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

【原文】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日:“主忠信,徙义①,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抵以异。’②”

【注释】

①徙义:徙,迁移。徙义即向义迁移,意即按义去做。②诚不以富,亦(ZhT)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的最末两句。这首诗是写一个远嫁而被遗弃的女子对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谴责,最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并非她家比我富,是你异心相辜负。”历来的学者都认为这两句诗引在这里不可理解,甚至认为是《论语》的编辑者放错了地方。其实,这首诗所写的正是“既欲其生,又欲其死”的状况,那弃妇的丈夫不是爱她欲其生,恶她欲其死吗?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能提高品德,辨别迷惑。孔子说:“坚持忠诚和信用,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爱上一个人便想要他活得很好,一旦厌恶起来便又想要他马上死去。既想要他活得很好,又想要他马上死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经》所说:‘并非她家比我富,是你异心相辜负。”’

【读解】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不仅是惑,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是人性中爱恨生死的一笔糊涂帐。

所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自在。”爱上一个人,连他(她)的打他(她)的骂都成了“亲”成了“爱”了,感到非常舒服,缺了还不行。还有人说:“爱一个人就连他(她)的缺点都要爱,这样的爱才完整才投入。”更有“爱屋及乌”的成语,说是“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爱上一个人,连他房顶上停着的乌鸦也要一并爱。所有这些,都是“爱之欲其生”,难道不正是啊“糊涂的爱”吗?反过来,同样是那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爱,无论是喜新厌旧也罢,互不理解也罢,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其厌恶的程度,恨不得他(她)明天就死掉才好。更有甚者,你不死,我让你死!于是就演成了许多谋害亲夫亲妇的人间悲剧。那武大郎不就这样被潘金莲害死的吗?在旁观者看来,既然如此,又何必当初呢?而陷身于其中的人却就是这样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人性。

这不是一笔爱恨生死的糊涂帐又是什么呢?谁又能够算得清楚?

不仅男女之爱恨是这样,就是领导人对属下也容易这样。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言听计从,使他步步高升,恩宠有加。一旦有一天厌恶了他(她),往日的优点似乎都成了缺点,恨不得立刻叫他(她)滚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就是人性中不可思议的心理矛盾在作怪。谁能够克服这种心理矛盾,谁就是能够辨别迷惑,算清爱恨生死新旧帐目的大智慧者。

可真正能够算清的人又有几个呢?

猜你喜欢
  夜行第三·鹖冠子
  前言·袁采
  四书逸笺卷四·程大中
  君子僧恶什么?·孔子
  第十一章 15·辜鸿铭
  卷八·库勒纳
  卷五十四·冯复京
  卷九下·傅恒
  原道中·章太炎
  念佛品第二·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八·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太虚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佚名
  菩萨诃色欲法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李文蔚

    (冲末扮燕大、搽旦扮王腊梅、外扮燕二同上)(燕大诗云)耕牛无宿料,仓鼠有余粮。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小可汴梁人氏,唤做燕和,嫡亲的三口儿家属。浑家王腊梅,元不是我自小里的儿女夫妻,他是我后娶的。兄弟是燕顺,生的须发

  •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九·佚名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杨肃仝选 七言古诗 五言律诗一 ◆七言古诗 老将行(陈子龙) 登州行(李雯) 登州行(陈子龙) 登州行(宋存楠) 登州行(朱灏) 迟暮行(徐孚远) 迟暮行(陈子龙) 迟暮行(李雯) 西陵曲(顾开雍

  • 卷四·魏源

    皇朝武功乐府十八章△王业艰(颂大祖起兵兴京也)圣人出,东海东。如日出,扶桑红。山长白,江混同。戡同仇,靖内乱,甲十三,敌无算。免胄战,孤盾捍。王业艰,可长叹。同部惧,协力图。九国师,浑河逾。誓堂子,风霆驱。一成旅,千郭郛。王业艰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长安看花记》·张次溪

