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转辞篇

世间悲哀喜乐嗔怒忧愁,久惑于此,今转之在己。为哀在他,为悲在己。为乐在他,为喜在己。为嗔在他,为怒在己。为愁在他,为忧在己。若扶之与携,谢之与议。故之与右,诺之与己,相去千里也。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安。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此言之术也。不用在早图,不穷在早稼。非所宜言,勿言。非所宜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宜取,勿取以避其咎。非所宜争,勿争以避其声。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故恶言不出口,苟语不留耳。此谓君子也。

夫任臣之法,闇则不任也,慧则不从也,仁则不亲也,勇则不近也,信则不信也。不以人用人,故谓之神。怒出于不怒,为出于不为。视于无有,则得其所见。听于无声,则得其所闻。故无形者,有形之本。无声者,有声之母。循名责实,实之极也。按实定名,名之极也。参以相平,转而相成,故得之形名。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以死,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故也。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何以知其然?为之斗斛而量之,则并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平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教之,则并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彼窃财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是非窃仁义耶?故遂于大盗霸诸侯,此重利也。盗跖所不可桀者,乃圣人之罪也。欲之与恶,善之与恶,四者变之失。恭之与俭,敬之与傲,四者失之修。故善素朴。任惔忧而无失,未有脩焉,此德之永也。言有信而不为信,言有善而不为善者,不可不察也。

夫治之法,莫大于使私不行。君之功,莫大于使民不争。今也,立法而行私与法争。其乱也,甚于无法。立君而尊贤与君争,其乱也,甚于无君。故有道之国,法立则私善不行,君立而贤者不尊。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此治国之道也。明君之督大臣,缘身而责名,缘名而责形,缘形而责实,臣惧其重诛之至,于是不敢行其私矣。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心不欲躁,虑不欲浅。心躁则精神滑,虑浅则百事倾。治世之礼,简而易行。乱世之礼,烦而难遵。上古之乐,质而不悲。当今之乐,邪而为淫。上古之民,质而敦朴。今世之民,诈而多行。上古象刑而民不犯;教有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有戒慎之铭。此四君子者,圣人也,而犹若此之勤。至于栗陆氏杀东里子,宿沙氏戮箕文,桀诛龙逢,纣刳比干,四主者乱君,故其疾贤若仇。是以贤愚之相觉,若百丈之谿,与万仞之山;若九地之下,与重山之巅。

明君之御民,若御奔而无辔,履冰而负重。亲而疏之,疏而亲之,故畏检则福生,骄奢则祸起。圣人逍遥一世,罕匹万物之形。寂然无鞭扑之罚,漠然无叱咤之声,而家给人足,天下太平。视昭昭,知冥冥,推未运,睹未然,故神而不可见,幽而不可见,此之谓也。

君人者不能自专,而好任下,则智日困而数日穷,迫于下则不能申。行随于国,则不能持。知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诛,无以与下交矣。故喜而使赏,不必当功。怒而使诛,不必值罪。不慎喜怒,诛赏从其意,而欲委任臣下,故亡国相继,杀君不绝。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

夫人情发言欲胜,举事欲成。故明者不以其短,疾人之长。不以其拙,病人之工。言有善者,则赏之。言有非者,则罚之。塞邪枉之路,荡浮辞之端。臣下闵之,左右结舌,可谓明君。为善者君与之赏。为恶者君与之罚,因其所以来而报之,循其所以进而答之。圣人因之,故能用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今之为君,无尧舜之才,而慕尧舜之治,故终颠殒乎混冥之中,而事不觉于昭明之术。是以虚慕欲治之名,无益乱世之理也。

忠怠于宦成,病始于少瘳。祸生于懈慢,孝衰于妻子。此四者,慎终如始也。富必给贫,壮必给老。快情恣欲,必多侈侮。故曰:尊贵无以高人,聪明无以笼人,资给无以先人,刚勇无以胜人,能履行此,可以为天下君。

夫谋莫难于必听,事莫难于必成。成必合于数,听必合于情,故抱薪加火,烁者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必先濡。故曰:动之以其类,安有不应者,独行之术也。

明君立法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此之谓君曰乱君,国曰亡国。

智者寂于是非,故善恶有别。明者寂于去就,故进退无类。若智不能察是非,明不能审去就,斯谓虚妄。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公。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智虑,则无不知。得此三术,则存于不为也。

猜你喜欢
  思辨録辑要卷三·陆世仪
  论语纂疏卷三·赵顺孙
  卷八·库勒纳
  卷二·张大亨
  卷五十九·秦蕙田
  卷二十六·王与之
  商书·说命中·佚名
  卷十八·姚际恒
  经验与思维·钱穆
  卷二十四·赞宁
  五十五观章第七·佚名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神会
  卷十六·佚名
  卷第三十八·智旭
   第八十五則 桐峰作虎聲·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九·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九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刋词话【金 元】金章宗喜文学善书画闻宋徽宗以苏合油烟爲墨命购得之墨一两价黄金一斤

