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九(第三诵之六)

十诵律卷第十九(第三诵之六)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

四波罗提舍尼法

佛在舍卫国。时世饥俭。华色比丘尼有德。多知多识能多得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诸所须物。是比丘尼晨朝早起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见诸比丘众舍卫城乞食不得愁恼不乐。是比丘尼看诸比丘钵中。少少与少。少半与半。都无都与。是比丘尼一日乞食所得。尽以与诸比丘。如是二三日。以不得食故。于巷中迷闷倒地。一贾客见已语其妇言。华色比丘尼于巷中倒地。汝扶令起将来。妇即去扶起将来入舍。疾作粰[米*留]粥与已得醒。问言。汝何所患苦。有何疾病有何急。于巷中倒地。比丘尼言。我无病无痛无急。我不得食故。迷闷巷中倒地。又问。汝为乞食不能得耶。答言。我乞食得。以诸大众于舍卫城乞食不得愁恼不乐。我看比丘钵中。少少与少。少半与半。都无都与。如是二三日。我断食。是故迷闷巷中倒地。诸居士闻是事心不喜。呵责言。是沙门释子不知时不知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应知量。是华色比丘尼以断食故垂死。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以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云何名比丘。不知时不知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应知量。是华色比丘尼以断食故垂死。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不病入聚落中。非亲里比丘尼所自手受食。是比丘应向余比丘说是罪。长老我堕可呵法不是处。是法可悔。我今发露悔过。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病者。风盛热盛冷盛。啖是食得差。是名为病。除是因缘名为不病。非亲里者。亲里名若母若女若姊妹乃至七世因缘。是名亲里。除是名非亲里。食者。五种佉陀尼食五蒱阇尼食五似食。五佉陀尼食者。根茎叶磨果。五蒱阇尼食者。饭麨糒鱼肉。五似食者糜粟[麩-夫+黃]麦莠子迦师。是中犯者。若比丘不病入聚落中。非亲里比丘尼所自手受根食。得波罗提提舍尼罪。茎叶磨果食。饭麨糒鱼肉食。糜粟[麩-夫+黃]麦莠子迦师。皆波罗提提舍尼罪。不犯者。若病若亲里比丘尼。若天祠中多人聚中与。若沙门住处与。若聚落外比丘尼坊舍中与者不犯(一法)。

佛在王舍城。尔时有一居士。请佛及二部僧明日食。佛默然受。居士知佛默然受已。头面礼足右绕而去。还自舍办种种多美饮食。晨朝敷坐处。遣使白佛时到。食具已办佛自知时。佛即与二部僧入居士舍坐。居士见佛及僧坐已。自手行水欲下食时。是中有助调达比丘尼。为六群比丘故。教檀越言。此第一上座。此第二上座。此是持律。此是法师。与是比丘饭。与是比丘羹。诸居士言。我等不知谁是第一上座。谁是第二上座。谁是持律谁是法师。此中多有饮食自当遍与。莫散乱语。若散乱语者。汝自起行食。我等当住。佛遥见比丘尼作散乱事。闻诸居士呵责。食后以是因缘集比丘僧。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啖比丘尼所教与食。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有诸比丘白衣家请食。是中有比丘尼指示言。与是比丘饭。与是比丘羹。诸比丘应语是比丘尼。小住待诸比丘食竟。若诸比丘中。无有一比丘语是比丘尼小住待。诸比丘食竟者。是一切诸比丘。应向余比丘言。长老。我等堕可呵法不是处。是法可悔。我今发露悔过。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是中犯者。若比丘受比丘尼所教与食。得波罗提提舍尼罪。随受随得尔所波罗提提舍尼罪。若二部僧共坐。一部僧中若有一人。语是比丘尼者。第二部亦名为语。若别入别坐别食别出者。是中入檀越门比丘。应问出比丘。何比丘尼是中教檀越。与比丘食。答言某。应问。约敕未。答言已约敕。是入比丘亦名约敕。有诸比丘出城门时。有比丘入者。应问出者。若出者未约敕。入者应约敕。若出者已约敕。入者亦名约敕(二法)。

