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语精义卷十下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十下

宋 朱子 撰

尧曰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伊川曰允执其中中怎麽执得识得则事事物物上皆天然有个中在那上不待人安排也安排着则不中矣

范曰舜之德如尧禹之德如舜故三圣相授而同一辞天之历数在尔躬者奉天也允执其中者正心也四海困穷者子庶民也尧授舜舜授禹皆以困穷为托使四海困穷有不获其所则天禄永终矣此尧舜传天下之要法也

游曰有一言而足以尽至治之要曰中而已盖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岂执一云乎哉不偏不倚适当其可而已譬之权衡之应物曾无心於轻重抑扬高下称物平施无铢两之差此其所以为时中也与尧舜禹三圣授受之际所守者一道允执厥中乃传心之密旨也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伊川曰此少一汤字当云汤曰予小子履也

横渠曰帝臣不蔽言桀有罪已不敢违天纵赦既以克之今天下莫非上帝之臣善恶皆不可揜惟帝择而命之已不敢不听

范曰汤之德莫如罪已以一玄牡告上帝者请桀之罪也有罪不敢赦者求己之罪也书曰罪当朕躬弗敢自赦又曰尔有善朕弗敢蔽帝臣者贤人也贤人不敢蔽而用之者所以事天也非天子所得专故曰帝臣人有善不蔽已有罪不赦以其简在帝心皆不敢自私也一身之罪不及万方万方之罪及诸一身此汤之至德也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明道曰至亲不如仁贤

范曰武王大赉於四海所赏者善人非富淫人也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天下之至公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亦武王之德也

谢曰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有内圣之德必有外王之业其所以存心一言以蔽之曰公而已尧舜禹汤或传或继其考之天则历数有归稽之人则惟德是辅何尝必天下戴己与故夫子历叙圣人之语以见其用心然则学者苟能操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所以不为之心则帝王之道岂远乎哉其视曹孟德司马仲逹之辈真如穿窬矣况於锱铢不义之富贵与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寛则得衆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公公则说

明道曰自尧曰咨尔舜至公则说二帝三王之道後世无以加焉孔子所常言故弟子序而记之夫子之得邦家者亦犹是也

范曰臣谨按武成曰重民五教惟食丧祭其余不见於经臣窃以为皆书之文也孔子序书断自尧典大其以天下禅也二帝三王之道所以为後王法故自尧典以下又撮取其要语而尝引述之以此圣人之所学也如有用孔子者将举而措之天下之民如其不用则传之以为万世之法也

吕曰天命在已以相授尧舜禹也禀天之命任天下之责汤也好仁奨善任百姓之责修政厚民急所先务武王也

谢曰法度皆生於权量礼乐政事所出故不可不谨徒善不足以为政故法度当审无人不足与有行也故废官当修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皆人心之所欲灭国絶世虽其自取也然其先固尝有德於民矣不可使之不血食也爵禄天下之所公其贤者不宜使之在野故逸民不可不举食以阜其生丧祭以厚其往为天下之急务也寛则得衆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皆所以结民心而维持之盖其道当如此非违道以干天下之说而归已也

杨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三圣之相授汤武之征伐其事不同其道则趋於中而已夫论语之书皆圣人微言而其徒传守之以明斯道者也故於终篇具载尧舜咨命之言汤武誓师之意与夫施诸政事者以明圣学之所传者一於是而已所以着明二十篇之大旨也孟子於终篇亦历叙由尧舜至汤由汤至文王由文王至孔子或见而知之或闻而知之皆此意也五器始於权终於量法度所从出也任官所以行法度也则人存而政举矣故四方之政行焉夫有国有家以传其後皆有德在民而民之不能忘也逸民亦民之望也因民之不能忘而继之因民之望而举之故天下归心焉武王克商有未及下车而封者释箕子之囚表商容之墓用此道也夫民为重以食为天重民食所以厚其生重丧祭所以厚其死使民养生送死而无憾王道之始也居上不寛则下无所措手足故寛则得衆未信而劳其民则民以为厉已故信则民任焉因循而弗励则虽尽力而事不举故敏则有功以德行仁则公以力假仁则私而已民虽驩虞非心说也故公则说公则王道成矣传曰公乃王此之谓也

