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

【原文】

子夏曰:“仕而优①则学,学而优则仕。”

【注释】

①优:饶,余。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去做官。”

【读解】

子夏当然不会想到,他的“学而优则仕”在两千多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时代会成为“孔家店”的弥天大罪之一。批判者脱离时代背景并撇开“仕而优则学”不论,当然是一种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做法。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了给儒家“平反”而否认子夏所论读书与做宫之间的密切关系。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读书人学有所成,考取功名,通过做官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这的确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成功的人生道路的写照,也是儒家提倡的人生之路,它所体现的是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并没有什么特别“罪大恶极”的地方。这就是“学而优则仕。”如果说它有什么问题,那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问题,而不是因为子夏这样说了就有了问题。

至于“仕而优则学”,那就更没有问题了。做官的人在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就像我们今天的干部到党校去轮训或到干部专修班再去拿一个文凭一样,提高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增长增长理论修养,这有什么不好呢?总比做官之余就去“腐败”,仕而优则“牌”,仕而优则“舞”要好得多吧?所以,“仕而优则学”不仅没有问题,恐怕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风气哩。

归结起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贯串着“学以致用”、“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其合理的内核,至今也仍然值得我们吸取,而不应该去“批倒批臭”。

猜你喜欢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晏婴
  卷七 精神训·刘安
  卷四·李衡
  谢短篇第三六·王充
  卷三·梁益
  卷三·张尔岐
  卷四百二十五·佚名
  卷三百二十六·佚名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佚名
  卷二十七·赜藏主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三·圆悟克勤
  佛说七知经·佚名
  建设现代中国和中国佛教的途径·太虚
  律禅密净四行论·太虚
  生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今传是楼诗话 五·王揖唐

    一六一、昔贤诗最多者,首推白陆。朱竹坨摘放翁集中雷同句,多至四十余联,洵属多之为累,然要无害其为大家也。放翁卒年八十余,“六十年间万首诗。”后又增四千余首。与放翁同时之杨诚斋,亦积诗至二万余首,均能以多为

  • 南宋襍事诗卷七·佚名

    仁和赵信撰帝都绣错列山川警跸初闻鳯诏传从此六飞临幸后七朝都属太平年【葛沣帝都赋序云钱唐据东南之都防号天下繁盛之乐土山川之秀丽井邑之浩穰人物之丰景槩之美考按图籍见于前人之称述备矣因摭其大略总而赋之 渊鉴

  •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

  • 宣宗章皇帝实录序·杨士奇

    自实录序至目录据礼王府本补朕惟我国家列圣相承创守之功道德仁义之实咸登方册以传万世我皇考宣宗皇帝天德夙成圣学日熙昔在皇曾祖太宗皇帝时风采闻于天下皇祖仁宗皇帝统御之初正位东朝参理庶政天下被其泽及登太宝钦承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成化十五年十二月壬子朔 上视郊祀牲○监察御史许进言国家以科目取士慎选考官甚为详备近各布政司每遇开科輙徇私情所聘以为考试及同考试官者多非其人以致校阅不精有遗才之弊窃见两京俱命翰林官主试故所取得人乞各布政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万历四年七月壬辰朔 上时享太庙○命太常寺分遣道士二十三人赍香帛诣 先圣及 历代帝王陵寝所在有司正官以八月廿三日行礼○升通政司左参议李勋为左通政原任南京右通政徐浚为太常寺少卿○以大宁都司佥书王进贤掌本司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一 儒林传四·纪昀

    儒林传宋 【二】○宋二贾同刘颜高弁孙复石介胡瑗刘羲叟 林槩李觏何涉 王回【向同】 周尧卿贾同刘颜高弁孙复石介胡瑗刘羲叟林槩李觏何涉王回 【王向 王同】周尧卿△贾同贾同字希得青州临淄人五代时杨光远反同

  • 二十五年·佚名

    (戊子)二十五年清光緒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五〉初一日,癸丑。詣勤政殿,上大王大妃殿致詞箋文、表裏。王世子隨詣,行禮。以寶齡望九稱慶也。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雖舊邦命維新,上天回三元嘉會。曰大

  • 慎隙第三十三·佚名

    过者,怨之梯也;怨者,祸之府也。祸之所生,必由积怨;过之所始,多因忽小。小过之来,出于意表;积怨之成,在于虑外。故其来也,不自悔;其成也,怨不可防。防怨不密,而祸害臻焉!故登峭坂而不跌坠者,慎于大也;跨阜垤而好颠蹶者,轻于小也。苟兢其

  • 自警编卷二·赵善璙

    宋 赵善璙 撰操修类正心杨山论孟子一部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隠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説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欲格君心之非正君心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説从心上来人

  • 庄老的宇宙论·钱穆

    一、论庄周思想之渊源二、庄周之万物一体论三、庄周论真论神四、庄周论造物者五、庄周论宇宙原始六、庄周论道论化论命七、《老子》书与庄周思想之歧异点八、老子论宇宙原始九、老子论常道一〇、老子论化一一、老子论

  • 弘明集卷第七·僧祐

      朱昭之难夷夏论朱广之咨夷夏论慧通法师驳夷夏论僧敏法师戎华论难顾道士夷夏论(常侍朱昭之)  见足下高谈夷夏辩。商二教条勒经旨。冥然玄会妙唱善同。非虚言也。昔应吉甫齐孔老于前。吾贤又均李释于后。万世之殊涂

  • 佛说随勇尊者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与苾刍众俱。  时有尊者名曰随勇。在王舍城侧尸陀林间蛇聚孤峰之上大僧坊中。而独经行。忽为毒蛇之所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第四[巾*(穴/登)]像仪则品第七  尔时妙吉祥童子。即从坐起绕佛三匝。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善哉善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为利益世间一切众生。善能说此正法

  • 卷第十九(第三诵之六)·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九(第三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四波罗提舍尼法佛在舍卫国。时世饥俭。华色比丘尼有德。多知多识能多得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诸所须物。是比丘尼晨朝早起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见诸比丘众舍卫城乞

  • 东茶记·丁若镛

    《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此为清光绪抄本。

  • 金箓斋启坛仪·杜光庭

    唐末五代杜光庭集。述科仪。金箓斋为皇帝而建,此为正式行道前夕启坛之仪。

  • 随相论·德慧

    全一卷。印度德慧法师(梵Gun!amati ,求那摩底)作,南朝陈代真谛译。又称求那摩底随相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乃为破外道之我执而作。内容详解俱舍释论卷十九慧品(新译之俱舍论卷二十六智品)中之四谛十六行相,其次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