佛在维耶离。尔时有象师。名首罗。富贵有威德。多饶财宝。人民田宅种种成就。是人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见四谛得初道。好檀越施不能筹量。是人一月得官廪千金钱。持用布施及余所有物。不能供足妇儿饥乏。诸居士嗔呵责言。沙门释子不知时不知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应知量。是首罗象师本富饶财物。布施不知量与不能供足妇儿饥乏甚可怜愍。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以是事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云何名比丘。不知时不知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应知量。是首罗象师。好檀越施不能量故与。不能供妇儿饥乏。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汝等与首罗象师作学家羯磨。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入是家不得自手受食。若更有如是人僧亦应与作学家羯磨。学家羯磨者。僧一心和合。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听。首罗象师学家。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入是学家不得自手受食。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首罗居士作学家羯磨。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不得入是家自手受食。白如是。如是白二羯磨。僧与首罗象师作学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首罗象师。闻僧为作学家羯磨。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不得入我舍自手受食。闻已即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愿佛与我舍是学家羯磨佛语诸比丘。为首罗居士舍学家羯磨。若更有如首罗居士乞者。亦应为舍。舍法者。一心和合僧。是首罗居士。从坐起偏袒右肩脱革屣合掌白言。大德僧听。我首罗居士布施不知量与。不能供妇儿饥乏。以是因缘故。僧为我作学家羯磨。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入我舍不得自手受食。我今从僧乞舍学家羯磨。如本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入我舍自手受食。如是应第二第三乞。僧应筹量宜可舍不可舍。若首罗象师财损减不增长。尔时若乞不乞不应舍。若首罗居士财物增长。若乞不乞皆应与舍。若首罗象师财物不增不减。尔时若乞应舍。不乞不应舍。是中一比丘应唱言。大德僧听。是首罗象师先作檀越。布施不知量与。不能供妇儿饥乏。僧以是故。与作学家羯磨。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入是舍不得自手受食。今是首罗象师。从僧乞舍学家羯磨。如本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听我舍自手受食。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首罗象师舍学家羯磨。如本听诸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入舍自手受食。白如是。如是白四羯磨。僧与首罗居士舍学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有诸学家。僧作学家羯磨竟。若比丘如是学家。先不请后来自手受食。是比丘应向余比丘说罪。作是言。长老。我堕可呵法不是处。是法可悔。我今发露悔过。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学家者得初道家。作学羯磨者。僧与是家作学羯磨先不请者。是学家先不请后来自手受食者。五佉陀尼食。五蒲阇尼食。五似食。是中犯者。若比丘学家中。先不请后来自手受食。受根食波罗提提舍尼罪。茎叶磨果饭麨糒鱼肉糜粟[麩-夫+廣]麦莠子迦师食。皆波罗提提舍尼。随自手受。随得尔所波罗提提舍尼罪(三法)。

佛在迦维罗卫国。尔时诸释子向暮食时。见食好香美。作是念。我等不应独啖如是好饮食。何不当留佛及僧分。作是念已。为佛及僧故留暮食分。明日地了。诸释妇女以好宝物自庄严身。持好饮食大语大笑来行向僧坊。作是言。佛今当先食我食。彼亦复言。佛先食我食。令我长夜得利益安乐。尔时尼俱陀林中有贼。先犯事摈入是林中。持器仗著中围绕而卧。但贼主不卧。闻人声语诸贼言。诸人皆起。捉刀盾弓箭。聚财物一处。莫令王力聚落力所围绕得大忧恼。是诸人皆起。如所约敕。捉刀盾弓箭。聚财物一处。贼主言。小住。我当往看。为是何人。即立树间闻道上人声。作沙门声。问言。汝是谁耶。答言。我等是诸释妇女。以好宝物严身。持好饮食向僧坊。入尼俱陀林中。佛今者当先食我食。我等长夜当得利益安乐。贼主即还语诸贼言。今得成事。但当起取。问言云何。答言。诸释妇女以妙宝严身。持好饮食入尼俱陀林中。即时贼皆起。剥脱已裸形放去。如是名声流布城邑聚落。有恶贼剥脱诸释妇女裸形放去。即以官力聚落力围绕捕得诸贼。尔时诸女裸形住。六群比丘往语言。此食香美过与我来。此食复胜亦与我来。尔时诸妇女嗔呵言。不是都不忧念我等裸形。但念欲得是食。诸比丘以是事向佛广说。佛语阿难。取舍衣中各各与诸女一衣。阿难言尔。即取舍衣中各各与诸女一衣。诸女著已持食入僧坊中打揵捶与僧食分。在佛前坐听说法。佛见诸女坐已。种种因缘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诸女知佛示教利喜已。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诸女去不久。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僧未作约敕僧坊外不自手受食。而僧坊内受。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有比丘僧。住阿练儿处。有疑怖畏。若比丘知是阿练儿住处有疑怖畏难。僧未作差。不僧坊外自手受食。僧坊内受。是比丘应向余比丘说罪言。长老。我堕可呵法不是处。是法可悔。我今发露悔过。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阿练儿处者。去聚落五百弓。于摩伽陀国一拘卢舍。于北方国则半拘卢舍。疑者。乃至疑失一水器。怖畏者。是中乃至畏恶比丘。僧未差者。僧未一心差是人。僧坊外者。此僧坊墙障外。若篱障外。若堑障外僧坊内者。僧坊墙障内。篱障内。堑障内。食者。五佉陀尼。五蒲阇尼。五似食。是中犯者。若比丘僧未与差是人。不僧坊外自手受根食。僧坊内受。得波罗提提舍尼。茎叶磨果饭麨糒鱼肉糜粟[麩-夫+黃]麦莠子迦师。皆波罗提提舍尼罪。随自手受。随得尔所波罗提提舍尼。从今应羯磨差参知食人。一心和合僧。一比丘问言。谁能为僧作参知食人。若有言我能。若有五法不应差作知食人。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有无。若成就五法。应令作参知食人。不随爱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有无。是中一比丘。僧中唱言。大德僧听。某甲比丘。能作参知食人。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比丘作参知食人。白如是。如是白二羯磨。某甲比丘作参知食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比丘受僧羯磨已。是比丘知是中有贼入。应将净人是中立。若是中见有人似贼者。应取是食。语诸持食人言。汝莫来入。是中有人似贼。若是持食人。强来者不犯(四法竟)。

