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词之为学,意内言外,发始于唐,滋衍于五代,而造极于两宋。调有定格,字有定音,实为乐府之遗,故曰诗余。惟齐粱以来,乐府之音节已亡,而一时君臣,尤喜别翻新调。如梁武帝之《江南弄》,陈后主之《玉树后庭花》,沈约之《六忆诗》,已为此事之滥觞。唐人以诗为乐,七言律绝,皆付乐章。至玄肃之间,词体始定。李白《忆秦娥》,张志和《渔歌子》其最著也。或谓破五七言绝句为之,如《菩萨蛮》是。又谓《瑞鹧鸪》即七律体,《玉楼春》即七古体,《杨柳枝》即七绝体,欲实诗余之名,殊非塙论。盖开元全盛之时,即词学权舆之日。旗亭画壁,本属歌诗;陵阙西风,亦承乐府。强分后先,终归臆断。自是以后,香山、梦得、仲初、幼公之伦,竞相藻饰。调笑转应之曲,江南春去之词,上拟清商,亦无多让。及飞卿出而词格始成,握兰金荃,远接骚辨。变南朝之宫体,扬北部之新声。于是皇甫松、司空图、韩偓、张曙之徒,一时云起。杨柳大堤之句,芙蓉曲渚之篇,自出机杼,彬彬称盛矣。

作词之难,在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间。要须辨其气韵,大抵空疏者作词易近于曲,博雅者填词不离乎诗。浅者深之,高者下之,处于才不才之间,斯词之三味矣。惟词中各牌,有与诗无异者。如《生查子》何殊于五绝?《小秦王》、《八拍蛮》、《阿那曲》何殊于七绝?此等词颇难著笔。又需多读古人旧作,得其气味,去诗中习见辞语,便可避去。至于南北曲,与词格不甚相远,而欲求别于曲,亦较诗为难。但曲之长处,在雅俗互陈,又熟谙元人方言,不必以藻缋为能也。词则曲中俗字如你、我、这厢、那厢之类,固不可用。即衬贴字,如虽则是、却原来等,亦当舍去。而最难之处在于上三下四对句。如史邦卿《春雨》词云:“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此词中妙语也。汤临川《还魂》云:“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又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忽地怀人幽怨”,亦曲中佳处,然不可入词。由是类推,可以隅反,不仅在词藻之雅俗而已。宋词中尽有鄙俚者,亟当力避。

小令、中调、长调之目,始自《草堂诗余》,后人因之,顾亦略云尔。《词综》所云,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牵强者也。钱塘毛氏云:“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古人定例也。”此亦就草堂所分而拘执之。所谓定例,有何依据?若少一字为短,多一字为长,必无是理。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者,有六十字者,将为小令乎,抑中调乎?如《雪狮子》有八十九字者,有九十二字者,将为中调乎,抑长调乎?此皆妄为分析,无当于词学也。况草堂旧刻,止有分类,并无小令、中调、长调之名。至嘉靖间,上海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四卷,始有小令、中调、长调之目,是为别本之始。何良俊序称,从敬家藏宋刻,较世所行本多七十余调,明系依托。自此本行而旧本遂微,于是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至牢不可破矣。