尹曰孔子当周之末不得见二帝三王之治故尝讽诵其言而思其人弟子所以类而记之使夫子之得邦家其治道当有表见於世岂徒咏其言而已乎

子张问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衆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明道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如耕稼陶渔皆因其顺利而道之

范曰程颐曰子张之问孔子必敷陈而告之臣以为尊五美屏四恶不惟以告子张人君为政皆当以为法也亦犹齐景公之问政司马牛之问君子所告者虽一人而凡为政者与君子者皆然也

谢曰为人上者有土地有人民有财赋有赏罚皆所谓有崇高之利势也可以惠人可以劳人可以从欲可以骄泰可以责成可以取予虽以无道行之犹可以虐蒸民暴天物然为政之道不如是故为政之方必以尊五美屏四恶为至要之不累於一已而存物之所为乎惠而不免於费者其府库之财乎以府库之财与人焉得人人而给之至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因四时之和因原隰之利因五方之财以阜物以厚生使民不饥不寒者何费之有劳而不免於怨者其劳人自安乎择可劳而劳之者以佚道使之故也惟喜康共不常厥邑可也其究安宅百堵皆作可也如此何怨之有欲不免於贪非杀人以求土地则敛以殖货财也若夫非仁无欲也则害人而可养人者犹且不为况咈百姓以从已之欲乎不侮鳏寡故得百姓之欢心文王所以造周也在人上故谓可以骄人其可以得人乎然为政之道不尊则民不信不信则民弗从必欲使人仰之如日月尊之如神明故虽不骄也而有泰存焉克寛克仁彰信兆民成汤所以宅商也在人上故谓可以威人其可以得人乎然为政之道必使进退可度容止可观望之似人君有以则象畏爱可也故虽不猛也而有威存焉敎之不改则过在下不教而诛则过在上是罔民也与匿为物而愚不识者同故谓之虐古之人以五戒然後刑罚所以警昏愚惩怠慢也於此可以责成矣未尝戒则彼且乌知先後缓急之所向遽以视成岂不暴乎令严者欲其不犯故聚衆而誓之垂象以晓之读法以喻之令下慢而欲上之严其可得乎是以谓之贼贼仁故也为上之道取予可以自专可以无予则不疑可以予则不吝犹之与人疑也出纳之吝吝也此之谓谨出纳则可为政则不可故谓之有司

杨曰惠而知为政故不费以佚道劳之故不怨欲仁则求诸已故不贪敬而无敢慢故虽泰而不骄庄以莅之而民敬故虽威而不猛不教而杀非仁民也故谓之虐未尝戒而责事之成非为之以渐也故谓之暴令以示期也令慢矣而致期焉不至则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上罔民而可为也故谓之贼贼者贼人之谓也非其义一介不以与人不为吝义在可与而惟出纳之吝在有司则为善在为上则为恶天下之事亦惟当其可而已

尹曰问政者多矣未有如此之备者也故记以继帝王之治则夫子之从政可知矣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伊川曰易曰乐天知命通上下而言之也圣人乐天则不须言知命言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者尔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是己命者所以辅义一循於义则何庸断之以命哉若夫圣人之知天命则异乎此 又曰不知命见患难必避遇得丧必动见利必趋则何以为君子然圣人言命盖为中人以上者设中人以上於得丧之际不能不惑故有命之说然後能安若上知之人更不言命惟安於义借使求则得之然非义则不求此乐天之事也上知之人安於义中知以上安於命 又曰知言之善恶是非乃可以知人孟子所谓知言是也必有诸已然後知言知言则能格物而穷理

