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税收问题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①盍彻乎:盍,何不。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盍彻乎:盍,何不。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二:指十分抽二的田税。二:指十分抽二的田税。

【译文】

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成不好,国家财政开支不够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田税制怎么样?”哀公说:“十分抽二,我还感到不够,怎么能够减到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老百姓开支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老百姓开支不够,您又怎么会够呢?”

【读解】

这里涉及到税收政策问题。

鲁国年成不好,财政开支不足,鲁哀公本想提高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向有若征求意见。想不到有若不仅不赞成他提高税收,反而建议他减少税收。这真使鲁哀公感到不可思议。

不仅鲁哀公感到不可思议,就是我们乍一想来也觉得难以理解:是啊,本来就不够用了,再一减少,岂不就更不够用了吗?

可是,有若讲的是大道理,思考得更为深远。按照他的意思,因家采用减税的政策,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激发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必然会使生产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生产水平提高了,生活宫足了,国家税收虽然只是十分抽一,也会相应水涨船高地富足起来。这就是“富民兴国”或“民富国富”的思路。相反,加重税收,会使老百姓雪上加霜,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穷,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伤和挫折,社会经济也只有越来越萧条,人民离心离德,莫说你十分抽二,就是抽得再多一些,也照样会入不敷出。一言以蔽之,要想“民穷国富”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有若还很有一点辩证的思想,他关于税收问题的思考是不无道理的,对我们恐怕也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譴交第十二·徐干
  原跋·刘敞
  戒子通録卷一·刘清之
  卷四·邱濬
  孟子师説卷上·黄宗羲
  卷五·黄道周
  卷六·李廉
  书序辨伪第十三尚书篇目异同真伪表附·康有为
  礼记析疑卷三十二·方苞
  卷四十七·康熙
  卷三十二·康熙
  卷二·王应麟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佚名
  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向军民长官呼吁和平·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吴子良

    (宋)吴子良 撰圣上亲政二事绍定之末史相薨圣上亲政即日梁成大李知孝出国门西山在泉闻之喜甚曰二凶去矣闽特犬豕越乃虺蛇葢梁闽人李越人也未几并除洪公咨夔王公遂为察官西山尤喜曰四十年无此矣余尝叹息此二事与石徂徕所

  • 卷二·陈肇兴

    磺溪(彰化)陈肇兴伯康甲寅乙卯·甲寅·与韦镜秋上舍话旧,即次其即事原韵送韦镜秋归赤嵌清明同友人游八卦山初往肚山之竹坑庄董济亭夫子寿言肚山道中即景游龙目井感赋百韵齿痛,戏用袁简斋拔齿原韵柬石庄路旁见

  • 过旧居·戴望舒

    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这带露台,这扇窗,后面有幸福的窥望,还有几架书,两张床,

  • 列传第四十六 刘钟崔二王·欧阳修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不从。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

  • 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三·忠义四·宋濂

        ◎忠义四   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氏。倜傥有大志。至正五年,由国子生登右榜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郎。十一年,迁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蕲黄徐寿辉来寇,普颜不花战守之功为多,语在《道童传》。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四·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备荒 ○洪熙元年六月乙卯无为州奏州民艰食已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五·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辛巳朔虏犯山西神池等处大掠数日而出总兵吴徵诈为与虏战报功御史王好问劾之诏革徵任逮问○录采木诸臣功赠左副都御史李宪卿为右都御史与原任巡抚黄光昇各荫一子入监读书复闲住左侍郎刘伯跃等职致仕

  • 第五册 天命元年至二年·佚名

    第五册 天命元年至二年丙辰年,聪睿恭敬汗五十八岁。正月初一日,申日,国中诸贝勒、大臣及众人会议曰:“我国从无立汗,其苦殊深,天乃生汗以安国人也!汗既天生,以恩抚贫困之国人,豢养贤达者,即应称上尊号。”议定后,八旗

  • 中州人物考卷六·孙奇逢

    容城孙奇逢 撰○武功李挥佥英【附子滦城侯坚】英武陟人仕元为河南行枢宻院知院洪武元年自陜州来降授沂州卫指挥佥事从右丞相徐逹平章常遇春定中原收北平追哈喇章国公至兴和还取保定中山诸郡复追获元知院呼必玛勒等二

  • ●晋政辑要卷之五·海宁

    大朔折色(并附案) 大朔运脚 耗羡章程(并附案) 户部余平(并附案) 协饷水脚 藩库交代 备贮库项 经征税课 台山经费(并附案) 台山行宫座落 ○大朔折色(并附案) 查右卫旗兵于康熙三十二年由京移驻经部议定将大同镇属绿营本色兵粮改

  • 潘文焕·周诒春

    潘文焕 字光宇。年二十七岁。生于北京。永久通信处。上海兆丰路七十四号潘太太转交。初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得学士学位。历任闽学校教员。上海南洋中学教员。北京淸华学校英文文案。民国元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

  • 卷一○·邱濬

    ▲公铨选之法 《虞书》:禹曰:“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蔡沈曰:“敷纳以言而观其蕴,明庶以功而考其成,旌能命德以厚其报。” 臣按:试人之法有二,曰言、曰功而已。所谓言者,《礼记》所谓“或以言扬

  • 提要·黎立武

    【臣】等谨案中庸指归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学发防一卷大学本防一卷宋黎立武撰立武字以常新喻人咸淳中举进士第三仕至军器少监国子司业宋亾不仕闲居三十年以终立武官抚州时校文举呉澄充贡士故澄志其墓自称曰门人又称立武

  •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孔子

    【原文】 周公①谓鲁公②日:“君子不施③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④故旧⑤无大敌,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①周公:即周公旦,孔子心目中的传人。②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所以称鲁公。③施:通“弛”④以:用。⑤

  • 论佛法为救时之必要·太虚

    虚空无边,世界无量,众生无尽,佛种种救济世界众生之方法的功力,亦无边、无量、无尽;本不能指定一方域、一时代以论之。但应吾人所知之限量而起言说,则今此交通所及之一人间──十数万万人的五洲地面──,实为烦扰恼害困迫苦痛

  • 佛说华聚陀罗尼咒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耨达多龙王宫中。与诸比丘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满足一千。尽是一生补处。皆得陀罗尼位阶十地。犹如王子不久当得绍继王位。此诸菩萨亦复如是。有大功德而自庄严。不久当得灌顶

  • 北窗琐语·余永麟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余永麟撰。此书《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总目》均入小说家类,无卷数。今存《砚云甲乙编》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一卷。全书记述杂事琐闻共五十余则,有些

  • 国初事迹·刘辰

    一卷。书成于永乐九年(1411),记事起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和州渡江,至十六年七月张士诚攻镇江止,凡一百二十八条,每条几十或数百字不等。多为明代史书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