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问题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①盍彻乎:盍,何不。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盍彻乎:盍,何不。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二:指十分抽二的田税。二:指十分抽二的田税。
【译文】
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成不好,国家财政开支不够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田税制怎么样?”哀公说:“十分抽二,我还感到不够,怎么能够减到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老百姓开支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老百姓开支不够,您又怎么会够呢?”
【读解】
这里涉及到税收政策问题。
鲁国年成不好,财政开支不足,鲁哀公本想提高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向有若征求意见。想不到有若不仅不赞成他提高税收,反而建议他减少税收。这真使鲁哀公感到不可思议。
不仅鲁哀公感到不可思议,就是我们乍一想来也觉得难以理解:是啊,本来就不够用了,再一减少,岂不就更不够用了吗?
可是,有若讲的是大道理,思考得更为深远。按照他的意思,因家采用减税的政策,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激发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必然会使生产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生产水平提高了,生活宫足了,国家税收虽然只是十分抽一,也会相应水涨船高地富足起来。这就是“富民兴国”或“民富国富”的思路。相反,加重税收,会使老百姓雪上加霜,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穷,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伤和挫折,社会经济也只有越来越萧条,人民离心离德,莫说你十分抽二,就是抽得再多一些,也照样会入不敷出。一言以蔽之,要想“民穷国富”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有若还很有一点辩证的思想,他关于税收问题的思考是不无道理的,对我们恐怕也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譴交第十二·徐干 原跋·刘敞 戒子通録卷一·刘清之 卷四·邱濬 孟子师説卷上·黄宗羲 卷五·黄道周 卷六·李廉 书序辨伪第十三尚书篇目异同真伪表附·康有为 礼记析疑卷三十二·方苞 卷四十七·康熙 卷三十二·康熙 卷二·王应麟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佚名 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向军民长官呼吁和平·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