明一百七众学法初

佛在王舍城。尔时诸比丘。极高著泥洹僧。极下著。参差著。不周齐著。佛见已作是念。我当观过去诸佛。云何著泥洹僧。空中净居天言。世尊。过去诸佛周齐著泥洹僧。佛亦自忆知过去诸佛周齐著泥洹僧。佛复念。我当观未来诸佛。云何著泥洹僧。空中净居天言。世尊。未来诸佛周齐著泥洹僧。佛亦观知未来诸佛。亦当周齐著泥洹僧。佛复作是念。我当看净居天。云何著泥洹僧。空中天言。净居天周齐著泥洹僧。佛亦自知净居天周齐著泥洹僧。佛以是事集比丘僧。以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云何名比丘。极高著泥洹僧。极下著泥洹僧。参差著泥洹僧。不周齐著泥洹僧。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不极高著泥洹僧。应当学。若比丘极高著。突吉罗。若不极高著不犯(一)。

不极下著泥洹僧。应当学。若极下著泥洹僧。突吉罗。不极下著不犯(二)。

不参差著泥洹僧。应当学。若参差著泥洹僧。突吉罗。不参差著泥洹僧不犯(三)。

不如釿头著泥洹僧。应当学。如釿头著泥洹僧。突吉罗。不如釿头著。不犯(四)。

不如象鼻著泥洹僧。应当学。如象鼻著泥洹僧。突吉罗。不如象鼻著不犯(五)。

不如多罗叶著泥洹僧。应当学。如多罗叶著泥洹僧。突吉罗。不如多罗叶著泥洹僧。不犯(六)。

不如麨抟著泥洹僧。应当学。如麨抟著泥洹僧。突吉罗。不如麨抟著不犯(七)。

不细褶前著泥洹僧。应当学。如细褶前著泥洹僧。突吉罗。不细褶前著。不犯(八)。

不著[革*茸]泥洹僧。应当学。著[革*茸]泥洹僧。突吉罗。不著[革*茸]衣。不犯(九)。

不并褶两边著泥洹僧。应当学。若并褶两边著泥洹僧。突吉罗。不并褶两边著。不犯(十)。

不著细缕泥洹僧。应当学。若著细缕泥洹僧。突吉罗。不著细缕。不犯(十一)。

周齐著泥洹僧。应当学。不周齐著泥洹僧。突吉罗。周齐著不犯(十二)。

佛在王舍城。尔时诸比丘。极高被衣。极下被衣。参差被衣。不周齐被衣。佛见已作是念。我当观过去诸佛。云何被衣。空中净居天言。过去诸佛周齐被衣。佛亦自忆过去诸佛周齐被衣。佛复念。我当观未来诸佛。云何被衣。空中天言。未来诸佛周齐被衣。佛亦自知未来诸佛周齐被衣。佛复念。净居诸天云何被衣。空中天言。净居诸天周齐被衣。佛亦自见净居诸天周齐被衣。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云何名比丘。极高被衣。极下被衣。参差被衣。不周齐被衣。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不极高被衣。应当学。极高被衣突吉罗。不极高被衣不犯(十三)。

不极下被衣应当学。极下被衣突吉罗。不极下被衣不犯(十四)。

不参差被衣。应当学。参差被衣突吉罗。不参差被衣不犯(十五)。

周齐被衣应当学。不周齐被衣突吉罗。周齐被衣不犯(十六)。

佛在王舍城。尔时有一居士。请佛及僧明日食。佛默然受。居士知佛默然受已。从坐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晨朝敷座处遣使白佛。时到食具已办。佛自知时。佛中前著衣入居士舍。尔时六群比丘。不好覆身入是家内。自看肩臂看胸。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功德。不好覆身。入家内。自看肩臂看胸。如王如大臣。佛见六群比丘不好覆身入白衣舍。闻居士呵责如王如大臣。佛食后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呵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不好覆身入家内。自看肩臂看胸。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好覆身入家内。应当学。不好覆身入家内。突吉罗。好覆身入家内。不犯(十七)。

