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考僞第十一

  仲尼之没,于今數百年矣,其間聖人不作,唐虞之法微,三代之敎息,大道陵遲,人倫之中不定。於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離聖敎日久也,生邪端,造異術,假先王之遺訓以縁飾之,文同而實違,貌合而情遠,自謂得聖人之眞也。各兼說特論,誣謠一世之人,誘以僞成之名,懼以虚至之謗,使人憧憧乎得亡,惙惙而不定,喪其故性而不自知其迷也,咸相與祖述其業而寵狎之。斯術之於斯民也,猶内關之疾也,非有痛癢煩苛於身,情志慧然不覺,疾之已深也。然而期日旣至,則血氣暴竭,故内關之疾,疾之中夭,而扁鵲之所甚惡也,以盧醫不能別,而遘之者不能攻也。

  昔楊朱、墨翟、申不害、韓非、田駢、公孫龍汨亂乎先王之道,譸張乎戰國之世,然非人倫之大患也,何者?術異乎聖人者易辨,而從之者不多也。今爲名者之異乎聖人也微,視之難見,世莫之非也;聽之難聞,世莫之舉也。何則?勤遠以自旌,託之乎疾固;廣求以合衆,託之乎仁愛;枉直以取舉,託之乎隨時;屈道以弭謗,託之乎畏愛;多識流俗之故,麤誦詩書之文,託之乎博文;飾非而言好,無倫而辭察,託之乎通理;居必人才,遊必帝都,託之乎觀風;然而好變易姓名,求之難獲,託之乎能靜;卑屈其體,輯柔其顔,託之乎煴(徐湘琳曰:"一本作'温'。"按程本、四庫本均作"温"。)恭;然而時有距絶,擊斷嚴厲,託之乎獨立;奨育童蒙,訓之以己術,託之乎勤誨;金玉自待,以神其言,託之乎說道,其大抵也。苟可以收名而不必獲實,則不去也;可以獲實而不必收名,則不居也。汲汲乎常懼當時之不我尊也,皇皇爾又懼來世之不我尚也。心疾乎内,形勞於外,然其智調足以將之,便巧足以荘之,稱託比類足以充之,文辭聲氣足以飾之。是以欲而如讓,躁而如靜,幽而如明,跛而如正。考其所由來,則非堯舜之律(徐湘琳曰:"疑'塗'字之誤。")也;核其所自出,又非仲尼之門也。其回遹而不度,窮涸而無源,不可經方致遠,甄物成化,斯乃巧人之雄也,而僞夫之傑也。然中才之徒,咸拜手而贊之,揚聲以和之。被死而後論其遺烈(徐湘琳曰:"錢氏云,'後'字疑當作'復'。案,被死,被字疑當作'彼'。蓋形近,又涉下文'被害'而誤。"),被害而猶恨己不逮。悲夫!人之陷溺蓋如此乎?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者(徐湘琳曰:"俞氏云,此與《論語》文別。'孔子曰'下衍'不'字,本作'不患人之不己知者'。'雖語我曰吾爲善,吾不信之矣',蓋其人惟以人不知知為患,則其為善,固不誠也。淺人據《論語》妄加'不'字。則二語不相連屬矣。案,'者'字上當重'患人之不知己'六字'不患人之不己知'是《論語·學爾》孔子原文。'患人之不知己者',為偉長反孔子語,以起下文。俞說疏。"按徐說義長。),雖語我曰"吾爲善",吾不信之矣。何者?以其泉不自中涌,而注之者從外來也。苟如此,則處道之心不明,而執義之意不著,雖依先王,稱詩書,將何益哉!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離本趣末,事以僞成,紛紛擾擾,馳騖不已。其流于世也,至於父盗子名,兄竊弟譽,骨肉相詒,朋友相詐,此大亂之道也。

  故求名者,聖人至禁也。昔衞公孟多行無禮,取憎於國人,齊豹殺之以爲名。《春秋》書之曰"盗",其《傳》曰:"是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爲利回,不爲義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齊豹爲衞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義,其書爲'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黒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賤而必書。此二物者,所以懲肆而去貪也。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若竊邑叛君以徼大利而無名,貪冐之民將寘力焉。是以《春秋》書齊豹曰'盗',三叛人名,以懲不義,數惡無禮,其善志也。"