词中调同名异,如《木兰花》与《玉楼春》,唐人已有之。至宋人则多取词中辞语名篇,强标新目。如《贺新郎》为《乳燕飞》,《念奴娇》为《酹江月》,《水龙吟》为《小楼连苑》之类。此由文人好奇,争相巧饰,而于词之美恶无与焉。又有调异名同者,如《长相思》、《浣溪沙》、《浪淘沙》,皆有长调,此或清真提举大晟时所改易者,故周集中皆有之。此等词牌,作时须依四声,不可自改声韵。缘舍此以外,别无他词可证也。又如《江月晃重山》、《江城梅花引》、《四犯翦梅花》类,盖割裂牌名为之,此法南曲中最多。凡作此等曲,皆一时名手游戏及之,或取声律之美,或取节拍之和。如《巫山十二峰》、《九回肠》之目,歌时最为耐听故也。词则万不能造新名,仅可墨守成格,何也?曲之板式,今尚完备,苟能遍歌旧曲,不难自集新声。词则拍节既亡,字谱零落,强分高下,等诸面壁,间释工尺,亦同响壁。集曲之法,首严腔格,亡佚若斯,万难整理,此其一也。六宫十一调,所隶诸曲,管色既明,部署亦审。各宫各犯,塙有成法。词则分配宫调,颇有出入。管色高低,万难悬揣,而欲汇集美名,别创新格,既非惑世,亦类欺人,此其二也。至于明清作者,辄憙自度腔,几欲上追白石梦窗,真是不知妄作。又如许宝善、谢淮辈,取古今名调,一一被诸管弦。以南北曲之音拍,强诬古人,更不可为典要,学者慎勿惑之。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此四语为词学之指南,各宜深思也。夫协律之道,今不可知。但据古人成作而勿越其规范,则谱法虽逸,而字格尚存,揆诸按谱之方,亦云弗畔。若夫缠令之体,本于乐府相和之歌,沿至元初,其法已绝,惟董词所载犹存此名。清代《大成谱》备录董词,而于缠令格调,亦未深考。亡佚既久,可以不论。至用字发意,要归蕴籍。露则意不称辞,高则辞不达意。二者交讥,非作家之极轨也。故作词能以清真为归,斯用字发意皆有法度矣。

咏物之作,最要在寄托。所谓寄托者,盖借物言志,以抒其忠爱绸缪之旨。三百篇之比兴,离骚之香草美人,皆此意也。沈伯时云:“咏物须时时提调,觉不分晓,须用一两件事印证方可。如清真咏梨花《水龙吟》第三、第四句,须用‘樊川’、‘灵关’事;又‘深闭门’及‘一枝带雨’事,觉后段太宽,又用‘玉容’事,方表得梨花。若全篇只说花之白,则是凡白花皆可用,如何见得是梨花?”(见《乐府指迷》)案:伯时此说,仅就运典言之,尚非赋物之极则。且其弊必至探索隐僻,满纸谰言,岂词家之正法哉?惟有寄托,则辞无泛设。而作者之意,自见诸言外。朝市身世之荣枯,且于是觇之焉。如碧山咏蝉《齐天乐》:“宫魂馀恨”点出命意。“乍咽凉柯,还移暗叶”,慨播迁之苦。“西窗”三句,伤敌骑暂退,燕安如故。“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二语,言国土残破,而修容饰貌,侧媚依然。衰世君主,全无心肝,千古一辙也。“铜仙”三句,言宗器重宝,均被迁夺,泽不下逮也。“病翼”二句,更痛哭流涕,大声疾呼。言海岛栖迟,断不能久也。“余音”三句,遗臣孤愤,哀怨难论也。“漫想”二句,责诸臣苟且偷安,视若全盛也。如此立意,词境方高。顾通首皆赋蝉,初未逸出题目范围,使直陈时政,又非词家口吻。其它赋白莲之《水龙吟》,赋绿荫之《琐窗寒》,皆有所托,非泛泛咏物也。会得此意,则绿芜台城之路,斜阳烟柳之思,感事情措辞,自然超卓矣。(碧山此词,张皋文、周止庵辈,皆有论议,余本端木子畴说诠释之,较为确切。他如白石《暗香》、《疏影》二首亦寄时事,惟语意隐晦,仅“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数语,略明显耳,故不具论。)