有时六群比丘。虽好覆身入家内。不好覆身坐。自看肩臂看胸。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不好覆身坐家内。看肩臂看胸。如王如大臣。佛见诸比丘不好覆身坐家内。自看肩臂看胸。佛见已食后集比丘僧。种种因缘呵责诸比丘。云何名比丘。不好覆身坐家内。自看肩臂看胸。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好覆身坐家内。应当学。不好覆身坐家内。突吉罗。好覆身坐不犯(十八)。

有时六群比丘。不善摄身入家内。脚蹴大车小车犊车辇舆。轮树柱壁瓶瓮倒地。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不善摄身入他家。脚蹴物倒地。如盲人。佛语诸比丘。善摄身入家内。应当学。不善摄身入家内。突吉罗。善摄身入家内。不犯(十九)。

又六群比丘。虽善摄身入家内。不善摄身坐。蹴大车小车犊车辇舆轮树柱壁瓶瓮床榻倒地如盲人。佛知是事语诸比丘。善摄身坐家内。应当学。不善摄身坐家内突吉罗。若善摄身坐。不犯(二十)。

佛在舍卫国。尔时世尊。中前著衣与诸比丘入舍卫城。诸佛常法。若以神通力入城邑聚落时。现如是希有事。谓象申鸣马悲鸣诸牛王吼鹅雁孔雀鹦鹉舍利鸟俱均罗猩猩诸鸟。出和雅音。大鼓小鼓箜篌筝笛琵琶箫瑟筚篥铙钹。不鼓自鸣。诸贵人舍所有金器内外庄严具。若在箱箧中自然作声。盲者得视。聋者得听。哑者能言。拘躄者得伸跛蹇者得手足。睐眼得正。病瘦者得除。苦痛者得乐。毒者得消。狂者得正。杀者离杀。偷者离偷。邪淫者不邪淫。妄语者不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者。不无义语。贪者不贪。嗔者不嗔。邪见者离邪见。牢狱闭系枷锁杻械。悉得解脱。愦闹处者皆得空闲。未种善根者种。已种者增长。已增长者得解脱。诸伏藏宝物自然发出。现如是希有事。诸众生得利益。尔时佛渐渐行到城。以右足著门阃上。如是等种种希有事皆现。尔时人民于屋上堂壁楼阁上看佛及僧。是中有未曾见佛者。有曾见佛者指示言。此是佛。此是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此是六群比丘。六群比丘闻已。仰看作是言。某女人盲。某睐眼某赤眼。某短鼻某瘿。某背偻某跛。某白某黑。某无威德。诸女人闻已。语六群比丘言。我非汝妇。不与汝私通我等好丑何豫汝事。而字名我等。六群比丘言。我从佛及僧入城。何豫汝事。指我等言。此是六群比丘。似如过罪人。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高视入家内。应当学。高视入家内。突吉罗。不高视入家内不犯(二十一)。

尔时佛及僧露地坐食。诸人在堂屋上墙壁楼阁上。看佛及僧。是中有人。未曾见佛者。中有曾见佛者指示言。此是佛。此是舍利弗目连阿那律难提金毗罗。此是六群比丘。六群比丘闻已。即仰视作是言。某女人盲。某睐眼某赤眼。某短鼻某瘿。某背偻某跛。某黑某白。某无威德。诸女人闻已语六群比丘言。我等非汝妇。不与汝通。我等好丑何豫汝事。而名字我等。六群比丘言。我从佛及僧受请坐食。何豫汝等事。而指我等言。此是六群比丘。似如过罪人。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高视坐家内。应当学。高视坐家内。突吉罗。不高视坐家内。不犯(二十二)。

又六群比丘。嫌呵供养入家内。作是言。昨日饮食香美熟好。次第等与好敷座处。今日或当不如昨日香美熟好。或不次第等与。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不善。不种不获。但能啖食出他过罪。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呵供养入家内。应当学。呵供养入突吉罗。不呵供养入。不犯(二十三)。

又六群比丘。入时不呵供养。坐已便呵。作是言。昨日饮食香美熟好次第等与好敷座处。今日或当不如昨日香美熟好。或不次第等与。诸居士呵言。是沙门释子不善。不种不获。但能啖食出他过罪。佛闻是事已语诸比丘。从今不呵供养坐家内。应当学。呵供养坐突吉罗。不呵供养坐。不犯(二十四)。

又六群比丘。高大声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高大声入家内。如婆罗门。佛语诸比丘。从今静默入家内应当学。若不静默入家内突吉罗。静默入不犯(二十五)。

又六群比丘。虽不高声入家内。便高声坐如婆罗门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高大声坐他家。如婆罗门。佛闻已语诸比丘。从今静默坐家内应当学。若不静默坐家内突吉罗。若静默坐不犯(二十六)。

