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凡例

一、先生嘉言卓行,不可更仆,录未百叶,遗轶尚多,然可想见其他,观者惟期则效,不必以睹一斑为憾。 

一、年谱已载者不复更录,然于振励后学,扶树道教,恳恻动人者,亦间或重出。 

一、录中惟各章首段书“先生曰”三字,余不赘,以是编专属先生言行也。先生日谱亦载他人言行,善者兹亦偶有摘录,然必冠其姓字,庶几披览了然。 

一、是编挨日谱摘录,门类未分,然亦列为章数者,亦窃取鲁论学而等章之义。 

一、仆学极谫陋,不足传述先生之学、德,言行之录,谨志遗泽于不坠耳。傥仁人君子赐之裁订,得以传世行远,不惟仆感且不朽,即先生在天之灵,亦攸尔称快也。

习斋先生叙略

先生讳元,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人。父昹,幼过嗣于蠡县刘村朱翁,因姓朱,为蠡人。先生生于明崇祯八年乙亥三月十一日,生时,居上有气如麟、忽如凤,望之者皆惊异,啼声甚壮,七日,能翻身。年四岁,东兵至,父遂随入辽东。朱翁有母丧,先生著丧服冠立椅上,劝饮馔如成人,吊客咸异之。六岁值生日,家人设桌,杂陈诸器物,视所取,先生携笔题如字者数十。是为崇祯十三年,岁大凶,人相食,朱翁买侧室杨氏。后生子晃,稍疏先生,晃后更谗害。八岁就外傅,朱翁给钱令买饼食,先生尽易纸笔。十岁为国朝顺治元年,十二岁能干师门内难,委曲周全,读书二三过辄不忘。十九岁遭讼事,先生被逮,而文倍佳,塾师异曰:“是子患难不能乱,岂常人乎?”未几入庠,而狱事平。因思父,悲不自胜,志欲东寻,以厌于朱翁,不果,作望东赋,每朔望节令必东北乡遥拜父,四时继以哭。 

二十一岁得纲鉴而阅之,至忘寝食,遂废八股业,绝意青紫。二十三岁见兵书悦之,遂学兵法,究战守事宜,尝彻夜不寐,技击亦学焉。二十四岁始开家塾,教子弟,名其斋曰思古,自号思古人。尊陆、王,学程、朱,屹然以道自任,谓圣人必可学,期于主敬存诚,日静坐八九次,谤毁交集,尝敝衣敝冠出,人望而笑之,不恤也。二十八岁为康熙元年,以应岁考,入文社。立社仪,每会日早集,社长焚香同拜孔子四拜。讫,分班,长东幼西,北上相再拜。列坐,各据所知,劝善规过,商质经史疑案,毕,乃拈题为文。二十九岁不得于朱翁,尽以田让晃,意谓仿伯、札故事耳,不知己非朱氏子也。 

三十四岁遭恩祖母大故,遵文公家礼居丧,尺寸不敢违,毁几殆,朱氏一老翁怜而语之,乃知己非朱姓。朱翁卒,乃归颜。初居丧,觉家礼有拂性情者,校以古礼非是。因悟尧、舜、周、孔之道,在六府、三事、三物、四教。静坐,禅宗也,训诂语录,空言也。奋志习行,改其斋曰习斋,著存性、存学、存治、存人四编,率门弟子力行孝弟,存忠信,分日习礼、习乐、习射、习书数,迸去浮文,专务实行。 

五十岁,自恨曰:“吾初志寻父,以事恩祖不遂,及归宗又思为父母立一血嗣乃出,今不及待矣。”遂决计寻亲,与家人诀,誓不见父不返。东出关外,历二年,一日陷翻浆泥中,大雪没膝,而匍匐不停,濒死者数。至诚动神,异母妹感梦相见,与言父讳、瘢痣、年庚、岁月俱合,已卒,葬于红岭。念禁关难以旋榇,乃招魂题主而归。蠡令、博令亲临吊奠,先生为父税服,粥食,不菜果,不酒肉,独居朴室,不入内,不偶坐,不侣行,朝夕哭,朔望奠,哀至则哭,三月不怠,期悲哀,三年忧,泣血骨立,室前槐叶为之枯黄,丧复常,乃更荣。督学李公、巡抚于公俱旌扬表闾。 

五十七岁南游洛中,与诸儒辨道不在章句,学不在诵读,必如孔门博文约礼,实学之,实习之,一时翕然悦服。六十岁肥乡郝公函来问学,且请主漳南书院教事,先生辞不就,既以聘币三往返,乃携錂等以行。既至,教以读讲作文应时之外,习礼、习射、习书数,峰石超距、技击歌舞,堡人不以为非,问学者方踵至,圣道可望复明矣,不半载竟为水阻,虽规制甚宏,未得一一见诸施行,可胜惜哉!归里,年七十而卒。 

噫!先生生而灵异,长而历试多艰,而神智日生,而奋励益笃,其所谓“动心忍性,曾益不能”者耶!先生尝自言:“私淑孙征君,又所父事者五人:曰张石卿、曰刁蒙吉、曰王介祺、曰李晦夫、曰张公仪。兄事者二人:曰王五修,曰吕文辅。友交者三人:曰郭敬公、曰王法干、曰赵太若。”皆有以修先生。先生言可为经,行可为法,盖不第为一时一世,而百世千古人也。嗟乎!先生殁矣,音容不可复睹矣,而诵其言行,不童亲承提命也!是以不揣固陋,荟萃成书,谨叙其始末于简端云。  乾隆二年,岁次丁巳季秋谷旦受业门人钟錂顿首拜识。

