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椤伽师资记》序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九月八日,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读了敦煌写本《楞伽师资记》,当时我就承认这是一篇重要的史料。不久我回到伦敦,又在大英博物院读了一种别本。这两种本子,我都托人影印带回来了。五年以来,我时时想整理这书付印,始终不曾如愿。今年朝鲜金九经先生借了我的巴黎、伦敦两种写本,校写为定本,用活字印行。印成之后,金先生请我校勘了一遍,他又要我写一篇序。我感谢金先生能做我所久想做的工作,就不敢辞谢他作序的请求了。

《楞伽师资记》的作者净觉,伦敦本作东都沙门释净觉居太行山灵泉谷集

巴黎本“谷”作“会”,又删“集”字,就不可解了。《全唐文》卷三二七有王维的《大安国寺放大德净觉师塔铭卜篇,说:

禅师法名净觉,俗姓韦氏,孝和皇帝庶人(韦后)之弟也。……

将议封拜,禅师……裂裳裹足以宵遁,……入太行山,削发受具。……闻东京有蹈大师,乃脱履户前,抠衣坐下。……大师委运,送广化缘。……门人与宣父中分,原食与封君相比。

此文与《师资记》的自序相印证。原序说净觉之师安州大和尚(即玄睛,王维文作库大师),

大唐中宗孝和皇帝景龙二年,勃召入西京,便于东都广开禅法。净觉当众归依,一G承事。

王维碑文中记净觉死于“某载月日”,但王维死在乾元二年(七五七),而净觉归依百睛在中宗是龙二年顷(七O八) ,我们可以推想净觉死在开元天宝之间,约在西历七四①左右。

此书著作的年代也不可考,但记中述神秀的门下普寂,敬贤,义福,惠福四个禅师,“宴坐名山,澄神逐谷”,可见作此记时,普寂等四人都生存。义福死在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普寂死在开元二十七年(七三九)。我们可以推想此记作于开元时,正当楞伽宗大师势力最盛时。

楞伽宗托始于菩提达摩。达摩来自南印度,耐大乘人楞伽经》顾名思义正是南方经典,所以达摩教人只读《楞伽卜经。慧可以下,承袭此风,就成为“楞加宗”,又称为“南天竺一乘宗” , 此宗的历史,有两处重要的记载:其一部分在道直的《续高僧传·习禅》项下《菩提达摩传》及《僧可传》;其又一部分理没在《续高僧传·感通》项下《法冲传》内,依《达摩传》及《僧可传》,此宗的世系如下:

达——-一僧副

卜一慧可——那禅师——慧满

卜一道育

卜一林法师

拨-一向居士

肝一化公

卜一廖公

—和禅师

慧满死在贞观十六年(六四二)以后,正和道宣同时,而道宣已说:

人世非远,球已罕闻,微言不住,清德谁序?深可痛矣。

道宣的《续僧传》自序中明说“始距梁之始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六四五)”。但他后来陆续增添了不少的材料。法冲一传就是他新添的材料。传中说法冲

显庆年(六五六——六六O) 言旋东夏,至今教德(六六四——六六五),年七十九矣。

这已在《续僧传》初稿成书之后二十年了。再过两年(六六七),道宣自己也死了。法冲是道宣晚年垂死时候认得的,所以《法冲传》中的材料都不曾整理,也不曾并入达摩、僧可两传。

《法冲传》中说:

冲以《楞伽》奥典沉沦日久,所在追访,无惮夷险。会可师后裔盛习此经”即依师学,屡击大节,便舍徒众,任冲转教,即相续讲三十余遍。又遇可师亲传授者,依“南天竺一乘宗”讲之,又得百遍。

其经本是宋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现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专唯念慧,不在话言。于后达摩禅师传之南北,忘言忘念,无得正现为宗。后行中原,慧可禅师创得纲纽。魏境文学多不齿之。领宗得意者时能启悟。今以人代转远,纸浮后学,“可公别传”略以详之。今叙师承,以为承嗣,所学历然有据:

一、达摩禅师后有慧可、慧育—人。

育师受道心行,口未曾说。

二、可禅师后:桑禅师,惠禅师,盛禅师,那老师,端禅师,长藏师,真法师,玉法师。

以上井口说玄理,不出文记。

三、可师后:善师(出抄四卷),丰禅师(出疏五卷),明禅师(出流五卷)胡明师(出疏五卷)。

四、远承可师后:大聪师(出疏五卷),道前师(抄四卷),冲法师(疏五卷),岸法师(疏五卷),宠法师(流八卷),大明师(疏十卷)。

五、不承可师,自依《摄论储:迁禅师(出疏四卷),尚德禅师(出《人楞伽疏》十卷)。

六、那老师后:宝禅师,惠禅师,旷法师,宏智师(名住京师西明,身亡法绝)。

七、明禅师后:伽法师,宝瑜师,宝迎师,道莹师(并次第传灯,于今扬化)。

冲公自从经术,专以《楞伽》名家,前后敷弘,将二百遍。须使为引,曾未涉文。……师学者苦请出义,……事不获已,作疏五卷,题为私记,今盛行之。

法冲当高宗做德时年七十九,推上去,可以推算他生于陈末隋初,当隋文帝开皇六年(五八六)。

我们看了道宣两次的记载,可以知道当七世纪后期(六六四——五)时,楞伽宗的势力已很大了,《楞伽经》的疏和抄(抄也是疏的一种,往往比疏更繁密)已有十二家七十卷之多。我们又知道此宗已有“南天竺一乘宗”之名了。一乘之名是对于当日的大乘、小乘之争的一种挑战,这名目里已含有革命的意义了。《法冲传》说:

弘福润法师初来相识,曰,“何处老大德?”法冲答:“竞州老小僧耳。”又问何为远至,答曰:“间此少一乘,欲宣一乘教纲,波信地鱼龙,放至。”

这是何等气象!

但是到了七世纪的末年和八世纪的初年,——武后的晚年,——荆州玉泉寺的一个有名的和尚神秀禅师正受许多人的崇敬, 武后把他请入洛阳(七0一),往来两京,人称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神秀也自称是楞伽宗的一派,但他自有他的传授世系, 自称出于额州东山的弘忍的门下,号为u东山法门”。他的世系表见于张说作的《大通禅师碑铭》,是这样的:

达摩——慧可——僧桑——道信——弘忍——神秀

这表里只有前三代是道宣最初所记的,黎以下的道信、弘忍都是道宣后来添补的了。

神秀做了六年(七①——七0六) 的国师,就使那冷落的楞伽宗成为天下最有名的正宗禅学。神秀死后,他的弟子普寂、义福、敬贤、惠福等继续受政府的崇敬,普寂、义福的地位更高崇,尊荣不下于神秀。八世纪的前四十年真是楞伽宗‘“势焰黄天”的时代!

当时就有楞伽宗的和尚著作他们的宗门谱系了。净觉的老师,安州寿山寺的玄皤,也是神秀的同门,著作了一部《楞伽人法志》,就是这些谱系中的一种。此书已不传了,我们感谢净觉在这《楞伽师资记》中保存了一篇《弘忍传》及一篇《神秀传》。玄睡的《弘忍传》(本书页八——八五)记弘忍死于高宗咸亨五年(六七四),临死时说他的弟子之中,只有十人可传他的教法。那十人是:

一、神秀

二、资州智说

三、白松山刘主簿

四、华州智藏

五、随州玄约

六、嵩山老安七、潞州法如八、韶州惠能

九、扬州高丽僧智德

十。越州义方

此外自然是受付托的玄践自己了。

这是最重要的记载,因为在这十一位弟子里面,我们已见着智说和惠能的名字了。智说是净众寺和保唐寺两大派的开山祖师,又是马祖的远祖。惠能是曹溪南宗的开山祖师,将来他的门下就成了楞彻宗的革命领袖。这时候净众,保唐,曹溪三派都不曾大露头角,玄股的记载应该是可信任的。关于弘忍的事迹与弟子录,玄瞌的短传要算是最古的史料,所以最可信。玄股在神秀传中说他“不出文记”。净觉也说弘忍“不出文记”,又说:

在人间有倾法》一本云是思禅师说者,谬言也。

这都是考订弹宗史料的重要证据。

净觉此书,是继续玄股的《楞伽人法志》而作的。玄项的弘忍、神秀两传都很谨严,他的全书体例虽已不可考,然而我们从这两传推想,可以想见玄股的书必是根据于比较可信的史料,编成了一部简明的楞枷宗史。但净觉似乎不满意于他的老师的谨严的历史方法,所以他重编了这部《师资记》。《师资》(源出于《老子住十七章)只是师和弟子。净觉这部书有两项特点:

第一,他在当时公认的六代世系之上,加上了那位翻译《楞伽经消求那跋陀罗,尊为第一代。这一来,就开了后代捏造达摩以上的世系的恶风气了。

第二,他有“述学”的野心,于是他在每一代祖师的传记之后,各造出了很长的语录。这一来,又开了后世捏造语录和话头公案的恶风气了。

他所记各人的学说,最谨严的是达摩的四行,全都是根据于道宣的《续僧传》的。他说:

此四行是达摩禅师亲说,余则弟子昙林记师言行,集成一卷,名之为《达摩论》也。菩提师又为坐禅众奔《楞伽》要义一卷,有十二三纸,亦名《达摩论他,此两本论文,文理圆满,天下流通,自外更有人伪造粒摩论汇券,文繁理散,不堪行用。

这总算是很谨严的史家态度。

但他记的求那跋陀罗的语录是可信的吗?惠可的语录可信吗?道信的长篇语录可信吗?这都是很可疑问的了。最奇怪的是菜禅师传下既说他“萧然净坐,不出文记”了,后面又附上几段有韵的《详玄赋》,连注文全抄上去。这样不伦不类的编纂法,真使我们失望了。

净觉此书究竟是八世纪前期的一部楞伽宗小史。其中虽有很可疑的材料,但他使我们知道八世纪前期已有这种材料,这就是他的大功劳了。即如道信传中的语录固然大可怀疑,但我们若把这些语录当作八世纪前半的人编造的禅家思想,这就是重要史料了。况且他使我们知道当八世纪前半已有了三种《达摩论》;已有了道信的《菩萨戒法》,及《制人道安。已要方便法门》;已有了忍禅师的《禅法》一本。在消极的方面,他的记载使我们知道那时候还没有《信已铭人还没有《北宗五方便法门》。这都是我们应该感谢净觉这部书的。

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十五夜

猜你喜欢
  本议第一·桓宽
  题辞·蔡清
  提要·张自超
  卷一百九十二·秦蕙田
  幼官第八·管仲
  卷十六·魏了翁
  第三篇 人生如梦(下)·丰子恺
  桓公·桓公十一年·左丘明
  指月录卷之二十七·瞿汝稷
  梵网合注卷第六·智旭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卷九十·佚名
  佛说施灯功德经·佚名
  第三卷·佚名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本纪第五·脱脱

        太宗二   二年春正月丙辰,以德恭为左武卫大将军、判济州,封定安侯;德隆为右武卫大将军、判沂州,封长宁侯。右补阙刘蒙叟通判济州,起居舍人韩俭通判沂州。乙丑,赐德恭、德隆常奉外支钱三百万。   二月戊

  •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柯劭忞

      ○仁宗下   延祐元年春正月丁亥,授前中书右丞刘正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庚子,江浙行省左丞高珪为中书参知政事。丁未,诏曰:惟天惟祖宗眷佑有国,朕自即位于今四年。比者,阴阳失和,灾异屡见,岂朕修协之未至欤?抑官吏未

  • 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六十·赵尔巽

      宗室奕山隆文 宗室奕经文蔚 特依顺 余步云   宗室奕山,恂郡王允昷四世孙,隶镶蓝旗。授乾清门侍卫。道光七年,从征喀什噶尔,擢头等侍卫、御前行走。历伊犁领队大臣、参赞大臣。十八年,授伊犁将军。二十年,偕副都统关