又六群比丘。蹲行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功德。蹲行入家内。似如截脚。佛闻已语诸比丘。从今不蹲行入家内。应当学蹲行入家内。突吉罗。不蹲行入。不犯(二十七)。

又六群比丘。虽不蹲行入家内。便蹲坐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蹲坐家内。如外道。佛语诸比丘。从今不蹲坐家内应当学。若蹲坐家内突吉罗。不蹲坐不犯(二十八)。

又六群比丘。以衣覆头入家内。诸居士嗔呵责言。是诸比丘自言。善好有德。以衣覆头入家内。似如伺捕人。佛言。从今不覆头入家内。应当学。若覆头入家内。突吉罗。不覆头入不犯(二十九)。

又六群比丘。虽不覆头入家内。覆头坐家内。诸居士呵责。诸比丘自言。善好有德。覆头坐家内。似如伺捕人。佛言。从今不覆头坐家内。应当学。若覆头坐突吉罗。不覆头坐不犯(三十)。

又六群比丘幞头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幞头入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幞头入家内。应当学。若幞头入突吉罗。不幞头入不犯(三十一)。

又六群比丘。虽不幞头入家内。而幞头坐家内。诸居士呵责。诸比丘自言。善好有德。幞头坐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幞头坐家内应当学。若幞头坐突吉罗。不幞头坐不犯(三十二)。

又六群比丘。肘隐人肩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肘隐人肩入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肘隐人肩入家内。应当学。肘隐人肩入家内。突吉罗。不肘隐人肩入。不犯(三十三)。

又六群比丘。虽不肘隐人肩入。家内便肘隐人肩坐家内。诸居士嗔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肘隐人肩坐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肘隐人肩坐家内。应当学。肘隐人肩坐突吉罗。不肘隐人肩坐。不犯(三十四)。

又六群比丘。叉腰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叉腰入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叉腰入家内。应当学。叉腰入突吉罗。不叉腰入不犯(三十五)。

又六群比丘。虽不叉腰入家内。便叉腰坐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叉腰坐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不叉腰坐家内应当学。叉腰坐突吉罗。不叉腰坐不犯(三十六)。

又六群比丘。左右反抄衣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左右反抄衣入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左右反抄衣入家内。应当学。左右反抄衣入家内突吉罗。不左右反抄衣入不犯(三十七)。

尔时六群比丘。虽不左右反抄衣入家内。便左右反抄衣坐家内。诸居士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左右反抄衣坐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不左右反抄衣坐家内。应当学。左右反抄衣坐突吉罗。不左右反抄衣坐不犯(三十八)。

又六群比丘。偏抄衣入家内。诸居士诃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偏抄衣入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偏抄衣入家内。应当学。若偏抄衣入突吉罗。不偏抄衣入不犯(三十九)。

又六群比丘。虽不偏抄衣入家内便偏抄衣坐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偏抄衣坐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不偏抄衣坐家内。应当学。若偏抄衣坐家内突吉罗。不偏抄衣坐不犯(四十)。

尔时六群比丘。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应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家内。应当学。若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家内突吉罗。不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入不犯(四十一)。

又六群比丘。虽不以衣覆右肩上全举左肩上入家内。便以衣覆右肩上全举左肩上坐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坐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应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坐家内。应当学。若以衣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坐突吉罗。不覆右肩全举左肩上坐不犯(四十二)。

尔时六群比丘。掉臂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掉臂入家内。似如种谷人。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掉臂入家内。应当学。若掉臂入突吉罗。若不掉臂入不犯(四十三)。

尔时诸比丘。虽不掉臂入家内。便掉臂坐。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功德。掉臂坐家内。似如种谷人。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掉臂坐家内。应当学。若掉臂坐突吉罗。若不掉臂坐家内不犯(四十四)。

尔时六群比丘。摇肩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摇肩入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摇肩入家内。应当学。若摇肩入家内突吉罗。不摇肩入不犯(四十五)。

尔时六群比丘。虽不摇肩入家内。便摇肩坐。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摇肩坐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摇肩坐家内。应当学。若摇肩坐突吉罗。不摇肩坐不犯(四十六)。

又六群比丘。摇头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摇头入家内。似如鬼捉。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摇头入家内。应当学。若摇头入家内突吉罗。不摇头入不犯(四十七)。

又六群比丘。虽不摇头入家内。便摇头坐家内。诸居士呵责。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摇头坐家内。似如鬼捉。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摇头坐家内。应当学。若摇头坐突吉罗。不摇头坐不犯(四十八)。

尔时六群比丘。摇身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摇身入家内。似如舞人。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摇身入家内。应当学。若摇身入突吉罗。不摇身入不犯(四十九)。