范曰知命所以事天也知礼所以修身也知言所以治人也知所以事天知所以修身知所以治人则君子之事备矣此所以为终也

谢曰知命知礼知言此进德修业之大要阙一不可也知命非君子之成名与五十而知天命立言则同其要则异犹言学君子者不可以不知命也富贵可淫不知命故也使知富贵在天则安得而淫之威武可屈不知命也使知死生有命则安得而屈之其为君子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礼者理也知之则为知知崇天也履之则为礼礼卑地也一退一进一俯一仰耳目所加手足所措盖有妙理存焉理可行也谁得而止之理可止也谁得而行之此之谓立苟不知理之所在则谓地盖厚将何所措而可圣人患不知人或谓学当自知而已何汲汲於知人也是不然仁人固可亲也彼且不知人乌知仁人何如也佞人固可远也彼且不知人乌知佞人何如也君不知人不可以择臣臣不知人不可以择士士不知人不可以取友知人如此其急然不可以智巧知也盖人之才识因言以宣故惟知言者可以知之古人有行年四十而不见知乃公者使乃公事上接下与人交尽如知子也岂不殆哉此与无目同如晏婴知矣不足以知仲尼盖仲尼之言婴所不知故也淳於髠得齐王眉睫之间而不知孟子盖孟子之言髠所不知故也至於求知言之道则不可以规矩凖?论系其所养如何耳又曰不知礼无以立使人皆能有立天下有治而

无乱

杨曰命非尽心知性不足以知之不知命则治身行己人欲之私得以乱之也何以为君子知礼则不疑其所行故立孟子不与王驩言礼也不知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则居之不安矣尚能有立乎詖辞不知其所蔽淫辞不知其所陷邪辞不知其所离遁辞不知其所穷则人之心术隐矣其能知人也难矣哉易曰知崇礼卑盖知足以知性知天故崇礼可履而行故卑崇卑其犹天地设位乎天尊地卑而乾坤定知礼成性而道义出其义一也夫论语之书盖圣贤之微言为学之大方也其言性与天道备矣学道而不蕲於上逹不足为善学道而不知礼以行之是以苟知而已非己有也故言知命则亦维知礼【疑】以知崇礼卑之意为此道者其本在乎知言知言之要而於此书力求之则圣之所以为圣贤之所以为贤可考而知也学道而不知圣贤则无以为学也故论语以是终焉

尹曰知命者知命而安之穷通得丧无所动其心故可为君子知礼则动不违於理故能立知言则得其情实故能知人知所以事天知所以修身知所以治人则君子之事备矣弟子记此以终篇得无意乎今之学者少而读之老而不知一言为可用不几於侮圣言者乎夫子之罪人也可不念哉

论语精义卷十下

 

猜你喜欢
  卷一 天子章第二·邢昺
  卷之八 本经训·高诱
  卷第六·朱熹
  卷二十八·湛若水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三·周祖谟
  卷十二·李廉
  卷十一·胡士行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九章 全道·林语堂
  予学原文·许劭
  卷十三·康熙
  书虚篇第十六·王充
  卷十·惠士奇
  卷七·佚名
  初转法轮与摩诃菩提·太虚
  虔诚的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五出 表忠·姚茂良

    【满庭芳】〔生上〕高驾云骈。轻摇风斾。鹏程万里须臾。阴兵随从。前后列旌旗。〔小生小外〕瞬息天涯咫尺。奔腾骏马频嘶。〔合〕威灵着。云屯雾拥。来往疾如飞。〔生〕忠烈从前少。威名到处闻。生为忠义将。死为正

  • 卷七十九·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九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杨万里退休集钞三三径东园新开九径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九种花木各植一径命曰三三径云三径初开自蒋卿再开三径是渊明诚斋奄有三三径一径

  • 唐温如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唐温如,生平不详。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诗鉴赏 此篇是晚唐诗人唐温如惟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记载。这首诗倒很

