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外有情

【原文】

孟氏①使阳肤②为士师③,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④,则哀矜而勿喜。”

【注释】

①孟氏:即孟孙氏,鲁国专权的大夫之一。②阳肤:据说是曾子的学生。③士师:法官。④情:指犯罪的真情。

【译文】

孟氏任命阳肤做法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失去道义,民心涣散已经很久了。如果审案时发现犯罪的真情。应该哀怜同情而不要居功自喜。”

【读解】

法内无情,法外有情。

当一个法官,按法办理案子,自然不应河情。但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形,了解犯罪人的行为动机和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也是完全应该的。何况,在公正审案,公正量刑的同时,对罪犯由于社会的原因而犯罪抱以哀怜同情也是人之常情。谁说法官就非得是铁石心肠的人呢?

曾子的看法是,一方面要对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原因造成犯罪的人抱以哀怜同情;另一方面不要因为自己审出一个案子而居功骄傲,沾沾自喜,因为这并没有什么可喜的。作为法官,可喜的应该是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做,没有什么案子可审。正如孔子所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颜渊》)“必也使无讼乎”就是让人们没有官司可打,自然也就无案可审了。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当法官的也应有这种心理状态才是。或者可以拟为--

但愿世间无官司,何愁法庭铺灰尘。

猜你喜欢
  卷五 时则训·刘安
  卷一·佚名
  卷三·高士奇
  附录·墨子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庄子
  卷十五·何楷
  卷七·李钟伦
  卷五·夏良胜
  襄公·襄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僖公·僖公三十三年·左丘明
  序(大唐太上皇制)·佚名
  为求受皈戒诸官兵说法·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二·延寿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阔的海·徐志摩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 我只要一分钟 我只要一点光 我只要一条缝,——像一个小孩爬伏在一间暗屋的窗前望著西天边不死的一条缝,一点光,一分钟。

  •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赵尔巽

      ◎地理二十五   △外蒙古   外蒙古喀尔喀:古北狄地。唐、虞,山戎。夏,獯鬻。周,玁狁。秦、汉曰匈奴。汉初冒顿并有漠南,旋复北徙。后汉仍为北匈奴地。元魏曰蠕蠕,后入突厥。唐初入回纥。贞观四年来朝,以其地为瀚海、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十一月癸卯朔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延为南京吏部尚书 诏试御史詹理何廷钰李一经李应时曹光李守仁李邦珍俱实授○甲辰 谕工部铸洪武至正德纪元九号钱每号一百万锭嘉靖纪元号一千万锭 升协守宁夏副总兵李

  • 卷之三十五·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四月己丑。谕内阁、度支部奏、币制重要。宜策万全。当即谕令会议政务处妥议。旋经覆奏、准予饬部设局调查。兹据该部具奏、厘定币制酌拟则例缮单呈览。及筹议旧币办法各摺。朕详加披览。所拟各节。尚

  • 卢循传·房玄龄

    卢循字于先,小名叫元龙,司空从事中郎卢谌的曾孙。双眸炯炯发亮,眼珠转动异常灵活,善于草书、隶书、下棋等技艺。和尚慧远善于评鉴人物,见了面对他说:“你虽然体质高妙简素,可是却存心不轨。”卢循娶孙恩的妹妹为妻。后来孙恩

  • 张宗琏传·张廷玉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初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负责审察广东囚犯的罪状。仁宗即位,升左中允。皇帝令朝臣荐举所知贤才以备任用,礼部郎中况钟荐举宗琏。仁宗问少傅杨士奇:“别人都举荐外官,而钟举荐京官,何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二选举考【十六】考课乾隆三十三年谕向来各衙门保举抚民同知通判例由吏部请旨特派大员考试第思此项人员原不过取其通晓字义标判文书而止并非塲屋衡文可比若一一传集校艺恐其中转易滋代

  • 比丘尼之责任·太虚

    ──十九年冬在地藏庵尼僧学校讲──佛法有在自心悟证而得之法,及在世间建立之法。在自心证得之法,于一切事皆无差别。金刚经云:“此法平等,无有高下”。至能证到究竟时即佛,未证到以前即为众生;虽未证得,而此法性仍然平等。

  • 养老慈幼之意义·太虚

    ──十九年一月在泉州妇人养老院讲──一般社会的人们,不是将佛教看做不足道,就是看作太高深了。其实、佛教的出发点,是叫人日常行为上,身体的活动,口头的活动,和意志的活动,都应本著自己有利益、于人有利益而去活动的;所以做

  • 卷第五十·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世尊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来出现,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其光普照十方尽虚空法界一切世界,右绕十匝,显现如来无量自在,觉悟无数诸菩萨众,震动一切十方世界,除灭一切诸恶道苦,映

  • 卷之十八·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八 壬午(梁龙德二)年。 禅师延沼至南院。 沼魁礨有英气。於书无所不观。然无经世意。父兄强之仕。一应举至京师。即东归从开元寺智恭律师剃染。受具游讲肆。玩法华玄义。修止观定慧。宿师争下之。弃去

  • 卷第三·佚名

    云外禅师语录卷第三侍者深知编住潭州神鼎山资圣禅寺师于顺治九年九月入院佛殿拈香云古人道因我得礼你自倒还自起此说一行释迦老子赤骨律地遍界无藏身之处今日山僧特与大展九拜而盖覆之。方丈据室云此是昔年开山諲祖

  • 虔诚的回忆·尤瑟纳尔

    《虔诚的回忆》是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世界迷宫”的第一部。作者从自己的出生开始讲起,以全景式的描写手法回溯了母亲家族的历史,把焦点放在从未谋面的两个舅公奥克塔夫和费尔南,以及因产褥热去世的母

  • 四字经·佚名

    《四字经》是一本诗经,作者不详,许为清朝人。此书专讲为人处世、孝亲敬长之事,语言浅白,易于习诵。流传不广。《易经·序卦》上的解释:“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这里的“蒙”字有两层含

  • 采芹录·徐三重

    四卷。明徐三重撰。此书共四卷,第一卷论养民、教民,第二卷、第三卷多论学校贡举、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论明代人物臧否,大致皆考稽典故,究悉物情,持论较为平实,无激烈偏驳之见,也无恩怨毁誉之私,胜过明人所作的说部文献,也胜过徐三

  • 紫元君授道传心法·佚名

    紫元君授道传心法,原题「长生阴真人注」。疑为晚唐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引用《阴符经》之言,论述内丹之道,反对外丹服气等方术。内称:「休粮服气、导引修行、妄治谷神、存魂安魄、凝神定

  • 般若灯论释·清辨

    凡十五卷。又称般若灯论释、般若灯。清辨(梵Bhavya )着,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为清辨自中观自立派(梵Madhyamaka -sva^tantrika )之观点,对龙树中论各章加以注释而成者。本书之思想特征系以严

  • 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佚名

    简称《如意轮观门义注秘诀》、《如意轮观门义注》。密教著述。作者不详。一卷。属瑜伽密教莲花部注释书,注释如意轮中心真言及布字观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