尔时六群比丘。虽不摇身入家内。便摇身坐。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摇身坐家内。似如舞人。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摇身坐家内。应当学。若摇身坐家内突吉罗。不摇身坐家内不犯(五十)。

尔时六群比丘。携手入家内。蹴蹋瓶瓮器物倒地。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携手入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携手入家内应当学。若携手入家内突吉罗。不携手入家内不犯(五十一)。

又六群比丘。虽不携手入家内。便携手坐家内。诸居士言。诸长老。相近坐此请比丘多。六群比丘言。汝等更有何等事何不广敷座处。令我等相近坐耶。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携手坐家内。应当学。若携手坐家内突吉罗。不携手坐不犯(五十二)。

又六群比丘。翘一脚入家内。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翘一脚入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翘一脚入家内。应当学。若翘一脚入突吉罗。不翘一脚入家内不犯(五十三)。

尔时六群比丘。虽不翘一脚入家内。便翘一脚坐家内。诸居士言。诸长老。相近坐我请比丘多。六群比丘言。汝等更有何等事。何不广敷座处。令我等相近坐耶。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应翘一脚坐家内。应当学。翘一脚坐家内突吉罗。不翘一脚坐不犯(五十四)。

尔时六群比丘。累髀坐家内下露形体。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累髀坐家内下露形体。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累髀坐家内。应当学。若累髀坐家内突吉罗。不累髀坐不犯(五十五)。

尔时六群比丘累脚坐。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累脚坐家内。如王如大臣。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累脚坐应当学。若累脚坐突吉罗。不累脚坐不犯(五十六)。

佛在舍卫国。尔时六群比丘。早起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有一居士。中门前独坐床上。以掌扶颊愁忧不乐。时六群比丘共相谓言。此人忧戚。我能令语笑。六群比丘前到是居士所。以掌扶颊愁忧而住。居士笑而问言。汝等何急共相忧愁。以掌扶颊而住。六群比丘顾语诸比丘言。我即令语笑已。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以掌扶颊令白衣语笑。如戏笑人。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掌扶颊坐家内。为白衣笑故。应当学。若掌扶颊坐突吉罗。不掌扶颊坐不犯(五十七)。

佛在王舍城。尔时有一居士。请佛及僧明日食。佛默然受已。居士知佛受已。从坐而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还到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晨朝敷座处。遣使白佛时到。食具已办佛自知时。佛及僧入居士舍坐。是居士知佛及僧坐已。自手行水欲下饮食。时六群比丘。持钵置前四向顾视。居士下饭著钵中已过去。六群比丘言。此中何以不与饭。居士言已与。六群比丘言不与。居士言看钵中。看已唤居士言。授我钵来。诸居士言。汝等向者心在何处。今方唤授钵。佛言。从今一心受饭。应当学。若不一心受饭突吉罗。若一心受不犯(五十八)。

又六群比丘。以饭满钵向余处看。诸居士著羹钵中已过。六群比丘言。此中何以不与羹耶。答言已与。六群比丘言不与。居士言。何不看钵中。看已语言。授我钵来。诸居士言。汝向者心在何处。今方唤授钵。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一心受羹应当学。若不一心受羹突吉罗。一心受羹不犯(五十九)。

又六群比丘。溢钵受饮食。是中饭羹溢出。诸居士言。饭当更益。羹亦当更益。何以溢钵取弃。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溢钵受食。应当学。若溢钵受食突吉罗。不溢钵受不犯(六十)。

又六群比丘。以羹菜浇饭。但取羹菜处饭食诸居士呵责言。何以浇食如小儿。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等。羹饭和合食。应当学。若不等羹饭食突吉罗。若羹饭等食不犯(六十一)。

又六群比丘。饭上若有酥酪及羹。剾中啖如井。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食如婆罗门食。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应剾中啖。如井应当学。剾中食突吉罗。不剾中食不犯(六十二)。

又六群比丘抟饭食。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抟饭如小儿。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抟饭食应当学。若抟饭食突吉罗。不抟饭食不犯(六十三)。

又六群比丘。大抟饭食。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大抟饭食。似如有人欲夺驱逐。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大抟食。应当学。若大抟食突吉罗。不大抟食不犯(六十四)。

又六群比丘。手把饭食。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手把饭食。如田种人。佛闻是事语诸比丘。从今不手把饭食。应当学。手把饭食突吉罗。不手把饭食不犯(六十五)。

又时诸比丘。次第坐食。有一比丘。食未至便大张口。六群比丘与比坐。以戏故持土块著口中。尔时众中有如是不清净事。佛言。从今不豫张口待饭食。应当学。若食未至豫张口待食突吉罗。不豫张口待不犯(六十六)。