  問者曰:齊豹之殺人以爲己名,故仲尼惡而"盗"之,今爲名者豈有殺之罪耶?(徐湘琳曰:"俞校云,'杀'下脱一'人'字,今補。"按徐本未補。)曰:春秋之中,其殺人者不爲少,然而不盗不已(徐湘琳曰:"俞校云,句有脫誤,以文義論當作'不書盜不已'。言春秋殺人者雖多,不以盜書,以見為命者之罪,浮於殺人者也。")。聖人之善惡也,必權輕重、數衆寡以定之。夫爲名者,使眞僞相冒,是非易位,而民有所化,此邦家之大災也。殺人者一人之害也,安可相比也?然則何取於殺人者以書盗乎?荀卿亦曰:"盗名不如盗貨"。鄕愿亦無殺人之罪也,而仲尼惡之,何也?以其亂德也。今僞名者之亂德也,豈徒鄉愿(徐湘琳曰:"《论》、《孟》皆作原。")之謂乎?萬事雜錯,變數滋生,亂德之道,固非一端而已。《書》曰:"靜言庸違,象恭滔天。"皆亂德之類也。《春秋外傳》曰:"姦仁爲佻,姦禮爲羞,姦勇爲賊。"夫仁、禮、勇,道之美者也,然行之不以其正,則不免乎大惡。故君子之於道也,審其所以守之,愼其所以行之。

  問者曰:仲尼惡殁世而名不稱,又疾僞名,然則將何執?曰:是安足怪哉?名者,所以名實也,實立而名從之,非名立而實從之也。故長形立而名之曰長,短形立而名之曰短,非長短之名先立,而長短之形從之也。仲尼之所貴者,名實之名也,貴名乃所以貴實也。夫名之繫於實也,猶物之繫於時也。物者,春也吐華,夏也布葉,秋也凋零,冬也成實(徐湘琳曰:"钱校云,《御覽》卷二十引此作'生物者春也,吐華者夏也,布葉者秋也,收成者冬也'。案《御覽》引誤。此一歲物有始終之義。《漢魏叢書》本作'物者,春也吐華,夏也布葉,秋也凋零,冬也成實',雙鑒樓藏明刊本亦同。"按四庫本同明本。),斯無爲而自成者也。若強爲之,則傷其性矣。名亦如之,故僞名者,皆欲傷之者也。人徒知名之爲善,不知僞善者爲不善也,惑甚矣!求名有三:少而求多,遲而求速,無而求有。此三者不僻,爲幽昧,離乎正道,則不獲也。固非君子之所能也(此下徐本衍"君子之所能也"六字)。君子者,能成其心,心成則内定,内定則物不能亂,物不能亂則獨樂其道,獨樂其道則不聞爲聞,不顯爲顯。故《禮》稱君子之道闇然而日彰(徐湘琳曰:"《中庸》作'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温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君子之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夫如是者,豈將反側於亂世,而化庸人之未稱哉!

猜你喜欢
  晏子饮景公止家老敛欲与民共乐第十四·晏婴
  卷七 臣术六·孙星衍
  朱子学的卷之上·邱濬
  卷十三·沈棐
  提要·袁仁
  第五章 13·辜鸿铭
  四十八  号令·墨子
  卷七·方苞
  原序·梁寅
  夏聲說·欧阳竟无
  僖公·僖公十三年·左丘明
  卷一·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欧阳竟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上·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一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 郑关 雨夕同诸公夜饮 万竹絓飞雨流云来远天高阳久寂寞客至张华筵逹士不惜醉畅饮清风前阴壑度玄籁寒声应鸣弦不尽眼前欢

  • 卷十四 恭帝·王夫之

      〖一〗   赫连勃勃征隐士韦祖思而杀之,暴人之恒也。祖思不免于死。凡尸隐士之名以处乱世而无其实者,幸而不死,殆行险以徼幸之徒与!祖思之杀,以恭惧过甚,而逢勃勃之怒。恭惧非死道也。故庄周人闲世有养虎之说,动色相戒

  •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八月。戊戌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丁卯皆如之。记注  ○护理甘肃新疆巡抚魏光焘奏、添设霍尔果斯驿站夫马。下部知之。摺包  ○己亥。刑部奏、本年停止勾

  •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五·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七至德元载七月庚午上皇至巴西【肃宗实录作辛未今从宗实录次栁氏旧闻上始入斜谷天尚早烟雾甚昧知顿使给事中韦倜于墅中得新熟酒一壶跪献于马首者数四上不为之举倜惧乃注于他器自引满于前上曰卿以

