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按春秋阙如编八卷

国朝焦袁熹撰袁熹字广期金山人康熙丙子举人是编为袁熹未成之书仅及成公八年而止每卷有袁熹名印葢犹其稿本前有其孙钟璜跋亦当时手迹也自谷梁常事不书之例孙复衍有贬无褒之文后代承流转相摹仿务以刻酷为经义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上至天王下至列国无一人得免于弹刺遂使游夏赞之而不能者申韩为之而有余流所极乃有贬及天道者【吕柟春秋説志谓书季孙意如卒所以见天道之左】春秋于是乎乱矣袁熹是书独酌情理之平立褒贬之凖谨持大义而刋削繁苛如隠公盟蔑诸家皆曰恶私盟袁熹则谓继好息民犹愈于相虞相诈至七年伐邾事由后起不容逆料而加贬词又谓防潜之戎本杂处中国修好息民亦衰世之常事褒贬俱无可加谓无骇之书名若后世帝室之胄不繋以姓非贬而去之谓书齐候弟年见齐之重我使其亲贵非讥过宠其弟谓书螟为虫伤苗稼即当留意补助不以此一事便为恶如此之类数十条皆一洗曲説至于武氏子求赙乃鲁不共命天王诘责岂敢反讥天王家父求车乃天子责贡赋有阙经婉其文曰求车不应舍其下责其上尤大义凛然非陋儒所及末附读春秋数条论即位或书或不书四时或备或不备有史所本无有写脱佚非圣人増减于其间亦足破穿凿之説近代説春秋者当以此书为最虽编辑未终而义例已备于经学深为有益非其经説诸书出于门人杂録者比也乾隆四十二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一 易七·黎靖德
  四书管窥卷三·史伯璿
  读四书丛说卷二·许谦
  卷二十八·严虞惇
  卷八·毛奇龄
  虽有嘉肴①·戴圣
  春秋集解卷三·苏辙
  卷四十九·佚名
  卷四十六(玄奘译)·佚名
  严菩提场品第二十·佚名
  百論卷下·欧阳竟无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弘明集卷第十四·僧祐
  为求受皈戒诸官兵说法·太虚
  宗镜录卷第五十·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三出 败象·李渔

    〖水底鱼〗(净引众上)象猛人豪,机锋阵上交。他来寻咱,教咱怎相饶。俺掀天大王,自从起兵以来,杀人如割草,攻城似破竹,不曾有一处官兵,敢与咱们打仗。只有西川地方,是詹烈侯那厮镇守。虽然将老兵残,还亏几个神兵相助,故此饶他那条性

  • ●卷一·况周颐

    ○ 词非诗余 沈约《宋书》曰:“吴歌杂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作歌以被之。”按前一法即虞廷依永之遗,后一法当起于周末宋玉《对楚王问》。首言客有歌于郢中者,下云其为《阳阿》、《薤露》,其

  •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一·柯劭忞

      李秉彝 覃澄 谢仲温 姜彧 高源 韩政 冯岵 胡祗遹 王纲 思聪曹世贵 詹士龙 高良弼 白栋 孙泽 良桢 赵宏伟琏 琬   李秉彝,字仲常,通州潞县人。幼沉毅,见人倨坐,辄色变,由是众异焉。七岁读书,日千言。十岁,能习古篆隶。

  • 卷第八·徐鼒

    九月丙戌朔,明高杰袭黄得功于仪真之土桥,史可法乃和解之。初,得功故守庐州,史可法虑杰跋扈,移得功于仪真相牵制;杰故忌之深。登莱总兵黄蜚与得功同姓,称兄弟,道出维扬,乞兵为护;得功率轻骑三百出高邮以迎。三叉河守备胡茂桢遽以

  • ◎林柏生及其奸逆们的末曰·佚名

    在伪==“成立”的一个时期,所谓“汪派”的猢狲群中,林柏生是顶走红的一员,而在汪逆眼中,林为他的唯一心腹人物。林柏生在战前,因为得到汪兆铭的支撑,任立法院一名委员,便一直奉汪命令,在香港创造《南华曰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二·钱若水

    起雍熙四年九月,尽十二月九月辛酉朔潍州进嘉禾御制嘉禾合穗五七言诗 二首赐宰相李昉等壬戍赐殿前承旨徐半千同进 士出身仍赐绿袍及钱十万以其上章言时政也癸 亥以文思使薛继昭领峦州刺史知江陵府以右拾 遗任仲华直史馆

  • 夏书·胤征·佚名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 太极图说·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

  • 文公·文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孙辰卒。夏,秦伐晋。楚杀其大夫宜申。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及苏子盟于女栗。冬,狄侵宋。楚子、蔡侯次于厥貉。【传】十年春,晋人伐秦,取少梁。夏,秦伯伐晋,取北征。初,楚范巫矞似谓成王与子玉、子

  • 答傅汶明问(二则)·太虚

    问一:佛教分几宗,那一宗最合于未出家者修习?答一:佛教各宗为历史上演变而出,其中有印度原有之宗派;亦有来中国后始有之宗派;亦有来中国后不传者,小乘诸部派是也。中国之佛教十宗:二宗小乘,七宗大乘,律宗通大乘小乘之间。此乃由中

  • 法镜经后序·佚名

    序曰。夫不照明镜。不见己之形。不赞圣经。不见己之情。情有真伪。性有柔刚。志有纯猛。意有闇明。识有浅深。不能一同。不睹圣典。无以自明。佛故著经。名曰法镜。以授某等。开士之上。传教天下。有识贤良。学者通达

  • 卷第六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六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一行纳息第二之五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为前摄后后摄前耶。问何故作此论。答为重遮遣分别论者执他性摄。及重开显应理论者说自性摄令转分明

  • 药师三昧行法序·天溪受登

    三昧。菩萨道之正行也。而复以忏法名者。岂律文忏净。为三昧之方便。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其名有以取之欤。余曰。忏法。非外方便也。明三昧之助也。夫三昧正行。通达实相。达实相者。是第一忏。众罪霜露。慧日消

  • 五 禅宗门下的楞伽师·正果法师

    禅宗初祖达磨大师,在向二祖慧可传法时说:“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辗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

  • 荆州记·盛弘之

    盛弘之《荆州记》是一部产生于六朝时期的地理专著。原书亡佚较早,今已不得见。部分文献遗存于历代类书,古注,杂记等。《荆州记》作为六朝时期较为杰出的地理文学作品之一,书中载述了大量与文人创作相关的事迹,丰富的山水描

  • 真元妙道要略·郑思远

    真元妙道要略,原题郑思远(晋人郑隐)撰。但书中屡引唐人李勣、吴筠及五代烟萝子之语,当为五代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分为三篇,以论述内丹为主,兼述外丹。首篇〈黜假验真镜〉,论述识别真铅汞之

  • 白救度佛母赞·佚名

    一卷,阿旺扎什译。

  • 四教义·智顗

    凡六卷或十二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别于天台四教仪而称大本四教义。《四教义》即是智顗所作《维摩诘所说经玄义》之初章。在初章基础上进一步离析广义,作有六万余言,超过原在玄义所述初章份量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