有时六群比丘唅食语。羹饭从口流出。比坐比丘见便吐逆。佛言。从今不唅食语。应当学。若唅食语突吉罗。不唅食语不犯(六十七)。

又六群比丘。啮半食。半在口中。半在手中。佛言。从今不啮半食。应当学。若啮半食突吉罗。不啮半食不犯(六十八)。

佛在伽维罗卫国。尔时摩诃男释。请佛及僧明日食。佛默然受。知佛默然受已。即从坐起头面礼足右绕而去。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早起敷座处。遣使白佛言时到。食具已办佛自知时。佛著衣持钵及僧入摩诃男舍坐。摩诃男见佛坐已。自手行水。是食乳已辨。自手下饭与乳。诸比丘吸食作声。尔时有比丘。先是伎儿。闻是声即起舞。诸比丘大笑。笑时口中饭粒出。有鼻孔中出者。诸居士呵责言。诸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云何令他笑如伎儿。佛见诸比丘作是事。闻诸居士呵责时佛默然。食后以是事集比丘僧。佛知故问舞比丘。汝以何心舞。答言。世尊。欲出诸比丘吸食过罪。及戏笑故。佛言。从今不吸食。应当学。若吸食作声食突吉罗。不吸食作声不犯(六十九)。

又六群比丘。嚼食唼唼作声。诸居士呵责言。沙门释子自言善好有德。嚼食唼唼作声。如猪唼食。佛言。从今不嚼食作声。应当学。嚼食作声食突吉罗。不嚼食作声不犯(七十)。

又六群比丘。满口著饭渐渐咽。诸居士呵责言。如猕猴食。佛言。从今不未咽食食。应当学。未咽食食突吉罗。咽已食不犯(七十一)。

又六群比丘吐舌食。作是言。谁能全吞令抟不坏。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吐舌食如小儿。佛言。从今不吐舌食。应当学。吐舌食突吉罗。不吐舌不犯(七十二)。

又六群比丘缩鼻食。诸居士呵责言。应好弃涕。为寒耶。为啖蒜耶。佛言。从今不缩鼻食。应当学缩鼻食突吉罗。不缩鼻食不犯(七十三)。

又六群比丘舐手食。诸居士呵责言。羹饭尽当更益何。以舐手。佛言。从今不舐手食。应当学。若舐手食突吉罗。不舐手食不犯(七十四)。

又六群比丘。指抆钵食。诸居士呵责言。羹饭尽当更益。何以指抆钵食。佛言。从今不指抆钵食。应当学。若指抆钵食突吉罗。不指抆钵食不犯(七十五)。

又六群比丘食著手振却。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食如王如大臣。振手食弃。佛言。从今不振手食。应当学。振手食突吉罗。不振手食不犯(七十六)。

又六群比丘弃著手饭。诸居士呵责言。是诸沙门不善。不种不获。但啖复弃。佛言。从今不弃著手饭。应当学。弃著手饭突吉罗。不弃不犯(七十七)。

尔时六群比丘。腻手便捉饮器。比坐比丘见便吐逆。佛言。从今不腻手捉饮器。应当学。腻手捉饮器突吉罗。不腻手捉不犯(七十八)。

又六群比丘。不病自为索饭索羹。佛言。从今不病不自为索饭索羹。应当学。不病自索羹饭突吉罗。若病索不犯(七十九)。

又六群比丘。以饭覆羹。更望得故。语诸居士言。此中著羹。答言。先啖钵中饭覆者。佛言。从今不饭覆羹欲望更得。应当学。若饭覆羹更望得者突吉罗。更不望得覆者不犯(八十)。

又六群比丘。呵相看比坐钵中。作是言。汝多我少。我少汝多。佛言。不诃相看比坐钵。应当学。呵相看比坐钵突吉罗。不呵相看不犯(八十一)。

又一比丘僧中食时看余处。六群比丘与作比坐以戏笑故。持骨著其钵中。此比丘持手著钵中欲食。触骨惊怖。以是事故。佛言。端视钵食应当学。若不端视钵食突吉罗。端视钵食不犯(八十二)。

又六群比丘多受食。不次第啖尽残在钵中。便著水汤弃。满澡盘中。收残食器皆满。诸居士呵责言。是诸沙门不善。不种不获。但能啖复弃。佛言。次第啖食尽应当学。不次第啖食尽突吉罗。次第啖尽不犯(八十三)。

佛在迦毗罗国。尔时有居士。请佛及僧明日食。佛默然受。居士知佛默然受已。从坐起头面礼佛足右绕而去。还自舍通夜办种种多美饮食。早起敷坐处。遣使白佛时到。食办佛自知时。佛及僧到居士舍。新堂上水精作地。诸比丘洗钵水中有残食。舍著堂上似如吐。诸居士呵责言。是诸比丘不善。更有屏处可弃此水。何以乃弃此堂上。佛言。洗钵水有饭。不问主人不应弃舍内。应当学。若不问主人弃舍内突吉罗。问主人弃者不犯(八十四竟)。