沈伯时云:“前辈好词甚多,往往不协律腔,所以无人唱和。秦楼楚馆之词,多是教坊乐工及闹井做赚人所作,只缘音律不差,故多唱之。求其下语用字,全不可读。甚至咏月却说雨,咏春却说凉。”(《乐府指迷》)余案此论出于宋末,已有不协律之词,何况去伯时数百年,词学衰熄如今日乎?紫霞论词,颇严协律。然协律之法,初未明示也。近二十年中,如沤尹、夔笙辈,辄取宋人旧作,校定四声,通体不改易一音。如《长亭怨》依白石四声,《瑞龙吟》依清真四声,《莺啼序》依梦窗四声。盖声律之法无存,制谱之道难索,万不得已,宁守定宋词旧式,不致偭越规矩。顾其法益密,而其境益苦矣。(余案定四声之法,实始于蒋鹿潭。其《水云楼词》,如《霓裳中序第一》、《寿楼春》等,皆谨守白石、梅溪定格,已开朱况之先路矣。)余谓小词如《点绛唇》、《卜算子》类,凡在六十字以下者,四声尽可不拘。一则古人成作,彼此不符,二则南曲引子,多用小令。上去出入,亦可按歌,固无须斤斤于此。若夫长调,则宋时诸家,往往遵守,吾人操管,自当确从。虽难付管丝,而典型具在,亦告朔饩羊之意。由此言之,明人之自度腔,实不知妄作,吾更不屑辨焉。

杨守斋《作词五要》,第四云:要随律押韵,如越调《水龙吟》,商调《二郎神》,皆用平入声韵。古词俱押去声,所以转折怪异,成不祥之音。昧律者反称赏之,真可解颐而启齿也。守斋名瓒,周草窗《蘋洲渔笛谱》中所称紫霞翁者即是。尝与草窗论五凡工尺义理之妙,未按管色,早知其误,草窗之词,皆就而订正之。玉田亦称其持律甚严,一字不苟作,观其所论可见矣。戈顺卿又从其言推广之,于学词者颇多获益。其言曰:“词之用韵,平仄两途。而有可以押平韵,又可以押仄韵者,正自不少。”其所谓仄,乃入声也。如越调又有《霜天晓角》、《庆春宫》,商调又有《忆秦娥》,其余则双调之《庆佳节》,高平调之《江城子》,中吕宫之《柳梢青》,仙吕宫之《望梅花》、《声声慢》,大石调之《看花回》、《两同心》,小石调之《南歌子》。用仄韵者,皆宜入声。《满江红》有入南吕宫者,有仙吕宫者。入南吕宫者,即白石所改平韵之啼,而要其基本用入声,故可改也。外此又有用仄韵,而必须入声者,则如越调之《丹凤吟》、《大酺》,越调犯正宫之《兰陵王》,商调之《凤凰阁》、《三部乐》、《霓裳中序第一》、《应天长慢》、《西湖月》、《解连环》,黄钟宫之《侍香金童》、《曲江秋》,黄钟商之《琵琶仙》,双调之《雨霖铃》,仙吕宫之《好事近》、《蕙兰芳引》、《六么令》、《暗香》、《疏影》,仙吕犯商调之《凄凉犯》,正平调之《淡黄柳》,中吕商之《白苧》,夹锺羽之《玉京秋》,林锺商之《一寸金》,南吕商之《浪淘沙慢》,此皆宜用入声韵者,勿概之曰仄,而用上去也。其用上去之调,自是通协,而亦稍有差别。如黄钟商之《秋宵引》,林锺商之《清商怨》,无射商之《鱼游春水》,宜单押上声。仙吕调之《玉楼春》,中吕调之《菊花新》,双调之《翠楼吟》,宜单押去声。复有一调中必须押上,必须押去之处,有起韵结韵,互皆押上,宜皆押去之处,不能一一胪列。(《词林正韵·发凡》)。顺卿此论,可云发前人所未发,应与紫霞翁之言相发明。作者细加考核,随律押韵,更随调择韵,则无转折怪异之病矣。

