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诗传通释序

诗传通释序

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其未感也纯粹至善万理具焉所谓性也感于物而动则性之欲出焉而善恶于是乎分矣性之欲即所谓情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苏氏曰其人亲被王化之纯而为诗则无不善正诗是也及其感之杂也有所忧愁忿怨不得其平淫泆放荡不合于礼者矣变诗是也 愚按此言先王以诗为教者诗之言虽有善恶而皆所以为教故因其所言之是非知其所感之邪正而相已则益修其治教于人则有劝惩之政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愚按此言先王以诗为教于郊庙朝野之正诗如周颂正雅二南之类则播之音律于列国之诗则采而观其善恶而于诸侯人有黜陟之政也圣人葢指周公天子指武成康也】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刋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逺【愚按夫子不得行黜陟之政于作诗之侯国而于诗籍有所云取则不可谓黜陟之教也】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愚按夫子不得行劝惩之政于作诗之人而使学诗者有以考其得失而有所创艾兴起则亦可谓劝惩之教也】是以其政虽不足以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謡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唯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愚按此言国风之体而有正变也葢二南之诗皆得性情之正如闗雎一篇乐不淫哀不伤全体兼备他如卷耳汝坟草虫行露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之类亦皆哀而不伤如樛木螽斯桃夭芣苢汉广羔羊何彼秾矣之类又皆乐而不淫故二篇独为正风其余自邶至豳十三国之诗虽亦有得性情之正者而君臣民庶之间不能如二南风俗之纯故虽邠风亦不得为正也】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寛而宻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尤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大率雅是朝廷之诗颂是郊庙之诗变雅亦是变用他腔调耳 愚按此言二雅正变及周颂等篇之体不兼言商鲁颂者其体异同可类推也夫正雅周颂诸篇如常棣文王清庙时迈等诗皆周公作公刘泂酌卷阿皆召公作则所谓圣人之徒者也至其变雅之作则有家父及宜臼之傅及苏公卫武公召穆公凡伯芮伯之辈又皆所谓贤人君子者也】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诗经全体大而天道精防细而人事曲折无不在其中 愚按通三百篇而论其大义则其喜不至渎怒不至絶怨不至乱谏不至讦天时日星之大虫鸟草木之防人伦纲常之道风气土地之宜神只祖考之祀礼乐刑政之施凡天人相与之理莫不毕备于一经之中也】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叅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正此学诗之大防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诗中头项多一是音韵一是训诂名件一是文体 学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若只草草防过一部诗只三两日可了但不得滋味也记不起又曰学诗之法只是熟读涵泳自然和气自胷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务自立説只恁】

【平读着意思自足 愚按此言学诗者格物致知之功知之事也】察之情性防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脩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愚按此言学诗者诗意正心脩齐治平之道行之事也】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淳熈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猜你喜欢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谷梁赤
  春秋辨义卷首三·卓尔康
  卷十二·程公说
  轻重甲第八十·管仲
  书传卷十六·苏轼
  诗故卷十·朱谋玮
  卷九·王安石
  增订版补记·钱穆
  汝州首山念禅师·惠洪
  聪明品第三·佚名
  卷五百九·佚名
  卷八十八·道世
  伽耶山顶经(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八·唐慧琳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佚名

    (冲末扮范学士领祗候上,诗云)博览群书贯九经,凤凰池上显峥嵘。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老夫姓范名仲淹,字希文。祖贯汾州人氏。自幼习儒,精通经史,一举进士及第。随朝数十载。谢圣恩可怜,官拜户部尚书,加授天章阁大学

  • 风 筝·林徽因

    看,那一点美丽会闪到天空!高高推着它舞去,飘摇,它高高的去,错看了它的力量,逍遥在太阳边轻的一片,白云般飞动,挟住双翅,心,缀一串红。它知道,知道是风!它只是它也猜透了不是自己,太空里闪天穹,渺茫——天地间认得方向!几片颜色,像是希

