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二: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

我的朋友丁声树先生替我校读《说儒》的初印本,用力最勤。今年夏间,他读祝西河合集》,发现毛西河有三年丧为殷制之说,他很高兴,写信告诉我。我因他的指示,遍翻《毛西河合集外《四书改措》,把他讨论这个问题的几条文字全抄出来,傲一个附录。

二十四·十·十四夜

一、孟子定三年之丧(见毛奇约四书索解》卷一)

岁癸本(康熙四十二年,一七①二)春,陈缄庵编修以母丧请予作题主陪事。坐客各问丧礼。予曰:“仆亦有一问。股文公以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岂三年丧制定自孟子耶?”

少顷,孝廉马素庵日:“以战国久不行,而今行之,似更定也。”曰:“不然。据父兄百官皆不欲,日‘吾宗国鲁先君莫行’,是周公、伯禽不行也。‘吾先君亦莫行’,是胜叔绣亦不行也。此明指月初,非战国也。然且踏踏日‘至于手之身而反之’,曰‘丧祭从先祖’,一似乎叛朝典,乱祖制者。岂狂言乎户时一堂十二席五十余人,各嘿然如晴者。

次日,坐客有路二来,复调鲁先君不行,是近代先君,不是用公、伯食也。不知此又出高头讲章之言,然亦非是也。鲁自春秋至战国,无不行三年丧者,信公三十三年慕,文公二年纳币,相距再期,然犹以丧娶讥之。成公三年丧毕然后朝晋,胡氏犹以不如周刺其非礼。昭公居三年丧不衰,叔向口,“有三年之丧而无一日之戚。’例近代先君何尝不行?

且本文明日,“丧祭从先祖。”先祖者,始祖,非近代祖也。

二、臻文公问孟子始定为三年之丧(见毛奇龄《四书科言》卷三)

胜文公问孟子,始定为三年之丧,固是可怪。岂战国诸侯皆不行三年丧乎?若然,则齐宣欲短丧,何款?然且日“吾宗国鲁先君不行,吾先君亦不行”,则是鲁周公、伯禽、增叔绣并无一行三年丧者。注者固籁隐,特不知天下学人何以皆耐之而并不一疑?此大怪事也。

予尝调学贵通经,以为即此经可通彼经也。往读《论语》,子张问“高宗三年不言”,夫子回:“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遂疑子张此问,夫子此答,其在周制,当必无此事可知。何则?子张以高宗为创见,而夫子又云‘它之人”,其非今制昭然也。

及读惆书·康王之浩》成王斌方九日,康王媛即位,冕服出命令,请诸侯,与三年不言绝不相同。

然犹日此天子事耳。后读《春秋传》,晋平初即位,即改服命官而通列国盟戒之事,始悟孟子所定三年之丧引三年不言为训,而股文奉行,即又日,“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皆是商以前之制,并非周制,周公所制礼,并无有此。放侃侃然回,周公不行,叔绣不行,修先祖,违授受,历历有词。而世读其书而通不察也。盖其云“定三年之丧”,谓定三年之丧制也。

然则孟子何以使行商制?曰,使股行助法,亦商制也。

三、定为三年之丧(见毛奇龄《四书改错》卷九)

《孟子·股文公》篇《股定公慕》章,朱子注云:

谓二国不行三年之丧者,乃其后世之失,非周公之法本然也。……以志之言而释其意,以为所以如此者,盖为止世以来有所传授,虽或不同,不可改也。然志所言,本谓先王之世,旧俗所传,礼文小异,而可以通行者耳。不谓后世失礼之甚者也。

此则同章之甚者。以三年之丧而谓定自孟子,则裁闻此语,便该吃惊。况父兄百官亦已多人,一齐回,鲁先君莫行,股先君莫行,则以用公造礼之人,与其母弟叔绣裁封国行礼之始,而皆莫之行,则无此礼矣。乃茫然不解,忽委其罪于后君,曰“后世之失”。夫后世,则春秋战国尽之矣。战国开宣欲短丧,犹且不敢。若春秋则鲁值以再期纳币,即讥丧聘。昭公居丧不哀,叔向便责其有三年之丧而无一日之戚。谁谓三年不行起于后世?况明日“先君”,且明日“从先祖”。先祖者,始祖也。

