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二: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

我的朋友丁声树先生替我校读《说儒》的初印本,用力最勤。今年夏间,他读祝西河合集》,发现毛西河有三年丧为殷制之说,他很高兴,写信告诉我。我因他的指示,遍翻《毛西河合集外《四书改措》,把他讨论这个问题的几条文字全抄出来,傲一个附录。

二十四·十·十四夜

一、孟子定三年之丧(见毛奇约四书索解》卷一)

岁癸本(康熙四十二年,一七①二)春,陈缄庵编修以母丧请予作题主陪事。坐客各问丧礼。予曰:“仆亦有一问。股文公以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岂三年丧制定自孟子耶?”

少顷,孝廉马素庵日:“以战国久不行,而今行之,似更定也。”曰:“不然。据父兄百官皆不欲,日‘吾宗国鲁先君莫行’,是周公、伯禽不行也。‘吾先君亦莫行’,是胜叔绣亦不行也。此明指月初,非战国也。然且踏踏日‘至于手之身而反之’,曰‘丧祭从先祖’,一似乎叛朝典,乱祖制者。岂狂言乎户时一堂十二席五十余人,各嘿然如晴者。

次日,坐客有路二来,复调鲁先君不行,是近代先君,不是用公、伯食也。不知此又出高头讲章之言,然亦非是也。鲁自春秋至战国,无不行三年丧者,信公三十三年慕,文公二年纳币,相距再期,然犹以丧娶讥之。成公三年丧毕然后朝晋,胡氏犹以不如周刺其非礼。昭公居三年丧不衰,叔向口,“有三年之丧而无一日之戚。’例近代先君何尝不行?

且本文明日,“丧祭从先祖。”先祖者,始祖,非近代祖也。

二、臻文公问孟子始定为三年之丧(见毛奇龄《四书科言》卷三)

胜文公问孟子,始定为三年之丧,固是可怪。岂战国诸侯皆不行三年丧乎?若然,则齐宣欲短丧,何款?然且日“吾宗国鲁先君不行,吾先君亦不行”,则是鲁周公、伯禽、增叔绣并无一行三年丧者。注者固籁隐,特不知天下学人何以皆耐之而并不一疑?此大怪事也。

予尝调学贵通经,以为即此经可通彼经也。往读《论语》,子张问“高宗三年不言”,夫子回:“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遂疑子张此问,夫子此答,其在周制,当必无此事可知。何则?子张以高宗为创见,而夫子又云‘它之人”,其非今制昭然也。

及读惆书·康王之浩》成王斌方九日,康王媛即位,冕服出命令,请诸侯,与三年不言绝不相同。

然犹日此天子事耳。后读《春秋传》,晋平初即位,即改服命官而通列国盟戒之事,始悟孟子所定三年之丧引三年不言为训,而股文奉行,即又日,“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皆是商以前之制,并非周制,周公所制礼,并无有此。放侃侃然回,周公不行,叔绣不行,修先祖,违授受,历历有词。而世读其书而通不察也。盖其云“定三年之丧”,谓定三年之丧制也。

然则孟子何以使行商制?曰,使股行助法,亦商制也。

三、定为三年之丧(见毛奇龄《四书改错》卷九)

《孟子·股文公》篇《股定公慕》章,朱子注云:

谓二国不行三年之丧者,乃其后世之失,非周公之法本然也。……以志之言而释其意,以为所以如此者,盖为止世以来有所传授,虽或不同,不可改也。然志所言,本谓先王之世,旧俗所传,礼文小异,而可以通行者耳。不谓后世失礼之甚者也。

此则同章之甚者。以三年之丧而谓定自孟子,则裁闻此语,便该吃惊。况父兄百官亦已多人,一齐回,鲁先君莫行,股先君莫行,则以用公造礼之人,与其母弟叔绣裁封国行礼之始,而皆莫之行,则无此礼矣。乃茫然不解,忽委其罪于后君,曰“后世之失”。夫后世,则春秋战国尽之矣。战国开宣欲短丧,犹且不敢。若春秋则鲁值以再期纳币,即讥丧聘。昭公居丧不哀,叔向便责其有三年之丧而无一日之戚。谁谓三年不行起于后世?况明日“先君”,且明日“从先祖”。先祖者,始祖也。