  • 三集卷二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十八古今体一百二十四首【癸未二】御园新春即景於无停处识常停试看生蓂与落蓂背日氷光难恋白向阳草色已含青宁夸池馆消闲暇雅喜诗书悦性灵春意昌昌知几许?宜玩是未全形含经堂义府乐堪循与

  • 卷十六补编·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六补编五言律张九龄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唐书苏颋由工部侍郎进紫薇侍郎又百官志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中书令曰紫薇令韩偓集注玉堂及西掖防前皆植紫薇花古今注芍药一名将离】仙禁

  • 卷四十一·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四十一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和陶渊明诗引 【子由作】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寘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平生无所嗜

  • ●高唐梦·沈泰

    (新都伯玉汪道昆撰琅琊敬美王世懋评西湖长吉黄嘉惠、林宗沈泰阅) 总目楚襄王阳台入梦,陶朱公五湖泛舟。 张京兆戏作远山,陈思王悲生洛水。 〔末上〕【如梦令】(岁事悠悠转毂,世路纷纷覆鹿。人醉我何醒,莫待黄粱先熟。明烛,明

  • 卷六十·毕沅

      ◎宋纪六十 ∷起重光赤奋若九月,尽玄黓摄提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嘉祐六年辽清宁七年   九月,癸丑,诏三司,以河北秋稼甚登,其出内藏库缗钱一百万,助籴军储。  

  • 卷中·马缟

     皇后、冠带、士庶、衣裳、文籍、书契、草木、答问、释义部注,凡四十四门。  ○皇后太后印绶  太皇太后、皇太后绶,其制与天子乘舆同,赤绶,四采,黄、赤、缥、绀,淳黄为圭,长二丈九尺,五百首。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同

  • 卷之三十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八传第二十二阿巴哈纳尔部总传阿巴哈纳尔部在张家口外至京师千五十里东西距百八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六里东界浩齐特西界阿巴噶南界察哈尔正蓝旗牧厰北界瀚海元太祖弟布格

  • 卷十五·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十五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孔子仕鲁【仲 由 冉求端木赐 高柴】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犂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刼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一·佚名

    周平王周幽王元年立子宜臼为太子宜臼母申后姜氏三年纳褒姒初宣王之时童謡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王闻之有夫妇鬻是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逃于道收之以奔于褒后褒姁有狱请入此女于

  • 卷六十五 蜀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陈寿

    (三国志王蕃传、楼玄传、贺邵传、韦曜传、华核传)王蕃传,王蕃,字永元,庐江人。他博览多闻,兼通历法、六艺。起始为尚书郎,后辞官而去。孙休即位后,他与贺邵、薛莹、虞汜一道为散骑中常侍,都被加授驸马都尉。当时社会评论认为他

  •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一章·佚名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其辞危。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 卷十四·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四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小雅侯国为风王朝为雅宗庙祭祀为颂此服防郑康成应劭王肃刘本大序立言不刋之论也惟侯国为风故小戎奉命出征而义止侯国非如烝民诸诗美侯国意主乎美

  • 文公·文公八年·左丘明

    【经】八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洛戎盟于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螽。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传】八年春,晋侯使解扬归匡、戚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四   [一]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四正勝道善巧.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修般若波羅蜜   多故道有四種.何等爲四.一者未生惡不善法爲不生故便生欲樂勇猛策勵發勤

  • 佛诞纪念会演说·太虚

    ──二年四月为清海讲演作──“佛身充满于虚空,而恒处此菩提座”,佛果有生灭乎哉?“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果有去来乎哉?众生有生灭去来之情,斯佛现生灭去来之迹;众生之情尽,如来之迹亡;净法界身,固未尝有出没也。然佛既

  • 起世因本经卷第八·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三十三天品下诸比丘。若当有时诸外道辈。或复波利婆罗阇迦。来向汝处。问汝等言。诸长老辈。何因何缘。有一种人。为彼非人之所恐怖。于一种人。复不为彼非人恐怖。其诸外道。作是问者。汝等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