  • 卷一百五十三·毕沅

      ◎宋纪一百五十三 ∷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绍熙四年金明昌四年   春,正月,己巳朔,帝朝重华宫。   辛未,金以瓜勒佳清臣为右丞相,监修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正德六年夏四月庚辰朔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游泰代行礼○复王俸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俸在刘瑾时以服阕违限落职至是复之○琉球国中山王尚真遣正议大夫梁能等来朝贡方物赐宴并赏彩叚绢帛有差○辛巳以应天府所属上元江宁句容溧

  •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五月壬戌朔。奉差山西平阳等处赈济户部尚书马齐、请训上□日。上谕之曰、尔传谕巡抚噶尔图、平阳等处地震、房舍倒坏、人民压毙、伊应亲身于彼处设厂居住、将被灾百姓救护、候朕谕上□日。

  • 二百六十九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雍正三年十一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 江南太平无事。日下米价:陈熟上米每石一两一钱,陈熟次米九钱,新熟米八钱、九钱不等。 谨将十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宫中.朱批奏摺]

  • 刘宰传·脱脱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二十岁时,他进入乡学,对于去就取舍他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苟同。绍熙元年(1190)刘宰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调任江宁尉。江宁特别盛行巫术,刘宰下令保伍之间互相纠察,那些从事巫术的人常常是改行当了农民。发

  • 姚崇·苏辙

    唐史官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斯言固二人之所长也,然应变者要不失正而后可。孟子有言:“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

  • 九年·佚名

    (戊戌)九年大明成化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子,上率百官就仁政殿階上,行望闕禮,又賀三大妃殿。○御仁政殿受賀。○傳曰:「中宮未寧,其停會禮宴。」○命賜會禮宴,辦設酒肴于闕內諸司及入直諸將軍士。1月3日○丙寅,傳曰:「中宮已

  • 總序·佚名

    ○大王諱〈昪〉字〈道升〉全溪大院君第三子。母龍城府大夫人廉氏〈籍龍潭學生贈領議政成化女。〉辛卯〈純祖三十一年〉六月十七日丁酉,誕降于慶幸坊私第〈全溪大院君第〉己酉〈憲宗十五年〉六月六日壬申,憲宗升遐,以純元

  • 琴道第十六·桓谭

    昔神农氏继宓义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琴长三尺六寸有六分,象期之数。厚寸有八,象三六数。广六寸,象六律。上圆而敛,法天。下方而平,法地。上广

  • 卷五·孙奇逢

    八佾第三孔子谓季章忍字诛其心也心惟忍则气横胆决何复顾忌三家雍彻章凡咏歌必有取义以三家之堂而歌辟公天子义将安在不用立律定案只奚取二字斧钺甚严 季平子恃功故用八佾盖有功则赐佾三家所以不得同而雍彻则三家所同

  • 第一章 5·辜鸿铭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辜讲孔子说:“当处理一个大国的各种事务方针的时候,应做到全心全力,方针正确,施令及时;在公共开支方面应节俭有效,维护大众福利;征用民工应在每年适当的时段。”辜解孔子曰:

  • 卷之六下·佚名

    嘉兴大藏经 盛京奉天般若古林禅师语录古林智禅师语录卷之六下侍  者正永记录嗣法门人正巡编辑偈除夕残年节令兹宵尽新岁春光向晓来灯火通明瑶殿起旃檀满爇瑞烟开乍闻火炮驱魔疫又听更筹起禁台大地胜观惟普济众僧和

  • 蒙斋笔谈·叶梦得

    二卷。旧题北宋郑景望撰,实为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晚居乌程弁山,撰有《岩下放言》三卷,成书之初,未有刻本。明代商维浚刻版《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署名湘山郑景望撰,其

  • 素问经注节解·姚止庵

    医经类著作。清姚止庵撰。九卷。止庵字绍虞,会稽 (浙江绍兴) 人。初业儒,涉猎医学。因感《内经》之学“其旨奥,其事博,其文错杂而难稽”。遂寝馈于《内经》 中十有四年,参断诸篇斟酌损益。撰成此书与《灵枢经注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