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僖公·僖公三十三年

【经】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齐侯使国归父来聘。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癸巳,葬晋文公。狄侵齐。公伐邾,取訾娄。秋,公子遂帅师伐邾。晋人败狄于箕。冬十月,公如齐。十有二月,公至自齐。乙巳,公薨于小寝。陨霜不杀草。李梅实。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传】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齐国庄子来聘,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成而加之以敏。臧文仲言于公曰:「国子为政,齐犹有礼,君其朝焉。臣闻之,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狄侵齐,因晋丧也。

公伐邾,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秋,襄仲复伐邾。

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子。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盍之。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管敬仲,桓之贼也,实相以济。《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文公以为下军大夫。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曰:「举郤缺,子之功也。」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亦未有军行。

冬,公如齐,朝,且吊有狄师也。反,薨于小寝,即安也。

晋、陈、郑伐许,讨其贰于楚也。

楚令尹子上侵陈、蔡。陈、蔡成,遂伐郑,将纳公子瑕,门于桔柣之门。瑕覆于周氏之汪,外仆髡屯禽之以献。文夫人敛而葬之郐城之下。

晋阳处父侵蔡,楚子上救之,与晋师夹泜而军。阳子患之,使谓子上曰:「吾闻之,文不犯顺,武不违敌。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子济而陈,迟速唯命,不然纾我。老师费财,亦无益也。」乃驾以待。子上欲涉,大孙伯曰:「不可。晋人无信,半涉而薄我,悔败何及,不如纾之。」乃退舍。阳子宣言曰:「楚师遁矣。」遂归。楚师亦归。大子商臣谮子上曰:「受晋赂而辟之,楚之耻也,罪莫大焉。」王杀子上。

葬僖公,缓作主,非礼也。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尝禘于庙。


译文


三十三年春季,秦国军队经过成周王城的北门,战车上除御者以外,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对周襄王说:“秦国军队不庄重又没有礼貌,一定失败。不庄重就缺少计谋,无礼貌就不严肃。进入险地而满不在乎,又不能出主意,能够不打败仗吗?”

秦军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成周做买卖,碰到秦军,先送秦军四张熟牛皮作引礼,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说:“寡君听说您准备行军经过敝邑,谨来犒赏您的随从。敝邑贫乏,为了您的随从在这里停留,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弦高同时又派传车紧急地向郑国报告。郑穆公派人去探看杞子等人的馆舍,发现他们已经装束完毕、磨利武器、喂饱马匹了。派皇武子辞谢他们,说:“大夫们久住在这里,敝邑的干肉、粮食、牲口都竭尽了。为了大夫们将要离开,郑国的有原圃,就如同秦国的有具圃,大夫们自己猎取麋鹿,使敝邑得有闲空,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存有希望了。攻打郑国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还是回去吧。”灭亡了滑国就回去。

齐国的国庄子前来聘问,从郊外迎接一直到赠礼送行,礼节周到,仪容又好。臧文仲对僖公说:“国子执政,齐国还是有礼的,君王去朝见吧!下臣听说:对有礼之邦顺服,这是国家的保障。”

晋国的先轸说:“秦君违背蹇叔的话,由于贪婪而劳动百姓,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给予的不能丢失,敌人不能放走。放走敌人,就会发生祸患;违背天意,就不吉利。一定要进攻秦国军队。”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进攻它的军队,心目中还有死去的国君吗?”先轸说:“我们有丧事秦国不悲伤,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他们就是无礼,还讲什么恩惠?我听说:‘一天放走敌人,这是几代的祸患。’为子孙后代打算,这可以有话对死去的国君说了吧!”于是就发布起兵的命令,立即动员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梁弘驾御战车,莱驹作为车右。

夏季,四月十三日,在殽山把秦国军队打得一个人不留,并且俘虏了三个指挥官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去。于是就穿着黑色的丧服来安葬晋文公。晋国从此开始使用黑色丧服。

文嬴请求把三位指挥官释放回国,说:“他们挑拨我们两国国君,寡君如果抓到他们,吃他们的肉还不能满足,何必劳君王去讨伐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受诛杀,以使寡君快意,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先轸上朝,问起秦国的囚犯,晋襄公说:“母亲代他们提出请求,我就放走他们了。”先轸生气地说:“武人花力气在战场上逮住他们,女人说几句谎话就把他们在国内放了,毁弃了战果而长了敌人的志气,晋国快要灭亡了!”先轸不顾襄公在面前就在地上吐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追赶放走的三个人,追到黄河边上,他们已经上船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用晋襄公的名义赠送给他们。孟明叩头说:“承蒙君王的恩惠,不用被囚之臣来祭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诛戮,寡君如果杀了我们,死了以后名声不朽,如果依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后将要拜谢君王恩赐。”