猜你喜欢
  昭公·孔子
  一切以礼为标准·孔子
  交财类·史洁珵
  卷五·俞皋
  朱子五经语类易说·程川
  卷一百九十二·山井鼎
  卷一·湛若水
  卷二十一·秦蕙田
  孟春纪第一·吕不韦
  菩提行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信心铭译文·僧璨
  无 神 论·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佛说慢法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168_1 【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卷168_2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李白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

  • 楚辞后语卷第三·朱熹

    絶命词第十七絶命词者,汉息夫躬之所作也。躬以变告东平王云祠祭祝诅事拜官封侯,而云坐诛死。后又数上疏论事,语皆险谲。竟以罪繋诏狱,仰天大嘑,絶咽而死。躬以利口作奸,死不偿责。而此词乃以「发忠忘身」号于上帝,甚矣,其欺天

  • 二妙集卷第一·段克己

    五言古诗遯庵先生菊轩先生◆遯庵先生赠医师范子和(并引)岁己酉春正月十有一日吾友张君汉臣下世家贫不能葬乡邻办丧事诸君皆有吊章且邀余同赋每一忖思辄神情错乱秉笔复罢今忽四旬矣欲绝不言无以表其哀因作古意四篇虽比兴

  • 莲 灯·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明暗

  • 青城山人集巻八·王璲

    明 王燧 撰七言絶句题赵松雪画自从玉马去朝周云散花飞几度秋宝玦玉还零落后呉兴留得晋风流题赵仲穆画十二璚楼紫翠重万年琪树落秋风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甯戚饭牛图宁辞掩骭褐衣单叩角长歌坐夜阑有志欲逢尧

  •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欧阳修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则有水旱之灾,草木百谷不熟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谓不圣。厥咎雾,厥罚常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蠃虫之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隆庆六年三月丙戌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襄城伯李应臣祭 裕陵○升扬州府知府徐尚为云南按察司副使整饬曲清等处兵备○丁亥○升江西布政司左参政方良曙俸一级黜安义县知县曾知经为民始定捕盗条格时盗劫安义县库亡失甚多抚按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佚名

    天启元年三月癸卯朔&nb

  • ◎麻袋中之女尸·李定夷

    上海某晚八时许,有一身穿短衣年约三四十岁之某甲,雇坐黄包车。车中随带麻袋一只,分量极重。由老北门进城,声称往关帝庙地方。迨行至红栏杆桥堍,甲命停车,付给车资。当将麻袋取下,放在该处电杆木下。讵甲四顾无人,即弃之而逸。

  • 张文襄公选集三·张之洞

    致天津李中堂(电牍)致台北邵抚台、唐藩台致台北唐藩台致上海赵竹君致台北唐藩台致台北唐藩台致台北唐藩台致天津李中堂到两江署任谢恩折(奏议)致上海上海道刘道台、吴淞曹统领、江阴张统领、镇江陈统领(电牍)致台北唐抚台致

  • 九 丁在君与徐霞客·胡适

    在君的西南游记之中,最富于文学趣味的当然要算他写金沙江的几篇文字。他写金沙江,用徐霞客(名宏祖,江阴人,生于万历十四年,死于崇祯十四年,1586—1641)开头:最早知道金沙江是扬子江的上游的是徐霞客。他的《江源考》说的

  • 考僞第十一·徐干

      仲尼之没,于今數百年矣,其間聖人不作,唐虞之法微,三代之敎息,大道陵遲,人倫之中不定。於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離聖敎日久也,生邪端,造異術,假先王之遺訓以縁飾之,文同而實違,貌合而情遠,自謂得聖人之眞也。各兼說特論,誣謠一

  • 提要·李先芳

    臣等谨案读诗私记五卷明李先芳撰先芳字伯承号北山监利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尚寳司少卿明史文苑传载王世贞所定广五子先芳其一也是书成于隆庆四年所释大抵多从毛郑毛郑有所难通则叅之吕氏读诗记严氏诗缉诸书其自序曰文公

  • 卷二十八·王志长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二十八明 王志长 撰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注今之书刀疏汉时蔡伦造纸蒙恬造笔古者未有纸笔以削刻字至汉虽有纸笔仍有书刀是古之遗法也反张为之○王氏曰削长一尺博一寸合六削而围之其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三吴孙氏前都武昌后都建业从孙权(谥太祖文皇帝)黄武元年壬寅至孙皓(无谥)天纪四年庚子。凡经四主五十九年缁素五人。所出经等并及失译。总一百八十

  • 安南志略·黎崱

    元黎崱(字景高,号东山、静乐)撰。20卷。主要记述古代交州地区的社会、政治、民族、地理、物产、风俗、文化和越南丁、黎、李、陈4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及与中国宋朝、元朝的往来,辑录有西汉至元朝至元年间历代中国封建王朝

  • 四六话·王铚

    宋代文章理论著作。全名为《王公四六话》。2卷。王銍著。“四六”即骈体文,本书是一部骈体四六文的专著,论述了四六文的发展、特点,并就宋人的四六文作了专门的评述。王銍在本书序言中对四六文的渊源流变作了概括介绍。

  • 郝太古真人语录·郝大通

    又名:广宁真人语录。既是出家,须要忘忧绝虑,知足常足。日二升之粮,积之何用。一年端布之装,身外何求。一日之闲,一日之仙。道冲而无欲,神定而气和。为造化之根源,穷阴阳之返复。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日月不速,人自速之。勇猛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