十诵律卷第十九

猜你喜欢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下·道液
  证道歌注(知讷述)·佚名
  佛说救疾经一卷·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太虚
  卷第二十·佚名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一卷·佚名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下·海云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裴休
  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五卷·宝亮
  第六章 不信《玉历》的恶报·佚名
  卷第七·佚名
  第七 质多相应·佚名
  第二十九章 提婆波罗王父子时代·多罗那他
  卷第二十三·永觉元贤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唐圭璋

    ○南乡子近闻吾子有茂陵侧室之举,顺命故也。且在昔贤女,虽有小星惠下之行,不无郁悒自伤之意。故首章托以自怨自责,忌嫉伤善略不见也。然怨不已,则夫妇道乖,故释以人子之孝,嗣续为重。鸣呼,商陵穆子之悲,卫庄姜

  • 卷七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十九路德延路德延冠氏人光化初擢第天佑中授拾遗河中节度使朱友谦辟掌书记诗三首芭蕉【数岁时作传於都下】一种灵苖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感旧诗初骑竹马咏芭蕉尝忝名卿诵满朝

  • 五仪解第七·王肃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曰:“然则章甫絇履,章甫冠也絇履履头有钩饰也绅带缙笏者,皆贤人也。”绅大带缙捶也笏所以执

  • 北虏纪·张瀚

    元之先为蒙古,本北种胡,并女真及宋,入主中国。后我明逐顺帝,遁归沙漠,传子爱猷识里达腊。十世为小王子,生三子:长阿尔伦台吉,次阿着,次满官瞋。太师亦不剌弒阿尔伦台吉,走河西。阿尔伦二子:长卜赤,次乜明;皆幼。阿著称小王子,阿着死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春。正月。戊午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太和门。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 卷之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二十九·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吴晋争盟表晋用申公之计用吴以犄楚其后吴卒破楚入郢驯至为患于方夏病齐及鲁与晋争长于黄池论者因以咎晋之失计自啓门庭之寇其实非也晋欲制

  • 卷九·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九宋 林虙 编西汉九元帝【四十六】遣光禄大夫循行天下诏【初元元年四月】朕承先帝之圣绪获奉宗庙战战兢兢间者地数动而未静惧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繇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襃等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三经籍考经【易】元郑滁孙大易法象通赞七卷滁孙字景欧处州人宋景定进士累官礼部郎入元以荐召授集贤直学士事蹟具元史儒学传许衡读易私言一卷衡字平仲号鲁斋河内人至元中累官集贤

  • 第十四章·王夫之

    一目前之人,不可远之以为道;唯斯道之体,发见于人无所间,则人皆载道之器,其与鸢鱼之足以见道者一几矣。现在之境,皆可顺应而行道;唯斯道之[用],散见于境无所息,则境皆丽道之墟,其与天渊之足以著道者一理矣。目前之人,道皆不远,是于

  • 卷十四·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四     宋 沈棐 撰朝古者邦国惟诸侯入觐天子岁有常礼至於列国必嗣君继立然後得以相朝所以修先君之好严谨始之礼也春秋之时王纲不施朝觐之礼浸以废弛孱君弱国无所宗向区区欲保守疆土幸

  • 现观庄严论序·太虚

    闻西藏所传慈氏五论,以现观庄严为必习,因亟劝法尊译师出其颂并略释之。乍观一切相智中菩提心二十二喻,二十大乘僧,四加行分上中下,染净所能分别三十六,十三修行法性,八出生正行。道智中大乘见道十六刹那。遍智中远近道能所治

  • 卷第一(帝年上周秦)·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隋 费长房撰历代三宝纪卷第一(帝年上周秦)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帝年上者。述身毒国如来托生。当此真丹姬周时也。年代寖远人世参差。指而言之亟迷前后。今先上编甲子纮络古今。下缵帝年纲纪时代。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 偈颂四 侍者 文斌等 编 明真颂二十八首 我有摩尼一颗。埋在五蕴身田。昨向泥中取出。光明照烛无边。所为莫不知意。日用寻常现前。世上谁无此宝。昏迷未脱盖缠。死生生死。萦绊

  • 卷第十三·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十三嗣法门人德泰编录拈颂古(七十一则)龙牙遁禅师参洞山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山云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牙始悟。龙牙虽然捞得一个鼻孔不知打湿两茎眉毛。机先一句截群流迥

  • 四镇略迹·马幼良

    清马幼良纂。幼良撰《四镇略迹》记老吴市、董浜、归市、苏家尖四镇,实乃四镇合志。

  • 礼文手钞·颜元

    礼文手钞,五卷,清颜元撰,子朱子曰:「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体,固不可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佚名

    有五译,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六宋施护译,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