乃又依回其词,谓“上世以来,虽或不同。旧俗相传,礼文小异”。夫此无容有不同有小异者。试问其所云木同与小异者是几年与几个月,且是何等礼文,当分明指定。

尝于康熙癸末岁在杭州陈编修家作题主陪事,座客论丧礼,以此询之,一堂十二席,嘿若暗者。最后录其说人《四书索解冲,遍索解人,而终无一应。

不知此在本文自晓,读书者总为此注本作铜蔽耳。本文明云“君幕,听于家宰,即位而哭”,而世子之行之者,即曰“五月居庐,未有命成”,此非周制也。子张问“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而不知所谓,则必近世无此事;而夫子告之以“古之人”,其非今制可知矣。及读《周书·康王之浩》,成王崩方九日,康王道即位,昆服出命令,告诸侯,然且居器室而并不居庐与谅阴,与三年不言之制绝不相同。然犹日此天子事耳。后读《春秋传》,晋平初即位,即改服命宫,述会澳梁,与刘国通盟戒之事,始悟孟子所言与膝文所行皆是商以前之制,并非周制,在周公所制礼并无有此。敌侃侃然回,周公不行,叔绣木行,悼光典,违接受,历历有词。而世惑传注而总不察也。盖其云“定三年之丧”,谓定三年之丧制也。

然则孟子何以使行商制?日,使腾行做法,亦商制也。

四、章甫(附)(见毛奇龄《四书改错》卷六)

朱子注《论语·端章甫》云:“章甫,礼冠。”

章甫,《注疏》谓诸侯朝服,固大错。《集注》调是礼冠,亦错。考章甫,商冠也。以质素而反亩田章。孔子冠章甫雨衣缝掖,《苟子·哀公问》儒者服章甫纲履,皆以尊陋为言。故《庄子铜色子冠枝木之冠,即章甫也。夫章甫何以为校木?古者丧冠厌而不础,惟吉冠必服,如皮并邓象类。今章甫味以木柱,则莫陋已极,可谓之礼冠乎?然则赤之举此,正以夫子晒由故而谦言之也。

或日,冠必与服配。端章甫者,以冠配眼之称,犹衷衣配冕日“袁冕”,玄端配委貌冠日“端委”也。冠既配端,岂非礼冠?曰,不然,端无配前代冠者。毋追,夏冠;委貌,周冠。冠必配昭代。故凡言配冠,必是委貌。泰伯端委而治吴,曼平仲端委立虎门,晋俟端委以人武宫,皆是也。世无称端毋追者,而端配章甫,则遍考诸书,推此一称。得毋公西谦言或假前代冠以为不必然之事乎?如此,则直曰商冠已矣,何礼为?

猜你喜欢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孔子
  存性编卷一·颜元
  大学直指补注序·智旭
  九经辨字渎蒙卷四·沈炳震
  提要·王夫之
  第二十一章 考验功过·佚名
  提要·车垓
  卷六十七·乾隆
  卷五·康熙
  序·傅逊
  卷十三·王质
  卷五百六·佚名
  佛說義足經卷上·欧阳竟无
  第八年海潮音之新希望·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三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帝纪第二 神武下·李百药

    天平元年正月壬辰,神武西伐费也头虏纥豆陵伊利于河西,灭之,迁其部于河东。二月,永宁寺九层浮图灾。既而人有从东莱至,云及海上人咸见之于海中,俄而雾起乃灭。说者以为天意若曰:永宁见灾,魏不宁矣;飞入东海,渤海应矣。魏帝既有异

  • 王隱晉書卷八·汤球

      寒俊傳  劉卞   劉卞字叔龍。書鈔。須昌人。赤色文脣。少言語。有大志。為縣小吏。御覽三百六十八。 按稱王隱晉書寒俊傳。   劉卞補亭子。有亭民舉秀才。與刺史箋。久不成。卞指語箋意。下筆便成。秀才語

  •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第三○九申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二一○二--四七·佚名

    新竹县申明上列各款原由,并详送清折于台湾布政使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开折详送事。本年十月二十五日,蒙宪台批卑县详:新竹县学训导移领香灯、俸斋等款,又原编彰化县之火炬等款