  • 卷十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十一 宋 陆游 撰 对酒 识字记姓名击劎一人敌孙吴相斫书了解亦何益不如黄金罍潋潋春波碧欣然对之笑未饮愁已释白头生黑丝苍颜桃李色金丹空九转正恐无此力朝饮绩五斗莫饮髠一石寄谢采芝翁无

  • 卷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古逸歌謡 皇娥歌 天清地旷浩茫茫万象回薄化无方浛天荡荡望沧沧乘桴轻漾着日傍当期何所至穷桑心知和乐悦未央 白帝子歌 四维八埏眇难极驱光逐影穷水域璇宫夜静当轩织

  • 陵阳诗钞·吴之振

    韩驹利济桥亭诗【朝奉郎张公,得其先父遗碑。以附家集。从诸公索诗,予为作此。】大夫官业世所惊,老觉轩冕非真荣。斯文自属吾党事,正恐无路逃虚名。生犹不见皇甫谧,死岂肯投刘禹锡。茂陵一幅入汉宫,世间共怪无遗帙。哀哉若人

  • 卷七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七十五岭类五言古奉使嵩山途经缑岭    【唐】宋之问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大隠德所薄归来可退耕早上五盘岭       【唐】岑 参

  • 名山藏卷之十二·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十二◆典谟记十二英宗睿皇帝二○英宗睿皇帝二十一年正月赐司礼监太监王振及各监太监钱僧保高让曹吉祥蔡忠白金宝楮彩币诸物命振侄林为锦衣卫世袭指挥命事僧保等弟侄俱为锦衣卫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一·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十月甲子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 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百官 升左春坊左谕德林树声为太常寺卿管南京国子监祭酒事 起原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谭纶巡抚狭西升顺天府府丞冀炼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 升广

  • 卷四·汪越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序〕五年之間,號令三嬗。〇按五年指漢王始封及爲帝,凡五年。自序云八年,則統二世三年言之。〔序〕〈 未附〉〇起秦二世元年,楚隱王陳陟至西楚項羽亡爲秦楚之際,凡五年。〔秦二世元年七月〕〔楚〕楚隱王

  • 东夷传·李延寿

    东夷各国,以朝鲜为大,因为曾受到过箕子的教化,所用器物还带有礼乐的影响。三国魏时,朝鲜以东马韩、辰韩等国,世代与中国交往。自从晋朝南渡,渡海前来出使的,有高句丽、百济,而宋、齐时常来进贡,梁朝时来往又有增加。扶桑国,以前

  • ●皇朝通典卷七十三·佚名

    兵六 ○兵六 藩部兵制 △藩部兵制 (臣)等謹按自昔聲教所訖遐邇咸賓凡在要服荒服之列者不過使之保塞壖通朝貢而止洪惟盛朝德威彌盛漸被無垠絕幕之遙如在宇下自內扎薩克蒙古及喀爾喀四部迄乎青海西藏莫不統於旗藉以時簡其

  • 二十三年·佚名

    (丁卯)二十三年清乾隆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卯,上具冕服,詣仁政殿庭,率百官,進箋陳賀于大王大妃殿,以慈殿周甲慶也。○下勸農綸音,飭八道道臣及兩都留守。1月2日○壬辰,掌令洪得厚,持平李長夏,以疏批幷引避,校理韓光會陳箚,請罷

  • 春秋皇纲论卷一·王晳

    宋 王晳 撰凡二十三篇縂五卷 孔子脩春秋始隐尊王上尊王下孔子脩春秋昔者仲尼以圣人之才识歴国应聘而卒老不遇知天命之不与已也于是崇圣业讃易道定礼乐删诗书表先王之旧章总皇极之彛训阐君臣父子之义原治乱兴衰之道

  • 卷十九·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十九宋 眞德秀 撰敬【上】礼记冠义曰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顔色顺辞令容体正顔色齐辞令顺然后礼义备玉藻凡行容惕惕庙中齐齐朝廷济济翔翔

  • 卷六十·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十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左氏传桓公传元年盟曰节音义渝羊朱切【朱毛本误未】疏自此以后不书郑人来归许田者【自监本误目】经二年宋督节疏与夷是督之君【下言字误主】会于邓疏释例以此

  • 卷二十八·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八郊特牲此篇皆记祭事中杂冠昏两段曰郊特牲者以篇首三字名篇也陆氏曰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

  • 佛说相应可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比丘即到。佛告比丘。比丘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是不闻者不闻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闻者多闻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贪淫者贪淫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贪淫者不贪淫者俱相类

  •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无性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果断分第十论曰。如是已说增上慧殊胜。彼果断殊胜云何可见。断谓菩萨无住涅槃。以舍杂染不舍生死。二所依止转依为相。此中生死。谓依他起性杂染分。涅槃谓依

  • 皆大欢喜·莎士比亚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取材于洛治的《罗瑟琳德》和传奇故事《甘末林》。法兰西某公国的公爵被弟弟弗利德里克篡位,被放逐到阿登森林。公爵的女儿仍留宫中陪伴堂妹西莉亚。已故大臣罗兰爵士的长子奥列弗不遵父嘱,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