择题最难,作者当先作词,然后作题。除咏物、赠送、登览外,必须一一细讨,而以妍雅出之。又不可用四六语,间用偶语亦不妨。要字字秀冶,别具神韵方妙。至如有感、即事、漫兴、早春、初夏、新秋、初冬等类,皆选家改易旧题,别标一二字为识,非原本如是也。《草堂诗余》诸题,皆坊人改易,切不可从。学者作题,应从石帚、草窗。石帚题如:《鹧鸪天》“予与张平甫自南昌同游”云云,《浣溪沙》“予女须家沔之山阳”云云,《霓裳中序第一》“丙午岁,留长沙”云云,《庆宫春》“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云云,《齐天乐》“丙辰岁,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云云,《一萼红》“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云云,《念奴娇》“予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  云云;草窗题,如《渡江春》“丁卯岁未初三日”云云,《采绿吟》“甲子夏,霞翁会吟社诸友”云云,《曲游春》“禁烟湖上薄游”云云,《长亭怨》“岁丙午丁未,先君子监州太末”云云,《瑞鹤仙》“寄闲结吟台”云云,《齐天乐》“丁卯七月既望”云云,《乳燕飞》“辛未首夏以书舫载客”云云,叙事写景,俱极生动。而语语妍炼,如读《水经注》,如读柳州游记,方是妙题,且又得词中之意。抚时感事,如与古人晤对。(清真、梦窗词题至简。平生事实,无从讨索,亦词家憾事。)而平生行谊,即可由此考见焉。若通篇皆言书感漫兴,成何题目。

意之曲者词贵直,事之顺者语宜逆,此词家一定之理。千古佳词,要在使人可解。尝有意极精深,词涉隐晦,翻译数过,而不得其意之所在者,此等词在作者固有深意,然不能日叩玄亭,问此赢篇奇字也。近人喜学梦窗,往往不得其精,而语意反觉晦涩,此病甚多,学者宜留意。

猜你喜欢
  卷六百九十·彭定求
  危西麓·唐圭璋
  卷三十四·阮阅
  ●澹园诗话(太牟)·蒋箸超
  第三折·佚名
  赵善庆·隋树森
  白石道人诗集原序·姜夔
  卷499 ·佚名
  卷259 ·佚名
  卷二百十九·曹学佺
  卷七十五·吴之振
  卷一百五十九·陈廷敬
  卷三十三·陈廷敬
  卷七百八十四·佚名
  幽通赋评介·班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先声·李渔

    〔天仙子〕蠢煞男儿乖煞妇,酸是蜜来甜是醋。只愁两妇不同乖,智一路,愚一路,非类如何牵得附?若使两才俱足妒,貌可并驱争独步。能保参商不到头,始则怒,终相慕,醋味变来甘似露。〔意难忘〕吕子才容,虑风流太过,敛锐藏锋。青楼人不舍

  • 不忽木·隋树森

    不忽木(一二五五——一三○○),或作不忽麻、不忽卜,一名时用,字用臣,号静得。康里部人。其父名燕真,从元世祖征战有功,未及大用而卒。因父功为给事东宫。曾师事太子赞善王恂,就学于祭酒许衡。至元十五年

  • 卷一百五十八·徐世昌

    曾国荃曾国荃,字沅浦,湘乡人。咸丰壬子优贡,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太保,封一等威毅伯。谥忠襄。有《曾忠襄公遗集》。题管敬伯读雪山房图悬车方息影,朅来游洛下。俊才接翩翾,故交盖云寡。管君绳祖武,无忝名世者

  • 卷二十九 茕斋颂铭记五篇·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九茕斋颂铭记五篇 赵公西侯新亭颂 惟十有四载,皇帝以岁之骄阳,秋五不稔,乃慎择明牧,恤南方凋枯。伊四月孟夏,自淮阴迁我天水赵公作藩于宛陵,祗明命也。惟公代秉天宪,作保南台,洪柯大本,聿生懿德。宜乎哉!横风

  • 卷四百四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八十二 李梦阳 郊坛値雪 凤辇连宵发鸡鸣雪满畿严随黄钺至清遶翠华飞伏谒深沾佩朝回半湿衣悬知清切地冲默迓天威 卧病酬

  • 御选宋诗卷四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二五言律诗八刘学箕环州江氏园欲览环州胜维舟歩石矶踏青随野色穿翠任春霏地迥知山逺邨湾觉水围东风轻薄甚桃李乱荆扉野馆野馆春归后横塘度栁绵轻风翻麦浪细雨落花天草缛迷三径苔纹叠万钱山