  • 列传第四十二·李延寿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 子消难 裴藻 兄子膺之 窦泰 尉景 娄昭 兄子睿 厍狄干 孙士文 韩轨 段荣 子韶孝言 斛律金 子光 羡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祖通,仕沮渠氏,为中书舍人。沮渠氏灭,因徙居北边。及腾贵,魏朝赠司徒。父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三、被曾静奉以为师的吕留·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近世晚村夫子学问足,本领济,大有为得”。又“生非其时,在今日似恰逢其会”等语。这吕留良自以其先世为前明之仪宾,不忘故国,而在本朝应试诸生,以天盖楼选刻时文,将本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万历十一年六月辛亥朔枣强王府辅国将军充火□壬以稔恶败伦赐死○壬子升翰林院编修吴中行为右中允兼编修掌右春坊印信简讨赵用贤为右赞善兼简讨○升江西右参政余一龙为浙江按察使湖广承天府知府刘禹谟为四川副使○遣司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乱·吕思勉

    太平天国既亡,捻、回之乱复定,清朝一时号称中兴。的确,遭遇如此大难,而一个皇室,还能维持其政权于不敝的,在历史上亦很少见。然清室的气运,并不能自此好转,仍陵夷衰微以至于覆亡,这又是何故呢?这是世变为之。从西力东侵以后,中

  • 卷三十二·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二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十四宋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俨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了其大指羣儿戏于庭一儿登瓮没水中衆皆弃去光持石破瓮水迸出儿得活宝元初中进

  • 绎史卷二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武王克殷新书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发嗜鲍鱼而太公弗与曰礼鲍鱼不登于俎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哉【尚书中候文王废伯邑考立发为太子曰修我度遵徳纪后恒称太子发 论衡武王望阳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谓摄

  • 卷四应世·汪辉祖

    勿 欺天下无肯受欺之人,亦无被欺而不知之人。智者,当境即知;愚者,事后亦知。知有迟早,而终无不知。既已知之,必不甘再受之。至于人皆不肯受其欺,而欺亦无所复用;无所复用,其欺则一步不可行矣。故应世之方,以勿欺为要,人能信我勿

  • 卷十五·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五钱塘程川撰易十五上经八吉无咎谓如一件事自家做出来好方得无罪咎若做得不好虽是好事也则有咎无咎吉谓如一件事元是合做底自家做出来又好如所谓战则克祭则受福战而临事惧好谋成祭而恭敬

  • 简兮·佚名

    --审美与寻求知音【原文】简兮简兮(1),方将万舞(2)。日之方中(3),在前上处(4)。硕人俣俣(5),公庭万舞(6)。有力如虎,执辔如组(7)。左手执籥(8),右手秉翟(9)。赫如渥赭(10)公言锡爵(11)。"山有榛(12),隰有苓(

  • 月令明义卷二·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孟夏章第四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女中【旧歴不用改从今左】孟夏之月日在昴昏七星中旦危中【四孟之月宜纪节气此亦中气也立夏之日日在胃八度昏柳八度中旦虚初度中昏柳则孟秋之中气旦虚则孟春之中气也

  • 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太虚

    闻道阶法师言:梅撷云君常举问曰:谛中之灭谛,是对治烦恼所得之择灭果,道谛则正是能对治烦恼者,何以灭道二谛亦有十使诸烦恼,依以发生?予意此正古今人学佛法而转生诸烦恼病之理由也。夫佛法岂非能对治烦恼及解脱烦恼者乎?学之者

  • 复戴季陶院长书·太虚

    季公赐鉴:昨承莅教后,晚间又荷惠书,感佩奚似!奉僧居士昨已赴普陀,然十日外当再至杭,当以尊意转达之也。宋藏会一函,昨遗案头,今再附上。虚意除法会请购十藏,分赠康、藏、青、蒙各寺外,再祈商请林主席、褚秘书长鼎力提倡,由政府购

  •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慧远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上来比丘哀请为由。目下第二如来为说。文别有二。一对前众悲抑止哀情。二复次比丘下对前众请正为宣说。以众悲哀妨乱受法。故先抑止。于中初先止其悲相。为说偈下开

  • 读诗偶得·庐隐

    庐隐作品精选集,收录了庐隐的作品:读诗偶得,文学与革命,创作的我见,我的创作经验,文学家的使命,小说的小经验,著作家应有的修养,研究文学的方法 ,近世戏剧的新倾向绪论,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中国小说史略,云端一白鹤,祝《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