    (清)蘂珠旧史(杨懋建) 撰●目录长安看花记●长安看花记蕊珠旧史我生也晚,不及见乾隆、嘉庆间人。比来长安,四喜部诸人又多转入春台、三庆部矣。辛壬癸甲以来,淹留京邑。洛阳名园,日涉成趣。青衫尘满,翠袖寒多。回首前尘,但唤柰

  • 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一·宦者·宋濂

        ◎宦者   前世宦者之祸尝烈矣,元之初兴,非能有鉴乎古者,然历十有余世,考其乱亡之所由,而初不自阉人出,何哉?盖自太祖选贵臣子弟给事内廷,凡饮食、冠服、书记,上所常御者,各以其职典之,而命四大功臣世为之长,号四

  • 妇人集·陈维崧

    陈维崧如皋冒褒无誉注新城王士禄西樵评○跋迦陵先生《妇人集》,续本事诗,曾采取一二。余购之二十八年,迄不可得。意谓天壤间无是书矣。辛亥九月,海宁吴文槎客归舟携示,因得睹其全豹,并如皋冒氏叔若侄纂注补遗,纲重宝于深渊,合

  • 卷四·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四    宋 陈均 撰太宗皇帝【起丙戌雍熈三年止癸巳淳化四年】丙戌雍熈三年春正月命曹彬等分道伐契丹彬克涿州田重进降飞狐灵邱二县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八下·袁枢

    宋 袁枢 撰朱温簒唐唐昭宗光化三年春二月以吏部尚书崔同平章事充清海节度使 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抟明达有度量时称良相上素疾宦官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专横崔日与上谋去宦官宦官知之由是南北司益相憎疾各结藩

  •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刘邦分封的同姓诸王中,齐国是封地最大的一个。吕后专权时,把它分割为四。吕后去世,文帝即位,为了安抚齐王刘襄,又把被吕后分割的土地复归于齐。齐文王时,齐国再被分割。文王死后无子,文帝又把齐悼惠王的几

  • 樊山政书卷六·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咸宁县商民王日宣等呈词代粮务局批咸宁县训导张佩鈖禀批咸宁县刘令自理词讼月报清册批朝邑县易令国勋禀批续备防军统带周副将玉堂禀批华州详代农工局批宝鸡县朱令弼臣禀批紫阳县梁令禀批商州尹牧昌龄

  • 第四章 空位期:中国三头执政·辜鸿铭

    我说过,中日战争之后,李鸿章倒台,中国文人学士失去了领袖,其实应该说,中国文人学士中的自由党失去了领袖。曾国藩死后,正如我们看到的,政权落入到两派文人学士手中,一派称之为湘军系,一派称之为淮军系。湘系是些湖南人,属于保守

  •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晏婴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

  • 转辞篇·邓析

    世间悲哀喜乐嗔怒忧愁,久惑于此,今转之在己。为哀在他,为悲在己。为乐在他,为喜在己。为嗔在他,为怒在己。为愁在他,为忧在己。若扶之与携,谢之与议。故之与右,诺之与己,相去千里也。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

  • 草庐经略·佚名

    明代兵书。一般题为无名氏撰,有的版本题为黄之瑞或黄启瑞撰,均不可考。全书共12卷(清乾隆抄本作8卷,道光抄本作6卷),152篇。每篇先理论阐述,次引古代战例及兵家言论以佐证。内容涉及战争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

  • 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三官及诸神说禳灾安宅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老君劝人动土兴工修造之后,供养诵经,以消灾求福,国泰家安。其中所避诸恶煞,不少

  • 沫沫集·沈从文

    文学评论集。沈从文著。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出版。该书收入的文章有:《论冯文炳》、《论朱湘的诗》、《论落花生》、《论焦菊隐的〈夜哭〉》、《论施蛰存与罗黑芷》、《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论闻一多的〈死水〉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华严)·佚名

    六十华严。凡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又称旧华严、晋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总成七处,八会,三十四品。华严宗将本经三十四品摄为教起因缘分、举果劝乐生信分、修因契果生解分、托法进修成行分、依人入证成德分等五分

  •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佚名

    具名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五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在王舍城竹园放光集众。以贤护菩萨为对场而说法。与般舟三昧经同本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