  • 列传第九 陈拟 陈详 陈慧纪·姚思廉

    陈拟,字公正,高祖疏属也。少孤贫,性质直强记,高祖南征交趾,拟从焉。又进讨侯景,至豫章,以拟为罗州刺史,与胡颖共知后事,并应接军粮。高祖作镇硃方,拟除步兵校尉、曲阿令。绍泰元年,授贞威将军、义兴太守。二年,入知卫尉事,除员外散

  • 國語卷第十四·韦昭

      晉語八   1 平公六年〔一〕,箕遺及黃淵、嘉父作亂,不克而死〔二〕。公遂逐群賊〔三〕,謂陽畢曰:「自穆侯以至于今,亂兵不輟〔四〕,民志不厭,禍敗無已〔五〕。離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六〕﹖」陽畢對曰:「本根猶樹〔七

  • 卷八 外篇三·章学诚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文安宰币聘修志,兄於史事久负,不得小试,此行宜踊跃。仆有何知,乃承辱询。抑盛意不可不复,敢於平日所留意者,约举数条,希高明裁择!有不然处,还相告也。   一、州郡均隶职方,自不得如封建之国别

  •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敕修○丙寅召太医院官诊视进方 赐院官银六十两○谕免永顺宣大山西等处逋税先是首 谕撤回税珰复 谕七月以前拖欠者一概蠲免至是因太监张烨之奏 上复谕曰永平等府并宣大山西顺天所属州县未完四十八年春夏额税已徵在

  • 八七八 山西巡抚农起奏汇缴应禁书籍及板片情形折(附清单二)·佚名

    八七八 山西巡抚农起奏汇缴应禁书籍及板片情形折(附清单二)【真按:前文多作汇字.亦有作汇者.斯或又简化字之干扰乎?k按:汇者,水流会合。集韵.去声.队韵:「汇,水回合也。」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柳州)南北东西皆水汇。」

  • 李怀远传(附李景伯、李彭年传)·刘昫

    李怀远,邢州柏仁人。幼年就成了孤儿,虽贫穷,但好学不倦,善做文。有同族人想要他附于有地位的人家,以求发展,李怀远竟拒绝,随后叹道“:凭靠他人势力,高士不为;借庇护求官,怎么能是我的志向呢?”没过多久,他应四科考试中举,任司礼少卿

  • 卷九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孝宗时张浚论和战利害疏曰臣今月二十五日恭被御笔处分臣已即日具奏去讫臣虽愚陋中有所怀敢不尽言伏惟圣慈俯赐矜察

  • 谭襄敏奏议巻三·谭纶

    明 谭纶 撰恭谢天恩疏【隆庆元年六月朔题】臣待罪四川巡抚于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日防圣恩陞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广西地方臣闻命即焚香望阙叩头谢恩讫隆庆元年三月初二日始与巡

  • 卷八十一·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宋 宋敏求 编政事礼乐太常乐人蠲除一同民例诏颁行唐礼及郊庙新乐诏用庆善曲破阵乐诏诏习礼乐诏禁断女乐?内出云韶舞?雅乐名大唐乐制经史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修晋史诏简择史官诏令诸儒

  • 卷三十·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三十明 孙防 编孝经钩命诀纬书以命言者莫如元包以钩言者莫如春秋之文燿钩河圗之稽燿钩兹撰孝经纬则直言诀矣殆即元命钩耀之命而其奥以示人也故以诀名天子爵称也三皇歩五帝趋三王驰五覇骛【又

  • 大学·朱熹

    大学〈大旧音泰今读如字〉 宋 朱子 章句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七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七卷辨缚解义 辨前后五阴相续以蜡印为譬 名色系缚众生众生系缚名色 明烦恼与习手为因果 广辨八喻谓逆喻现喻等 广释灯譬圣道义 释须陀洹虽生恶国犹自持戒 引香山师子为譬 广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