  • 八七八 山西巡抚农起奏汇缴应禁书籍及板片情形折(附清单二)·佚名

    八七八 山西巡抚农起奏汇缴应禁书籍及板片情形折(附清单二)【真按:前文多作汇字.亦有作汇者.斯或又简化字之干扰乎?k按:汇者,水流会合。集韵.去声.队韵:「汇,水回合也。」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柳州)南北东西皆水汇。」

  • 陈序·陈乃干

    华亭徐闇公先生为几社六子之一,孤忠亮节,既已光耀汗青,晚岁遁居潮海,全发以终,迄今饶平山中之蔬果卓然与西薇、东菊同垂芬于天壤。后之过其地者,恒低徊流连而兴「风微人往」之思焉。金山姚君石子得先生钓璜堂集遗稿,而有刊行

  • 柳霞传·令狐德棻

    柳霞字子升,河东解地人。曾祖父柳卓,曾任晋朝汝南太守,后从本郡移居襄阳。祖父柳叔珍,曾任宋国员外散骑常侍、义阳内史。父亲柳季远,任梁国临川王咨议参军、宜都太守。柳霞自幼爽朗豪迈,神采高峻,幼童时就有成年人的器量。喜

  • 翰苑羣书卷十一·洪遵

    宋 洪遵 编翰苑题名翰苑自唐宝应迄于大中学士官族皆刻石龛之屋壁五季以纷扰久废艺祖受命首建直庐太宗亲洒玉堂之翰以増宠奨圣圣稽古推择尤靳景徳初赵安仁晁迥李宗谔始复置壁记起国初自承防陶谷以下至直院用除授次第

  • 卷第十九·佚名

    皇后中尊立下答宰相请建中宫诏元符二年九月辛丑省所上表。中宫虚位。历载于此。宜有建立。叶修阴教。伏望特于定省两宫之暇。祗禀慈训。登崇贤淑。正位内治。备举典册之盛。俯慰中外之望。事具悉。后听内治。以风四方

  • 卷六天地篇·杨时

    子曰:霜,金气也;露,星月之气也。露结为霜,非也。雷由阴阳相薄而成,盖沴气也。子曰:雨水冰,上温而下寒也;陨霜不杀草,上寒而下温也。子曰:日月之为物,阴阳发见之尤盛者也。刘安节问:人有死于雷霆者,无乃素积不善,常歉然于其心,忽然闻震

  • 卷五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六桓公三年冬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足利本仲年上补入夷字不知据何本也注齐侯送姜氏本或作送姜氏于讙公子则下卿送公子公女谨按此非注文释文混入

  • 四十七、兜率三关·慧开

      兜率悦和尚,设三关问学者:“拨草参玄,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处。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时作么生脱?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处去?”   无门曰:若能下得此三转语,便可以随处作主,遇缘即宗。其或未然,粗餐易饱,细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四[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南岳怀让禅师第十三世洪州翠岩山可真禅师法嗣东京大相国寺智海禅院真如禅师讳慕喆。姓闻氏。抚州临川人也。龆龀依建昌军永安院圆觉大师出家受具。后弊衣粝食。介然不群

  •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印光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小慧之流,每弃佛力而修仗自力之法,非愚即狂,莫由挽救。吾人但当深信佛言,固守净宗之旨,当不至流入邪外,及以意见明了为亲证也。近有高明真切用功,流入偏知谬见,贡高我慢,藐视念佛者,亦复不少。此等皆因不自量

  • 卷第六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密印养拙行明禅师山西蒲州常氏子。二十岁辞亲。薙发于普陀。往参金粟悟老人。于棒下有

  • 芦川归来集·张元干

    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词三卷。宋张元幹撰。元幹诗虽在宋徽宗宣和(1119—1125)间已流行,但当时多以抄本传世。其集首次结集刊刻当在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元幹去世五十馀年之后,由其孙张钦臣主持,里人曾噩任

  • 稚川真人校证术·佚名

    稚川真人校证术,撰人不详。书中有「真一子(彭晓)金丹歌」,似出于五代以后。一卷,收于《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铅汞成丹之术。据称此术出自葛玄、郑隐、葛洪,后由无名氏传崔黄冠,崔传授西方仲成,仲成授戴道亨,道亨

  • 晋陶母剪发待宾·秦简夫

    元杂剧剧本。“晋陶母”又作“陶贤母”或“陶母”。简名《剪发待宾》。秦简夫撰。旦本。写晋代陶侃对母亲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也以信义严格要求他发奋上进。一次来了客人,因家里贫困,无钱购物招待。陶母就剪掉自己的头发卖