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原文】
子夏之门人间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①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注释】
①矜:同情,怜惜。”
【译文】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请教怎样与人交朋友。子张问:“子夏是怎样说的?”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加以拒绝。’”子张说:“那不同于我所听到的: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如果我自己很好,什么人不能容纳呢?如果我自己不好,别人将拒绝和我交也我又怎么谈得上去拒绝别人呢?”
【读解】
子夏的回答有些像说绕口令,又有些像说禅语。“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加以拒绝。”等于说:“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不交往。”乍一听来,的确是说了等于没说。什么意思呢?如果让我们来揣测琢磨,他的说法大概有孔子“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子罕》)的意思。也就是说,比我好的我就交往,不如我的我就不交往。听来很有些实用主义交际学的味道。不过,正如我们在《学而》篇的读解里已经说过的那样,对“无友不如己者”也不可以作过分拘泥狭隘的理解,而是要求我们在交朋结友中着眼于人家比自己好的方面,不要着眼于人家不如自己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交友中看到自己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比较而言,子张的回答就比子夏明确多了,其交友的原则也显得更加主动。如果说子夏的交友原则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性格显得狷介的话,那么,予张的交友原则则是“公关”型的,性格也显得开放。所谓“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一言以蔽之就是各方面的朋友都要交往,“三教九流,无所不为。”或者像孟尝君那样,连鸡鸣狗盗之徒也在交往之列,因为子张想得很洒脱:如果我自己是个大大的好人,那么什么人不能容纳呢?如果我自己不怎么样,那别人自然会拒绝跟我交往,我叉何必费心思去想什么人该交往什么人不该交往呢?
子张的交友原则不能说没有道理。而且,越是进入现代,进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日益频繁的信息时代,他的话似乎就越有道理,越值得我们的公关小姐、公关先生们吸取。不过,他们的老师孔子也的确说过“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和“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季氏》之类的话,要求交往朋友要有所选择,所以,子张的话虽然有道理,但在择友这一点上却似乎没有子夏的话合于师道。
所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友有所选择还是应该的。或者,综合子夏、子张的看法,在与人交往上分出不同的层次,做到既广泛结交,又有和知心朋友,这算不算得上是一种比较妥善的办法呢?
猜你喜欢 东溪日谈録卷五·周琦 宝剑锋从磨砺出·孔子 御纂孝经集注序·雍正 卷九·王樵 毛诗注觧传述人·孔颖达 卷五十六·康熙 卷十六·魏了翁 书蔡氏传旁通卷一下·陈师凯 卷二十五·乾隆 季冬纪第十二·吕不韦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冯友兰 卷九十六·道世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欧阳竟无 附錄十誦比丘衆學法三本類勘表·欧阳竟无 主席雪窦寺法语·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