乃又依回其词,谓“上世以来,虽或不同。旧俗相传,礼文小异”。夫此无容有不同有小异者。试问其所云木同与小异者是几年与几个月,且是何等礼文,当分明指定。

尝于康熙癸末岁在杭州陈编修家作题主陪事,座客论丧礼,以此询之,一堂十二席,嘿若暗者。最后录其说人《四书索解冲,遍索解人,而终无一应。

不知此在本文自晓,读书者总为此注本作铜蔽耳。本文明云“君幕,听于家宰,即位而哭”,而世子之行之者,即曰“五月居庐,未有命成”,此非周制也。子张问“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而不知所谓,则必近世无此事;而夫子告之以“古之人”,其非今制可知矣。及读《周书·康王之浩》,成王崩方九日,康王道即位,昆服出命令,告诸侯,然且居器室而并不居庐与谅阴,与三年不言之制绝不相同。然犹日此天子事耳。后读《春秋传》,晋平初即位,即改服命宫,述会澳梁,与刘国通盟戒之事,始悟孟子所言与膝文所行皆是商以前之制,并非周制,在周公所制礼并无有此。敌侃侃然回,周公不行,叔绣木行,悼光典,违接受,历历有词。而世惑传注而总不察也。盖其云“定三年之丧”,谓定三年之丧制也。

然则孟子何以使行商制?日,使腾行做法,亦商制也。

四、章甫(附)(见毛奇龄《四书改错》卷六)

朱子注《论语·端章甫》云:“章甫,礼冠。”

章甫,《注疏》谓诸侯朝服,固大错。《集注》调是礼冠,亦错。考章甫,商冠也。以质素而反亩田章。孔子冠章甫雨衣缝掖,《苟子·哀公问》儒者服章甫纲履,皆以尊陋为言。故《庄子铜色子冠枝木之冠,即章甫也。夫章甫何以为校木?古者丧冠厌而不础,惟吉冠必服,如皮并邓象类。今章甫味以木柱,则莫陋已极,可谓之礼冠乎?然则赤之举此,正以夫子晒由故而谦言之也。

或日,冠必与服配。端章甫者,以冠配眼之称,犹衷衣配冕日“袁冕”,玄端配委貌冠日“端委”也。冠既配端,岂非礼冠?曰,不然,端无配前代冠者。毋追,夏冠;委貌,周冠。冠必配昭代。故凡言配冠,必是委貌。泰伯端委而治吴,曼平仲端委立虎门,晋俟端委以人武宫,皆是也。世无称端毋追者,而端配章甫,则遍考诸书,推此一称。得毋公西谦言或假前代冠以为不必然之事乎?如此,则直曰商冠已矣,何礼为?

猜你喜欢
  主道第五·韩非
  谴非第六·桓谭
  论语精义卷四下·朱熹
  古乐经传卷三·李光地
  卷二十·李廉
  智慧在高处,淡定在内心·李叔同
  第五章 23·辜鸿铭
  卷九·鄂尔泰
  卷十·张洽
  书传会选卷三·刘三吾
  月令明义卷三·黄道周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二·智旭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卷下·佚名
  卷第五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六回 双印纹尚留仙迹 九千岁代辩沉冤·萧晶玉

    且说威远王九千岁正在殿上摆宴款待曹元帅,与高公众将庆功贺喜。正在欢饮,只听喧嚷之声,王爷即令太监去看。原来是那哑叭任守志要闯府门,门上的将校兵丁只当是个疯子,赶来拦阻,不容他进去,哑叭急的喊叫起来。太监看了回来,跪在

  • 野处类藁巻上·洪迈

    宋 洪迈 撰秋日漫兴二首江湖久客日思家坐觉防霜上鬓华节序又催秋后雁风光争发雨前花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怪底朝来衣袖薄一川白露下蒹葭其二一夕西风木叶飞画梁落月淡余辉银灯夜照还家梦金剪亲裁寄逺衣霜信

  • 志第七 礼仪七·魏徵

    高祖初即位,将改周制,乃下诏曰:“宣尼制法,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弈叶共遵 ,理无可革。然三代所尚,众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从之。今虽夏数得天,历代通用,汉尚于赤,魏尚于黄,骊马玄牲,已弗相踵,明不可

  • 卷一百九十七 表三十七·赵尔巽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一国治乱,君相尸之。一方治乱,岳伯尸之。清制:疆帅之重,几埒宰辅。选材特慎,部院莫儗,盖以此也。开国而后,戡藩拓边,率资其用。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非疆帅无与成功。宣统改元,始削其权

