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15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辜讲
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问孔子其他两位学生(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哪一位更优秀。孔子回答:“一个已经超过了标准,另一个还未达标。” “那么,”学生回答,“第一位比后一位优秀了。” “不,”孔子回答,“超过了标准恰恰和没有达到标准一样糟糕。”
辜解
我认为,德国人信任和崇拜强权,源于他们天性中充满着对正义的热爱,对非正义,对混乱和无序的憎恨。但某种憎恨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变成一种非正义,就会犯错,就会造成混乱和无序。这样的话就比非正义还要可恶。
如果说是这种对正义的热爱才导致对非正义的憎恨,那么过分的爱就会导致过分的憎恨。比如,古希伯来人热爱正义的,正是这种热爱导致对非正义的过分憎恨毁灭了以色列国。基督想把他的人民从这种过于强烈的、狭隘的、固执的、刻板的、对非正义的憎恨中拯救出来,对他的人民说:“记住,我是温和谦卑的,要给你们心灵的和平”。但是犹太人不听他的话,结果——犹太国毁灭了。
基督说:“拿剑的人会和剑一起毁灭!”等罗马人成了欧洲文明的主宰时,同样不听他的,还赞同犹太人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做法。结果——罗马帝国灭亡了,和欧洲古文明一起。歌德说:“人类在很长时间内才学会温和的对待罪人,仁慈的对待犯人,有人性的对待野蛮人,而且最先教导人们这种理念,而且为了理念实现的可能而奋不顾身的人,一定生来具有神性。”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成三年,尽十年)·孔颖达 目录·湛若水 卷六·蔡德晋 春秋传卷二十三·胡安国 卷三·张廷玉 凡例十则·朱鹤龄 墨子卷十·墨子 四辈品第六·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方便般若二十品·欧阳竟无 唯生论的方法论阅后·太虚 佛学与科学哲学及宗教之异同(注一)·太虚 杂譬喻经(道略集)·佚名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下·佚名 宗镜录序·延寿 十住毗婆沙论 第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