视观察者同看

刁蒙吉讲冉子退朝章云注谓正名分者正政之名则为君之分正事之名则为臣之分也讲名分二字最明春秋之末渐成一利口世界庄子一书以利口谈理战国策一书以利口议事夫子所以思木讷之近仁然则思刚毅者何曰此则以乡愿多也

朋友切切偲偲分数要看是何等様朋友当何等様切偲其性情有刚柔之不同其病痛有深浅之不同其与我交又有久暂之不同虽皆当切偲然其中分数湏当酌量

看念台学言见其论升沉得失之际不能彻底澄清一日乗间又窃发因思克伐怨欲不行不但是不行到外面呌不得仁就使连念头都禁住了而其根尚潜伏如程子之见猎毕竟有时而发亦呌未得仁阳明病疟之喻正是此意中庸所谓无所偏倚是无纎毫病根潜伏也既又思之朱子言心之未发如鉴空衡平无正不正之可言又曰未发之前气不用事若与此不同何故曰朱子所言是就无病之人说无病之人只怕得发时走作若有病根潜伏则当其未发便呌不得无偏倚

先觉二字有觉之而有以制之者有觉之而不必有以制之者亦有竟不觉而无碍其为先觉者

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自世俗观之不由于天便由于人故天无处不可怨人无处不可尤自君子观之只是我认理不精处置得不停当无天之可怨无人之可尤

不怨不尤之义真妙天之可怨处亦多矣人之可尤处亦多矣大抵天人多囿于气质中我以义理律之则见其可怨尤我亦以气质衡之则益见其可怨尤惟静以听之而止尽我所当为久之天与人亦当见谅即未见谅而我之浩然者质之义理而无愧怍此圣人所谓知我其天也

或言子贡闻一贯之语倘有人问之曰何谓也当如何应之余曰应之曰夫子之道居敬穷理而已或疑敬字不属知余云敬统知行

世衰道微君子独卓然秉正羣起而咻之者不知凡几也我既不能过化存神又未能磨不磷湼不淄而与之相为谋危矣非为所诱而不知则日角胜而不已故夫子告之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此为大贤以下言之也不相谋有二法一如孟子之待杨墨一如孟子之待乡愿非徒弃之而已也故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阅子张问仁节会墨因思圣门所谓仁者岂非所谓一乎仁则一矣

勇而无礼是轻浮一流果敢而窒是执物一流勇与刚之分亦如此

逸民章多就其清一邉言不比孟子分清和

阅山东首题墨见其以平实淡漠虚静等字讲夫子之墙最妙乃知墙如中庸之言絅宗庙百官犹中庸之言锦絅在外人便不知其锦大全中未有此说然却不可易讲墙字要求着落犹由之瑟章堂室字须有着落也大全中不曾说到此愚前看大全时亦不曾见及此

猜你喜欢
  卷十五 洛诰第十五·孔颖达
  卷一 一之二·孔颖达
  用兵第七十五·戴德
  孝经集传卷四·黄道周
  卷四·项安世
  卷十一 古文孝经·钱时
  卷五·盛世佐
  成唯識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佚名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略评·太虚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佚名
  第十八卷·佚名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五卷·宝亮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侍讲伯淳(养蒙先生集)·顾嗣立

    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少善书法,宋末应童子科,□宗命给巨笔大纸写之。伯淳书天字在纸中间以进,诘之,对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宗喜,遂中选。寻举进士,累除太学录。元至元二十三年,用荐者言,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

  • 卷59 ·佚名

    崔敦礼 对竹有感 庭前抱节君,五年不见汝。 去时双玉槊,枝叶稀可数。 归来儿孙多,已满寸金土。 竹盛人凋零,攀枝泪如雨。 崔敦礼 固城湖 舟泊楚城下,当风十顷湾。 凉生冰鉴面,人在玉壶间。

  • 卷七百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十联句裴度春池泛舟联句【此首又见刘禹锡张】度 刘禹锡 崔羣【籍集字敦诗清河人元和中户部侍郎同】【平】 贾餗【章事河南人太和中中书侍郎】 张籍凤池新雨後池上好风光【同平章事