  • ●卷三·陶宗仪

      ◎正统辩至正二年壬午春三月十有四日,上御咸宁殿,中书右丞相脱脱等奉命史臣纂修宋、辽、金三史,制曰可。越二年甲申春三月,进《辽史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传》四十六卷。冬十一月,进《金史本纪》一

  • 第四回 乘兴踏月访佳人 把酒对花谈故事·陈蝶仙

    却说魏实甫自入胡府之后,尹芝便自起身回京。这里芝园里面,早大兴土木,起造假山。除魏实甫而外,又添了冯凝、程马雚、蔡蓉庄三位清客,将四洞分列嘉名,一曰滴翠,一曰颦黛,一曰皱青,一曰悬碧,各自监造一处。魏实甫当日虽说得容易,到

  • 卷之二十九·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夏四月。壬戌朔。享太庙。遣郑亲王庆至恭代行礼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庚寅。皆如之。记注  ○陕甘总督左宗棠等奏。新设甯灵厅等处应徵钱粮。俟经

  • 第三七九出示同治七年闰四月二十二日一二二○九--二一·佚名

    淡水分府富,斥革中坜总理黄国安,出示中坜等庄,禁止向之受授署淡水分府富为出示晓谕事。照得总理之设,原为办理地方公事,协拿命盗案犯,自应以诚实、谙练之人充当;不应以贪婪者滥充斯缺,为乡民之害也。兹查

  • 卷二百十三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三之二 朱批迈柱奏摺 雍正六年正月十九日湖广总督【臣】迈柱湖北廵抚【臣】马会伯谨 奏为恭陈修筑堤岸情形仰祈 睿鉴事窃照楚省连年水

  • 卷二百一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一下 朱批岳濬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初十日山东廵抚【臣】岳濬谨 奏为跪诵 朱批敬陈下悃仰祈 慈鉴事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臣】於跪读朱

  • 卷二十四(宣十三年至十八年)·孔颖达

    【经】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秋,螽。(无传。为灾,故书。)冬,晋杀其大夫先?。(书名,以罪讨。)【传】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夏,楚子伐宋,以其救萧也。(救萧在前年。)君子曰:“清丘之盟,唯宋可以免焉。”(

  • 榕村语録卷一·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经书总论孔子留下几部经部部精妙佛书一看便有佛气老书一看便有老气经却一槩正当无他声色臭味在圣人手中一过便纯粹无伦天下之道尽于六经六经之道尽于四书四书之道全在吾心孔子之书如日月经天但看尊之则

  • 提要·真德秀

    【臣】等谨案大学衍义四十三巻宋真徳秀掇徳秀有四书集编已着録是书因大学之义而推衍之首曰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次以四大纲曰格物曰致知曰正心曰诚意曰修身曰齐家各系以目格物致知之目四曰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

  •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二·吕柟

    太常南所语楷问今日时文体制当何适从先生曰文字要意新则辞自不腐不必在字句上着力何以能意新曰躬行自得之语便别谢顾说二程抄释某人虽有不肻借人先生曰得之而诵诵之而躬行可也得之而藏藏之而束之髙阁不可也楷问作文怎

  • 卷四十五·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五杂记下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此言父丧未竟而遭母丧除服之礼也没犹终也为子者有父之丧如在小祥之後大祥之前而母死

  • 父子合集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睹史多天授记品第十七   尔时会中。有八十俱胝睹史多天子。见诸阿修罗王。乃至焰摩天等。于世尊所作诸供养。复闻如来与授无上大菩提记

  • 终南家业卷下(末)·守一

    四难云。双单难辨者。析云。久闻师意。唯以制中有开法。听中有制法。如离衣造房等。方具二持犯。如斯立义。特舍通而执局。唯屈祖而罔时。今乃先录祖文。然后。立义释疑。戒疏云。止持对制门。可学事中。制必作者。如

  • 竹谱·戴凯之

    《竹谱》一卷,旧本题晋戴凯之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凯之字庆预,武昌人。又引李淑《邯郸图书志》云,谓不知何代人。案《隋书·经籍志·谱系类》中有《竹谱》一卷,不著名氏。《旧唐书·经籍志》载入农家,始题戴凯之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