秦穆公穿着素服住在郊外,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号哭,说:“我没有听蹇叔的话,使你们几位受到侮辱,这是我的罪过。不撤回孟明的驻军,这也是我的过错,你们三位有什么罪?而且我不能用一次的过错来掩盖大德。”

狄人入侵齐国,因为晋国有丧事,不能顾及派兵支援齐国。僖公进攻邾国,占取了訾娄,以报复升陉这一战役。邾国没有设防,秋季,襄仲再一次攻打邾国。

狄军攻打晋国,到达箕地。八月二十二日,晋襄公在箕地打败狄军。郤缺俘虏了白狄子。先轸说:“一个普通人在国君面前放肆而没有受惩罚,哪里敢不自己惩罚自己?”先轸脱下头盔冲入狄军中,死在战阵上。狄人送回他的脑袋,面色像活着一样。

当初,臼季出使,经过冀国,看到冀缺在锄田除草,他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彼此像待客人一样。臼季和冀缺一起回到国都,对文公说:“恭敬,是德行的集中表现。能够恭敬,就必定有德行。德行用来治理百姓,请君王任用他。臣听说:‘出门好像会见宾客,承担事情好像参加祭祀,这是仁爱的准则。’”晋文公说:“他的父亲冀芮有罪,可以吗?”臼季回答:“舜惩办罪人,流放了鲧,他举拔人材却起用鲧的儿子禹。管敬仲是桓公的敌人,任命他为相而得到成功。《康诰》说:‘父亲不慈爱,儿子不诚敬,哥哥不友爱,弟弟不恭敬,这是与别人无关的。’《诗》说:‘采蔓菁,采萝卜,不要把它下部当废料。’您挑用他的好的地方就可以了。”晋文公让冀缺担任下军大夫。从箕地回来,晋襄公用诸侯大臣中的最高级别命令先且居率领中军,用次等级别命令把先茅的县赏给胥臣,说:“推举郤缺,是你的功劳。”用三等级别命令郤缺做卿,再给他冀地,但是没有军职。

冬季,僖公到齐国朝见,同时对狄人进攻这件事表示慰问。回国,死在路寝里,是因为贪图安逸的缘故。

晋国、陈国、郑国进攻许国,惩罚它倾向楚国。

楚国令尹子上攻打陈国、蔡国。陈国、蔡国和楚国讲和,又进攻郑国,准备把公子瑕送回去做国君。在桔秩之门攻城,公子瑕的战车翻倒在周氏的池塘中,外边的仆人髠抓住了他献给郑文公。文公夫人为他殡敛而安葬在郐城下。

晋国的阳处父入侵蔡国,楚国的子上前去救援,和晋军夹着泜水对峙。阳处父担心,派人对子上说:“我听说:‘文的不能触犯顺理的人,武的不能躲避仇敌之辈。’您如果想打,那么我就后退三十里,您渡河再摆开阵势,早打晚打听您的。不这样,让我缓口气,军士劳累,费钱财,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就驾上马车等着他。子上想要渡河,大孙伯说:“不行。晋国人不讲信用,如果乘我们渡过一半而迫击我们,那时战败而后悔,哪里还来得及?不如让他们缓口气。”于是就后退三十里。阳子宣布说:“楚国军队逃走了。”就回国去了。楚国军队也就回国。太子商臣诬告子上说:“子上接受了晋国的贿赂而躲避他们,这是楚国的耻辱。罪没有比这再大的了。”楚成王杀死了子上。

安葬僖公,没有及时制作神主牌位,这是不合于礼的。凡国君死去,安葬后十多天停止了不定时的号哭,就把死者的神主附祭于祖庙,附祭就要制作神主牌位,单独向新死者的神主祭祀,烝祭、尝祭、禘祭就在祖庙中连同其他祖先一起祭祀。

猜你喜欢
  商书·汤誓·佚名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晏婴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晏婴
  词章·吕坤
  卷二九·邱濬
  大学本旨·黎立武
  做官的学问·孔子
  卷六十七·江永
  量知篇第三五·王充
  凡学之道(1)·戴圣
  春秋传卷二十四·胡安国
  卷十六·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戴圣
  弘一大师行谊大事年表·李叔同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九·志第七十五·艺文四·张廷玉