  • 第七十八回 六龄幼女竟主中宫 廿载使臣重还故国·蔡东藩

      却说燕王旦与广陵王胥,皆昭帝兄。旦虽辩慧博学,但性颇倨傲;胥有勇力,专喜游猎,故武帝不使为储,竟立年甫八龄的昭帝。昭帝即位,颁示诸侯王玺书,通报大丧。燕王旦接玺书后,已知武帝凶耗,他却并不悲恸,反顾语左右道:“这玺书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万历二年八月壬寅朔除原任云南佥事石盘于广东升湖广副使边惟垣为浙江参政○两淮巡盐御史王琢玉题称两淮运司所属吕四等三十场大旱之后加以恶风暴雨江海骤涨人畜渰没廪盐漂没庐舍倾圯流离饥馑请乞赈恤灶丁户部覆议将

  • 第五节包·佚名

    第一诉状及批具告状人洪天,为踞地恃强,侥吞工银,乞恩究追,以免赔累事。窃天原籍澎湖,寄居车城,素本泥工为活。去年八月间,有头沟庄民张光进,雇天与伊起瓦厝五间,包倩做泥水,言约工银一百一十元,先交过定银五元,并陆续支领,共领过银

  • 一三七九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三七九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浙江巡抚臣福崧跪奏,为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遵例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改本一部,钦奉谕旨令将抽

  • 一一五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将四库全书底本汇交翰林院收贮折·佚名

    一一五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将四库全书底本汇交翰林院收贮折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臣永瑢等谨奏,为酌定存贮四库全书底本事。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钦奉谕旨:前经降旨,各省藏书家所呈书籍,于办毕后卽行发还。至督

  • 卷七十九·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九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庚午谕按察使衔纳世通豫筹擒贼撤兵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纳世通领兵四百名防同永贵努三追捕戕害德舒之吗哈沁等谅可立就擒获着?谕纳世通如贼事竣所领兵丁或遣

  • 卷五十一·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五十一乾隆二十三年二月甲申副都统顺徳讷等疏奏擒获库鲁特宰桑摩罗等顺徳讷等奏言臣等带领官兵从察罕岭向乌隆古哈卜塔克拜塔克前来十二月十八日据哨探伊萨穆等报称和博克河有十余骑

  • 王镇之传·沈约

    王镇之字伯重,琅笽临沂人,是隐士王弘之的哥哥,曾祖王訥,是晋代的骠骑将军。祖父王耆之是中书郎,父亲王随之,是上虞县令。王镇之开始当琅笽王卫军行参军,出外补任剡县和上虞县令,在任上都有能干的名声。内史谢车酋请王镇之当山

  • 卷五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六职官考太府监【元度支监附】【臣】等谨按宋以前俱称太府寺今考辽金元皆改名监故从後名宋太府寺官有卿少卿各一人丞主簿各二人【臣】等谨按太

  • 古乐经传卷二·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乐记乐记盖孔门之遗书先儒以爲公孙尼子次撰而曰通天地贯人情辨政治其语精矣然又谓河闲献王与诸生等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爲乐记则似此书爲汉儒编辑盖当时礼乐道微传说不同故也又刘向校书时得乐记二十

  • 礼记析疑卷十一·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礼器措则正施则行措则正礼之体也施则行礼之用也 正如易大传静而正之正言不用时其礼自具于事物之中如竹箭之有筠也以竹与均成字似当为竹节谓其长短畧均也竹有节所以约束而能固礼亦君子之所以自约束

  • 中观论疏卷第二(本)·吉藏

    释吉藏撰因缘品第一不生亦不灭下第二重牒八不解释。前已略出三种方言。但八不既是众经大意此论宗旨。略释难明。广敷乃现。以去仁寿三年三月二日。江南学士智泰来至皇朝请述所闻。遂为其委释开为十门。一大意门。二寻

  • 卷第十一·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一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之四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长老难陀优波难陀冬盛寒时。著厚纳衣。敷暖床褥。头上著帽脚著富罗。前然炉火。有二外道。黑色碧眼寒颤而来。

  • 梅花诗·邵雍

    《梅花诗》,是北宋时期易学家邵雍所作的十首预言诗。其与刘伯温烧饼歌、李淳风袁天罡的推背图、诸葛亮马前课、姜太公乾坤万年歌、步虚大师预言并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预言。由于历代均严禁此类谶书,该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又

  • 庐陵官下记·段成式

    传奇小说集。二卷,唐段成式撰。 《新唐书》、 《崇文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均入小说家。今书已残,仅南宋曾慥《类说》及宛委山堂本《说郛》,曾录其若干则,从中可以窥见其书之一斑。书中所记皆琐细之事、物,篇幅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