  • 第一二九札光绪九年六月廿八日一一三一三—一·佚名

    台北知府陈,因层奉上级札:各属未完罚俸,须由各员应得俸银扣抵,转扎新竹县札新竹县钦加三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转行事。本年六月十一日,奉藩宪沈札开:「奉署巡抚部院张宪

  • 卷四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二乾隆二十二年秋七月丙辰定边右副将军兆恵等疏奏哈萨克协擒阿睦尔撒纳情形及擒献逆党达什策凌等兆恵等奏言臣等因察访逆贼阿睦尔撒纳踪迹遣顺德讷帯兵徃古尔班察尔直至俄罗斯之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七·来保

    十一月癸酉东三省官兵初队自京师啓行上幸丰泽园赐将弁兵丁等筵宴并颁赏棉甲奬武金银牌有差后遣兵皆如之【臣】等谨按传曰遣将帅及戍役同歌同时欲其同心也又曰出而用兵则均服同食一众心也皇上亲御瀛台遍赐将士使被坚执

  • 南唐书卷十二·陆游

    宋 陆防 撰孟陈韩朱列传第九孟坚始事建州王延政为将保大初查文徽讨王氏之乱坚来降文徽即以兵付之出奇鏖击有功及冯延鲁之攻福州也坚亦在兵间吴越援兵自海道至阻淖不得登岸延鲁不知兵急于破敌欲敛兵诱而蹙之坚谏曰

  • 第51章 阻碍献金救国增加抗战力量的蒋介石·冯玉祥

    起初我看着吃不饱、穿不暖的士兵们实在是可怜,又加上军财两部,一天都在那里嚷着“没钱没钱”,我就发起了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我自己卖字献金,写一副对子多少钱,写一个横匾多少钱,写四扇屏多少钱。价钱定出之后,找我

  • 李涓传·脱脱

    李涓字浩然,是驸马都尉李遵勖的曾孙。以荫补任殿直,被中书省召见考试,改成文官官阶,升到通直郎,任鄂州崇阳知县。靖康元年(1126),京城开封被围困,朝廷用羽书召天下军队。鄂州下属七县,应当征发二千九百人,都没有集中,李涓独身以

  • 卷二十一·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二十一春官宗伯第三之五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注故书仪作义郑司农读为仪】正义郑氏康成曰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 贾氏公彦曰诸侯之五仪据五等之

  • 五百盲儿往返逐佛缘品第五十五·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毗舍离国。有五百盲人。乞匃自活。时闻人言。如来出世。甚奇甚特。其有众生睹见之者。癃[癃:lónɡ 指衰老病弱的人。]残百病。皆蒙除愈。盲视聋

  •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成机宜(季恭)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决有此志学无上菩提。常令方寸虚豁豁地。不

  • 卷第三十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一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众不差辄教授苾刍尼学处第二十一之二内摄颂曰。六众教非理  大路及小路佛令彰胜德  广说昔因缘因鼠获多财  医王心起慢为说智马事  非圣勿称量尔时世尊。

  • 黔南会灯录卷第三·善一如纯

    习安天龙 如纯 辑燕居申禅师法嗣黄平云居述中合舜禅师蜀之顺庆戴氏子。久参燕居申和尚印证。僦居行化於平越之松平。后辟云居。未就出寓阳宝山。康熙癸亥季春初三日子时圆寂。黄平僧俗。慕师道行。迎灵骨回云居。建

  • 冥寥子游·屠隆

    《冥寥子游》为文言笔记小说。明屠隆撰。明刊本、《广百川学海》本作一卷,《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作二卷。《续说郛》本作三卷。此书记叙冥寥子生性狂放,与时俗不合,遂弃官学道,云游四方。途遇一烟霞之友

  • 无名高地有了名·老舍

    报告文学。老舍著。作于1954年。收于《老舍文集》第7卷。1953年10月,作者随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接着在志愿军某军继续体验生活五个多月,写下了这篇长达22章十数万言的报告文学。为了迫使美军接受停战谈

  • 纂异记·李玫

    传奇小说集,唐李玫撰。“玫”,一作“攻”,一作“政”,大中(847—859)时人,其他不详。本书所记也都是神仙鬼怪之事。但是它不限于记载现成的奇事异闻,有的还是有意的创作。象《嵩岳嫁女》一篇,写了神仙大办婚礼的场面。作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