        ◎艺文四   集类三:一曰别集类,二曰总集类,三曰文史类。   《明太祖文集》五十卷,《诗集》五卷   《仁宗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卷   《宣宗文集》四十四卷,《诗集》六卷,《乐府》一卷   《宪宗诗

  • 卷之一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十五雍正二年冬十月癸酉靖逆将军富寜安疏报吐鲁番等处屯田收获麦糜五千五百四十石有竒奏入得防下部知之命议叙勦抚花海子功赏防有差上谕兵部曰奋威将军岳钟琪具奏副都统达鼐阿尔什总

  • 六六 四七与五十·周作人

    四七有一个时期住在后园的“三间头”里。上文已经说及那是仁房所有的房屋,在园的东北角,从大门口进去,要走通五进房子,再通过整个园地,这园里传说有一条大火练蛇,是要扑灯光的,夏天野草长得三四尺高,他于晚间在这当中来去自如

  • 山涛传·房玄龄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父亲山曜,是宛句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少年即有器量,独立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

  • 再论中国社会演变·钱穆

    近人治学,慕效西方,每好分别以求。如治史,从政治史外又必分出经济史、社会史等,条分缕析,可至一二十种以上。然合固可求其分,分亦必贵于能合。中西双方历史,本非先有限定,必走同一道路。如言社会史,中西显相异,进程亦不同,治史者

  • 职官八·徐松

    吏部【宋会要】吏部旧有三铨,尚书主其一,侍郎二人各主其一,分铨注拟。其后,但存尚书铨,余东、西铨印存而事废。今但以朝官二人判流内铨,其吏部之职别以朝官二人主判,兼领南曹格式司。但主京朝官叙绯紫、申请祠祭差官摄事及拔

  • 方域三·徐松

    寿康宫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干道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正、至,皇帝率百僚诣寿康宫行朝贺礼,设黄麾角仗。」从之。 四年八月丙戌,诏将帅、群臣诣宫上寿,既而不克行。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寿康宫 慈福宫

  • 卷四十七·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四十七火器健鋭虎鎗各营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七<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七火器健鋭虎鎗各营国朝官

  • 智慧的要点是冷静·梁漱溟

    人类顶大的长处是智慧;但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冷静。譬如:正在计算数目,思索道理的时候,如果心里气恼,或喜乐、或悲伤,必致错误或简直不能进行。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却是一般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偏不明此理。他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智旭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清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卽心是佛。卽佛是心)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

  • 卷八(临济宗)·佚名

    教外别传卷八(临济宗)南岳下四世临济义玄禅师(黄檗运法嗣)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邢氏子。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在黄檗会中。行业纯一。时睦州为第一座。乃问。上座在此多

  • 第三十七則 盤山三界無法·胡兰成

    第三十七則盤山三界無法舉:盤山寶積禪師垂語云:三界無法,何處求心?此二句是佛教教義的根本處的問題。佛經裏一直沒有把來說清楚過。有法有心,是世界古文明國人所共同承認的。便如釋迦,他雖云實無一法可說,一面仍是說:法不一不

  • 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三·重显

    参学小师允诚等编拈古师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山云。尔是甚处人。云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好与三十棒。法眼拈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圆明道。

  • 卷第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卷第九宁德优婆塞陈 实 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校正重刊第八门四十九年苦口  末后一笑收功教相品世尊七日作思惟  大梵三勤而请说释迦谱云。如来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于七日中思惟。我所

  • 金刚映卷上·宝达

    京地清发道场沙门宝达集赞扬经注略启五门者。此疏宣演□御注般若故之经。启者开也。略则简要之义也。五门生起次第可知。于中前四悬谈经义。第五正释经文。准疏中各开为二则为十门亦得。第一渐教兴由门。先依论释者。

  • 西域行程记·陈诚

    明陈诚、李暹著。诚字子鲁,江西吉水人,洪武中进士,永乐初任员外郎。暹,长安人,洪武中举于乡,永乐初授户部主事。当时明成祖在位,致力于向异域宣扬明朝国威,吸引诸藩朝贡,与遣郑和下西洋同时,又遣诚、暹等人出使西域各

  • 牧民政要·佚名

    《牧民政要》收于丛书《宫常政要》中,尚未见有单行本流通。《官常政要》共四个版本,其中两个版本都收有《牧民政要》,一是明崇祯二年(1629)金陵书坊说锦池、讲恵畴刻本,又称“宮常政要二十二种本”;二足明崇祯年间金陵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